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
? 50萬粉絲信賴的美國育兒科普知識;
? *走心、*有溫度的育兒公眾號“大J小D”重磅力作;
? “奴隸社會”聯閤創始人李一諾、紐約路透社主持人陳一佳感動;
? 涵蓋日常護理、疾病防治、早教啓濛、運動發展等9大領域,涉及近100個育兒難題;
? 做學習型和知識型媽媽,讓寶寶和媽媽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
? 較之《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本書適閤年齡更大一些的2~6歲學齡前兒童;
? 70萬粉絲翹首以待的早教科普知識,融閤美國認知老師和幼兒園老師先進早教理念;
? 涵蓋幼兒園選擇、潛能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社交能力、習慣培養、親子遊戲、性教育啓濛、親子溝通、愛與規則、父母成長等11個領域,全方位打造未來的世界公民!
作者簡介大J,英文名Jessica,曾是知名外企的經理,經公司外派來到美國。女兒小D(英文名Dorothy)因為在媽媽子宮內受到感染,於第28周早産。為此,大J開始瞭全職媽媽的生活。
小D因為早産,在紐約有一個的醫生團隊來幫助她,包括兒科醫生、大運動康復師、精細動作康復師、喂養和語言康復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在跟醫生和康復師長期的接觸中,大J學到瞭很多科學的育兒知識,她把這些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寫成文章,並促成瞭微信公眾號“大J小D”的誕生。
很多媽媽的評價“大J小D”公眾號是“走心的育兒公眾號”“有溫度的育兒公眾號”等。至今該公號已運行一年多,粉絲量將近50萬,受到瞭廣大父母的喜愛和支持。
內容簡介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
本書是從溫暖的育兒公眾號“大J小D”上挑選父母關注度和點擊量*的文章集結而成。這些文章是公眾號創立者大J,通過跟早産女兒的兒科醫生、大運動康復師、精細動作康復師、喂養和語言康復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等,多次、反復、深入交流後得到的經驗,其內容科學前沿、操作性強,無論對於早産寶寶還是正常寶寶的養育,都具有非常好的指導和藉鑒意義。
我們將這些文章按照日常護理、喂養與睡眠、輔食添加、疾病防治、早教啓濛、運動發展、規則與管教、早産兒護理、辣媽奶爸等主題進行分類,並進行的完善和精心的設計,讓本書具有更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
《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
本書是人氣育兒公眾號“大J小D”繼《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之後的第二本書。*本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的內容主要針對0~2歲幼兒,第二本書《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則適用於2~6歲的學齡前兒童,內容包括幼兒園的選擇、早期教育、潛能開發、性格培養、情商培養、社交能力、性教育啓濛、習慣培養、親子遊戲、親子溝通、父母的自我成長等。作者在講述這些問題時,融閤瞭美國認知老師和幼兒園老師的先進理念,並結閤自己的和工作經驗,將一些管理學的模型使用到育兒當中,方法科學有效、切實可行,得到瞭廣大媽媽的認可和推崇。
目 錄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
Prat 1 日常護理篇
——給寶寶科學、周到的嗬護
01打造寶寶的“黃金盔甲”—— / 002
02天氣轉涼,給寶寶穿多少纔正好 / 006
03你帶寶寶是不是帶得太乾淨瞭 / 010
04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把屎把尿 / 014
05寶寶夏天在傢是否應該光腳 / 017
06為寶寶選好人生的雙鞋 / 019
07寶寶什麼都放嘴裏吃,這樣好嗎 / 023
08寶寶容易受驚嚇怎麼辦 / 026
09到底該不該用安撫奶嘴 / 031
10寶寶愛吃手,到底該不該製止 / 035
11用對方法,讓刷牙不再是戰爭 / 038
12為寶寶塑造漂亮的頭形 / 042
13寶寶到底需要枕頭嗎 / 046
Part 2喂養與睡眠引導篇
——寶寶吃好、睡好,纔能身體好
01“厭奶”到底是怎麼迴事 / 050
02如何科學判斷奶量 / 055
03美國營養師教我看懂生長麯綫 / 058
04美國兒科醫生談嬰兒營養補充劑 / 061
05寶寶1歲以後到底該喝配方奶還是牛奶 / 065
06寶寶愛抱睡,放下就醒怎麼辦 / 068
07如何應對寶寶的次分離焦慮 / 071
Part 3輔食添加篇
——為寶寶學習吃飯打下基礎
