基本信息
条码:9787511873422
图书名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
定价:45
作者:杨正根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选编,主要是国内民族法学界在2013年度的新研究成果,收录的主要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少数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民族法治的现状、特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于推动民族工作法治化和民族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目录
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
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马玉祥马志鹏
对中国民族法制的几点基本认识李鸣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之法理依据与制度建构
——兼评民族地区刑事习惯法中的损害赔偿规则韩轶
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研为例郑天锋王喜
重温彭真民族法制思想破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难题
张俊杰
关于民族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思考王永才田艳
湖北省民族地区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
郑洲蓉黄元姗
浅析民族法学对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发展的意义宋丽弘
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引发的思考冉艳辉
民族法制体系基本理论初探郑毅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法治化探究文晓静王永才
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构成是三要素还是五要素
——与乌力更同志商榷敖俊德
保障民族乡合法权益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何晓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
——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潘弘祥
“本民族内部事务”提法之反思沈寿文
现代化进程中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之理论障碍与解构闫永安
民族事务管理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马剑
民族事务法治化:民族自治地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可行路径
王允武
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研究高向东李伟民
我国的民族成分政策与少数民族的族籍权益保障陆平辉
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法制保障
——以福建省为例刘培芝
民族事务地方行政立法实证研究
——以新疆与西藏为例张步峰
语言权利的理据及其所针对的问题郭友旭
和谐社会构建中蒙古族权利保障的思考阿茹罕
民族地区非法移民治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为例王令兴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法律文化研究
论民族自治立法中的权利变迁
——以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改为视角刘玲
民族习惯法的双重困境及其程序破解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涂少彬
民国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讼
——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程泽时
尊重“主体”的创造性:彝族地区法制变革的关键李剑
文化多元视野中的民族性
——读《论民族性》李思川
唐律“化外人”条对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启示傅智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北京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张泽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经验
——以恩施自治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司马俊莲
文化权利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蔡世鄂
来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调研报告崔洁
国外民族法研究
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
严永和
曼德拉:以法反种族隔离的践行者廖敏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少数人权利保护机制的特点
张颖军许可
后记
我一直对法律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感兴趣,而民族法学恰恰是连接这两个领域的桥梁。在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如何在法治框架下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不损害国家整体的法律权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希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法律实践的深度案例分析,或者关于如何构建更加包容和有效的民族法律政策的理论探讨。杨正根教授在该领域的声望,足以让我相信这本评论集的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准。法律出版社旗舰店作为一个可靠的平台,也让我对这本期刊的获取充满了信心。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与法律进步的普通读者来说,《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的出现,无疑是一次与前沿学术思想对话的机会。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民族法学”这个主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议题和人文关怀。我常常思考,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在追求统一法律秩序的同时,又不失对不同民族独特文化和法律传统的尊重?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多个角度,比如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来剖析民族法学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议题,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些问题。杨正根教授作为主编,其在该领域的造诣有目共睹,相信这本评论中的文章定能激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对“法”这个概念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多元。
评分这本《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色彩搭配,隐约透着一股学术的厚重感。我一直对民族法学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苦于找不到系统深入的入门读物,或是能引发更深层次思考的期刊。过去翻阅的一些相关文献,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理论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我对这个学科前沿动态的追寻。所以,当在法律出版社旗舰店看到这本《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宝藏。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民族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独特性是如何与国家法律框架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案例分析,或者关于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探讨,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触及到现实世界的脉搏。杨正根教授的学术声誉我早有耳闻,相信他主编的这卷评论一定汇聚了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学术体验。
评分当我看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出现在法律出版社旗舰店的书架上时,我立刻产生了一种“终于等到你”的感觉。过去我对民族法学领域的了解,大多是通过零散的学术文章或者新闻报道,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而一本专门的评论集,尤其是一卷又一卷的出版,足以证明这个学科的生命力和重要性。我非常看重这类学术期刊的系统性,它往往能将某个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最热门的争议焦点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观点集中呈现。我期待这本《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能够展现出民族法学在当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边疆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杨正根教授所主编的这本评论,我相信一定能给我带来一份厚重的学术答卷。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法律传统和习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处理涉及民族群体权益的案件时,缺乏对民族法学的深入了解,很容易导致司法实践上的偏差,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因此,我对于《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的期待,更多地聚焦于其理论的实践转化能力。我希望它能够探讨如何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特色法律制度,如何处理好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冲突或不适应的情况。同时,我也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立法建议或者司法解释的探讨,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的法律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法律出版社旗舰店的信誉一向很好,我相信这本期刊的质量是有保障的,无论是从学术严谨性还是内容的前沿性上,都能够满足我作为一名实践者对于理论知识更新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