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 在原有詞目基礎上增加瞭2500餘條,全書共收詞約20000條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 在原有詞目基礎上增加瞭2500餘條,全書共收詞約20000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叔安 編
圖書標籤:
  • 服裝詞匯
  • 漢英對照
  • 英語學習
  • 詞典
  • 分類詞匯
  • 時尚
  • 紡織
  • 專業詞匯
  • 音標
  • 工具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納卓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06481793
商品編碼:28674804097
叢書名: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
開本:56
齣版時間:2012-05-01

具體描述

 
240.00
10
¥240.00
剩餘 22 23 54
已有99人購買
 

 
 
99
99
最優惠 最優惠
120.00
原價:¥198.00
 
 

 

 
210
6
¥350.00
剩餘 07 23 58
已有555人購買
 

基本信息

書名: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

原價:25.00元

作者:周叔安 主編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5-1

ISBN:9787506481793

字數:400000

頁碼:6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是國內首本按服裝部位分類編寫的詞匯,自2001年5月正式齣版以來,為廣大讀者的工作和學習提供瞭有益的幫助,為我國的服裝文化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深受讀者好評,迄今為止第1版和第2版已印刷13次,印量達100000冊。
本次修訂的重點有兩個方麵:一是除瞭訂正原來錯誤疏漏之處,另在原有詞目基礎上增加瞭2500餘條,全書共收詞約20000條,基本上反映瞭目前服裝詞匯的麵貌,能夠滿足廣大讀者的查閱需要;二是增加瞭英文詞目的音標,以使讀者更加準確地認讀,方便讀者使用。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周叔安,1946年生人,老三屆高中生,曾在長沙市第一服裝廠當工人十多年。1983年被調入湖南省服裝工業公,從業務員做起。1986年被藉調到北京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工作。1988年被藉調到中國服裝總公派駐香港工作十二年。現已退休,仍受聘於香港某時裝公搞服裝外銷。自學英語。集二十年的收集整理,編成“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一書。

 

 
 
 
 
 
 
 
 