01美國喂養康復師幫我重新解讀輔食添加原則 / 076
02美國喂養康復師指導6~7個月寶寶輔食喂養要點 / 080
03美國喂養康復師指導8~9個月寶寶輔食喂養要點 / 085
04美國喂養康復師指導10~11個月寶寶輔食喂養要點 / 089
05寶寶手指食物全攻略 / 092
06寶寶不能吃鹽,但隻是不加鹽就行瞭嗎 / 098
07寶寶1歲後,怎麼吃纔營養均衡 / 101
08寶寶6~24個月吃喝方麵的裏程碑 / 105
09吃飯時狀況頻齣,該教寶寶餐桌禮儀瞭 / 110
10如何讓寶寶學會用勺子吃飯 / 114
11如何避免餐桌上的戰爭 / 117
Part 4常見疾病防治篇
——父母懂得多,寶寶生病少
01美國兒科醫生的傢庭幼兒常用藥 / 122
02為什麼在鼕季寶寶容易反復 / 125
03流感高發季節,如何讓寶寶防患於未然 / 128
04關於發燒,比體溫更重要的4個問題 / 132
05巧用加濕器,寶寶呼吸道疾病 / 135
06寶寶患時,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就醫 / 138
07寶寶打疫苗應該避免的5大誤區 / 142
08如何輕鬆應對寶寶腹瀉 / 145
Part 5早教啓濛篇
——幫助寶寶開啓佳的人生開端
01寶寶1歲內認知能力發展裏程碑 / 150
02我從美國的音樂早教班學到瞭什麼 / 155
031歲以內寶寶的語言啓濛 / 159
04聰明的寶寶會玩,聰明的父母會教 / 162
05巧用角色扮演遊戲化解育兒難題 / 167
06不要用的標準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 170
07智商高的寶寶一定聰明嗎 / 174
08你會給寶寶選擇幼兒園嗎 / 177
09傢長會不會提問,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 181
10如何保護寶寶脆弱的專注力 / 186
Part 6規則與管教篇
——愛與規矩並行,讓寶寶成為更好的自己
01如何管教1歲以內的寶寶 / 190
02孩子無理取鬧背後的秘密 / 193
03孩子總是說“不”,怎麼辦 / 197
04我的寶寶被“欺負”瞭怎麼辦 / 202
05寶寶打人,你管得不對纔是大問題 / 206
06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 210
07愛孩子就要先學會跟他好好說話 / 214
08terrible two——孩子的次獨立宣言,你聽懂瞭嗎 / 218
Part 7運動發展篇
——四肢發達,頭腦纔會更聰明
01核心肌肉群——寶寶發育問題的根源 / 224
02寶寶過瞭1歲還不會走路,怎麼辦 / 228
03不要盲目糾正寶寶的“青蛙腿” / 232
04“W”形坐姿對寶寶有害無益 / 236
05如何幫助寶寶練習抬頭 / 239
06如何幫助寶寶練習翻身 / 243
07如何幫助寶寶練習爬行 / 246
08到底什麼是肌張力異常 / 251
09手巧纔能心靈——精細動作發展的重要性 / 255
Part 8早産寶寶護理篇
——緻早來的天使,相信奇跡會發生
01美國NICU醫生送給早産兒媽媽的3句話 / 262
02美國醫生談早産兒媽媽不願提的腦癱 / 265
03為什麼要使用月齡 / 269
04寶寶在NICU的日子,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問題 / 272
05早産寶寶齣院後注意事項 / 277
Part 9辣媽奶爸篇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01幸福媽媽的秘訣——找到自己的舒適狀態 / 284
02請不要叫我傢庭主婦,因為我是全職媽媽 / 288
03生孩子後,女人的正確打開方式 / 292
04一位早産兒媽媽的自我修養 / 297
05我是如何做到一個人帶娃,弄個公眾號還沒發瘋 / 300
06我如何將“豬一樣的隊友”培養成“奶爸” / 305
附錄一我們的年 / 309
附錄二我們的第二年 / 314
後記以愛之名——“奶爸”是怎樣煉成的 / 319
《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
Part 1幼兒園選擇篇
——明確目標,為孩子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01學齡前,比識字、算術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 002
02女兒幼兒園麵試失敗,我卻收獲瞭很多 / 007
03幼兒園園長分享如何給孫子挑選幼兒園 / 012
04寫字、背詩歌VS畫畫、遊戲、唱歌,兩種幼兒園你選哪種 / 017
Part 2潛能開發篇
——做教練型父母,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01如何做纔能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 022
02親子閱讀,保持孩子的興趣是關鍵 / 026
03教孩子學識字,彆破壞瞭學習的好“胃口” / 031
04學習美國人,從小培養孩子像科學傢那樣思考 / 035
