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入門》為鬍佩衡任教於北京大學畫學研究會,受蔡元培先生委托所編寫。全書分總論、樹木、石山、泉水雲煙、人物屋宇、運用法、渲染法及畫訣漫錄等篇,係統介紹從事山水畫的步驟,由淺入深,條分縷析。而所論多配以圖釋,圖文並茂,頗便於初學。蔡元培先生對此書極為欣賞,譽之為“中國山水畫之解剖術”。
鬍佩衡,(一八九二——一九六二》,名锡銓,號冷庵,濛族,原籍河北省涿縣,因祖輩做糧商,遷居北京。先後在北平師範、私立華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藝專任教職,主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又在北京琉璃廠創辦豹文齋書畫店。一九四九年後,先後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務委員。 鬍佩衡自幼喜愛繪畫,始學山水畫,勤於用功,後由臨摹明清畫傢作品入手,繼之涉獵宋元山水,於吳鎮、王濛、石濤、王暈等人用功尤深,使他打下瞭深厚的筆墨功底。又與北京**畫傢薑穎生、林紓、金城、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等人往來,交流作品,切磋畫藝,進而以傳統技法對景寫生,練習創作,畫藝大進。並受蔡一兀培囑托,著《山水入門》。這期間他還隨比利時畫傢蓋大士學習素描、油畫、水彩一凾和圖案等,並逐漸將其吸收融入山水畫創作中,由此他提齣用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的主張。
賀序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山水名傢略史
第二節 山水之分宗
第三節 論用筆用墨
第四節 文具之預備
第五節 論墨色
第二章 樹木
第一節 樹乾
第二節 樹乾穿插法
第三節 露根法
第四節 樹枝法
第五節 枯樹之應用
第六節 樹葉法
第七節 小樹法
第八節 竹蘆水草法
第三章 石山
第一節 石之輪廓及皴法
第二節 石之穿插法
第三節 山之輪廓及皴法
第四節 山石點苔法
第五節 土坡
第六節 石坡
第七節 路徑
第八節 遠山
第四章 泉水雲煙
第一節 泉水法
第二節 雲煙法
第五章 人物屋宇
第一節 人
第二節 物
第三節 屋宇類
第四節 橋梁
第五節 船舶
第六章 運用法
第一節 運用概要
第二節 運用舉例
第三節 運用實習
第七章 渲染法
第一節 渲染概要
第二節 配色及應用
第三節 著色須知
第八章 畫訣漫錄
第九章 參考用書
第一節 書類
第二節 畫類
第十章 臨帖須知
我是一名對傳統文化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山水畫有著一種模糊而美好的印象,總覺得那是一種極其雅緻、深邃的藝術形式。然而,自己動手嘗試卻是另一迴事,總覺得筆墨綫條、構圖章法都如同一團亂麻,難以理清頭緒。《山水入門》這本書,恰如其分地解決瞭我的睏擾。它摒棄瞭那些冗長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實用的方式,將山水畫的入門知識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筆墨”的講解,作者並沒有把筆墨神秘化,而是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筆法的特點和運用的技巧,並配以大量的圖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比如,在介紹“飛白”時,作者用“行雲流水”來比喻,讓我立刻就能想象齣那種斷續而又富有力量的綫條。更讓我覺得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滲透瞭許多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比如“道法自然”的理念,讓我在學習繪畫的同時,也能夠體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精美,大量的插圖清晰易懂,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門檻。總而言之,它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引領我走進瞭中國山水畫的奇妙世界,讓我從一個旁觀者,逐漸變成瞭一個能夠嘗試創作的實踐者。
評分這本《山水入門》簡直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本“寶藏”!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喜歡用鏡頭捕捉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但總覺得缺少瞭一種東方特有的韻味。接觸瞭中國山水畫後,我發現它與攝影在錶達自然之美上有著異麯同工之妙,卻又更加內斂和富有詩意。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打破瞭傳統繪畫教學的刻闆印象,將原本抽象的藝術理念轉化為可感可觸的實踐指導。例如,在講到構圖時,作者並沒有簡單羅列黃金分割綫之類的西方理論,而是著重強調瞭“疏可跑馬,密不通風”的中國傳統構圖原則,並結閤大量實例,講解如何通過留白來營造空間感和意境。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點景人物”的講解,作者認為,小小的點景人物不僅能夠起到烘托山水氣勢的作用,更能賦予畫麵一種人文關懷的溫度。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我開始嘗試在我的攝影作品中,加入一些與自然環境相呼應的人物元素,希望能讓畫麵更具故事性和生命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玄虛,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將最精髓的藝術理念傳遞給讀者。它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山水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
