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材料
图书货号: C313510 库存情况: 500件
销售价格: ¥98.00 上架时间: 2018/4/27 15:25:56
作者: 张玉龙、李萍、石磊 主编 丛书名: 隐身材料,研究
出版日期: 2018/4/27 13:58:36 书号: 712231351
开本: 小16开 710mm×1000mm 装帧:
版次: 页数: 266
购买数量:
1
添加订单 直接报订
内容简介前言目录读者对象图书评论
本书重点介绍了隐身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性与应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雷达吸波隐身材料、可见光隐身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激光隐身材料和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的主要种类和特性,涂覆型和结构型隐身材料结构的选材、制备、性能与应用。
本书可供材料研究人员、武器装备与尖端设备设计人员、隐身制品的设计与制造人员、管理与销售人员及教学人员参考使用,也是军事爱好者学习隐身材料的首选读物,还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第一章 概述 001
第一节简介 / 001
一、基本概念 / 001
二、隐身技术的主要类型与分类 / 001
第二节面临的战场威胁与任务 / 002
一、武器装备主要战场威胁分析 / 002
二、探测与反隐身技术 / 005
第三节隐身技术 / 010
一、低RCS外形技术 / 010
二、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 010
三、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 012
四、红外及可见光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 014
五、声频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 015
六、其他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 016
七、新型的隐身技术 / 016
第二章 吸波剂与隐身材料 / 022
第一节微粉吸波剂 / 022
一、简介 / 022
二、铁氧体吸波剂 / 024
三、羰基铁吸波剂 / 029
四、磁性微球吸波剂 / 030
五、BaTiO3及其隐身材料 / 035
六、铁(镍)氮化物 / 035
七、SiC、Si/C/N及其隐身材料 / 036
八、石墨、炭黑吸波剂 / 037
九、导电高分子吸波剂 / 038
十、纳米吸波剂 / 047
十一、手性吸波剂 / 059
十二、放射性同位素吸波剂 / 060
十三、视黄基席夫碱盐吸波剂 / 061
第二节纤维吸波剂 / 063
一、多晶铁纤维吸波剂 / 063
二、碳纤维吸波剂 / 066
三、碳化硅纤维吸波剂 / 072
四、晶须吸波剂 / 074
五、玄武岩纤维吸波剂 / 075
六、竹炭纤维吸波剂 / 076
第三节新型吸波剂 / 077
一、等离子体吸收剂 / 077
二、电路模拟吸波结构 / 078
三、自适应(智能)隐身吸波剂 / 078
第四节隐身材料与结构设计 / 085
一、隐身材料用基体材料 / 085
二、吸波隐身材料的设计 / 086
三、雷达吸波材料的结构类型及设计 / 089
四、涂覆型吸波材料的结构形式设计 / 092
五、结构吸波材料的结构设计 / 096
第三章 雷达吸波隐身材料 / 102
第一节简介 / 102
一、基本概念 / 102
二、分类 / 102
三、雷达吸波隐身机理 / 102
四、雷达吸波材料的主要类型与特性 / 104
五、对雷达吸波材料性能的测试表征技术 / 105
第二节雷达吸波剂的制备技术 / 107
一、化学共沉淀法 / 107
二、溶胶�材�胶法 / 108
三、水热合成法 / 108
四、微乳液法 / 109
五、超细镍粉吸波剂的制备 / 109
六、纳米Fe3O4吸波隐身材料的制备 / 111
第三节雷达吸波涂料 / 112
一、高磁损耗(HP)吸波涂层 / 112
二、磁性纤维吸波涂层 / 114
三、手性(chiral)吸波涂层 / 114
四、导电高聚物涂层 / 115
五、智能化多功能隐身涂料 / 116
六、单层雷达吸波涂层 / 116
七、掺杂Sm2O3/丙烯酸酯雷达吸波涂料 / 119
八、雷达吸波涂层的质量控制 / 120
第四节结构吸波隐身材料 / 123
一、结构吸波材料的种类 / 123
二、结构设计 / 124
三、雷达吸波结构材料的制备 / 125
第四章 可见光隐身材料 / 134
第一节可见光隐身迷彩涂料 / 134
一、军事需求与面临的任务 / 134
二、可见光隐身涂料 / 135
第二节新型可见光隐身材料 / 153
一、智能隐身材料 / 153
二、纳米隐身材料 / 156
第三节多波段隐身材料 / 156
一、可见光、近红外二波段隐身织物 / 157
二、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三波段复合隐身材料 / 157
三、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雷达波四波段复合隐身材料 / 158
第五章 红外隐身材料 / 159
第一节红外隐身技术 / 159
一、红外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 / 159
二、红外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 / 161
三、红外隐身方法 / 163
四、红外隐身技术研究进展 / 164
五、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 166
六、红外隐身的军事应用 / 167
第二节红外隐身低发射率材料 / 168
一、红外隐身材料 / 168
二、低发射率薄膜 / 177
第三节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技术 / 177
一、光子晶体基本特性 / 177
二、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研究 / 178
三、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的设计 / 183
第四节新型红外隐身材料 / 187
一、降温红外隐身材料 / 187
二、控温涂层材料 / 194
三、智能隐身材料 / 195
四、生物仿生隐身材料 / 196
五、发展趋势 / 197
第六章 激光隐身材料 / 198
第一节激光隐身技术 / 198
一、简介 / 198
二、激光隐身原理 / 198
三、激光隐身技术与措施 / 200
四、激光隐身技术的兼容性 / 206
五、发展分析 / 207
第二节隐身目标激光近场散射特性 / 208
一、简介 / 208
二、目标激光散射特性计算模型 / 209
三、目标激光散射特性仿真计算 / 210
