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67827
条码:9787511867827
图书名称: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卷第1辑 总第16辑)
定价:48
作者:本书编辑委员会组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4-10-01
质量:580g
目录:
暂无
内容简介:
《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卷第1辑)》设“专题研讨”“评论”“论文”三个栏目。
在“专题研讨”栏目中,我们选取了关注康德法哲学的三篇文章,分别关注康德的权利概念、人民主权观和法权学说等方面。其中,张龑先生的力作《论康德的人民主权观及其批判》,以康德为绝对王权辩护和为人民主权进言的矛盾关系为出发点,借助从当代商谈哲学和正确性概念,重新梳理和建构康德人民主权观及其代表制度,并在康德普遍先天联合的人民意志中发掘出主体间性和本体共和国、现象共和国之间的引导性关联,这种关联对我国完善民主代议政治具有启发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板块,能促使法律学人更加关注康德哲学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哲学中的重要地位。黄涛先生《论康德权利演绎的基本结构》一文,从康德哲学中分析了处于纯粹理性范畴的“权利”概念,通过分析三大批判、《和平论》《道德的形而上学》等著作,试图结合《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由观念,对康德哲学中基于目的论基础上的权利概念进行演绎,进而展开康德哲学中的权利概念分析和研究,试图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与之异曲同工,吴彦先生《批判与形而上学:康德法权学说的体系位置》一文,则试图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关注康德的权利概念,并尝试回应法权学说与批判哲学、法权学说与道德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法权学说在康德哲学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的位置,并将此与批判、自由、启蒙观念相勾连,使对康德法权学说的体系位置有更深入的理解。
“论文”栏目选取了基础法学、民商法、社会法等领域著作十篇。
作为一名对国际法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国际法最新动态的读物。《人大法律评论 2014年卷第1辑》中的国际法相关篇章,可以说是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其中关于“国际私法领域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作者们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当今国际社会非常热门的话题。我非常欣赏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不仅详细阐述了国际公约和相关判例,还积极探讨了中国在这些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读完这些文章,我感觉自己对国际私法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未来国际法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也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国际法领域深耕的决心。
评分毫不夸张地说,《人大法律评论 2014年卷第1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法律学术著作之一。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的几篇文章所吸引。一直以来,我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法律知识来支撑我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们不仅介绍了环境法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比如生态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还结合了大量的环境污染案件,深入分析了这些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他们对一些经典的环境案件进行了精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更加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环境法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法律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保护和发展的强大工具。
评分天哪,我这本《人大法律评论 2014年卷第1辑》简直是我的案头宝典!自从我开始接触法律领域,就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理解前沿理论和实践的读物,而这本评论集,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翻开书页,一股严谨又富有洞察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那几篇文章,作者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更是深入剖析了新技术对传统知识产权带来的挑战,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他们的论述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和学者的观点,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更难得的是,一些文章并非只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了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数据隐私的边界、算法的公平性等等,这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法律的生命力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我常常会在阅读一篇论文后,花上很长时间去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并且会主动去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评论,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法律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脉搏。
评分收到这本《人大法律评论 2014年卷第1辑》,我本来是抱着学习者的心态去翻阅的,没想到却给我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我特别想提的是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部分。读完这几篇文章,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法治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者们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的历程,并深刻剖析了当前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他们提出的关于“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考,都极具前瞻性。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这本书,反复琢磨作者们的字里行间,感觉自己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宏大图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作为一名法律人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不断进步的时代而感到自豪,也更愿意为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套《人大法律评论》的2014年第一辑,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法律实践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觉得,理论固然重要,但脱离了实际土壤的理论终究是空中楼阁。而这本评论集,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里面有几篇关于“民商事审判中的疑难问题解析”的文章,直击了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比如,关于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期限、保证合同的效力认定等问题,作者们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并且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他们引用了大量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以及各级法院的典型判例,让我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法官们是如何裁判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方式,对于我这样需要不断处理具体案件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完这些文章,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一些棘手的案件时,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很多,也更有信心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照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髓,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