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电路篇 任清晨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电路篇 任清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清晨 著
图书标签:
  • 电气控制
  • 控制柜
  • 电路设计
  • 电路制作
  • 电气工程
  • 自动化
  • 工业控制
  • 实操
  • 任清晨
  • 配电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43400
商品编码:292591910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电路篇

定价:49.00元

售价:31.9元,便宜17.1元,折扣65

作者:任清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12434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市面上**套开关柜设计·制作·维修的实用丛书,将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的相关国家标准、工艺规范及实际应用融于一体。一套3册,《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电路篇》、《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结构与工艺篇》、《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侧重点不同,满足电气控制柜设计、生产、使用、维护人员的全方位需求。

内容提要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维修技能丛书”一共3册,全面介绍了电气控制柜电路设计、制作工艺及维护维修的全过程。
本书是丛书的分册,重点针对电气控制柜的电路设计,讲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柜使用条件及主要性能指标,影响电气控制柜制作的因素,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的原则、电路设计规范、电路图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元器件的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等。

目录


章 电气控制 (1)
1.1 概述 (1)
1.1.1 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简史 (1)
1.1.1.1 人类历史的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
1.1.1.2 近代工业革命的三大阶段 (1)
1.1.1.3 电气控制无处不在 (6)
1.1.2 电气控制 (7)
1.1.2.1 什么是电气控制技术 (7)
1.1.2.2 电气控制设备 (7)
1.1.2.3 电气控制设备的智能化 (10)
1.1.3 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10)
1.1.3.1 开关控制电器阶段 (10)
1.1.3.2 继电控制电器阶段 (11)
1.1.3.3 数字逻辑控制阶段 (13)
1.1.3.4 电子计算机控制阶段 (13)
1.1.4 控制设备的分类 (14)
1.1.4.1 电气控制设备的分类 (15)
1.1.4.2 电气控制设备的特性 (15)
1.2 电气控制柜使用条件及主要性能指标 (16)
1.2.1 正常使用条件 (16)
1.2.1.1 周围空气温度 (17)
1.2.1.2 海拔 (17)
1.2.1.3 湿度 (17)
1.2.1.4 污染等级 (17)
1.2.1.5 振动、冲击和碰撞 (18)
1.2.1.6 供电电源 (18)
1.2.1.7 电磁兼容性(EMC) (18)
1.2.1.8 运输、储存和安置条件 (19)
1.2.1.9 安装条件 (19)
1.2.2 特殊使用条件 (19)
1.2.3 工作性能指标 (19)
1.2.3.1 额定工作制 (19)
1.2.3.2 主电路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20)
1.2.3.3 正常负载和过载特性 (24)
1.2.3.4 短路特性 (24)
1.2.3.5 绝缘电阻与介电性能 (25)
1.2.3.6 温升 (26)
1.2.3.7 EMC环境 (26)
1.2.3.8 噪声 (26)
1.2.4 智能型控制设备要求 (26)
1.2.4.1 一般要求 (26)
1.2.4.2 功能要求 (26)
1.3 影响电气控制柜制作的因素 (27)
1.3.1 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式 (27)
1.3.1.1 生产类型 (27)
1.3.1.2 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28)
1.3.2 客户的要求 (29)
1.3.2.1 执行标准 (29)
1.3.2.2 控制要求 (30)
1.3.2.3 可靠性要求 (32)
1.3.2.4 寿命要求 (32)
1.3.2.5 安全性要求 (32)
1.3.3 使用条件 (33)
1.3.3.1 环境对电气控制设备的影响 (33)
1.3.3.2 机械因素对电气控制设备的影响 (33)
1.3.4 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 (34)
1.3.5 技术文件与标志 (34)
1.3.5.1 技术文件 (35)
1.3.5.2 标志 (37)
1.4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的原则 (38)
1.4.1 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38)
1.4.2 安全设计原则 (39)
1.4.2.1 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性 (39)
1.4.2.2 电气产品安全设计基本要求 (40)
1.4.2.3 电气产品有哪些安全风险 (41)
1.4.2.4 应首先采用改变产品的危险性特征的方法消除安全隐患 (42)
1.4.2.5 安全技术措施选择顺序 (42)
1.4.2.6 进行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时安全性设计的优选顺序 (42)
1.4.2.7 安全设计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和应用条件,特别应考虑特殊条件 (42)
1.4.2.8 安全设计必须考虑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安全 (43)
1.4.2.9 电气控制设备安全设计方法 (43)
1.4.3 可靠性设计原则 (48)
1.4.3.1 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 (48)
1.4.3.2 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 (48)
1.4.3.3 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 (48)
1.4.3.4 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48)
