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用宋画呈现的大宋文明,
一卷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宋朝,
一部可视的、生动的历史记录,
一幅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风雅”宋。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宋画呈现了一个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的历史世界,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书中精选了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颇为前卫的一面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1.从宋画角度呈现的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朝
2.精选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展示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带您领略独特、前卫的大宋风采……
本书稿是讲述宋朝“风雅”生活的一本趣味图书。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书稿分为六辑,第一辑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辑讲述宋朝文人的雅玩与雅趣;第三辑描述宋朝的社会百态;第四辑介绍宋朝的城市公共设施;第五辑侧重于呈现宋朝的商业繁华;第六辑则考证了宋朝政治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在史料运用方便,作者通过检索数百幅宋画,还原了宋朝人物的生活景象,同时还以少量宋朝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作为补充,以及少数唐画、明画、清画作为参照,以做到相互映证、比对。
吴钩
1975年生,现居广州。历史研究者,专栏作家。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已出版《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重新发现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生活在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等著作。
自序 ( 宋朝人的“纪录片”)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宋人用什么钓鱼 :抛竿
宋人用什么刷牙 :牙刷
宋人用什么照明 :蜡烛
八百年前的儿童玩些什么玩具
宋人爱插花
宋人爱“写真”
宋人爱焚香
宋人怎么玩收藏
中国茶艺的绝响
宋式家具之雅
八百年前,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
将春节过成万圣节
宋朝流行女厨师
宋朝女性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吗?
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
宋人爱谈十二星座
为什么说宋朝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清明上河图》告诉你 :
宋朝城市比明清城市更开放
从《西湖清趣图》看宋朝城市的公共设施
宋朝城市已有“自来水”
为什么说宋朝皇家园林是开放的?
为什么说宋朝已有城市公园?
“青楼酒旗三百家”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广告?
清明上河船
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宋朝任命一名官员的流程
宋朝平民上衙门打官司,必须跪着吗?
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从椅子的出现说到跪拜礼的变迁
后记
写这本书,我不敢说批阅了多么巨量的史料,但自认为参考了非常多的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想写的并不是顾影自怜的学术文章——宋朝的文明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但我也不希望将文章写成“×朝那些事儿”这样的文化快餐。我更愿意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书中或有“惊人之论”,但这些论点,都有史料支持,而非“故作惊人语”。——吴钩
1.编辑Z:
初见此书,只想吐槽一句“可恶!宋朝比我们还Modern!”也因此才发觉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是当之无愧的。作者以“现代性”为线索,在书中布了一个大局:
“瓦舍勾栏”,描述宋人过着像宋瓷一样的精致生活;
“契约时代”,展示宋人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全民皆商”,细描了中国的重商主义年代;
“共治天下”则充分体现了宋朝制度的分权与制衡之美。
此书内容之博达,作者用意之良苦,可以想见!宋朝社会的全面图景也像画卷一般展开来,随着宋朝的夜生活、瓦舍勾栏、贵族的娱乐活动、美食、节假日,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气预报、城市化、福利体系、书院一一呈现,这个充盈着拂晓之光的朝代显现着不输于当今社会的人性化、法制化、商业化的迷人之处。
2.编辑Y:
该书是关于宋朝有趣、较好读的著作,充满了奇妙细节,引人入胜,极有说服力!比如宋代开封的城市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是“叫外卖”;比如《清明上河图》展示的酒店业“灯箱广告”;比如南宋杭州出现的“猫粮专卖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比如诞生于宋代的纸币;比如宋朝高度发达的契约;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审议程序”;比如非常缜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讲求分权制衡的权力构造……这些历史细节组合起来,便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宋朝社会景象,让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天下宋粉”吴钩历时多年爬梳宋朝各类文献及宋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读者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并被吸引,一定会享受阅读过程并获益良多。
同时,作者精心挑选近百幅宋画(包括宋画局部)作为插图,四色印制,以让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宋朝文明,既适合专业人士,也适合大众阅读,更具有收藏价值。
3.吴钩:我为什么认为宋朝是较好的朝代(摘自吴钩在“澎湃新闻”的答问)
sdaqjjkjl:有人说你是“宋吹”,你凭什么认为宋朝是较好的朝代?貌似吴晓波也说过,他愿意穿越到宋朝。
吴钩:我是宋粉,不是宋吹,因为我不吹,所说的宋朝成就,完全基于史实,并无夸大之处。其实严格来说,与其说我是“宋粉”,不如说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如果汉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同样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为一名汉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
什么叫“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老百姓过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滴答滴:都说唐朝的妇女很开放,那么宋朝的女性思想观念是什么情况?