第三节激光吸收剂 / 212
一、主要品种与特性 / 212
二、转型激光吸收剂 / 213
三、过渡元素掺杂SnO2激光吸收剂 / 215
四、电致变色激光吸收剂 / 216
五、ErFeO3高强激光吸收剂 / 218
六、稀土激光吸收剂 / 220
第四节激光隐身涂料 / 225
一、激光隐身涂料的设计 / 225
二、聚氨酯基红外�布す饧嫒菀�身涂层 / 229
三、纳米激光隐身涂料 / 230
第七章 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 / 233
第一节雷达与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 233
一、对多频谱兼容隐身技术的需求分析 / 233
二、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主要品种与特性 / 237
三、红外/雷达隐身结构材料设计 / 240
四、红外雷达隐身复合涂层 / 249
第二节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 / 251
一、简介 / 251
二、红外/激光隐身材料的设计原理 / 252
三、等离子共振原理 / 253
四、激光红外隐身材料的研制 / 254
第三节多频段兼容雷达隐身材料 / 255
一、简介 / 255
二、雷达/激光复合隐身材料 / 256
三、四段兼容隐身材料技术 / 258
四、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技术 / 259
五、智能型隐身材料 / 259
六、纳米隐身涂料 / 260
第四节红外/可见光与多波段兼容隐身材料 / 261
一、红外与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 / 261
二、可见光、红外、激光、雷达多波段兼容隐身材料 / 262
参考文献 / 265
隐身材料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隐身材料隐身材料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极具科技感和神秘感的书名。“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这个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欺骗”探测器,让物体在常规监测手段下“消失”的技术感到着迷,而隐身材料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隐身材料,特别是那些针对不同探测频段的设计。例如,雷达吸波材料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是如何通过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来吸收和耗散雷达波的?而可见光和红外隐身材料,又会有怎样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书中对“多频谱隐身”的提及,更是让我兴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构建出能够在多种条件下都保持隐身的物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散发着一种浓厚的科技感和专业气息。“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作为一名对材料科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新材料。隐身材料,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系统地介绍不同种类的隐身材料的?它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材料在雷达、可见光、红外、激光等不同频谱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制备工艺上的独特性。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厚度和书名所吸引,“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这个书名信息量巨大,足见其内容的详实和专业。我个人对新材料的探索一直有着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能够改变我们对物理世界认知的材料。隐身材料,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它不像普通的材料书籍那样,只是陈列各种材料的性质,而是聚焦于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颠覆性的应用领域。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隐身”的?它是否会涉及到多频谱的隐身技术,也就是说,一件物品可以同时在雷达、可见光、红外、激光等多种探测手段下都难以被发现?如果是这样,那将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科技成就!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隐身材料,比如那些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吸波材料,以及那些能够干扰可见光和红外探测的材料。
评分书名“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充分展现了其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我个人一直对军事科技和前沿材料领域非常感兴趣,而隐身技术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方向。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我对这一领域深入了解的需求。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实现“隐身”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例如如何通过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成分调配,来有效地吸收或偏转雷达波、可见光、红外线以及激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仿佛是开启了一个神秘而充满诱惑的科技宝藏的大门。“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对“隐身”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着天然的兴趣。