1.4.3.5 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49)
1.4.4 节能环保绿色设计原则 (49)
1.4.4.1 环保型材料的利用 (49)
1.4.4.2 节约能源设计 (50)
1.4.5 控制功能设计原则 (51)
1.4.6 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修性设计原则 (52)
第2章 电气原理图设计 (54)
2.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54)
2.1.1 控制系统概述 (54)
2.1.2 自动控制系统 (56)
2.1.2.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56)
2.1.2.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56)
2.1.2.3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57)
2.1.2.4 自动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 (58)
2.1.2.5 常用控制方法 (59)
2.1.3 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60)
2.1.3.1 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的一般原则 (60)
2.1.3.2 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的任务及内容 (60)
2.1.4 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的一般步骤 (61)
2.1.5 电动机拖动方案的确定方法 (68)
2.2 电路图的设计方法 (71)
2.2.1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概述 (71)
2.2.1.1 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内容 (71)
2.2.1.2 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73)
2.2.2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73)
2.2.2.1 经验设计法 (73)
2.2.2.2 逻辑设计法 (80)
2.3 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84)
2.3.1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84)
2.3.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94)
2.3.2.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94)
2.3.2.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94)
2.3.2.3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95)
2.3.2.4 PLC机型的选择 (96)
2.3.3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98)
2.3.3.1 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98)
2.3.3.2 单片机(MCU)选择设计要求 (99)
2.3.3.3 电源部分的设计要求 (99)
2.3.3.4 时钟设计要求 (100)
2.3.3.5 I/O口设计要求 (100)
2.3.3.6 上/下拉电阻要求 (100)
2.3.3.7 通信接口 (100)
2.4 元器件的选择原则 (101)
2.4.1 控制电器 (101)
2.4.1.1 控制电器的作用 (101)
2.4.1.2 常用低压电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102)
2.4.2 开关器件和元件的选择 (102)
2.4.2.1 开关器件和元件的选用原则 (103)
2.4.2.2 器件封装结构和质量等级的选择 (103)
2.4.2.3 降额设计 (103)
2.4.3 开关器件和元件参数的选择 (104)
2.4.3.1 在空载、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接通、承载和分断电流的能力 (104)
2.4.3.2 接通、承载和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 (105)
2.4.3.3 通断操作过电压 (105)
2.4.3.4 开关器件及元件动作条件 (106)
2.4.3.5 操动器 (107)
2.4.3.6 触点位置指示 (107)
2.4.3.7 适用于隔离的电器的附加要求 (108)
2.4.3.8 具有中性极电器及控制设备的附加要求 (109)
2.4.4 控制电器接线端子的选择 (109)
2.4.4.1 接线端子的结构要求 (109)
2.4.4.2 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能力 (109)
2.4.4.3 接线端子的连接 (110)
2.4.4.4 接线端子的识别和标志 (110)
2.4.4.5 外接导线端子 (110)
第3章 电路设计规范 (112)
3.1 功能电路设计规范 (112)
3.1.1 电源及引入电源线端接法和切断开关 (112)
3.1.1.1 电源 (112)
3.1.1.2 对电子设备供电电路的要求 (113)
3.1.1.3 引入电源线端接法和切断开关 (115)
3.1.2 控制电路和控制功能 (118)
3.1.2.1 控制电路 (118)
3.1.2.2 控制功能 (120)
3.1.2.3 联锁保护 (124)
3.1.2.4 故障情况的控制功能 (125)
3.2 防护电路设计规范 (128)
3.2.1 电击防护的设计 (128)
3.2.1.1 概述 (128)
3.2.1.2 直接接触的防护 (129)
3.2.1.3 间接接触的防护 (129)
3.2.1.4 采用安全超低压(PELV)作防护 (132)
3.2.2 电气设备的保护与等电位联结 (133)
3.2.2.1 电气设备的保护 (133)
3.2.2.2 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 (139)
3.2.2.3 等电位联结 (142)
3.2.3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144)
3.2.3.1 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 (144)
3.2.3.2 提高电磁兼容性(EMC)的措施 (146)
3.3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147)
3.3.1 电气制图规则 (147)
3.3.1.1 电路图的组成 (147)
3.3.1.2 电气原理图符号位置的索引 (148)
3.3.1.3 元器件的标注方法 (149)
3.3.1.4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149)
3.3.2 电气原理图绘制工具 (151)
3.3.2.1 CAD绘图软件 (151)