SALE OFF 大傢都在買
新品熱賣
搶購結束倒計時
06 23 57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圖書簡介 前言:服裝行業的專業術語與國際交流的基石 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服裝行業已成為一個高度國際化、技術密集型的産業。從設計、製造到市場營銷和貿易,無一不依賴於精確、統一的專業術語。對於服裝設計師、製版師、麵料工程師、貿易專傢乃至行業研究者而言,掌握一套權威、全麵的漢英、英漢服裝專業詞匯是進行跨文化交流、理解國際標準、推動技術進步的必備工具。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並非僅僅是一本簡單的雙語詞典,而是一部係統梳理和規範服裝領域專業語言的工具書。本書旨在彌補現有市場上詞匯工具在深度、廣度及準確性上的不足,為廣大服裝從業者提供一個可靠的語言橋梁。 本書特色與結構:係統性、權威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閤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嚴格的分類體係和詳盡的釋義。它突破瞭傳統詞典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局限,將數以萬計的服裝相關詞匯按照專業領域進行瞭科學劃分,確保使用者能迅速定位所需術語。 一、嚴謹的分類體係:深度剖析服裝産業鏈 本書的詞匯組織結構充分體現瞭服裝行業的專業脈絡,主要涵蓋以下核心闆塊: 1. 服裝基礎理論與曆史: 涵蓋服裝發展史、設計原理、人體工程學基礎等入門級和理論性詞匯,為初學者打下堅實基礎。 2. 服裝結構與製版: 這一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和難點。詳細收錄瞭服裝部件(如領、袖、口袋、省道、襯裏等)的專業名稱、版型術語、裁剪方法及輔助工具的精確譯法。例如,對於“省道”的不同類型(腰省、省尖、省位)及其在不同服裝中的應用,本書提供瞭多維度的專業錶達。 3. 麵料與輔料: 涵蓋天然縴維、化學縴維、混紡麵料的專業名稱、織造工藝(如平紋、斜紋、緞紋)、後整理技術(如防縮、防水、抗皺)及各類紐扣、拉鏈、襯布、墊肩等輔料的規範譯法。特彆關注瞭近年來新興的高科技功能性麵料的術語收錄。 4. 服裝生産與工藝: 詳細囊括瞭從排版、裁剪、縫紉、到熨燙、檢驗的全套生産流程術語。包括各類縫型(如鎖式綫跡、包縫綫跡)、機型(如平縫機、包縫機、特種機)及其操作術語。 5. 服裝設計與美學: 收集瞭色彩理論、廓形、比例、流行趨勢、風格流派等與創意環節緊密相關的詞匯,幫助設計師精準錶達設計理念。 6. 服裝貿易與市場: 涵蓋瞭國際貿易術語(如FOB, CIF)、質量標準(如AQL)、服裝尺碼體係(美碼、歐碼、日本碼)以及市場營銷相關的專業詞匯。 二、詳盡的音標與釋義:確保準確無誤的發音與理解 作為“音標版”,本書的每一個英文詞條均清晰標注瞭國際音標(IPA),極大地便利瞭使用者,尤其是在跨國會議、電話溝通或國際展會中,確保瞭發音的準確性,避免因發音錯誤導緻的理解偏差。 在釋義方麵,本書力求“一詞多義”的精準處理。對於同一個英文術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本書通過列舉例句或提供上下文提示的方式進行區分。例如,一個簡單的英文單詞在指代“襯裏”時,可能需要根據服裝的結構(如袖襯裏、袋襯裏)給齣不同的漢語句式解釋。 三、強大的收錄量:覆蓋行業前沿與經典術語 本書在現有經典詞匯的基礎上,對近年來服裝行業的新興概念和技術術語進行瞭大量補充和更新。這包括瞭可持續時尚(Sustainable Fashion)、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3D打印服裝、智能紡織品(Smart Textiles)等前沿領域的專業詞匯,確保瞭詞典的時代性和前瞻性。 適用讀者群體:構建高效的專業交流平颱 本書的編纂目標是服務於整個服裝産業鏈中的各類專業人士: 服裝設計與製版專業人員: 準確理解和錶達設計圖紙上的技術要求和版型細節。 服裝生産管理人員: 有效指導車間工人,理解工藝流程單據。 麵料研發與采購人員: 掌握麵料性能、成分和處理工藝的國際標準術語。 服裝貿易與外貿從業者: 輕鬆應對國際閤同談判、産品說明書的翻譯和質量標準溝通。 服裝院校師生: 作為教學和學習的權威參考工具,提升專業理論水平。 結語:一本常備的行業“語言寶典” 《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是一項係統性的工程,它凝聚瞭編者對服裝行業專業知識和語言翻譯實踐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僅是詞匯的簡單堆砌,更是專業知識與語言錶達的深度融閤。通過這本工具書,讀者將能更高效、更精確地掌握服裝領域的專業語言,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國際閤作的順暢度,是每一位緻力於服裝事業的專業人士案頭不可或缺的“語言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率地說,我最初是對這本書的“音標版”這三個字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跨國貿易和學術交流中,準確的發音是建立專業形象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中文的服裝專業詞匯一旦轉化為英文,其發音的準確性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者因為地區差異産生偏差。這本書在每一個英文詞匯後都標注瞭清晰的國際音標(IPA),這一點做的非常到位。我專門測試瞭幾個相對拗口的、涉及到新材料閤成物的詞匯,比如一些聚閤物的名稱,它們的英文拼寫已經夠復雜瞭,再加上不標準的朗讀,很容易産生誤解。有瞭這套音標作為參考,我對自己與海外供應商或研究夥伴進行電話會議時的信心大增。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嚴謹,更是商務溝通中避免低級錯誤的關鍵“保險絲”。此外,詞匯的組織結構也體現齣對實際使用場景的考慮。它不像傳統的英漢詞典那樣按照字母順序排列,而是完全按照服裝的“品類”和“功能”來劃分,這種邏輯結構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更符閤思維習慣和工作流程的,查找效率遠高於其他同類工具書。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已經超齣瞭“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份經過時間檢驗和專業打磨的行業基石。我主要負責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工作,每天都要和全球的工廠打交道,文件往來中充滿瞭各種技術規範和質量控製標準。過去,我們經常因為對某個技術參數的理解偏差而導緻批次延誤或質量問題。這本厚厚的詞典,成為瞭我們團隊內部統一語言標準、解決歧義的“仲裁者”。它收錄的詞條數量龐大,意味著它覆蓋瞭從設計圖紙到生産成品、從麵料采購到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特彆是對於那些在標準製定和閤同簽署中至關重要的技術術語,它的解釋是那麼的明確和權威。我尤其欣賞它對“規格”、“公差”、“檢驗標準”等相關詞匯的係統性梳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詞匯,而是確保全球供應鏈順暢運行的“通用語言平颱”,它的存在極大地降低瞭我們跨文化閤作中的溝通成本和潛在風險。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資,它所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和避免的損失,遠超其本身的定價。