它不仅仅是军事领域的一个焦点,更代表着人类对突破物理限制的不断探索。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读“隐身材料”这一概念。它会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讲解物质如何与电磁波、光波等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隐形”的效果吗?书中提到的“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等关键词,让我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我只能用“硬核”来形容。书名就如同一个密集的科技术语清单,“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本非常专业且深入探讨“隐身”这一概念的书籍。我本身对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有一定程度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挑战现有认知、创造出全新可能性的技术。隐身材料,正是这样一个领域。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书中究竟会如何剖析“隐身”背后的科学原理。它会从基础的电磁波、光学原理讲起,还是直接切入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书中提到的“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这些关键词,无疑指明了它涵盖的范围之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若隐若现的几何图案,很有科技感。我本身对一些前沿的材料科学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能够突破物理限制,实现“隐身”效果的材料,更是让我觉得充满魔力。想象一下,一件衣服能让你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地消失,或者一艘战舰能在雷达探测下如同幽灵一般穿梭,这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但这本书似乎就将这些奇思妙想拉近了现实。我对书中关于“隐身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界定“隐身”的?是完全意义上的消失,还是能够有效降低被探测到的概率?书中是否有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隐身材料,比如那些能够吸收雷达波的,还是能够干扰可见光甚至红外线的?这些材料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我期待书中能够从基础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神奇材料背后的物理学和化学原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领悟。同时,书中对不同隐身材料类型的特性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就被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所驱使。“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隐身”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总是能让人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这本书似乎就要将这些虚幻变为现实。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打破常规、挑战人类感官局限的技术感到着迷,隐身材料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隐身材料,尤其是那些能够应对多种探测手段的“多频谱隐身材料”。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起我的好奇心了,“隐身材料”。听起来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直接搬出来一样,但你知道,很多时候,科幻的背后都蕴含着科学的种子。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隐藏”自身,避免被探测到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无论是军事上的隐形飞机,还是未来可能的个人隐身装置,都让我觉得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本书既然以“隐身材料”为核心,我自然会非常关注它究竟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这个概念。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波段下的隐身技术,比如雷达波、可见光、红外线,甚至是更高级的激光?不同波段的隐身材料,其工作原理和所需的材料特性想必会有天壤之别。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这些材料是如何实现对特定波段的“吸收”或“偏转”,从而达到隐身效果的。而且,书中提到的“应用技术”也让我很期待,毕竟理论再高深,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实际应用中。它是否会举例说明这些隐身材料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舰船、飞机、卫星,甚至是未来的个人防护装备?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充满了神秘感和未来感。“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类型特性与应用技术书籍 雷达吸波可见光红外激光多频谱隐身材料种类结构选材制备性能应”。“隐身”这个概念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揭示其背后科学奥秘的指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隐身材料,并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例如,对于雷达吸波材料,书中是否会讲解其电磁损耗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来提升吸波性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