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
定價:98.00元
作者:棗莊市林業局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3875236
字數:
頁碼:2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上限起於1840年,下限止於1985年,分彆從林業機構、林業資源、林木種苗、用材防護林培育、經濟林發展與林産品加工、經營管理與投資、森林保護以及林業教育與科技等八個方麵介紹瞭棗莊市林業發展狀況。供林業工作者、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編  林業機構
章  建國前的林業機構
節  農會
第二節  勸業所
第三節  實業局
第四節  建設局
第五節  實業科——建設科
第二章  建國後的林業機構
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領導組織
第三節  法治機構
第四節  事業機構
第五節  經營機構
第二編  林業資源
章  林地和林木資源
節  林業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
第二節  林業用地及其林木資源
第三節  非林業用地林木資源
第四節  林木蓄積量
第五節  森林覆蓋率
第六節  林業資源消長動態
第二章  森林植物資源
節  木本植物資源
第二節  主要鄉土用材樹種資源
第三節  古老、珍貴、稀有樹種資源
第四節  林木引種和引進樹種資源
第五節  林區主要草本植物
第六節  林區藥材植物資源
第三章  森林鳥獸及其他野生動物資源
節  森林鳥獸之今昔
第二節  森林鳥類資源
第三節  主要農林益鳥
第四節  森林獸類及其他野生動物資源
第四章  森林昆蟲資源
節  森林昆蟲資源普查
第二節  森林昆蟲資源
第三節  主要森林害蟲
第四節  森林天敵昆蟲資源
第三編  林木種苗
章  林木種子生産
節  林木種子生産概況
第二節  主要林木種子的調進與調齣
第二章  林木良種化建設
節  “三自”方針與林木選種
第二節  林木良種選優
第三節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
第三章  林業育苗
節  國營育苗
第二節  集體育苗
第三節  個人育苗
第四編  用材防護林培育
章  防護林
節  山區水土保持林
第二節  農田林網
第三節  農林間作
第四節  河渠綠化
第五節  道路綠化
第二章  用材林
節  一般用材林
第二節  礦柱林
第三節  用材林基地
第四節  豐産林基地
第三章  城市綠化和農村“四旁”植樹
節  城市綠化
第二節  農村“四旁”植樹
第四章  義務植樹
節  植樹節植樹
第二節  全民義務植樹
第五編  經濟林發展與林産加工
章  果樹
節  建國前果樹發展概述
第二節  建國後果樹管理體製沿革
第三節  建國後果樹發展概況
第四節  棗莊名特果品
第五節  主要果樹的栽培與發展
第二章  特用經濟林
節  “三條”的栽培與發展
第二節  竹林
第三節  花椒
第四節  棗莊漆樹
第五節  茶樹
第三章  林産加工
節  果品貯藏、加工與銷售
第二節  製茶
第三節  條編
第四節  栲膠
第六編  經營管理與投資
章  國營林場
節  林場建設
第二節  林場森林資源
第三節  林場經營管理
第二章  集體和個體營林單位
節  國社閤營林場
第二節  社隊林場
第三節  林業專業隊
第四節  林業專業戶
第三章  山林所有製
節  國有山林
第二節  集體所有山林
第三節  私有林木
第四節  林木采伐管理
第四章  林業投資
節  國傢投資
第二節  集體和群眾投資
第七編  森林保護
章  封山護(育)林
節  建國初期的封山護(育)林
第二節  60年代初期的封山護(育)林
第三節  60年代中期——封山護(育)林興盛時期
第四節  十年與封山護(育)林
第五節  山林承包與封山護(育)林
第二章  護林防火
節  建國前的護林
第二節  建國後的護林
第三節  齣口刺槐葉粉與毀林
第四節  山林防火
第五節  實施以法治林
第三章  防治林木病蟲害
節  林木病害防治
第二節  林木蟲害防治
第三節  森林植物檢疫
第四節  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利用
第八編  林業教育與科技
章  林業教育
節  專業學校
第二節  林業中學
第三節  林業培訓班
第四節  林果廣播講座
第五節  林果電影、電視教育
第六節  林業職工教育
第二章  林業科技隊伍和林業學術組織
節  林業科技隊伍的發展
第二節  林業科技人員技術職稱晉升
第三節  林業科技人員的生活變遷
第四節  林業學術組織及其活動
第三章  林業科技成果
節  林業科技創作成果
第二節  獲奬林業科技成果
附錄
附錄一  文獻輯錄
重要文件輯錄
報刊發錶的重要文章輯錄
附錄二  林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錶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省級錶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市級錶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附錄三  人物
模範黨員、山東省林業勞動模範夏繼仁
全國林業勞動模範楊安連
附錄四  林業扶貧望母山
附錄五  抱犢崮林區的風光與資源
附錄六  林諺
歌謠
諺語
後記
修編  齣版說明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對自然科學和曆史人文都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尤其喜歡通過地方性文獻來瞭解一個區域的微觀發展脈絡。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本書時,立刻被它所涵蓋的時間跨度和主題所吸引。1840年,正值鴉片戰爭前夕,中國開始捲入世界近代史的洪流;而1985年,則是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時期。在這145年的漫長歲月中,棗莊的林業經曆瞭怎樣的變遷,其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這讓我産生瞭極大的探究欲望。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見證者,記錄著這片土地上森林的興衰榮辱。我猜測,書中可能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和統計,更會包含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案例。比如,不同時期林業政策的齣颱背景,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長期影響,以及林業發展如何與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緊密相連。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林業工作者的辛勤付齣,他們可能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耕耘,為這片土地播撒綠色。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與林業相關的傳統習俗或民間傳說,因為曆史的積澱往往體現在方方麵麵。1840-1985年,這段時間包含瞭中國曆史上無數的變革,從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新中國的建立,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每一個時代的更迭,都可能在林業的發展中留下獨特的印記。
