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
定价:29.80元
作者:祝芳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1797766
字数:
页码:2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自然世界之谜,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面对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人类不断地攻克、不断地突破,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很渺小。但人类思考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相亲数之谜、回文数之谜、完全数之谜、平方数之谜、质数之谜、球形闪电之谜、夸克之谜、湍流之谜、反物质之谜、引力异常之谜、地震之谜、火山之谜、金字塔之谜、尼斯湖怪兽之谜、喜马拉雅雪人之谜、始祖鸟之谜、黑洞之谜、宇宙诞生之谜、宇宙大小之谜、宇宙形状之谜、宇宙年龄之谜……
“任何大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无疑地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数学家简称这个问题为(1,1),或“1+1”。命题简述为:
(A)每一个≥6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B)每一个≥9的奇数都可表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一直未被世人解决的的哥德巴赫猜想。
一个立方不可能写成两个立方的和,一个四方不可能写成两个四方的和。一般地,每个大于2的幂不可能写成两个同次幂的和。
内容提要
地球外的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没有生命?究竟有没有类似地球人甚至更文明的高级外星人?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猜测。越来越激励着人们的心。
天文学家们估计。在望远镜所及的范围内,大约有1020颗恒星。假设1000颗恒星中央有1颗行星,在有行星的恒星中,只有1%。具备生命所必需的条件。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剩下1014颗。假设在这些星球中,有1‰颗星球具有生命存在需要的大气层,那么还有1011颗星球具备着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这个数字仍是大得惊人。即使我们又假定其中只有1‰已经产生生命,也有1亿颗行星存在着生命。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在100颗行星中只有1颗真正能够容许生命存在,仍将有100万颗有生命的行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恒星起源之谜
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失去它艳红的色彩,蔚蓝色的天空变得渐渐黑暗起来。接着,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不知从什么地方悄悄地钻出来,点缀着黑色的天幕。它们不停地闪烁着,仿佛在向我们顽皮地挤弄着眼睛,又像在互相窃窃私语,传递着秘密的消息。望着天上这些景象,你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亮晶晶的星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些闪烁着不同颜色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恒星是像太阳一样巨大的天体,温度特别高,并且向辽阔的太空散发着强烈的光和热。这些恒星,好像镶嵌在天幕上一样,相互之间位置几乎固定不变。
为什么我们的宇宙会近似均匀地分布着这种大小不一的天体呢?首先,我们来观察我们的宇宙空间,即在那些投有天体的地方,都存在着些什么东西?当然用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很难发现的,这就必须借助于望远镜。通过一些物理学的知识,人们已知道在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了一种极其稀薄的物质,就像在雾天,人就相当于各种恒星,而雾就好比是稀薄的物质。不要以为这种物质不重要,它可是形成恒星的原始材料。由于这些稀薄的弥漫整个宇宙的物质分布不是很均匀,必然有的地方物质多,有的地方物质少。我们知道,根据牛顿万有引力,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力,而且这种作用力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所以,由于万有引力作用,这些弥漫物质相互吸引,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是质量大的吸引质量小的,于是这些弥漫物质开始凝聚,形成了星云。
序言
《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引发我无限的遐想。我想象中的“世纪难题”,不仅仅是那些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更是那些贯穿人类历史,不断引发争论、催生创新的重大课题。它们可能是关于科学的终极奥秘,也可能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更有可能是关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而“谋类思维”这个词,在我听来,是一种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和远见性的思考方式。我非常期待作者祝芳能够在这本书中,阐释清楚“谋类思维”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去理解和破解那些看似无解的“世纪难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新颖的见解,能够挑战我固有的认知,并激发我更深入地去思考。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思维上的启迪,一种能够让我以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并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去应对挑战的力量。ISBN:9787801797766,这个数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像是一个通往知识宝库的神秘入口。
评分《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足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想象中的“世纪难题”,绝非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那些关乎人类命运、文明走向的宏大命题,它们可能存在于科技的瓶颈,可能隐藏在社会结构的深处,也可能根植于人性的复杂之处。而“谋类思维”,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策略性和前瞻性,我期待作者祝芳能够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其独特的内涵。它是否是一种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的“思维图谱”?它是否是一种能够预见未来趋势,并提前布局的“战略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观点,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并为我们指明解决这些“世纪难题”的可能方向。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智识上的升华,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世界。ISBN:9787801797766,这个特定的编码,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把解锁智慧大门的钥匙。
评分《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在我心目中,不只是一本关于“难题”的探讨,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探索之旅。我总觉得,“谋类思维”这个概念,暗示了一种能够将看似无关的现象联系起来,并且从中提炼出共通规律的能力。这听起来非常吸引人。我非常期待作者祝芳能够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这种“谋类思维”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方法。它是不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技能?还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方式,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困扰人类已久的“世纪难题”?例如,社会发展中的不平等问题,或许可以通过“谋类思维”来洞察其根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展示“谋类思维”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的。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智慧的火花,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对9787801797766这个ISBN充满了好奇,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代号,预示着这本书中隐藏的深刻见解。
评分在我看到《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种可能性。这个“世纪难题”,究竟是指哪些方面的问题?是关乎宇宙起源的终极疑问,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是科学前沿的未知领域,还是人性深处的困惑?我非常好奇作者祝芳将如何定义这些“难题”,以及他认为“谋类思维”在破解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设想,“谋类思维”或许是指一种超越线性思维、注重系统性、全局性和策略性的思考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并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考框架,或者激发读者自身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ISBN:9787801797766,这个独特的编码,让我觉得它承载着一种即将开启的知识之旅。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获得一种思维上的启迪,一种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的力量。