05肯動腦筋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從小進行啓濛 / 040
06用腳手架式教學法激發孩子的潛力 / 044
07孩子是否有潛力,關鍵在於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 / 049
08不要用的司空見慣,扼殺瞭孩子的求知欲 / 054
09美國的“三韆萬字計劃”:語言發展決定窮富差距 / 059
105歲能講故事的孩子,今後學習成績不會差 / 063
Part 3性格培養篇
——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
01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 / 070
02如何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 075
03先把母親的位置坐穩,孩子纔更有安全感 / 080
04心理上親密,生理上獨立 / 084
05化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癥,從細節入手 / 088
Part 4情商教育篇
——智商無法改變,情商可以提升
01棉花糖實驗的真相——孩子自控力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 094
02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098
03美國人希望孩子擁有的品質,比天賦和智商更重要 / 102
04抓住契機,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 107
05情緒繪本,給予孩子的力量 / 112
Part 5社交能力篇
——培養更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01嬰幼兒早期的社交能力,你真的懂嗎 / 116
02孩子被打,要教會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 120
03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自私 / 123
04如何幫助害羞怕生的孩子 / 127
05內嚮媽媽如何“教齣”外嚮孩子 / 131
06我的孩子不是內嚮沒齣息,隻是有些慢熱 / 136
Part 6習慣培養篇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01找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刷牙 / 142
02如廁訓練,孩子真的準備好瞭嗎 / 147
03入睡不是打仗,如何有效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 / 152
04幾張小圖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 156
05孩子容易粗心大意,是因為你的引導有問題 / 160
06孩子過早看視頻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嗎 / 164
07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不是大赦令 / 168
Part 7親子遊戲篇
——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01給玩具來場“斷捨離”,輕鬆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 174
02讓孩子擁有有序的人生,從學習收拾玩具開始 / 179
03陪孩子玩耍,也要事先做好規劃 / 184
04如何陪孩子玩好角色扮演遊戲 / 189
Part 8性教育啓濛篇
——幫助孩子建立初的隱私和界限感
01進行性教育啓濛,關鍵在於建立隱私和界限感 / 194
02媽媽,為什麼你有乳房,我沒有 / 199
03教孩子敢於捍衛“身體主權”,遠離霸淩事件 / 204
Part 9親子溝通篇
——用對方法,孩子更閤作
01彆再冤枉孩子不聽話,明明是你自己說不清 / 210
02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 / 215
03懂得這些,就不怕女兒被人誇漂亮 / 218
04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 222
05“對不起”和“我愛你”一樣重要,你對孩子說過嗎 / 226
06“共情”的關鍵,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 230
07當孩子感覺更好時,纔會錶現更好 / 235
08麵對孩子的物質欲望,到底應不應該滿足 / 239
Part 10愛與規則篇
——給孩子有規則的愛和有界限的自由
01規則和愛並不矛盾,孩子需要一定的界限 / 246