評分作為一個熱愛閱讀,尤其偏愛嚴肅紀實類作品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真實反映地方曆史發展脈絡的誌書抱有特殊的感情。《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便帶著一種紮實、嚴謹的氣息。1840年至1985年,這個時間跨度本身就充滿著曆史的厚重感,它幾乎囊括瞭中國近代史和當代史上的重要轉摺點,從晚清的動蕩不安,到民國的戰亂分裂,再到新中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初期。我想象著,在這145年裏,棗莊的林業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它是否曾麵臨過因為戰爭而大規模的砍伐,又在和平年代如何得到恢復和發展?書中是否會詳細記錄不同時期林業政策的演變,以及這些政策對當地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産生的具體影響?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林業工作者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肩負使命,為這片土地的綠色貢獻力量的。這其中或許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付齣,也有許多值得我們銘記的成就。1840-1985年,這段曆史充滿瞭變革與挑戰,而林業作為一種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的産業,其發展軌跡必然會摺射齣那個時代獨特的社會背景和發展邏輯。
評分我是一位熱愛自然,也熱衷於探索地方曆史變遷的普通讀者,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記錄瞭特定領域發展軌跡的文獻情有獨鍾。《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樸實卻充滿力量,它直接點明瞭研究對象和時間範圍,讓我對其中可能蘊含的豐富內容充滿瞭好奇。1840年,一個距今已久的曆史節點,中國正處於變革的前夜;而1985年,又是中國經濟騰飛、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時期。在這145年間,棗莊的林業經曆瞭怎樣的發展曆程?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到一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這個過程中,森林資源是否得到瞭充分的保護?還是經曆瞭被過度開發的時期?書中是否會詳細記錄不同曆史時期的造林、育林、采伐等活動?是否會反映林業政策的調整,以及這些調整對當地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産生的具體影響?我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林業工作者們的辛勤付齣,他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播撒綠色,守護傢園的。1840-1985年,這段曆史涵蓋瞭中國近代史的多個重要時期,而林業的發展,往往是這些時期社會變遷的一個側麵縮影。
評分我是一名對自然科學史和地方經濟發展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通過詳實的文獻來瞭解不同地區特定産業的發展軌跡。《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1840年至1985年,這個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跨度,涵蓋瞭中國近代史和當代史上的諸多重要事件和轉型時期。我想象著,在這145年裏,棗莊的林業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演變的。它是否經曆瞭從原始的、粗放式的資源掠奪,到有計劃的、科學的森林經營?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統計數據,例如不同時期森林覆蓋率的變化、木材産量、造林麵積等?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在不同曆史時期,政府的林業政策是如何製定的,以及這些政策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水土保持、乃至社會經濟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1840-1985年,這段曆史是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而林業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關的産業,其發展必然會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經濟政策、技術水平和社會需求。
評分我是一名對曆史文獻充滿敬畏,並且熱衷於通過細節來理解宏大敘事的普通讀者。《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就如同一個時間膠囊,讓我對其中可能隱藏的豐富信息充滿瞭好奇。1840年,中國開始步入近代,社會結構和發展模式都麵臨著巨大的衝擊;而1985年,中國已經進入瞭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在這145年的漫長歲月中,棗莊的林業是如何在這場時代的大潮中生存和發展的?書中是否會記載,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林業資源是如何被開發和利用的?是遵循自然規律,還是經曆過不閤理的采伐?我期待能夠從書中瞭解到,那些關於植樹造林、森林保護、以及林業管理的曆史經驗和教訓。也許書中會記錄一些林業工作者們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為這片土地播撒綠色,守護生態。1840-1985年,這段曆史充滿瞭挑戰和變革,而林業的發展,就像是那個時代的一麵鏡子,能夠摺射齣當時社會經濟的狀況、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厚重感,"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跨越瞭整整一個半世紀的曆史,從清朝晚期一直延伸到改革開放初期。光是這個時間跨度,就足以讓人想象其中蘊含的豐富內容。作為一名對地方誌和曆史變遷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記錄瞭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發展軌跡的誌書情有獨鍾。林業,雖然可能不如城市建設、經濟發展那樣具有直觀的視覺衝擊力,但它卻與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人民生活、乃至文化傳承息息相關。想象一下,在過去的百餘年間,棗莊這片土地上的樹木是如何生長、砍伐、又如何被重新栽種的?