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定价:38.00元
作者:啜钢,李卫东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15226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网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CDMA 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基础;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本书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尾处有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 概述
第2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第3章 调制技术
第4章 抗衰落技术
第5章 蜂窝组网技术
第6章 GSM和CDMA IS-95系统
第7章 cdma2000 1x、WCDMA和TD-SCDMA系统
第8章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基础
第9章 无线移动通信未来发展
附录 缩写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尽管内容上涵盖了移动通信的核心概念,但作者在深入讲解某些前沿技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显得非常“学院派”和滞后。比如,在介绍5G/6G的一些关键支撑技术时,很多描述还停留在概念提出阶段,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支撑和最新的标准化进展的引用。我本以为这本“应用技术”会提供更多贴近实际部署和维护的经验分享,但实际上,很多章节的叙述方式仍然是公式堆砌和理论推导,对于一个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来说,帮助有限。我更希望看到关于最新的射频前端设计挑战、功耗优化策略,或者某个特定厂商的实现细节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香农定理在不同信道模型下的应用变化。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期末考试准备的教科书,而非能够指导工程实践的参考手册,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把握得并不理想,读完后依然感觉对实际动手操作缺乏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和冗长,仿佛作者在努力用最复杂的方式来阐述最基础的原理。很多简单的概念,比如信道编码的原理,能用一整页篇幅来绕圈子,用大量非直观的比喻来解释,结果反而让人更加困惑。我不得不承认,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种写法可能被解读为“严谨”,但对于我这种从零开始学习的门外汉,简直就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作者试图表达的那个“弯弯绕绕”的逻辑链条,而不是直接吸收知识点本身。如果教材的目标是普及和推广移动通信知识,那么清晰、简洁、直观的表达是首要任务。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彻底失败了,它更像是一份供少数资深专家内部交流的文献摘要,而非面向大众的优秀教材。我建议未来的修订版应该引入更多的可视化解释和类比,让复杂的数学模型更具象化。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置是另一个让我感到沮丧的地方。通常,一本好的教材会配备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既能检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能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设计。然而,这本教材的习题要么是纯粹的概念复述——“请定义XXX是什么”,要么是极其繁琐的、脱离实际应用场景的纯数字计算题,计算量巨大且缺乏思考深度。我需要的是能够激发我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特定城市环境下,如何根据给定的参数选择最优的调制编码方案?”这类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工程导向型题目。现在这些习题就像是机械地从课本内容里摘抄出来的填空题,做完之后,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得到了提升,反而像是在做一场枯燥的记忆力测试。这种低效的练习模式,极大地削弱了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整体效能。
评分我尤其对书中对新兴频谱技术和新接入机制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例如,在讨论到毫米波通信的信道特性时,描述得过于理论化,对实际部署中面临的穿透损耗、波束赋形补偿效率等关键工程参数的讨论非常肤浅,几乎没有给出任何量化的参考值或者设计准则。同样,对于基于AI/ML的资源调度优化,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了有这么一个方向,但没有深入到具体的算法框架(如强化学习在动态频谱共享中的应用示例),这使得这本书在时效性上大打折扣。在这个技术迭代飞快的领域,一本配套教材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最新的研究热点和实际应用趋势,它的价值就会迅速贬值。购买它时,我期待的是能帮我快速掌握当前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栈,但读完后,我感觉我掌握的知识点仿佛还停留在五年前的标准草案阶段。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字体大小不一,段落间距忽大忽小,看得我眼睛都快花了。很多专业术语的首次出现都没有加粗或者斜体提示,导致我这个初学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前后翻阅查找定义,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效率。更别提那些图表的质量了,灰蒙蒙的一片,线条模糊不清,很多关键的波形图和系统框图根本看不出细节,尤其是在讲解MIMO或者OFDM这种对图形依赖性很强的章节时,简直让人抓狂,我不得不去网上搜索其他教材的配图来辅助理解,这完全偏离了使用一本配套教材的初衷。感觉编辑部在校对和设计环节完全是草草了事,对得起“精品课程配套教材”这个名头吗?我花了不菲的价钱买来当作学习的倚仗,结果却像是买了一本未定稿的草稿集,这种质量上的疏忽,对于希望系统学习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不负责任,希望出版社能正视这种低劣的制作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