02Time-out(暫停)方法已經out瞭 / 250
03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的錶現 / 255
04巧藉遊戲,讓“熊孩子”乖乖聽話 / 260
05換個姿勢,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 / 264
06管教孩子,不是擺齣傢長的架子 / 268
07如果孩子很“聽話”,也許是你的教育失敗 / 272
08讓孩子學會守規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勝過 / 277
09孩子黏媽媽,是在“懲罰”媽媽的離開 / 281
10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 285
Part 11父母成長篇
——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01為什麼彆人的育兒方法對我的孩子不管用 / 292
02你每天都看孩子,但是否真正“看到”孩子 / 296
03學會情緒管理,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課 / 301
045句話,讓傢人的育兒水平趕超你 / 305
05為人父母,你輸得起嗎 / 309
06你和社會脫節不是因為當瞭媽,彆再讓孩子背黑鍋瞭 / 313
07當媽媽這幾年,你可曾有過羞恥感 / 317
後記孩子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 323
在綫讀
孩子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6年4月,我參加瞭紐約的女子半程馬拉鬆比賽,後用2小時7分跑完瞭21公裏。我何曾想過,當年那個跑800米都要昏倒的女生,半馬的成績竟然可以超過70%的參賽女子。其實我的跑齡並不長,但每個能夠堅持長跑一年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從跑步中學會一些事。也許當時你並沒有這種感覺,但當你迴望時就會發現,影響就這樣潛移默化地發生瞭。
跑步讓我誠實麵對自己,學會接納和放下
小D早産後的周,醫生就問我們是否要放棄對她的治療。從決定不放棄她的那一刻開始,我就一直很堅強,但我知道,我隻是“選擇”堅強,這並不意味著自己的軟弱、害怕和難過就不存在瞭。我隻是害怕一旦麵對,我就會被擊敗,潰不成軍。
有,我實在覺得太壓抑瞭,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就想齣去跑一圈。那天,我感覺自己跑瞭很久,思緒非常雜亂,心倒是慢慢平靜瞭下來。那次跑完,我整個人身上都濕透瞭,卻有一種久違的輕鬆感。這種感覺是我的救命稻草,我很想抓住它。後來,隻要有時間,我就會去跑步。每次跑步時,我並沒有特彆去想什麼,隻是處於一種遊離又專注的狀態之間,其間很多過往的片斷會浮現又消失。有好多次,我跑著跑著就哭瞭,但每次跑完,我就覺得自己好像又釋懷瞭一點兒,又勇敢瞭一點兒。
跑步就像給瞭我一個重新對記憶硬盤劃區的機會。因為在跑步時,沒有他人和網絡的乾擾,我隻能麵對自己。於是,我迴憶、痛苦、麵對、接納,然後放下。終於有,我發現自己真的可以開心地笑齣來瞭,原來需要擁抱悲傷之後,纔能真正變得堅強。
一直到現在,跑步都是我進行心靈按摩的方式。無論任何時候,隻要我感到難過、煩躁、鬱悶或生氣時,我都會去跑步。在一前一後的擺動節奏裏,在汗水的揮灑中,我的負麵情緒被釋放齣來,之後我感覺自己又充滿瞭力量。
當你不想跑的時候,就該穿上跑鞋齣門
剛開始練習跑步時,我感到非常痛苦。我至今還記得次進行3公裏跑步時,我連跑帶走花瞭50分鍾。剛開始跑沒多久,我就感到自己呼吸睏難,雙腿像灌瞭鉛一樣。
跑步是肉體的摺磨,即使到現在,跑完我還是會感到疲倦和身體酸痛。跑步更是心理的摺磨,堅持跑步的人都知道,每天痛苦的事是準備齣門跑步的前15分鍾。那時老公也許正躺在沙發吃著西瓜上網,你剛剛還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得熱火朝天,你腦子裏有個小人在不斷地跟你說:“辛苦瞭,算瞭吧,吃點兒冰激淩,休息一下吧。”但我需要齣門跑步。每我都在和自己的惰性做抗爭。
細細想來,這不就是我們每天的日常寫照嗎?我們想變得更好,想學一門新的課程,想接受工作上的挑戰,想法韆韆萬,但終都敵不過當下那一刻的舒服,從而放棄行動。
懶惰和享樂是人類的天性,而跑步恰恰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是自我堅持的過程。跑的過程中很纍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繼續堅持?感到肌肉酸痛,是放棄還是堅持?這個過程本身就教會我,也許生活中會有很多我們不願意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覺得這是對的事情,就要去找到更多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我需要做,現在就要做!
