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 | ||
| 作者: | 吴江水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45 | 页数: | 381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ISBN号: | 978730116179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 商品名称: | 完美的合同- 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审查与修改 增订版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吴江水 | 页数: | |
| 定价: | 59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ISBN号: | 9787301161784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出版社: | 版次印次: | 1次1次 |
吴江水编著的《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 及审查与修改(增订版)》从基本原理和实用技能两 个角度,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如何处理合同中的法 律问题及表述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根据客户的交易需 求以及法律环境、交易背景等情况,以*优的方式表 述*优的内容,同时倡在融会贯通合同原理的基础上 ,如何顺理成章地完成合同的起草等工作。
本书内容分为七章、四十五节、一百八十八个主 题,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合同工作的入门指引、合同基 本原理解析、合同的理解与审查、合同的修改与调整 、合同的设计与起草、合同语言的进一步规范、合同 法律风险管理及拓展运用,并设定了内容详细的总目 录。其中,前五章围绕着合同工作经验、合同基本理 论及应用技能循序渐进,详细讨论合同的审查、修改 、起草及提交工作成果等具体方法;第六章探讨了合 同中如何更规范地使用汉语;第七章则介绍了合同管 理以及如何将合同原理扩展运用到制订合同体系、建 立规章制度、立法等方面,以充分发挥相关逻辑思维 的作用。
作者简介吴江水,198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凯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级律师。
2005年底出版《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审查与修改》**版。2006年起参加编写及修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律师拽业基本技能》,担任副主编并负责其中的“合同业务基本技能》部分。
长期从事合同原理及应用、法律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跋的研究与操作。并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解决方案和技能培训。合同文本多次作为实用精品被大力推广,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工作成果及解决方案多次受到客户好评并给企业带来明显变化。
非营利性专业法律风险管理网www.legal-risk.cn创办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合同审查业务操作指引》撰写人。
目录**章 对合同工作的入门指引
本章提示
**节 我国合同发展历程概述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的合同发展
二、我国现代合同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合同的总体水平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合同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目前律师的合同工作的整体状况
二、合同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合同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
四、值得关注的总体性问题
第三节 从事合同工作的基本理念
一、以具体交易需求为目标导向
二、依照专业标准完成工作
三、运用综合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四、注重质量反馈和循环改进
第二章 合同基本原理解析
本章提示
**节 对书面合同的理解
一、合同的外在特征
二、书面合同的使用功能
三、合同内容的制约因素
四、企业的合同运用状况
第二节 合同的构成原理
一、合同的四个组成部分
二、合同条款的四大基本功能
三、合同各基本条款的意义
四、合同基本功能分析实例
第三节 对合同表述的理解
一、理解阅读能力的有限性
二、安排合同条款的秩序
三、合同内容的取舍
四、提高文字表述效率
第四节 合同的质量原理
一、合同质量的不同层面
二、交易方与合同质量需求
三、合同质量的评判角度
四、法律为主——合同的内在质量
五、表述为主——合同的外在质量
第五节 合同的内在质量要素
一、主体资格的合格性
二、约定内容的合法性
三、合同条款的实用性
四、权利义务的明确性
五、交易需求的满足性
第六节 合同的外在质量要素
一、结构体系的清晰度
二、功能模块的完备度
三、整体思维的严谨度
四、语言表达的**度
五、版面安排的美观度
第七节 合同中的界限划分与表述
一、对合同中各类界限的理解
二、时间界限的划分与表述
三、空间界限的划分与表述
四、责任范围的划分与表述
第八节 合同与利益*大化
一、合同的操作性问题
二、合同的可控性问题
三、合同所涉及的法律成本
四、来自合同外的“合同”
五、合同责任的对等与不对等
第九节 合同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一、描述合同主题
二、注意表述中的避讳和尊重
三、合理组织内容
四、通过排版提供阅读便利
第三章 合同的理解与审查
第四章 合同的修改与调整
第五章 合同的设计与起草
第六章 合同语言的进步规范
第七章 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及拓展运用
后记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就联想到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合同纠纷和潜在风险。尤其是在与外部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签订合同的时候,往往因为对合同条款不够了解,或者审查不够仔细,导致后期出现不少麻烦。这本书的题目“完美的合同+完美的防范”听起来就非常实用,它强调了合同的“完美”和“防范”这两个方面,这正是我在实践中非常欠缺的。我非常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份真正“完美”的合同,它不仅仅是格式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体现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且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同时,“完美的防范”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如何通过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在风险发生时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专业性有很高的期待,相信它会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法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从而提升我在商务谈判和合同管理方面的能力。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起草一份既能保护自身权益,又能促成交易的合同感到十分头疼。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在合同中加入大量的保护性条款,结果却可能让对方望而却步,或者导致谈判陷入僵局。而如果合同过于简单,又可能留下很多潜在的风险漏洞。这本书的书名,“完美的合同+完美的防范”,给我一种它能够提供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的感觉。我渴望了解,它是如何定义“完美”的合同,并且又如何实现“完美的防范”。是会提供一些通用的原则和框架,还是更侧重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技巧?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关于合同审查和修改的详细指南,教会我如何快速识别那些隐藏的风险条款,以及如何巧妙地修改它们,使其既能符合法律规定,又能最大程度地规避不利后果。关于“法律风险管理”,我也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系统地识别、评估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将是对我工作的一大助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确实很吸引人,“完美的合同+完美的防范”听起来就像是为所有法律从业者和企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宝典,涵盖了合同的方方面面,从基础原理到具体的审查修改,再到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和解决方案,听起来就已经能解决很多实际操作中的痛点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人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一直觉得,在商业往来中,一份严谨的合同是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基石,而如何有效地审查和修改合同,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应对,这绝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系统性的指导,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我尤其关注“法律风险管理”这部分,因为很多时候,问题爆发后再去补救,往往代价巨大。如果能有前瞻性的方法,在合同签订前就预判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好应对方案,那将是无价的。想象一下,在每一次合同谈判桌上,都能自信地指出潜在的陷阱,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这不仅能保护自身利益,更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绝佳机会。
评分我对合同法和商法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完美的合同+完美的防范”,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条解释,更像是一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角度。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合同的基本原理”与“审查与修改”以及“法律风险管理”这三个看似独立的环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合同的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通过细致的审查和修改来规避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帮助我在合同签订的各个阶段,都能有效地识别、评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我设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形成一种更系统、更专业的合同思维,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少走弯路。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公司法务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合同的起草和审查。市面上关于合同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的却不那么多。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立刻就被“完美的合同”和“完美的防范”这两个词吸引住了。这说明作者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帮助读者构建一份既能实现商业目标,又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的合同。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去定义“完美”的,以及它所提供的“防范”机制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是会提供大量的模板、案例分析,甚至是操作指南?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合同中的“隐形陷阱”,比如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却可能在未来造成巨大损失的条款。还有“法律风险管理”这块,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流程,从风险的识别、评估到最终的解决方案,都能够有具体的指引。毕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如果能有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无疑能让我们更加从容应对。这本书的出版,感觉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空白,值得深入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