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 信托 证券 资管
定价:86.00元
作者:严骄,李红成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093920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非标业务模式解读 常见风险防范建议】
*一线律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系统勾勒非标业务风险轮廓
*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信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风险逐一分析
*精选典型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件争议焦点,提炼案例适用要点。
*详尽收录相关法律法规,便于读者查阅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新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并附上详尽的案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就相关风险点做了重点提示,给出了风险防范提示。
目录
章 非标业务概述 001
一、非标业务的概念 002
(一)“标”与“非标”的划分 002
(二)非标业务的出现 004
(三)非标资产概念 005
二、非标业务的主要模式 007
(一)“银信”模式 008
(二)“银证”模式 012
(三)产业基金模式 013
(四)“证信”模式 014
三、“证信”模式分析 014
(一)“证信”模式介绍 014
(二)“证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035
第二章 非标业务融资、主体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053
一、非标业务中与上市公司相关的问题 054
(一)概述 054
(二)上市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055
(三)上市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068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00
二、非标业务中与“新三板”公司相关的问题 117
(一)概述 117
(二)“新三板”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20
(三)“新三板”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121
(四)“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27
(五)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29
三、非标业务中与国有独资公司相关的问题 142
(一)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45
(二)国有独资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149
(三)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56
四、非标业务中与有限合伙相关的问题 159
(一)有限合伙作为融资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0
(二)有限合伙作为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1
五、非标业务中与境外企业相关的问题 167
六、非标业务中与融资公司相关的问题 184
(一)概述 184
(二)融资需关注的问题 184
(三)融资再需关注的问题 187
第三章 非标业务融资项目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193
一、与“两高一剩”融资相关的问题 194
(一)概述 194
(二)“两高一剩”融资需关注的问题 196
二、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问题 198
(一)概述 198
(二)房地产非标融资模式 198
三、与土地储备融资相关的问题 201
第四章 非标业务融资方式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05
一、流动资金贷款 206
(一)概念 206
(二)流动资金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06
二、固定资产贷款 214
(一)概念 214
(二)固定资产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15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 228
(一)资产收益权的含义 228
(二)资产收益权的分类 229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业务模式 235
(四)收益权转让及回购业务需关注的问题 238
四、“明股实债” 254
(一)“明股实债”的含义 254
(二)“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 255
(三)“明股实债”需关注的问题 257
第五章 非标业务增信措施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67
一、与增信相关的问题 268
(一)保证 268
(二)抵押 285
(三)质押 313
二、与保险增信相关的问题 349
(一)信用保证保险的含义 349
(二)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351
(三)债权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56
(四)赔款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61
(五)保证保险中反的效力问题 366
三、与票据增信相关的问题 367
(一)票据质权的设立条件 367
(二)票据的持有人 371
(三)票据的质权人 372
(四)票据质权的实现 374
(五)票据纠纷的管辖 380
四、与信用相关的问题 385
五、与结构化分层相关的问题 390
六、与债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395
七、与收益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401
八、与差额补足相关的问题 401
九、与让与相关的问题 406
十、溢价回购 413
第六章 非标业务项目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3
一、项目文本清单 424
(一)文件编号 424
(二)文件名称 425
(三)签署主体 425
(四)主要内容 425
(五)签署节点 426
(六)备注信息 426
二、项目文本的类型和特点 426
三、决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7
(一)决议主体方面 427
(二)决议程序方面 429
(三)决议内容方面 432
(四)决议签署方面 436
四、协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42
(一)协议合规性方面 442
(二)协议内容方面 442
(三)协议形式方面 451
(四)协议签署方面 452
五、预留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52
作者介绍
严骄,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严骄律师擅长于金融产品设计、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等业务,在交易场所专项法律服务 、新三板及IPO专项法律服务、债权融资及资产证券化专项法律服务、公司综合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李红成,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香山财富研究院研究员。李红成律师擅长股权资本市场、债权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银行金融等业务,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和落地性。对于我们这些身处金融行业一线,或者对金融行业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就像一本“非标业务风险地图”,清晰地标出了各个领域的“雷区”,并提供了详细的“避雷指南”。 书中关于不同金融机构在非标业务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的分析,都非常有价值。比如,它提到了不同机构在合规文化、内部控制、以及风险定价能力上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非标业务的风险水平。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跨行业、跨机构合作中的风险协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防范潜在的损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信心。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真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金融小白,面对银行、信托、证券、资管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领域,最发愁的就是那些“看不见的坑”。以前看一些行业报告,总是觉得讲得太理论,离实际操作太远,看得我头昏脑涨。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我那些模糊的概念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 特别是在讲到银行的非标业务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比如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导致信息不对称;或者担保措施设计不完善,一旦出险,损失会非常大。书中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意识到风险的真实性和可怕性。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风险,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如何进行穿透式监管,以及在合同条款中如何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银行的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雾里看花。
评分资管业务,这个领域我之前接触得不多,总觉得它离普通投资者比较遥远,而且“非标”的属性似乎让它更具神秘感和不确定性。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资管产品和运作模式剥开来给我们看。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的风险区分,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如何根据产品特点来调整投资策略。书中对一些常见的资管风险,比如期限错配、流动性陷阱、以及投资经理的道德风险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应对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来规避期限错配风险,如何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管理投资经理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资管产品的运作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评估一个资管产品的风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对资本市场充满好奇的投资者,证券业务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但“非标”这两个字,一旦和证券业务联系起来,总会让人感觉风险陡增。这本书在证券业务部分的解读,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它没有回避那些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具体的风险场景分析中。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场外衍生品、收益凭证等非标准化证券产品的风险讲解印象深刻。作者细致地分析了这些产品在市场波动、交易对手信用、以及监管政策变化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况。比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对冲工具来管理市场风险,如何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在合同中约定清晰的结算和担保机制。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到,原来证券市场上的“非标”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能否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和控制风险。它给了我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复杂的证券产品。
评分我一直对信托产品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是一种更灵活、更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式。但之前也听过一些关于信托产品延期兑付,甚至出现损失的新闻,心里总有些打鼓。这本书关于信托业务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信托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比如资产池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劣后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等等。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信托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甚至还涉及到了对不同类型信托计划的风险偏好匹配度分析。我之前总以为信托就是给钱,然后坐等收益,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背后有那么多复杂的风控环节。它讲到如何通过精细化的项目筛选、严格的尽职调查、以及对受托人能力和信用的考察来降低风险。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稳健的退出机制,以及在合同中约定清晰的违约处理条款,这些细节对于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保驾护航的指南。读完这部分,我对信托投资的态度更加审慎,也更懂得如何去辨别和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