就像村上春樹所說的:“當你不想跑的時候,就該穿上跑鞋齣門。”這是跑者的思維,其實也是做人應該有的思維。
跑步是為瞭過去的自己,人生也一樣
剛開始跑步時,我特彆喜歡超過彆人。我常常仗著自己還有體力,就加速超過周圍的人,但沒過多久,我就不得不停下來走路,於是又被彆人反超。而要命的是,我這種時快時慢的跑法,很快就讓我體力不支,常常跑幾公裏以後我就跑不動瞭。後來,經人指點後我纔知道,跑長跑,必須非常嚴格地控製自己的速度、呼吸節奏和步伐。我一個前同事參加過鐵人三項,我曾看過他每次跑馬拉鬆時做的配速計劃錶,每公裏都有非常明確的配速和心跳要求。
於是,我也開始學習控製,控製自己的配速,調整自己的呼吸。不得不說,這種控製過程是非常枯燥和艱難的,這意味著體力好的時候我需要忍住超過彆人的衝動,跑不動的時候我要呼吸得更深,要更用力地擺動雙臂、邁開大腿,來維持這樣的節奏。而關鍵的是,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自己,關注我的呼吸、我的步伐、我的感受以及我的目標。
總有人說,人生是場馬拉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們在人生的跑道上會遇到很多人,我們總會忍不住想去比一比,想超過他們,也會忍不住想急於求成,想加速一下,看是否能夠盡快到達終點。但往往隨意的加速會讓我們受傷,因為暫時的比較會讓我們方寸大亂,因為一些無關的“彆人”讓我們輕易離開瞭自己的跑道。
對跑步的自律,也是對人生的自律,而這種自律就是專注的體現。不管外界如何,隻關注當下,關注我的每一次手臂擺動是否有力,我每一次邁步時腳步是否邁得更開,我的呼吸節奏是否閤理。練習長跑的人都知道,每天大的目標就是比昨天跑得更遠一點兒。跑步是為瞭過去的自己,其實人生也一樣。
跑步帶給我的,不僅是“馬甲綫”、吃不胖的體質、更加充沛的精力,還磨煉瞭我的意誌,增強瞭我的信心,也重塑瞭我的人生觀。而我也始終相信,這些東西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女兒小D。
從0到21公裏,跑步讓我明白:任何痛苦都會過去,之後,你會成就更好的自己;每天堅持不斷的訓練讓我知道:世上沒有捷徑,精力花在哪裏,時間看得到;每一次距離的,也讓我堅信:對我來說,皆有可能,我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Part 1幼兒園選擇篇
——明確目標,為孩子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01學齡前,比識字、算術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為給小D選擇一個閤適的幼兒園,我曾穿梭於紐約各種幼兒園的開放日,這些幼兒園既包括主流的公立幼兒園,還包括那些遙不可及的私人幼兒園。我的目的就是想瞭解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到底牛在哪裏,看看對於我教育小D有什麼藉鑒作用。
我參觀過的幼兒園有十幾傢,我發現所有的幼兒園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位園長都會強調:學齡前的孩子需要學會3件事,這3件事比孩子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是傢長和幼兒園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嚮。這3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下麵就和大傢分享一下這3件事是什麼。
學會準備好(Be Ready)
有一位幼兒園園長說,現在每個傢長都想培養“天纔”兒童,恨不得從孩子齣生開始就教他認字、數數,以為這樣孩子上學後成績就會好。但我們卻忘瞭,讓孩子學習,首先要把“硬件基礎”——身體和頭腦準備好。這些準備工作沒做好,上學後即使你給孩子找全美好的老師,他也不可能學好。
這裏說的準備工作包括兩個部分:,身體準備好,能夠保持坐姿正確;第二,頭腦準備好,願意積極參與活動,遇到睏難會自己思考或尋求幫助,能夠聽從並且遵守遊戲規則。
對於坐姿正確這一項,我以前沒有留意,參觀幼兒園時聽到這麼多園長提到這個問題,我纔意識到小D認知老師的良苦用心。大概從小D14個月開始,她的認知老師就要求我給她買一套小桌子和小椅子。她是“自由”慣瞭的人,一開始坐在椅子上顯得“坐沒坐相”,而且剛坐一會兒就想下來。
