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纔更需要認真挑選”。日本人氣料理傢渡邊有子的超實用私傢廚房指南。
書名: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
定價:48.00元
作者:渡邊有子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6
頁碼:19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0019
"★ “因為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纔更需要認真挑選”,日式品質生活的入門寶典。
★ 22件廚具,21種食材,43道食譜,日本人氣料理傢渡邊有子的超實用私傢廚房指南。
★ MOOK風格,簡單溫暖的文字和圖片,教你享有樸素而充滿質感的生活。
★ 《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東京本屋》作者吉井忍傾情推薦:每個擁有廚房的人、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
"2015年春天,日本人氣料理傢、生活傢渡邊有子開辦瞭自己的料理教室。教室中使用的廚具經過重新改造,食材也精心挑選。本書介紹瞭作者長期慣用的廚具和食材,作者選擇並一直持續使用它們的理由,以及製造這些工具、生産這些食材的故事。此外,書中收錄瞭作者珍藏的食譜和照片,形成一部圖文並茂的美食書。
書中涉及的廚具包括砧闆、燒飯鍋、麵闆、木質刨刀、測肉溫度計等,食材則有大米、意大利麵、粗鹽與細鹽、米醋、橄欖油、酒糟、新鮮香草、藍紋乳酪、純鬍椒、紹興酒等。
作者用極為挑剔的眼光來選擇這些廚具和食材:因為這些都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纔更需要認真挑選。
"
"12 15 |菜刀和砧闆 柿餅白蘿蔔醋醃沙拉
16 19 | Cristel 可利淺鍋 奶油烤意大利麵
20 23 | Staub 琺琅鑄鐵鍋 香燉油菜花
24 27 |帶蓋迷你鐵煎鍋 青豆意大利熏肉蛋捲
28 31 |特氟龍塗層的不粘鍋 炒豆苗
32 35 |燒飯鍋 燜飯
36 69 |布菜勺 香燉雞翅
40 43 |漏勺 蠶豆意大利麵
44 47 |不銹鋼盆和笊籬 章魚土豆沙拉
48 51 |平底方盤套裝 醃竹莢魚
52 55 |篩子 拌涼菜
56 59 |麵闆 蔥花餅
60 63 |琺琅圓筒容器 蓮藕湯
64 67 |木質刨刀 鰹魚刺身沙拉
68 71 |燒烤篦子 牛油果吐司
72 75 |去核器 美國櫻桃蜜餞
76 79 |測肉溫度計 烤牛肉
80 83 |煎蛋鍋 煎蛋捲
84 87 |保溫棉罩 香蒸雞肉蓮藕
88 91 |鬍椒研磨器 番茄西葫蘆黑鬍椒Carpaccio
92 95 | Vitamix 破壁機 白蘭瓜薄荷汁
96 99 |料理棒 白芝麻涼拌木耳
我喜愛的食材
102 105 | 大米 乾貨梅子飯
106 109 | 意大利麵 番茄意大利麵
110 113 | 高湯 快醃夏令時蔬
114 117 | 粗鹽和細鹽 粗鹽炸土豆
118 121 | 米醋 蕪菁與櫻花西式泡菜
122 125 | 橄欖油 雞蛋蘆筍沙拉
126 129 | 菜籽油與芝麻油 菜籽油涼拌油菜
130 133 | 白味噌 白味噌無花果
134 137 | 酒糟 酒糟芋艿羹
138 141 | 番茄醬 番茄醬燉牛腿
142 145 | 鮮香草 香草沙拉
146 149 | 藍紋乳酪 藍紋乳酪橘皮果醬炸春捲
150 153 | 黃油 黃油蒸白菜
154 157 | 花生醬 花生醬鹵
158 161 | 純鬍椒 鬍椒韃靼醬意式烤麵包
162 165 | 餃子皮 煎餃子
166 169 | 苦椒醬 苦椒醬麵
170 173 | 紹興酒 蒜香雞翅
174 177 | 小茴香 土豆小茴香
178 181 | 堅果類 白葡萄酒燜彩椒鯛魚 撒碎杏仁
182 185 | 蜂蜜 草莓甜菜蜂蜜沙拉"
"渡邊有子
日本料理傢。擅長組閤食材並創造料理,能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簡單而又不失美味,因此大受歡迎。此外,她很有挑選廚具、傢具和衣飾的眼光,非常善於經營生活,擁有眾多粉絲。人們不僅關注她的料理手藝,更加欣賞她的生活風格。國內已齣版《無印良品的花樣土鍋料理》《傢的日常,傢的自在》《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
"廚具每天被使用、清洗、收納,如此周而復始。 通過渡邊女士樸素的文字,我們能聽到她與廚具的溫柔低語。
——吉井忍(作傢,《東京本屋》《四季便當》作者)
廚藝愛好者看這本書之前要小心,否則,你會像我一樣,沉迷在渡邊女士的文字裏,然後立刻買瞭個遍!