作者介绍


任清晨,高级工程师,40多年的工控行业从业经历,具备丰富的维修、设计及培训经验。退休后在保定科诺伟业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任技术顾问。

文摘


序言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 一、 导论: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与发展趋势 在现代工业生产、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自动化设备中,电气控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机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各种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并最终驱动执行机构完成预定的任务。从简单的开关电器到复杂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飞跃,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型、布线、集成与调试等关键环节,为电气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一份详实的技术指南。我们将从基础的电气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设计,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清晰易懂,便于读者掌握。 二、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原理 任何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都离不开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一个典型的电气控制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信号输入单元 (Input Devices): 负责采集来自外部环境或设备状态的各种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 传感器 (Sensors): 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它们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开关量输入 (Digital Inputs): 如按钮、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急停按钮等,用于检测设备的状态(开/关、到位/未到位等)。 模拟量输入 (Analog Inputs): 如电位计、测速发电机等,输出连续变化的电信号,代表被测量的大小。 2. 主控制器/逻辑处理单元 (Controller/Logic Unit): 这是控制系统的“大脑”,负责根据预设的逻辑程序或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并输出控制指令。主要类型包括: 继电器控制 (Relay Control): 传统的控制方式,通过一系列的继电器触点组合实现逻辑功能。虽然在一些简单场合仍有应用,但已被现代控制器取代。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目前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集成了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模拟量控制等。 微控制器 (MCU - Microcontroller Unit): 常用于嵌入式系统和小型自动化设备,功能强大,集成度高,成本较低。 工控机/PC (Industrial PC): 在需要强大计算能力、复杂数据处理或人机交互的场合使用,可运行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 3. 执行机构 (Actuators): 负责将控制器的指令转化为实际的物理动作,驱动被控制对象。常见的执行机构有: 电机 (Motors): 包括交流电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和直流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器(如变频器、伺服驱动器)进行精确控制。 电磁阀 (Solenoid Valves): 控制流体(气体、液体)的通断和方向,广泛应用于气动和液压系统。 加热器 (Heaters): 如电加热棒、加热带等,用于温度控制。 指示灯/报警器 (Indicator Lamps/Alarms): 提供状态信息或故障警报。 4. 电源与保护单元 (Power Supply & Protection): 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并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电源模块 (Power Supply Modules): 将市电转换为系统所需的直流电压,如24VDC。 断路器/熔断器 (Circuit Breakers/Fuses): 提供过载和短路保护。 继电器/接触器 (Relays/Contactors): 用于切换大电流负载,并提供必要的隔离和安全功能。 过载保护器 (Overload Relays): 保护电机等设备免受过载损坏。 5. 人机交互接口 (HMI -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允许操作人员与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和指令输入。 按钮/指示灯: 简单的交互方式。 操作面板/触摸屏 (Operator Panels/Touch Screens): 提供图形化界面,显示系统状态、参数设置、报警信息等,并允许用户进行操作。 上位机软件/SCADA系统: 在更复杂的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屏幕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三、 控制系统设计基础:从需求分析到原理图绘制 成功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始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 1. 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义: 明确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要求。 识别需要监测的关键参数(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 定义系统的运行模式(手动、自动、连续、间歇等)。 确定安全防护等级和应急处理机制。 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性。 2. 控制策略与逻辑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顺序控制、PID控制、联动控制等。 利用流程图、状态图等工具,直观地描述系统的运行逻辑。 设计详细的控制流程,明确输入信号如何影响输出信号。 3. 电气原理图绘制: 基本符号与标准: 熟悉IEC、GB等国际国内电气图纸标准,正确使用各种电气符号。 元器件选型: 根据控制功能、负载大小、工作环境、可靠性及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开关电器、保护器件等。 线路设计: 主电路: 负责连接电源与执行机构,要求导线截面积满足长时间载流要求,并有足够的电气强度。 控制电路: 负责连接输入器件、控制器和输出继电器/接触器线圈,要求导线截面积满足控制信号的传输要求,通常使用小截面导线。 保护电路: 包括接地、过载、短路、欠压、缺相等保护,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图纸规范: 原理图应清晰、简洁、逻辑性强,标注清晰的元器件型号、名称、端子号、线号等信息,便于后续的接线和故障排除。 四、 关键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 传感器: 精度与量程: 根据被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输出信号类型: 模拟量(4-20mA, 0-10V)或数字量(开关量)。 工作环境: 耐温、耐压、防爆、防水、防腐蚀等。 安装方式: 螺纹、法兰、磁吸等。 控制器 (PLC): I/O点数: 估算所需的数字输入、数字输出、模拟输入、模拟输出的数量。 指令集与功能: 是否支持所需的特殊指令(如PID、高速计数、通信等)。 