認知老師要求我們,每天要在小桌子上進行一段時間的遊戲,每次小D坐在小桌子前,我們就會提醒她:“腳在哪裏?放地上瞭嗎?手在哪裏?放桌上瞭嗎?身體在哪裏?坐筆直瞭嗎?好,小D準備好瞭,我們要開始工作瞭。”一段時間以後,小D的坐姿明顯好瞭起來,隨著坐姿變好,她的專注力也提高瞭,真的可以坐定專心玩一些玩具瞭。
小D2歲以後,認知老師提齣瞭“Give me five(完成5個步驟)”的概念,每次小D坐在桌子旁開始玩遊戲之前,我們都會一起檢查這5個方麵是否做到位瞭:
●我的身體坐直瞭(My body is up tall);
●我的眼睛在看瞭(My eyes are looking);
●我的耳朵在聽瞭(My ears are listening);
●我的嘴巴不說話瞭(My mouth is closed);
●我的腦袋在思考瞭(My head is thinking)。
這5步是“準備工作”的細化。一開始小D對這些要求很懵懂,有時也不會完全遵守我們的指令。但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她就明白瞭。比如,有時讀繪本讀到一半她走神瞭,我就會用這個提醒她:“你的眼睛在看嗎?”等到她迴過神繼續看繪本時,我會再補充一句:“小D的眼睛在看瞭。”
你看,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提醒,卻幫助小D養成瞭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不能指望“散養”6年的孩子,進入小學後一下子就懂得自控,這些好的習慣都是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養成的。一句“準備好瞭嗎”的提醒,不僅能讓孩子改變姿勢,更能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專注力和自控力。
學會負責(BeResponsible)
有不少孩子上學後沒人監督就不寫作業,因為磨蹭上學總是遲到,上課不專心聽講。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對自己負責,因為他所有的起居安排都是父母負責的,吃飯有人追著喂,傢務一點兒不用做,玩具亂扔由傢長跟著收拾。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機會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需要為自己負責。這種思維模式一直伴隨到孩子上學,當年追著喂飯的媽媽,就變成瞭盯著他寫作業的媽媽。這時,親子關係也進入瞭一個惡性循環,傢長越幫忙,孩子越認為“我不做沒關係,反正有人催著我做、幫著我做;即使犯錯也是彆人的錯,跟我沒關係”。
因此,在學齡前要讓孩子學會的第二件事,就是讓他學會為自己負責。要做到這一點,關鍵的是父母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裏,能夠做到不越界、不包辦替代,除非孩子主動尋求幫助。
比如,孩子不想吃飯,傢長就應該尊重他的選擇。也許你擔心他待會兒會餓,但不讓他體會到餓的感受,他就不懂得到瞭飯點就應該吃飯。比如,孩子玩過玩具後扔得到處都是,傢長應該告訴他,這是你的玩具,玩好後需要把它們歸位。也許你帶著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會很慢,但隻有這樣,他纔能體會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纔能對玩具負責。再比如,讓孩子參與日常力所能及的傢務勞動,並告訴孩子:作為傢庭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付齣勞動,而不是一味索取。
這些事看起來都很小,卻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個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今後纔能對學習産生自發性。因為他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也不是老師的事。
學會尊重(BeRespectful)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