评分《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光听书名就足够让人精神一振。在我看来,所谓的“世纪难题”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而“谋类思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或许是指一种能够洞察事物之间隐藏联系,能够进行宏观布局、战略规划的思维方式。我特别期待作者祝芳能够在这本书中,揭示出这种思维方式的奥秘。是运用了某种数学模型?还是哲学逻辑?抑或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佐证“谋类思维”的有效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毕竟,理论的空谈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而鲜活的例子,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让我产生共鸣。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比如科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因为真正的“世纪难题”,往往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呈现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现象,甚至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我想象,书中的某个章节,可能会专门讨论如何运用“谋类思维”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比如环境危机、贫富差距、技术伦理等等。而9787801797766这个独特的标识,就像是书中知识的 DNA,等待着我去解码。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个书名时,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世纪难题”的画面,它们可能涉及科技的突破,也可能关乎社会的变革,更可能触及人性的深邃。作者祝芳,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并不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这反而激发了我想要了解他究竟会带来怎样一种视角。我特别好奇,“谋类思维”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具策略性、更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门,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世纪难题”背后的本质。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大脑能够被不断地挑战和启发,能够获得一种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工具。ISBN:9787801797766,这个编码,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一本宝藏的地图,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仿佛在预告一场智力上的盛宴。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难题”——那些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的哲学命题、科学未解之谜、社会发展瓶颈,亦或是人类自身认知的局限。作者祝芳,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中并不算耳熟能详,这反而让我更加好奇,是什么样的洞察力,又或是怎样的研究路径,能让一位作者有勇气去挑战“世纪难题”这样的宏大命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或许不是直接的“解答”,而是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框架,一种破除思维定势的工具。我希望它能引导我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去质疑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也许,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让我敢于去探索那些更深层次的、更具颠覆性的问题。我甚至想象,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会充斥着无数个“为什么”,以及试图去追溯这些“为什么”背后根源的努力。它不应该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更应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关于“难题”的思考之中。对于9787801797766这个ISBN,我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进入这本书世界的入口,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编辑的辛劳以及出版商的用心。这本书的名字,它所包含的“谋类思维”四个字,更是让我充满了遐想。它是指一种策略性的、有计划的思维方式吗?还是指一种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类、分析、提炼的思维模式?或者,它暗示了一种超越个体局限、集体智慧汇聚的思考过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和阐释“谋类思维”的,它又将如何被应用于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世纪难题”。
评分初次见到《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就深深地被其充满哲思的书名所吸引。在我看来,“世纪难题”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宇宙的起源到人类意识的本质,从贫富差距的根源到环境恶化的困境,它们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思想的礁石,也是我们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我非常好奇,作者祝芳所提出的“谋类思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它是否是一种能够超越个体局限,汇聚群体智慧的“集体决策模式”?亦或是,它是一种能够洞察事物本质,进行系统性分析的“高级认知框架”?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极具启发性的论述,通过具体的案例或者理论模型,来阐释“谋类思维”的形成机制及其在解决各类“世纪难题”中的应用价值。我希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思维的碰撞,获得一种能够提升认知能力、拓展思维边界的全新体验。9787801797766,这个ISBN,在我眼中,就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导航系统,指引我深入这场关于智慧与挑战的探索。
评分《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仅仅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内涵。所谓“世纪难题”,在我看来,绝非简单的疑难杂症,而是那些牵动人类发展方向、关乎文明存续的重大课题。我特别好奇,作者祝芳将如何界定这些“难题”,并赋予“谋类思维”以解决它们的能量。我推测,“谋类思维”可能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预测性的思维模式,它能够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并且能够预判潜在的风险和机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极具洞察力的分析,揭示那些隐藏在纷繁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谋类思维”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作用的,或者如何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指导我们的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智识上的震撼,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世界,并且能够以一种更具战略性的眼光去规划未来。ISBN:9787801797766,这个数字背后,一定蕴含着作者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世纪难题”,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似乎象征着人类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所不断碰壁、不断探索的那些终极命题。而《谋类思维的世纪难题》这本书,在我眼中,就像是一场关于人类智慧的考古挖掘。我很好奇,作者祝芳是如何定义“世纪难题”的?是那些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讨论,如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冲突?还是科学领域中,尚未被完全揭示的宇宙奥秘?亦或是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永恒权衡?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通过“谋类思维”这一独特视角,为我们解读这些难题。如果“谋类思维”指的是一种宏观的、系统性的思考方式,那么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看到不同领域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更具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论据和推理,而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大脑能够被不断地激发,去挑战我固有的认知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思维中的盲点,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找到突破的可能性。ISBN:9787801797766,这个数字串,对我而言,更像是进入一本充满智慧宝藏的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