——李舒(作傢,《民國太太的廚房》《潘金蓮的餃子》作者)"
"燒飯鍋
胖墩墩、憨態可掬的燒飯鍋,是專門用來燜飯的。用它燜齣的白米飯,冒著蒸汽,閃著亮光,帶著絲絲的甜意。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足矣。
這個燒飯鍋,其實是我先生單身時就使用的一隻鍋。單身男性燜飯用專用燒飯鍋,也許讓人覺得太講究。這是他在田園調布3 采訪時,在一傢名叫“Ichou”的食器店裏買的,因為聽說用這種鍋做齣的飯好吃。
用這個鍋燜齣來的白米飯,確實很好吃。我傢現在就用它來燜飯,燜齣的米飯之好吃,讓我忍不住嚮朋友力薦此鍋。前些日子,連料理教室也買進瞭一個可以燒五閤米的大號鍋。
用此鍋燒齣的飯,為何會好吃呢?
秘密在於其結構。蓋子是雙層的,蒸汽在裏麵不會流失。鍋內做過焦炭處理,效果如同遠紅外綫。
而關鍵的部分,當屬燜飯的訣竅。這裏不需要翻來覆去的調節火苗。隻需把火調到中大,一旦要潽齣來就關火,燜上二十分鍾。就這麼簡單。潽齣來,會不會弄髒煤氣爐?這裏有個可愛的小秘密—鍋沿有一圈弧綫,所以不會潽到外麵。即使蓋著鍋蓋,也看得齣來是否要潽上來。放心,不會潽到外麵。真的是十全十美的燒飯鍋。
隻要一潽齣來就關火,做法如此簡單!水分到底蒸發到哪裏去瞭?任憑你琢磨吧。燜好的米飯粒粒飽滿,潤澤閃亮,沒有比這再美味的瞭。一碗好吃的白米飯,就是簡單的幸福。
燜飯
材料(二人份)
米( 艷姬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閤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 毫升
最近對烹飪的熱情真的是被點燃瞭,而這都歸功於《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總覺得做飯是一件很“憑感覺”的事情,食材好不好,全憑運氣,廚具嘛,能用就行。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烹飪,其實是一門融閤瞭科學、藝術和生活哲學的學問。 書裏關於食材的部分,簡直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隻知道要買新鮮的,但這本書讓我懂得瞭,原來“新鮮”背後還有更深的含義。它詳細介紹瞭各種食材的最佳食用季節,以及不同産地的食材所蘊含的獨特風味。比如說,它講到關於水果,不同的成熟度會帶來怎樣的口感和風味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觸感和氣味來判斷。我還學到瞭,原來有些“土豆”,天生就適閤做土豆泥,而有些則更適閤煎炸,原因在於它們澱粉的含量和質地。這些細微的差彆,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菜肴味道,我以前真的從未意識到。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列舉瞭食材的特點,還闡述瞭它們在不同烹飪方式下的錶現。比如,同樣是雞肉,嫩雞和老母雞,適閤的烹飪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書裏通過大量生動的例子,讓我明白,如何根據食材的特性,選擇最閤適的烹飪方法,纔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美味。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在給我開啓瞭一扇通往食材世界的奇妙大門,讓我看到瞭食材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的食材,在不同人的手裏,做齣來的味道卻天差地彆?這個問題,在我讀完《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後,終於得到瞭部分解答。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做什麼菜”,更是關於“如何更好地做菜”。 書中關於食材的論述,讓我對“吃”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好吃的食材就是價格貴的、進口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食材的“好”,更多地體現在它的“本真”和“時令”。它詳細介紹瞭各種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的生長周期、最佳采摘/捕撈時間,以及在不同季節下的風味變化。比如,它提到,到瞭鞦天,正是吃一些根莖類蔬菜的最佳時機,它們的澱粉含量增加,口感更加香甜。我還學到瞭,原來有些看似普通的食材,比如某些品種的豆類,在經過恰當的處理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味。 這本書還非常注重食材的“故事性”。它會介紹某種食材的産地特色,它的曆史文化淵源,以及它在當地人餐桌上的重要地位。這些內容,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烹飪書籍,更像是在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味蕾旅行。我開始意識到,每一份食材,都承載著大自然的饋贈和人類的智慧,它們值得我們去尊重,去深入瞭解。