吴钩:唐朝的妇女,特别是贵族女性,在性观念上确实非常开放。唐人张垍的《控鹤监秘记》记载了一件事:安乐公主挑了个附马,“褫驸马裈,手其阴”问上官婉儿:“此何如崔湜耶?”上官婉儿说:“直似六郎,何止崔湜!”崔湜是上官婉儿的男宠,六郎是武则天的男宠。但如此“开放”,只能用“不知廉耻”来形容了。相比之下,宋朝女性的观念要内敛得多,同时也不致如明清女性那么呆板。恰到好处。
Gyttja:请问,两宋时期的普通民众是否过得很有尊严,他们的权益是否和读书人一样,得到了保护。此外,对于读书人的过度尊重,是否损害了其他群体的利益。
吴钩:实际上,在传统社会,除非遇上乱世,普遍民众的基本权利一直是得到保护的,比如财产权,古代政府尽管不会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对于侵犯个人财产的行为,是严格禁止并给予惩罚的。其实这就是对民众财产权的保护。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承认财产私有的现实,关于产权保护的民商事立法更加完备。普通民众的权益当然受到保护。这跟读书人是否被过度尊重没有关系。
亚丝娜de剑:民间流传的包青天、杨家将等人物形象和史料中记载的人物形象之间有什么差别嘛?
吴钩:民间流传的包青天、杨家将故事,基本上都是元朝及之后的文人、特别是戏曲界文人创作出来的,从史料的角度来看,我只能说这些故事是完全不靠谱的。举个例子,京剧《赤桑镇》是一出很有名的包公戏,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三侠五义》,说的是包拯侄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被人检举。奉旨出巡的包拯亲审此案,查明真相后,下令铡死亲侄子包冕。然而,所谓的“包公铡侄案”决不可能发生在宋朝。宋代在司法审判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非常严格而周密的回避制,如果包拯的侄子因为贪赃枉法而被告上法院,那包拯必须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提出回避,决不可能亲自审讯侄子案。
2786871:宋朝的军事真的很弱么?但,不是比汉唐还富有么?
吴钩:宋朝的军事力量其实并不弱,你想啊,赵宋立国之初,中原尚未统一,割据政权林立,如果宋朝军事力量很弱,它又是如何统一中原的?再看南宋后期,蒙古军团征服中亚霸主西辽、荡平花剌子模帝国,都不过用了一年的时间。驯服斡罗斯联盟,灭木剌夷国、黑衣大食,都是用了不足五年的时间。灭西夏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捣毁大金帝国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征服南宋用了多少时间?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么长时段的抵御,在当时是没的。宋朝的悲剧是碰上北方草原民族较强盛之时,它们此时已不是汉唐时的部落文明,而是有了国家建制,动员能力与技术水平都远远强于以前。而且,中国在残唐时失去了长城防线与西北养马地,导致宋朝立国之后,骑兵的力量比较薄弱,又无法靠天险御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才是硬道理。可以说,宋朝的军事防线与进攻力量因为这先天不足的原因,给我们的印象,便显得有点弱了。
Celine:元对宋文化、经济方面致命的损害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钩:这个问题我略说三点:1、“诸色户计”的诞生。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2、“驱口制”的出现。宋朝基本上已废除了奴隶制,但元朝征服者又从草原带入“驱口”制度,使奴隶制死灰复燃。所谓“驱口”,意为“供驱使的人口”,即在战争中被俘虏之后、被征服者强迫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口。元朝的宫廷、贵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官方或贵族私人的奴隶。3、“匠籍制”的推行。宋朝的官营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作为雇主的政府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元朝却将全国工匠编入匠籍,强制他们以无偿服役的方式到官营手工场劳动。
恩恩哦吧:您是宋朝的超级粉丝,那在您眼中宋朝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吴钩:宋朝当然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她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不然就不会灭亡了。特别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宋朝,更是可以发现她的问题其实也挺严重。比如宋朝虽然整体上比较富庶,但还是也有许多温饱不保的穷人。再比如宋朝的政治虽然比较宽容,但也出现过以言获罪的事情,只不过对言论罪的处罚比明清时要轻得多。再比如宋朝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弱,但后还是无法抵御强敌,令人扼腕。我之所以更愿意多说宋朝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时代被今天的许多人低估了,甚至被抹黑了,因此需要另一种声音来纠正视听感。
自由米来:听说宋朝吃得不错,较高档的食物是什么啊?