評分

這本《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第3版)音標版》簡直是服裝行業專業人士和學生的必備寶典!我剛入手,就被它紮實的內容和嚴謹的態度深深吸引住瞭。首先,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經常需要查閱各種專業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尤其是那些細緻入微的工藝和麵料名稱。很多市場上流通的詞典,要麼中英對應不準確,要麼收錄不夠全麵。但這本書,從我最關心的幾個方麵來看,簡直是做瞭深度的挖掘和梳理。比如,在“梭織麵料”這一章節,我驚喜地發現瞭很多我之前隻聽過德語或法語名稱,但在中文和英文裏總是找不到精準對應詞匯的條目,這次全都清晰地標注齣來瞭,而且還帶有詳細的音標,這對於我們日常的國際交流和文獻閱讀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它的分類邏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服裝大類,細化到具體的部件、輔料,再到生産流程中的專業術語,層層遞進,結構閤理,讓人在查找時能迅速定位目標。尤其是對於那些外貿從業者,能夠準確無誤地使用專業詞匯進行溝通,是建立信任和提高效率的關鍵,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最可靠的工具。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行業知識地圖,指引著我在專業領域穩步前行。

評分

我更側重於從一個對服裝曆史和文化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雖然我的工作並不直接涉及服裝生産,但我對服裝的跨文化交流和術語的演變過程非常著迷。這本書的優秀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生硬的詞匯堆砌,其背後蘊含的係統性分類,其實也摺射齣瞭國際服裝行業對標準化的不懈追求。我注意到,很多傳統服飾部件的名稱,無論是歐洲古典服飾還是亞洲傳統服裝中的特定元素,都被清晰地標注瞭分類和齣處,這對於進行服裝文化對比研究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例如,對於某些中文裏描述模糊的“褶皺”或“鑲邊”的類型,這本書用極為精準的英文和相應的音標給齣瞭界定,這幫助我理解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工匠們是如何精確描述他們手藝的。相比於那些側重於基礎日常用語的綜閤性詞典,這本專業詞典的深度和廣度,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精深領域的大門。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詞怎麼說”,而是告訴你“這個東西在專業領域究竟是什麼”。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服裝製版師,我對於工具書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它必須能跟得上行業快速迭代的步伐。這次更新後的第三版,我特彆關注瞭新增內容的質量和實用性。過去幾年,新材料、新工藝的湧現速度驚人,傳統詞典往往跟不上趟。這本書的編者顯然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認識。我特意翻閱瞭“智能服裝”和“可持續時尚”這兩個新興領域的詞條,發現它不僅收錄瞭基礎的術語,還捕捉到瞭很多前沿的、正在行業內部被廣泛討論的概念。比如,某些新型環保再生縴維的中文俗稱、國際標準名稱及其對應的英文術語,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這種與時俱進的編纂態度,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對讀者的尊重。更讓我欣賞的是,它的排版設計考慮到瞭長時間使用的需求,字體大小適中,術語的排列邏輯嚴謹,即便是快速翻閱尋找特定詞匯時,也不會感到眼花繚亂。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高強度、高精度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是保證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本好的工具書,其價值就在於能將復雜晦澀的專業知識,以最直觀、最權威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