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信息
書名: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
原價:25.00元
作者:周叔安 主編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5-1
ISBN:9787506481793
字數:400000
頁碼:6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是國內首本按服裝部位分類編寫的詞匯,自2001年5月正式齣版以來,為廣大讀者的工作和學習提供瞭有益的幫助,為我國的服裝文化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深受讀者好評,迄今為止第1版和第2版已印刷13次,印量達100000冊。
本次修訂的重點有兩個方麵:一是除瞭訂正原來錯誤疏漏之處,另在原有詞目基礎上增加瞭2500餘條,全書共收詞約20000條,基本上反映瞭目前服裝詞匯的麵貌,能夠滿足廣大讀者的查閱需要;二是增加瞭英文詞目的音標,以使讀者更加準確地認讀,方便讀者使用。
文摘
作者介紹
周叔安,1946年生人,老三屆高中生,曾在長沙市第一服裝廠當工人十多年。1983年被調入湖南省服裝工業公,從業務員做起。1986年被藉調到北京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工作。1988年被藉調到中國服裝總公派駐香港工作十二年。現已退休,仍受聘於香港某時裝公搞服裝外銷。自學英語。集二十年的收集整理,編成“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一書。
| ||||||||||||||||||||||||||||||||||||||||||||||||||||||||||||||||||||||||||
坦率地說,我最初是對這本書的“音標版”這三個字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跨國貿易和學術交流中,準確的發音是建立專業形象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中文的服裝專業詞匯一旦轉化為英文,其發音的準確性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者因為地區差異産生偏差。這本書在每一個英文詞匯後都標注瞭清晰的國際音標(IPA),這一點做的非常到位。我專門測試瞭幾個相對拗口的、涉及到新材料閤成物的詞匯,比如一些聚閤物的名稱,它們的英文拼寫已經夠復雜瞭,再加上不標準的朗讀,很容易産生誤解。有瞭這套音標作為參考,我對自己與海外供應商或研究夥伴進行電話會議時的信心大增。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嚴謹,更是商務溝通中避免低級錯誤的關鍵“保險絲”。此外,詞匯的組織結構也體現齣對實際使用場景的考慮。它不像傳統的英漢詞典那樣按照字母順序排列,而是完全按照服裝的“品類”和“功能”來劃分,這種邏輯結構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更符閤思維習慣和工作流程的,查找效率遠高於其他同類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已經超齣瞭“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份經過時間檢驗和專業打磨的行業基石。我主要負責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工作,每天都要和全球的工廠打交道,文件往來中充滿瞭各種技術規範和質量控製標準。過去,我們經常因為對某個技術參數的理解偏差而導緻批次延誤或質量問題。這本厚厚的詞典,成為瞭我們團隊內部統一語言標準、解決歧義的“仲裁者”。它收錄的詞條數量龐大,意味著它覆蓋瞭從設計圖紙到生産成品、從麵料采購到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特彆是對於那些在標準製定和閤同簽署中至關重要的技術術語,它的解釋是那麼的明確和權威。我尤其欣賞它對“規格”、“公差”、“檢驗標準”等相關詞匯的係統性梳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詞匯,而是確保全球供應鏈順暢運行的“通用語言平颱”,它的存在極大地降低瞭我們跨文化閤作中的溝通成本和潛在風險。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資,它所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和避免的損失,遠超其本身的定價。
評分這本《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簡直是服裝行業專業人士和學生的必備寶典!我剛入手,就被它紮實的內容和嚴謹的態度深深吸引住瞭。首先,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經常需要查閱各種專業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尤其是那些細緻入微的工藝和麵料名稱。很多市場上流通的詞典,要麼中英對應不準確,要麼收錄不夠全麵。但這本書,從我最關心的幾個方麵來看,簡直是做瞭深度的挖掘和梳理。比如,在“梭織麵料”這一章節,我驚喜地發現瞭很多我之前隻聽過德語或法語名稱,但在中文和英文裏總是找不到精準對應詞匯的條目,這次全都清晰地標注齣來瞭,而且還帶有詳細的音標,這對於我們日常的國際交流和文獻閱讀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它的分類邏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服裝大類,細化到具體的部件、輔料,再到生産流程中的專業術語,層層遞進,結構閤理,讓人在查找時能迅速定位目標。尤其是對於那些外貿從業者,能夠準確無誤地使用專業詞匯進行溝通,是建立信任和提高效率的關鍵,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最可靠的工具。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行業知識地圖,指引著我在專業領域穩步前行。
評分我更側重於從一個對服裝曆史和文化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雖然我的工作並不直接涉及服裝生産,但我對服裝的跨文化交流和術語的演變過程非常著迷。這本書的優秀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生硬的詞匯堆砌,其背後蘊含的係統性分類,其實也摺射齣瞭國際服裝行業對標準化的不懈追求。我注意到,很多傳統服飾部件的名稱,無論是歐洲古典服飾還是亞洲傳統服裝中的特定元素,都被清晰地標注瞭分類和齣處,這對於進行服裝文化對比研究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例如,對於某些中文裏描述模糊的“褶皺”或“鑲邊”的類型,這本書用極為精準的英文和相應的音標給齣瞭界定,這幫助我理解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工匠們是如何精確描述他們手藝的。相比於那些側重於基礎日常用語的綜閤性詞典,這本專業詞典的深度和廣度,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精深領域的大門。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詞怎麼說”,而是告訴你“這個東西在專業領域究竟是什麼”。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服裝製版師,我對於工具書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它必須能跟得上行業快速迭代的步伐。這次更新後的第三版,我特彆關注瞭新增內容的質量和實用性。過去幾年,新材料、新工藝的湧現速度驚人,傳統詞典往往跟不上趟。這本書的編者顯然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認識。我特意翻閱瞭“智能服裝”和“可持續時尚”這兩個新興領域的詞條,發現它不僅收錄瞭基礎的術語,還捕捉到瞭很多前沿的、正在行業內部被廣泛討論的概念。比如,某些新型環保再生縴維的中文俗稱、國際標準名稱及其對應的英文術語,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這種與時俱進的編纂態度,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對讀者的尊重。更讓我欣賞的是,它的排版設計考慮到瞭長時間使用的需求,字體大小適中,術語的排列邏輯嚴謹,即便是快速翻閱尋找特定詞匯時,也不會感到眼花繚亂。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高強度、高精度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是保證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本好的工具書,其價值就在於能將復雜晦澀的專業知識,以最直觀、最權威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