吴钩: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宋人称为“脍”)、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糕点等美食与小吃,也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你去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上面收录了名目繁多的宋朝美食。至于较高档的宋朝食物,我提供一份张俊招待宋高宗的食谱(下酒菜部分),你自己随意感受下:
下酒十五盏:
头一盏: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
第二盏:嬭房签、三脆羹
第三盏:羊舌签、萌芽肚眩
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羹
第五盏:肚眩脍、鸳鸯炸肚
第六盏:沙鱼脍、炒沙鱼衬汤
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
第八盏:螃蟹酿枨、嬭房玉芯羹
第九盏:鲜虾蹄子脍、南炒鳝
第十盏:洗手蟹、鯚鱼假蛤蜊
第十一盏:五珍脍、螃蟹清羹
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鳐
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
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鮞儿羹
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
作者用“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来形容宋朝,通过对各类记述宋朝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宋画的解析,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
该书文笔优美,观点新颖,有趣并充满见解,既适合专业人士,也适合大众阅读。比如宋代开封的城市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是“叫外卖”;比如《清明上河图》展示的酒店业“灯箱广告”;比如南宋杭州出现的“猫粮专卖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比如诞生于宋代的纸币;比如宋朝高度发达的契约;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审议程序”;比如非常缜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讲求分权制衡的权力构造……这些历史细节组合起来,便展现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宋朝社会景象,让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不仅将宋朝的夜生活、瓦舍勾栏、贵族的娱乐活动、美食、节假日,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气预报……又如宋朝城市化、福利体系、书院、民风等绘成一系列趣味横生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而且也以这些细节非常严谨地论述了封建历史走到宋朝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一论题,彻底颠覆了一些史学家对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的判断。
这不仅是重新认识宋朝,也是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开始。
吴钩,男,1975年生,居广州。历史研究者,近年致力于宋代史研究,被称为“天下宋粉”。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国的自由传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这两本书如同两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我带入了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宋朝。吴钩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朝在许多方面是如何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的,从制度的创新到科技的进步,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现代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宋朝商业贸易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种活跃的市场经济和发达的海外贸易,让我看到了宋朝经济的强盛。而《风雅宋》则将目光投向了宋朝人民的生活细节,从饮食起居到衣食住行,都展现出了宋朝人精致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书中对宋朝民间艺术和节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烟火气和生命力。我记得书中提到宋朝的“风俗”,那种源远流长,又不断演变的民间文化,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这两本书共同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宋朝,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符号,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学习的文明典范。
评分阅读这两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与创造的时代。吴钩先生的叙述,将宋朝的“现代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朝在制度层面的前瞻性,比如对商业活动的鼓励,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形式不同于今天),这些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宋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描述印象深刻,这显示出宋朝政府在治理能力上的成熟。而《风雅宋》则将目光聚焦于宋朝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书中对宋朝服饰的研究,让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对色彩、纹样的精巧运用,以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意义。还有宋朝的家居生活,那些精美的家具、器皿,都体现了宋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记得书中提到宋朝的“茶道”,那种仪式感和精神内涵,让我看到了宋朝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这两本书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腻描绘的宋朝画卷,让我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两本关于宋朝的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吴钩先生笔下的宋朝,不再是课本上那些冰冷的概念,而是鲜活、生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从繁华的汴京城到雅致的江南水乡,从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到市井巷陌的日常琐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大宋文明。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宋朝市井生活的描写,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些在茶馆里高谈阔论的文人,还有那些在酒楼里推杯换盏的豪客,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没有回避宋朝的某些不足,但他更多地聚焦于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成就,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文化自信和生活情趣,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只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响,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光芒,也让我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书中对宋朝科技、艺术、商业发展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我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被那个时代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宋朝都有着一种莫名的好感,这两本书的出现,更是将这份好感推向了极致。吴钩先生的文笔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枯燥的历史事实讲得生动有趣,让我欲罢不能。在《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比如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比如造船技术的飞跃,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我也看到了宋朝在商业经济上的繁荣,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兴盛,都让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在《风雅宋》中,我看到了宋朝人民精致的生活方式。