森林覆蓋率的變化,對當地的氣候、水土保持,乃至農民的生計又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書中可能記錄瞭不同曆史時期,官方對林業政策的調整,從早期的掠奪式開發到後來的保護與復興,每一個決策的背後,都可能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智慧。而1840年至1985年,恰好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劇烈變動時期,戰爭、革命、建設、改革,這些宏大的曆史事件,無疑都會在林業發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比如,戰爭時期是否需要大量的木材用於軍事建設?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是如何在棗莊開展的?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浪潮又給林業帶來瞭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問題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是一位對生態保護和地方發展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年輕讀者,總是在尋找能夠提供深度洞察的文獻。《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1840年至1985年,這個時間跨度,幾乎囊括瞭中國近代史和當代史上的重大變革。我非常好奇,在棗莊這片土地上,林業是如何在這場時代的洪流中經曆風雨的。書中是否會詳細記錄,在不同曆史時期,關於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政策措施?例如,在清末民初,森林資源是否麵臨著嚴峻的挑戰?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是如何在棗莊開展的?改革開放初期,林業管理體製又發生瞭哪些變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翔實的史料,幫助我理解林業發展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變遷之間的復雜關係。1840-1985年,這段曆史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林業的發展,往往是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地方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獨立研究者,尤其喜歡挖掘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視的細節。《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1840年至1985年,這是一個極其漫長而又充滿戲劇性的時間段,中國經曆瞭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到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145年的變遷中,林業作為一個區域性産業,其發展往往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層麵息息相關。我非常好奇,在棗莊這片土地上,林業是如何在這場巨大的曆史變革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書中是否會記錄不同時期,比如晚清時期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情況?民國時期,戰亂和動蕩對林業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到瞭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在棗莊是如何開展的?改革開放初期,林業管理體製又發生瞭哪些變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翔實的史料,幫助我勾勒齣棗莊林業發展的完整圖景,並從中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地方曆史的演變。1840-1985年,這段曆史是中國巨變的縮影,而林業的發展,無疑是這種巨變在自然生態層麵的一個重要體現。
評分我是一位對地方史料收集和整理有著極大熱情的退休乾部,多年來一直在搜集我所在城市——棗莊的曆史文獻。這次偶然的機會,我瞭解到《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本書,它的內容和時間跨度引起瞭我強烈的關注。1840年至1985年,這145年的時間,幾乎涵蓋瞭我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過去,也見證瞭棗莊這個城市從一個普通的縣城,一步步發展成為重要的工礦城市的過程。林業,雖然不像煤炭、鋼鐵那樣是棗莊的支柱産業,但它卻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我非常想知道,在這段漫長的曆史時期裏,棗莊的林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是否經曆過繁榮時期,也可能麵對過嚴峻的挑戰?書中是否會記載一些關於大規模植樹造林、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林業管理政策的變遷?我尤其關心的是,在那個充滿挑戰的年代,林業工作者們是如何剋服睏難,為這片土地增添綠色的。或許書中會包含一些具體的措施、案例,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這對於我們這些曾經親曆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無疑是珍貴的迴憶。而且,1840-1985年,是中國曆史的巨變時期,戰爭、社會改革、經濟建設,這些宏大的曆史事件,是否會對棗莊的林業發展産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方風土人情和曆史變遷充滿好奇的旅行愛好者,我總是喜歡在踏足一個新地方之前,先去瞭解它的過去。《棗莊市林業誌(1840-1985)》這個書名,就如同一個寶藏的入口,吸引著我去探索棗莊這片土地上,關於綠色生命的故事。1840年至1985年,這145年的時間跨度,讓我聯想到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從晚清的動蕩,到民國的紛爭,再到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棗莊的林業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書中是否會記載,在不同曆史時期,這片土地上的森林是如何被對待的?是得到瞭悉心的嗬護,還是曾被無情地砍伐?我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在那些充滿挑戰的年代,林業工作者們是如何用汗水和智慧,為這片土地增添綠色的。也許書中會講述一些關於植樹造林的故事,關於森林資源的閤理利用,甚至是一些關於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努力。1840-1985年,這段曆史充滿瞭變革,而林業的發展,就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