評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在廚房裏“湊閤”過日子的人,但最近偶然讀到《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纔發現自己之前的烹飪之路,簡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充滿瞭盲目和隨意。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指明瞭方嚮。 首先,書裏對於廚具的講解,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隻知道有炒鍋、湯鍋,但這本書詳細介紹瞭各種材質的鍋具,例如鑄鐵鍋、不銹鋼鍋、陶瓷鍋,它們的優缺點,以及最適閤的烹飪方式。比如,它提到鑄鐵鍋擁有卓越的保溫性,能夠讓食物在烹飪過程中受熱均勻,非常適閤慢燉菜肴,而這正是我想做但總做不好的紅燒肉的秘密!此外,書裏對刀具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為隻要刀夠鋒利就行,但書中強調瞭刀具的平衡性、材質和刀刃的角度,這不僅影響切菜的效率,更影響食材的口感。 更讓我著迷的是,書裏關於食材的論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食材,而是深入剖析瞭食材的“靈魂”。它會講述食材的産地、季節性、以及不同品種的獨特風味。我以前買菜,全憑感覺,看到順眼的就買。現在我明白瞭,原來選擇閤適的時令食材,是做齣美味菜肴的第一步。書裏還提到瞭很多我之前從未關注過的細節,比如如何辨彆食材的新鮮度,如何根據食材的特性選擇最閤適的調味方式。感覺這本書就像在給我上瞭一堂生動的“食材美學”課。
評分之前我總覺得,做飯這件事,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但《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更深層次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菜譜,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享受廚房生活”的指南。 在廚具的部分,我被書中對細節的關注所打動。它詳細介紹瞭各種材質的鍋具,比如鑄鐵鍋、不銹鋼鍋、陶瓷鍋,以及它們在導熱性、保溫性、耐用性等方麵的差異。我以前購買廚具,往往隻看價格和品牌,卻很少去瞭解它們的材質和特性。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不同的鍋具,最適閤用來烹飪不同的食物。比如說,它提到鑄鐵鍋擁有齣色的保溫性能,能夠讓食物在烹飪過程中受熱均勻,非常適閤製作慢燉菜肴,而這正是我想解決的烹飪難題之一。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食材的部分,將“吃”變成瞭一種探險。它不僅僅列舉瞭各種食材,更深入地探討瞭食材的“生長環境”、“品種特點”以及“最佳食用季節”。我以前買菜,隻看“新鮮”二字,卻很少去關注食材的“齣身”和“時令”。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不同産地的食材,有著各自獨特的風味,而選擇當季的食材,纔能品嘗到它們最純粹的味道。它還教我如何去“觀察”和“感受”食材,通過顔色、氣味、甚至觸感來判斷它的品質。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看到瞭食材背後隱藏的豐富世界,也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追求。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廚房的“老手”,我總以為自己對烹飪已經有瞭相當的理解。直到我翻開《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片麵和狹隘。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次對烹飪本質的深度探索。 在廚具的部分,我被書裏對細節的關注深深吸引。它沒有止步於介紹各種鍋碗瓢盆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材質的物理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如何影響烹飪效果。比如,為什麼鑄鐵鍋能提供均勻而持久的熱量,適閤慢燉?為什麼不銹鋼鍋耐腐蝕且易於清潔,但又可能存在粘鍋的問題?書裏都給齣瞭詳盡的解釋,甚至還提到瞭不同金屬的導熱係數,雖然我不是理工科齣身,但讀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反而充滿瞭求知的樂趣。 我還學到瞭很多關於刀具的知識,這對我來說尤其重要。以前我總覺得刀就是用來切菜的,一把好刀就能解決一切。但這本書告訴我,不同的刀具,即使是同一種食材,也能切割齣不同的質感和口感,這直接影響到菜肴的最終呈現。書裏還特彆強調瞭刀具的保養,讓我意識到,好的廚具,需要我們去用心去愛護,纔能發揮齣它們真正的價值。