他们对饮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服饰有着独特的审美,对居住环境有着精心的布置。书中对宋朝士大夫的生活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那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人雅趣。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宋朝的“养生”文化,他们注重饮食均衡,注重运动,注重精神调养,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这两本书共同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宋朝,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评分这次阅读,是一次对传统认知边界的拓展。吴钩先生以他独特的方式,重新解读了宋朝。《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展现出的“现代性”特质。我被书中关于宋朝“创新创业”氛围的描述所吸引,看到了当时的商人如何积极开拓市场,看到了科技发明如何得到鼓励和应用。这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创新驱动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风雅宋》则将我带入了宋朝人民的精神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书中对宋朝文学艺术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宋朝文人如何在诗词歌赋中寄托情怀,如何在绘画中表达意境。我记得书中提到的宋朝的“戏曲”,那种通俗易懂的形式,那种贴近民生的内容,让我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传播和普及的。这两本书共同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和智慧的宋朝,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和生命力。
评分翻开这两本书,我脑海中瞬间浮现的是“繁华”二字。吴钩先生笔下的宋朝,的确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时代。我尤其被书中对宋朝城市生活的描绘所吸引,那些夜市不打烊,市民夜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景,让我觉得与现代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风雅宋》里对宋朝美学的探讨,更是让我为之倾倒。从一幅画、一首诗、一件器物中,都能窥见宋人精致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情。这种“风雅”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宋人对美学的极致追求上。我记得书中提到宋朝的书法和绘画,那种飘逸灵动的风格,那种对意境的营造,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还有宋朝的瓷器,那些温润如玉的质感,那种朴素而又典雅的造型,都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时代的文明,不仅在于其制度和经济的强大,更在于其精神和文化的繁荣。宋朝在这方面无疑做得非常出色,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思考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评分这次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吴钩先生以他一贯的扎实考据和生动文笔,将我带入了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宋朝。《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着重描绘了宋朝在制度、思想、科技等方面的革新,那些被认为是“现代”的萌芽,在作者的笔下得以清晰呈现。我看到了宋朝官僚体系的精细化,看到了文官政治的成熟,看到了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甚至在军事技术和科学发明方面,宋朝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这颠覆了我过去对宋朝“积弱”的单一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内政外交上都具有独特智慧和韧性的王朝。而《风雅宋》则将视线投向了更为微观的文化生活,从服饰、饮食到家居、园林,无不体现出宋人的雅致和品味。我仿佛能闻到宋朝香料的芬芳,看到那些精致的瓷器,听到古琴的悠扬。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极为到位,这些细节不仅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更折射出宋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这两本书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大宋印象,它们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评分读完这两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宋朝的“不一般”。吴钩先生通过大量的史实和细致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宋王朝。《现代的拂晓时辰》让我看到了宋朝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努力,比如科举制度的完善,比如对文官的优待,这些都为后世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宋朝财政制度的介绍,虽然宋朝面临着不少财政压力,但其财政制度的精细化程度和对国家经济的调控能力,在当时是相当领先的。而《风雅宋》则让我看到了宋朝在美学上的高度成就。从建筑园林到文学艺术,宋朝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书中对宋词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还有宋朝的绘画,那种淡雅水墨,那种写意写神,都充满了东方韵味。我常常在想,宋朝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辉煌的文化?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它们让我看到了宋朝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评分这两本书就像两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令我神往的宋朝。《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朝在很多方面是如何走在世界前沿的。比如,它在法律制度上的进步,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对合同的规范,都显示出其法律体系的成熟。我还看到了宋朝在军事技术上的革新,虽然在对外战争中时常处于劣势,但其武器装备和军事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风雅宋》则将我带入了宋朝人民的日常生活,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温情与雅致。书中对宋朝节日习俗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宋朝人民是如何庆祝生活,如何享受节日的乐趣。还有宋朝的书画作品,那种笔墨的韵味,那种意境的深远,都充满了东方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宋朝饮食文化的描写,那些精致的菜肴,那些创意的点心,都让我垂涎欲滴。这两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宋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充实而美好的时代。
评分这是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阅读。吴钩先生的这两本著作,让我对宋朝的认知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我过去对于宋朝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这两个笼统的标签上。但通过这两本书,我看到了宋朝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看到了它在科技发展上的突破,看到了它在思想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现代的拂晓时辰》这本书,尤其让我看到了宋朝在很多方面是如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那些被我们今天视为常识的制度和理念,其实在宋朝就已经有了雏形。而《风雅宋》则让我领略到了宋朝人民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书中对宋朝人日常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的描写,让我感觉他们并不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而是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宋朝茶文化的介绍,那种品茶论道的闲适,那种将生活过成艺术的境界,让人向往。总而言之,这两本书共同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智慧和美感的宋朝,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朝代,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学习的文明范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