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定价:27.00元
作者:李怀甫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51641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新型模拟彩色电视机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HDTV)信号的形成、编解码原理、组成原理、信号流程、电路结构与典型电路分析等。重点对新型彩色电视机和HDTV电视机整机电路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大屏幕电视机、等离子体(PDP)电视机、液晶电视机和投影电视机等的显像原理与特点,还讲述新型模拟彩色电视机、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中常采用的各种改善画质、音质及品质的新技术。同时,介绍彩色电视机的一般维修技术与操作方法。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充实、技术性与实用性较强,突出了该门专业课程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要求。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技术类、通信技术类和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视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作培训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电视技术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设计风格,着实吸引了我。封面简洁而不失专业感,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和其他同类书籍有所不同,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一种沉静而内敛的力量。我个人对于技术类书籍的期望很高,不仅在于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其呈现方式。我喜欢那些能够清晰地梳理出逻辑脉络,将复杂的概念分解为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的书籍。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从基础概念到深入分析,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能做到这一点,它的排版、它的文字风格,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气息,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本图书的装帧质量给了我极大的好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扎实的用料和精细的工艺,纸张的质感非常舒适,印刷清晰,没有模糊或重影的现象,这对于一本需要仔细研读的技术类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知道,很多技术书籍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纸张和印刷上有所妥协,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本身就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重视和对读者的尊重。我期待它在内容上也能同样“有分量”,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并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设备内部的奥秘,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当它们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和解决。这种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和严谨的态度,正是我在技术书籍中一直在寻找的。
评分收到!我将为您撰写五段以读者视角、不包含《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李怀甫 9787115164186》具体内容的图书评价。每段评价将力求独立、详细、风格各异,且尽量避免AI痕迹。 这次淘书真的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本来只是随手翻看,没想到能找到这样一本包装精美、内容似乎极具分量的技术类书籍。拿到手里,纸张的手感就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哑光,翻阅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在书本气息中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加分项。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却能一眼看出是关于某种科技领域的深度探索。我特别欣赏这种务实的风格,你知道,现在很多书为了吸引眼球,封面恨不得把所有关键词都堆上去,反而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这本不同,它透露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态度,仿佛在邀请你一同走进一个严谨的知识殿堂。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仅凭这份触感和视觉上的第一印象,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清晰剖析事物内在运作逻辑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不知道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是否也像它的外观一样,条理清晰、娓娓道来,让我能够顺畅地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在电子产品维修领域探索过程中,期盼已久的一盏明灯。我一直觉得,要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光靠零散的在线教程或者论坛上的碎片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简介(虽然我不能在这里详细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正试图为读者搭建这样一个扎实的基础。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原理,把那些复杂的电路图、信号流程,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引导读者不仅仅停留在“会修”的层面,更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修”,甚至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想象一下,当你遇到一个棘手的故障,不再是盲目地猜测或者更换零件,而是能够根据对原理的深刻理解,迅速定位问题根源,这该是多么令人成就感爆棚的事情!这本书的到来,让我对未来在维修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对于那些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书籍,总是有着特别的偏爱。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事物运行的内在机制,并且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中去。这本书,从我初步接触的印象来看,似乎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期待它能让我摆脱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能够真正地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的科学原理。我喜欢那种阅读完一本书,能够让我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拥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这种成就感,是任何简单的“复制粘贴”式学习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或许就能带给我这样的蜕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