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嚴謹的工匠,在嚮我展示他如何理解和運用工具,讓我對“工欲善其事,必薯必利其器”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我一直覺得,廚房是個充滿煙火氣的地方,但有時候,這種煙火氣也會帶來一些“小煩惱”,比如做齣來的菜,味道總是不如人意,或者廚具用起來不太順手。直到我讀瞭《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這些“小煩惱”,都可以通過對廚具和食材的深入瞭解來解決。 這本書在廚具的部分,做得非常細緻。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廚具的名稱和基本功能,更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材質的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如何影響烹飪的效果。比如說,它詳細介紹瞭不粘鍋的材質,為什麼有些不粘鍋的塗層容易脫落,而有些則能用很久,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清潔和保養來延長不粘鍋的壽命。我以前覺得買個好用的不粘鍋太貴,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其實投資一些高質量的廚具,不僅能提升烹飪的樂趣,更能節省長期的成本。 關於食材,這本書更是讓我看到瞭“吃”的大學問。我一直以為,隻要食材新鮮,味道就一定好。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食材的“好”,不僅僅在於新鮮,更在於它的“本真”。它會詳細介紹不同季節的食材,它們的最佳食用期,以及它們的獨特風味。比如說,它會講到,為什麼有些蔬菜在特定的季節吃起來格外甜美,而有些則會變得淡而無味。我還學到瞭如何根據食材的特性,選擇最閤適的烹飪方法,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調味,就能讓食材的風味得到升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做一頓好飯,需要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對食材的尊重和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天生的烹飪愛好者,甚至可以說是廚房裏的“小白”。每次下廚,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冒險,結果往往是“驚喜”與“驚嚇”並存。但是,自從我讀瞭《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我發現我對烹飪的恐懼感,似乎一點點地在消散。這本書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菜譜,而是像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從最基礎、最根本的層麵,引導我認識“工具”和“材料”。 書裏關於廚具的部分,讓我明白瞭,原來我之前購買的很多廚具,都是“賠瞭夫人又摺兵”。要麼是質量不佳,用幾次就壞瞭,要麼就是功能單一,根本不適閤我想要做的菜。這本書詳細地解釋瞭不同材質、不同功能的廚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以及它們分彆適用於什麼樣的烹飪場景。比如,它講到為什麼有些不粘鍋用一段時間就不粘瞭,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保養來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我還學到瞭,原來一把好的菜刀,不僅僅是鋒利,更重要的是它的平衡感和手柄的舒適度,這直接關係到你在廚房裏的操作安全和效率。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說教”,它還穿插瞭很多生動有趣的案例和實際操作的建議。它沒有用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就像是在給我量身定製的廚房入門指南。它讓我明白,原來做一頓好飯,不僅僅是天賦,更多的是對工具和材料的瞭解和運用。這本書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告訴我“彆怕,我教你”。
評分我一直覺得,食材是烹飪的靈魂,但有時候,即便有再好的廚藝,如果食材本身不夠新鮮或者品質不好,那也做不齣令人驚艷的味道。這本書在食材這部分,真的是給瞭我巨大的啓發。我一直以為,買菜嘛,就去菜市場,挑看起來新鮮的就行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挑選食材還有這麼多的門道。 它從季節性、産地、品種等多個角度,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常見食材的特性。比如說,它講到選擇番茄時,應該如何通過顔色、形狀、甚至氣味來判斷它是否成熟、味道是否濃鬱。我還學到瞭,原來不同品種的番茄,它們的風味和用途也大相徑庭,有些適閤生吃做沙拉,有些則更適閤燉煮。對於肉類,書裏也講得很細緻,比如牛肉的不同部位,適閤怎麼烹飪,纔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口感和風味。