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 信托 证券 资管

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 信托 证券 资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骄,李红成 著
图书标签:
  • 非标业务
  • 风险管理
  • 银行
  • 信托
  • 证券
  • 资产管理
  • 金融
  • 投资
  • 合规
  • 风险应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2003
商品编码:2893718749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非标业务常见风险及应对:银行 信托 证券 资管

定价:86.00元

作者:严骄,李红成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093920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非标业务模式解读 常见风险防范建议】

  *一线律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系统勾勒非标业务风险轮廓

  *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信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风险逐一分析

  *精选典型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件争议焦点,提炼案例适用要点。

  *详尽收录相关法律法规,便于读者查阅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从非标业务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讲起,以业务主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增新措施以及项目文本为专题,就非标业务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并附上详尽的案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就相关风险点做了重点提示,给出了风险防范提示。

目录


  章 非标业务概述 001

  一、非标业务的概念 002

  (一)“标”与“非标”的划分 002

  (二)非标业务的出现 004

  (三)非标资产概念 005

  二、非标业务的主要模式 007

  (一)“银信”模式 008

  (二)“银证”模式 012

  (三)产业基金模式 013

  (四)“证信”模式 014

  三、“证信”模式分析 014

  (一)“证信”模式介绍 014

  (二)“证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035

  第二章 非标业务融资、主体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053

  一、非标业务中与上市公司相关的问题 054

  (一)概述 054

  (二)上市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055

  (三)上市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068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00

  二、非标业务中与“新三板”公司相关的问题 117

  (一)概述 117

  (二)“新三板”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20

  (三)“新三板”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121

  (四)“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需关注的问题 127

  (五)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29

  三、非标业务中与国有独资公司相关的问题 142

  (一)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融资人需关注的问题 145

  (二)国有独资公司作为人需关注的问题 149

  (三)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156

  四、非标业务中与有限合伙相关的问题 159

  (一)有限合伙作为融资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0

  (二)有限合伙作为主体需关注的问题 161

  五、非标业务中与境外企业相关的问题 167

  六、非标业务中与融资公司相关的问题 184

  (一)概述 184

  (二)融资需关注的问题 184

  (三)融资再需关注的问题 187

  第三章 非标业务融资项目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193

  一、与“两高一剩”融资相关的问题 194

  (一)概述 194

  (二)“两高一剩”融资需关注的问题 196

  二、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问题 198

  (一)概述 198

  (二)房地产非标融资模式 198

  三、与土地储备融资相关的问题 201

  第四章 非标业务融资方式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05

  一、流动资金贷款 206

  (一)概念 206

  (二)流动资金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06

  二、固定资产贷款 214

  (一)概念 214

  (二)固定资产贷款需关注的问题 215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 228

  (一)资产收益权的含义 228

  (二)资产收益权的分类 229

  (三)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业务模式 235

  (四)收益权转让及回购业务需关注的问题 238

  四、“明股实债” 254

  (一)“明股实债”的含义 254

  (二)“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 255

  (三)“明股实债”需关注的问题 257

  第五章 非标业务增信措施的常见风险及应对 267

  一、与增信相关的问题 268

  (一)保证 268

  (二)抵押 285

  (三)质押 313

  二、与保险增信相关的问题 349

  (一)信用保证保险的含义 349

  (二)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 351

  (三)债权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56

  (四)赔款受让人的索赔问题 361

  (五)保证保险中反的效力问题 366

  三、与票据增信相关的问题 367

  (一)票据质权的设立条件 367

  (二)票据的持有人 371

  (三)票据的质权人 372

  (四)票据质权的实现 374

  (五)票据纠纷的管辖 380

  四、与信用相关的问题 385

  五、与结构化分层相关的问题 390

  六、与债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395

  七、与收益权转让相关的问题 401

  八、与差额补足相关的问题 401

  九、与让与相关的问题 406

  十、溢价回购 413

  第六章 非标业务项目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3

  一、项目文本清单 424

  (一)文件编号 424

  (二)文件名称 425

  (三)签署主体 425

  (四)主要内容 425

  (五)签署节点 426

  (六)备注信息 426

  二、项目文本的类型和特点 426

  三、决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27

  (一)决议主体方面 427

  (二)决议程序方面 429

  (三)决议内容方面 432

  (四)决议签署方面 436

  四、协议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42

  (一)协议合规性方面 442

  (二)协议内容方面 442

  (三)协议形式方面 451

  (四)协议签署方面 452

  五、预留类文本需关注的问题 452

作者介绍


  严骄,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严骄律师擅长于金融产品设计、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等业务,在交易场所专项法律服务 、新三板及IPO专项法律服务、债权融资及资产证券化专项法律服务、公司综合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李红成,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香山财富研究院研究员。李红成律师擅长股权资本市场、债权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银行金融等业务,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文摘


