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理论(第3版)
定价:39.00元
售价:25.0元,便宜14.0元,折扣64
作者:王安娜、贺立红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24737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安娜、贺立红主编的《电路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线性电阻网络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与周期非正弦稳态电路,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0rCAD/PSpice和MATLAB在电路中的应用。本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引入了现代电路理论新技术知识。1~7章有学习指导,习题紧密配合所讲内容,并联系工程实际,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 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电路 1.1.2 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与电位 1.2.3 功率和能量 1.3 电阻元件 1.4 独立电源 1.4.1 电压源 1.4.2 电流源 1.5 受控电源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电路中的几个专用名词 1.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电阻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1.7.1 电阻串联 1.7.2 电阻并联 1.7.3 电阻的混联 1.7.4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1.7.5 用电阻等效化简计算电路 1.8 电源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1.8.1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1.8.2 理想电源与任意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1.8.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1.9 学习指导 习题2 线性电阻网络分析 2.1 支路电流法 2.2 回路电流法 2.2.1 回路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2.2.2 电路中含有理想电流源支路 2.2.3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 2.3 节点电压法 2.3.1 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2.3.2 电路中存在理想电压源支路 2.3.3 电路中存在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2.3.4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 2.4 替代定理 2.5 齐性定理和叠加定理 2.5.1 齐性定理 2.5.2 叠加定理 2.6 等效电源定理 2.6.1 戴维南定理 2.6.2 诺顿定理 2.7 学习指导 习题3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3.1 动态元件 3.1.1 电容元件 3.1.2 电感元件 3.2 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3.2.1 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3.2.2 初始条件的确定 3.3 一阶电路的零输人响应 3.3.1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4.1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4.2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5 求解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方法 3.5.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3.5.2 三要素方法 3.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3.7 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3.7.1 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冲击函数 3.7.2 冲击响应……4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5 谐振电路与周期非正弦稳态电路6 二端口网络7 非线性电路8 0rCAD/PSpice和MATLAB在电路中的应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组织是我读过的所有技术类书籍中最为出色的之一。它遵循了一种非常逻辑化的学习路径,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逐步引入更复杂的原理和技术。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感到得心应手,不会因为一下子接触到大量新知识而感到 overwhelmed。每章节的开头都会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并在章节结尾处进行总结,这极大地帮助我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而且,书中对关键概念的定义非常严谨,表述清晰,避免了任何模糊和歧义。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它不是简单地将数学公式堆砌起来,而是清晰地展示了数学在电路分析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数学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平实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偶尔出现一些不熟悉的术语,作者也会在上下文中进行解释,或者给出明确的定义。这种清晰且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电路理论本身的学习,而不是被语言所困扰。
评分这本书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它是我深入理解复杂电路世界的敲门砖。起初,我对电路理论的概念感到非常陌生和畏惧,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原理 seemed to be a daunting mountain. 然而,当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便被其清晰的逻辑和由浅入深的讲解所吸引。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深奥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开始,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这些基本定律的推导过程,它们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阅读过程中,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电路设备联系起来,比如家里的灯具、充电器等,这种联系让我觉得电路理论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充满活力的科学。书中大量的习题也是一大亮点,从基础题到综合题,覆盖面广,难度梯度合理,每一道题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有效地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帮助我巩固所学。完成习题后,对照详尽的答案解析,我常常能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并及时纠正。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逐渐建立起对电路理论的信心,也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在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实践者,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而这本《电路理论》(第三版)恰恰是我近年来遇到的,能够有效架起这座桥梁的优秀教材。书中并非仅仅罗列理论公式,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这些理论在实际电路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稳态分析时,书中并没有止步于求解相量方程,而是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结果来预测电路的性能,如何通过改变元件参数来优化设计。书中关于暂态分析的部分,也让我对电路的动态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了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的“记忆”作用。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和权衡,比如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电路结构下的适用性。这为我在面对复杂电路问题时,提供了更灵活的思路和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更高级的主题,例如二端口网络和频率响应等,这些内容对于从事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工程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电路系统,并理解不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便是“启迪”。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电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通电就亮”的层面,对其背后的原理知之甚少。而这本书,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揭开了电路世界的神秘面纱。书中的插图和图示,运用得非常巧妙,将抽象的电场、磁场概念具象化,让原本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我记得在学习电感和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时,书中提供的动态示意图,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轨迹,这比单纯的数学推导更能帮助我理解这些元件的动态特性。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选取了许多经典的电路模型,例如滤波器、放大器等,详细讲解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电路理论进行设计和分析。这些案例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的。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不仅掌握了具体的电路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理论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的参考书。书中对电路理论的各个分支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覆盖,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到瞬态分析、二端口网络,再到一些基础的半导体器件模型,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虽然书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作者并没有因此牺牲讲解的深度。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概念,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视角来帮助读者理解。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处理方式,作者总是能够以一种客观且公正的态度,清晰地解释不同的观点,并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此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对于希望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它为我指明了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并让我能够接触到更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电路理论的殿堂,并为我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