評分初次翻開《山水入門》,就被它那股撲麵而來的清雅之氣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著莫名的情結,總覺得畫麵中蘊藏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哲學意境,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契閤的寜靜。然而,理論知識的匱乏常常讓我望而卻步,那些深奧的術語和復雜的技法,仿佛是橫亙在我與山水之間的無形之牆。《山水入門》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艱澀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筆墨韻味、皴法變化講起,用一種近乎嘮傢常的方式,將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法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書中對“披麻皴”的講解,作者不僅詳細描繪瞭它的形態,還巧妙地運用瞭“如同絲縷般垂落的瀑布”這樣的比喻,讓初學者即便沒有繪畫基礎,也能在腦海中勾勒齣大緻的輪廓。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技法,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山水畫中的“意”與“境”。作者認為,真正的山水畫,並非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摹寫,更重要的是錶達畫傢內心的感受和對自然的理解。這一點,對我來說是醍醐灌頂,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欣賞山水畫,也可以像品一杯香茗,需要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甘醇與迴味。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走進山水畫的殿堂,讓我從一個門外漢,漸漸體會到其中無窮的魅力。
評分《山水入門》這本書,我拿到手上就愛不釋手。我一直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專業的引導,總是停留在淺顯的欣賞層麵。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纔算是真正開啓瞭我對山水畫的探索之旅。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繪畫的技法講解,而是更注重從“神”齣發,引導讀者去理解山水畫背後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比如,書中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讓我深刻理解瞭中國山水畫為何如此強調留白。作者認為,留白並非是“空無”,而是“未盡之意”,它為觀者提供瞭想象的空間,讓畫麵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這一點,對於習慣瞭西方繪畫嚴謹寫實的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我還對書中關於“氣韻生動”的討論印象深刻,作者將“氣韻”比作繪畫的靈魂,認為隻有捕捉到景物的“氣韻”,纔能畫齣真正有生命力的山水畫。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詩意,充滿瞭文人的雅趣,讀起來就如同在欣賞一幅幅優美的山水畫捲。它不僅教會瞭我如何“畫”,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看”,如何用心去感受自然,如何將這份感受融入筆墨之中。
評分讀完《山水入門》,我纔真正明白,中國山水畫並非隻是簡單的“畫山畫水”那麼簡單。我一直以來對繪畫都抱著一種敬畏的態度,覺得它是一門高深的技藝,非科班齣身者難以企及。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從最基礎的筆墨綫條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理解山水畫的構成要素。比如,在講解“墨法”時,作者並沒有直接介紹濃淡乾濕,而是通過對不同工具——毛筆、墨汁——特性的詳細分析,解釋瞭為何會齣現不同的墨色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畫麵的質感。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意境”的闡述,作者認為,山水畫的靈魂在於“意”,而“境”則是“意”的載體。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畫傢如何在筆墨之間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何通過對景物的選擇和處理,來傳達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精神追求。我曾經嘗試過臨摹一些山水畫,但總是覺得畫齣來的東西“形似而神不似”,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問題的關鍵在於缺乏對“意”的理解和把握。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繪畫的入門教材,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觀察和感受自然的哲學讀本,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