序言



聚焦传统金融业务的深度解析与实务指南 《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与风险控制前沿》 本书核心聚焦于商业银行业务的传统领域,旨在为银行从业人员、监管机构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高度实操性的分析框架和应对策略。 本书摒弃对新型、复杂金融产品(如信托、证券、资产管理中涉及的非标准化结构化产品)的探讨,而是将全部篇幅集中于商业银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存贷汇、中间业务以及审慎监管框架的精细解读与实践优化。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核心资产负债管理与定价艺术 本部分详尽剖析了商业银行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背景下,如何进行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ALM)。内容涵盖了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利率风险敞口分析(久期匹配、重定价缺口分析等传统工具的深入应用),以及存款基础的巩固与优化策略。 章节亮点包括: 1. 存款结构优化模型: 侧重于传统活期与定期存款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客户分层管理和差异化定价,在不依赖高息揽储的前提下,构建稳定的低成本负债基础。详细介绍了基于行为分析的存款稳定性预测模型,而非针对结构化产品的风险定价。 2. 信贷资产组合的质量管理: 重点分析公司信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消费信贷的传统授信审批流程、贷后管理与集中度风险的控制。深入探讨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和行业景气度对信贷组合进行压力测试的具体方法,强调的是对标准化、大类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管理。 3. 净息差(NIM)的可持续性分析: 提供了构建多维度NIM驱动因素分析模型的范例,着重于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监管基准利率变动以及资产错配对净息差的线性影响进行量化评估,完全聚焦于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合规与效率提升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代理业务、资金清算以及财富管理(特指传统理财产品,不涉及私募性质的资管业务)的合规风险与操作效率提升。 重点解析了: 1. 大额支付系统(CNAPS)的合规操作与风险防控: 详细梳理了票据业务、汇兑业务中的反洗钱(AML)义务履行标准和可疑交易报告机制,侧重于流程控制而非复杂的结构设计。 2. 传统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与监管要求: 专注于银行自身发行的、投资于标准化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的封闭式或开放式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内容严格限定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前的监管框架,或聚焦于母行代销业务的合规边界,避免触及非标债权投资的复杂性。 3. 运营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柜面操作、系统接口对接、外包服务中的常见差错和欺诈风险,提供了详尽的操作规范和内控检查清单。 第三部分:审慎监管框架下的资本充足率与压力测试实践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权威指南,内容严格依据《巴塞尔协议III》(或中国银保监会对其的本土化实施细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RWA)计算要求。 核心内容包括: 1. 信用风险权重计算的标准化方法(SA): 详细解释了主权债、银行风险暴露、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进行担保和抵押的风险缓释处理。内容完全基于公开市场交易的、有市场价格或清晰信用评级的标准化资产。 2. 操作风险计量: 介绍了基于业务指标法(BIA)和标准法(TSA)的操作风险资本计提方法,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损失数据库进行历史损失分析。 3.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应用: 探讨了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TLAC/T-LMBR)的计算逻辑及其对银行战略规划的影响,完全聚焦于银行自身的资本结构优化,不涉及对其他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分析。 本书的读者群体将获得以下价值: 深度解析 传统存贷业务的底层逻辑和盈利机制。 实操指导 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中必须遵循的内控、合规和风险计量标准。 聚焦于 商业银行在监管框架下如何稳健经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全避免 涉及需要信托、券商或私募机构深度参与的、以规避监管或追求高收益为目的的非标结构设计、嵌套投资或复杂的同业资金往来。 这是一本为银行家、风控官和监管人员量身打造的,关于“如何把银行的基础业务做稳、做精”的权威实务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和落地性。对于我们这些身处金融行业一线,或者对金融行业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就像一本“非标业务风险地图”,清晰地标出了各个领域的“雷区”,并提供了详细的“避雷指南”。 书中关于不同金融机构在非标业务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的分析,都非常有价值。比如,它提到了不同机构在合规文化、内部控制、以及风险定价能力上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非标业务的风险水平。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跨行业、跨机构合作中的风险协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防范潜在的损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信心。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

评分

这本书真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金融小白,面对银行、信托、证券、资管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领域,最发愁的就是那些“看不见的坑”。以前看一些行业报告,总是觉得讲得太理论,离实际操作太远,看得我头昏脑涨。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我那些模糊的概念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 特别是在讲到银行的非标业务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比如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导致信息不对称;或者担保措施设计不完善,一旦出险,损失会非常大。书中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意识到风险的真实性和可怕性。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风险,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如何进行穿透式监管,以及在合同条款中如何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银行的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雾里看花。

评分

资管业务,这个领域我之前接触得不多,总觉得它离普通投资者比较遥远,而且“非标”的属性似乎让它更具神秘感和不确定性。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资管产品和运作模式剥开来给我们看。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的风险区分,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如何根据产品特点来调整投资策略。书中对一些常见的资管风险,比如期限错配、流动性陷阱、以及投资经理的道德风险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应对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来规避期限错配风险,如何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管理投资经理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资管产品的运作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评估一个资管产品的风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对资本市场充满好奇的投资者,证券业务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但“非标”这两个字,一旦和证券业务联系起来,总会让人感觉风险陡增。这本书在证券业务部分的解读,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它没有回避那些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具体的风险场景分析中。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场外衍生品、收益凭证等非标准化证券产品的风险讲解印象深刻。作者细致地分析了这些产品在市场波动、交易对手信用、以及监管政策变化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况。比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对冲工具来管理市场风险,如何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在合同中约定清晰的结算和担保机制。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到,原来证券市场上的“非标”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能否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和控制风险。它给了我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复杂的证券产品。

评分

我一直对信托产品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是一种更灵活、更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式。但之前也听过一些关于信托产品延期兑付,甚至出现损失的新闻,心里总有些打鼓。这本书关于信托业务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信托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比如资产池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劣后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等等。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信托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甚至还涉及到了对不同类型信托计划的风险偏好匹配度分析。我之前总以为信托就是给钱,然后坐等收益,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背后有那么多复杂的风控环节。它讲到如何通过精细化的项目筛选、严格的尽职调查、以及对受托人能力和信用的考察来降低风险。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稳健的退出机制,以及在合同中约定清晰的违约处理条款,这些细节对于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保驾护航的指南。读完这部分,我对信托投资的态度更加审慎,也更懂得如何去辨别和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