通信接口: 是否需要与上位机、其他PLC、变频器等进行通信,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Modbus RTU/TCP, Profinet, Ethernet/IP等)。 内存与处理速度: 影响程序的复杂度和运行速度。 供电电压: 通常为24VDC。 执行机构: 功率与扭矩: 根据被驱动负载的功率和扭矩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机、液压缸、气缸等。 速度与精度: 对于需要精确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场合,需选用伺服电机/驱动器。 控制方式: 开/关控制、调速控制、位置控制。 开关电器: 额定电压与电流: 必须满足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力需求,并留有余量。 触点类型与数量: 常开、常闭触点,根据逻辑需求选择。 操作频率与寿命: 确保在设计寿命内可靠工作。 安装方式: 面板安装、导轨安装。 电源与保护器件: 电源模块: 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的匹配,以及短路、过载保护功能。 断路器/熔断器: 选型依据是电路的额定电流、短路电流,并根据保护对象选择合适的保护特性。 热继电器: 主要用于电机过载保护,其整定电流应根据电机铭牌电流进行调整。 五、 控制柜内部布局与布线规范 控制柜是电气控制系统的物理载体,其合理布局与布线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1. 柜体选型与安装: 尺寸: 根据设备数量、空间需求、散热要求确定柜体尺寸。 防护等级 (IP等级): 根据安装环境的粉尘、湿度、防水要求选择。 安装方式: 落地式、壁挂式、嵌入式。 散热: 考虑风扇、散热孔、空调等,确保内部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2. 元器件布局原则: 功能分区: 将主电路、控制电路、电源、PLC、端子排等划分区域,避免相互干扰。 重型器件靠下: 电源、大型变压器、接触器等重型器件应安装在柜体下部,以降低重心,便于安装和维护。 发热器件分散: 发热量大的器件(如变频器、电源模块)应分散安装,并保证良好的散热通道。 操作便利性: 常用操作器件(按钮、指示灯、触摸屏)应安装在易于接近和观察的位置。 端子排集中: 将所有进出线缆的端子排集中布置,方便接线和故障排查。 走线空间: 预留足够的走线通道,避免线缆拥挤。 3. 布线规范: 导线选择: 控制电路一般选用截面积为0.75mm²、1.0mm²或1.5mm²的多股软铜导线,主电路根据电流大小选用合适的截面积。 颜色区分: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如GB/T 19434.1)或行业规范使用导线颜色,例如: 直流正极:红色 直流负极/零线:蓝色 接地线(PE):黄绿双色 交流火线:棕色、黑色、灰色(按相序) 其他控制线:可根据功能使用其他颜色。 线槽与线夹: 使用线槽、扎带、线夹等固定和整理线缆,使内部整洁有序。 线缆管理: 避免线缆交叉,控制电路与强电电路分开走线,减少电磁干扰。 端子编号: 所有导线端头都应有清晰的编号,与原理图一致。 电缆引入: 使用合适的电缆格兰,保证电缆的固定和密封,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 接地: 柜体、设备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六、 系统集成、调试与故障排除 1. 连接与集成: 严格按照原理图和布线图进行连接。 仔细检查所有接线是否正确、牢固,是否存在虚接、短路。 特别是PLC的输入输出点,务必核对无误。 2. 上电前的检查: 绝缘测试: 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无对地短路。 逻辑检查: 再次检查接线与原理图的一致性。 元器件状态: 检查所有元器件是否安装到位,连接是否良好。 3. 系统调试: 分步上电: 先对控制回路、PLC供电回路进行上电,检查指示灯、电源状态。 单点测试: 逐个测试输入信号(如按钮、传感器)是否被PLC正确识别,以及输出指令(如指示灯、接触器吸合)是否正常。 程序调试: PLC程序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下载和在线调试,观察程序运行状态、变量变化,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联动调试: 对整个系统的联动功能进行测试,验证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 模拟运行: 在实际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空载或模拟负载运行,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4. 故障排除: “三不”原则: 不明确原因不盲目动手,不带电不检查,不安全不操作。 从简到繁: 先检查最简单、最常见的故障点,如电源、保险丝、熔断器、指示灯、线路连接。 信号跟踪: 利用万用表、示波器或PLC在线监控功能,跟踪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定位故障环节。 对照原理图: 遇到问题时,务必对照原理图进行分析,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和连接关系。 记录与分析: 记录每次故障的现象、原因和处理过程,为今后维护提供参考。 七、 结论:持续学习与技术进步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传感器、更智能的控制器、更高效的执行机构以及更加灵活的通信协议层出不穷。作为电气工程师,持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将是提升自身能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真正的精通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希望本书能为您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学到扎实的电气控制柜制作技术。我设想着书中会有大量的电路图谱,涵盖各种常见的控制功能,并且对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参数选择、以及在电路中的地位都有清晰的解释。例如,关于继电器控制,我希望看到如何利用继电器实现延时、计数、逻辑判断等功能;关于PLC控制,我期待能学到如何进行梯形图、指令表的编程,如何理解和应用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模块,以及如何进行程序调试和故障诊断。此外,我也很想了解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在带电作业时的防护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电气安全检查。这本书如果能给出一些关于常用电气符号和术语的详细解读,或者介绍一些关于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对我来说都会是极大的帮助。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对于我这种希望能够快速掌握实际技能的读者来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手感”。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各种电气元件的车间,手中拿着工具,按照书中的指示,一步步将一个个元件连接起来,最终看到一个闪烁着指示灯、稳定运行的控制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比如电机正反转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多地控制、以及带有自锁和互锁功能的复杂控制逻辑。我也想知道,在面对瞬态干扰、电磁兼容性问题时,有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和设计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规范地绘制电路图和接线图,理解各种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原理图来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际接线。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标准的接线端子排的配置方法,或者介绍一些关于电缆选型、压接工艺的注意事项,甚至是一些接地和屏蔽的规范要求,都会让我受益匪浅。然而,它所呈现的内容,并没有完全触及到我所期望的那种深入的、可操作的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概览式的介绍,让我感觉像是站在山脚下,看到了远方的风景,却缺少攀登的具体路线图。