我一直以為牛腩就隻能燉,但書裏說,高品質的牛腩其實也很適閤用來做煎牛排,隻需要注意火候和醃製。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顛覆性的認識!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還提到瞭很多關於食材的“故事”。比如,某個地方特産的某種香料,它的曆史淵源,以及它如何影響當地的飲食文化。這些信息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我對食材有瞭更深的感情和理解。我不再隻是把它們當作烹飪的材料,而是看到瞭它們背後所蘊含的自然饋贈和人文積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味,不僅僅來自於技巧,更來自於對食材本身的尊重和熱愛。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菜籃子,不再盲目追求名貴,而是學會去發現那些被低估的、但卻擁有獨特風味的食材。
評分老實說,我之前對廚房的態度,就是“能省則省”。廚具夠用就行,食材嘛,隻要是新鮮的,味道差不多就得瞭。但《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這種“省錢”的觀念。它讓我意識到,對廚具和食材的投資,其實是對自己味蕾和生活品質的升級。 在廚具方麵,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廚具不僅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好用”。它詳細介紹瞭不同材質的鍋具,比如不粘鍋、鑄鐵鍋、陶瓷鍋,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分彆適閤烹飪哪些類型的菜肴。我之前一直用的那種便宜的不粘鍋,用不瞭多久就粘鍋,讓我非常苦惱。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是因為我沒有選擇適閤的鍋,或者沒有正確地保養。書裏還講到瞭各種刀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刀具的用途。我以前總覺得一把菜刀就夠瞭,但看瞭這本書,我纔知道,原來專用的刀具能讓烹飪過程事半功倍,並且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原有風味。 關於食材,這本書的論述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它不隻是告訴你食材的名稱,更深入地講解瞭食材的“生長環境”、“品種特點”以及“最佳食用期”。比如說,對於海鮮,它會詳細介紹不同種類的海鮮,它們的生長水域,以及在一年中哪個季節最肥美。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吃到的食材,並不是它們最美味的時候。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挑選”,如何去“搭配”,如何去“感受”食材本身帶來的美妙。
評分最近一直在廚房裏鼓搗,總覺得自己缺瞭點什麼,然後偶然翻到這本書《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瞭。老實說,我之前對廚具和食材的認識都比較淺顯,買東西也大多隨心所欲,看到好看的就買,或者聽彆人推薦。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做飯不僅僅是把食材丟進鍋裏那麼簡單,背後的學問可大瞭去瞭。 書的第一部分,重點講瞭各種各樣的廚具。我一直以為鍋就分炒鍋、湯鍋,刀就分菜刀、水果刀,但這本書一下子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詳細介紹瞭不同材質的鍋(比如鑄鐵鍋、不銹鋼鍋、陶瓷鍋)各自的優缺點,適閤做什麼樣的菜肴。比如,它說到鑄鐵鍋適閤慢燉,能鎖住食材的原味,我立刻就想起瞭我媽做的紅燒肉,總是那麼軟糯入味,原來秘密就在這裏!還有各種各樣的刀具,從三德刀、主廚刀到剔骨刀、削皮刀,每一種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特定的使用場景。書裏還配瞭好多清晰的圖片,讓我這個廚房小白也能一目瞭然。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提到瞭很多我之前完全沒注意到的細節,比如砧闆的選擇,不同材質對刀具的損耗有多大,以及如何正確地清潔和保養這些廚具,讓它們能用得更久,發揮齣最好的性能。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但在這本書麵前,我纔發現自己對“品質”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廚師,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又為什麼那樣做。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裏的知識運用到我的廚房裏,看看我的廚藝能提升到什麼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