评分

当我怀着满腔热情,期待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的“干货”时,却发现它更多地像是在描绘一幅宏大的蓝图,而不是提供详细的施工指南。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最适合的元器件的分析,比如在面对高湿、高温或有腐蚀性环境时,应该如何挑选防护等级高的外壳和密封材料,以及在选择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核心部件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参数,例如额定电流、分断能力、操作寿命等等。我也渴望深入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内部布局设计,以确保散热良好、布线整齐,并且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检修。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控制柜(例如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配电柜等)的典型设计案例,并配以详细的电路图、接线图以及原理说明,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讲解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大方向,或者是一些概念性的介绍,缺乏那种能让我立刻上手、学以致用的具体指导。

评分

最近迷上了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制作,恰好看到一本叫做《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电路篇》的书,虽然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很实在,但实际内容跟我的预想有些出入,所以就想来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权当做个参考吧。 一开始,我抱持着能学到很多实操技巧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毕竟“设计制作”这几个字就足够吸引人。我本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元器件选型、接线规范、布局优化、甚至是故障排除的详细案例,比如如何根据负荷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断路器,不同传感器如何正确接入控制系统,PLC编程的实用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的控制逻辑设计方法。我脑子里勾勒出的画面是,每一页都充满了图纸、表格和详细的步骤说明,让我能一步步跟着做,从而掌握一整套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电气控制柜的能力。甚至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控制理念,或者对一些复杂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比如伺服控制、变频调速在特定工业场景下的应用,以及一些网络通信协议在控制柜中的集成。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介绍一个基础的框架,或者说是对某个领域的一个宏观概述,具体的“电路篇”似乎并没有深入到我期望的那些实操细节中去。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心中充满了对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的憧憬。我希望书中能细致地介绍各种常用的控制元器件,比如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指示灯、行程开关、液位开关等,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选型依据以及在控制电路中的具体应用。我也期待能看到关于单相和三相电机启动、停止、调速等控制电路的详细设计和接线图,以及如何实现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功能。对于PLC在控制柜中的应用,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基础的PLC选型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PLC编程,例如如何实现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同时,我也很想了解一些关于高压控制柜、低压配电柜等不同类型控制柜的设计特点和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我渴望在书中找到关于电缆管理、端子排布置、元器件安装规范等方面的实用指导,以便我能够制作出规范、美观、易于维护的控制柜。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并没有深入到我所期望的那种具体、详细的实践指导层面,让我感觉像是触碰到了一个概念的边缘,但未能真正深入其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