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定價:34.00元
作者:毛京麗,石方文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1152661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6kg
編輯推薦
本書版教材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教材,第2版教材2006年被列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第3版教材是在對第2版教材進行修訂補充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為瞭適應數字通信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本書在簡要介紹瞭數字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詳細論述瞭語音信號的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語音信號壓縮編碼、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係統、數字信號復接技術(包括PDH和SDH)及數字信號傳輸的相關內容。本書注重實用性,書中也探討瞭SDH網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數字通信係統的一些實際應用問題。
本書取材適宜,結構閤理,闡述準確,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深入淺齣,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易於學習理解和講授。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內容提要
本書為瞭適應數字通信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本書在簡要介紹瞭數字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詳細論述瞭語音信號的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語音信號壓縮編碼、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係統、數字信號復接技術(包括PDH和SDH)及數字信號傳輸的相關內容。本書注重實用性,書中也探討瞭SDH網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數字通信係統的一些實際應用問題。
全書共有6章。為便於學生學習過程的歸納總結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章後都附有本章重點內容小結和習題。
本書取材適宜,結構閤理,闡述準確,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深入淺齣,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易於學習理解和講授。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目錄
章 概述
1.1 數字通信係統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信號及分類
1.1.2 通信係統的組成
1.1.3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1.2 數字通信的特點
1.3 數字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1 有效性指標
1.3.2 可靠性指標
1.4 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概況
小結
習題
第2章 語音信號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
2.1 語音信號編碼的基本概念
2.2 脈衝編碼調製(PCM)通信係統的構成
2.3 抽樣
2.3.1 抽樣的概念及分類
2.3.2 低通型信號的抽樣
2.3.3 帶通型信號的抽樣
2.3.4 與抽樣有關的誤差
2.4 量化
2.4.1 均勻量化
2.4.2 非均勻量化
2.4.3 量化信噪比
2.5 編碼與解碼
2.5.1 二進製碼組及編碼的基本概念
2.5.2 綫性編碼與解碼
2.5.3 非綫性編碼與解碼
2.6 單片集成PCM編解碼器
2.6.1 單片集成PCM編解碼器的分類
2.6.2 2941PCM單路編解碼器
小結
習題
第3章 語音信號壓縮編碼
3.1 語音信號壓縮編碼的基本概念
3.2 自適應差值脈衝編碼調製(ADPCM)
3.2.1 差值脈衝編碼調製(DPCM)的原理和子帶編碼
3.2.2 自適應差值脈衝編碼調製(ADPCM)的原理
3.2.3 波形編碼壓縮標準
3.2.4 單片集成ADPCM編解碼器
3.3 參量編碼
3.3.1 參量編碼的基本原理
3.3.2 綫性預測編碼(LPC)基本概念
3.3.3 參量編碼的聲碼器
3.3.4 綫性預測編碼標準LPC-10
3.4 混閤編碼
3.4.1 混閤編碼的基本概念
3.4.2 混閤編碼的編碼方法
3.4.3 混閤編碼國際標準
3.5 低速率語音壓縮編碼的應用
3.5.1 IP電話係統技術簡介
3.5.2 移動通信GSM中的語音壓縮編碼
3.5.3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語音壓縮編碼
3.5.4 語音壓縮編碼在軟交換中的應用
小結
習題
第4章 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係統
4.1 時分多路復用通信
4.1.1 時分多路復用的概念
4.1.2 PCM時分多路復用通信係統的構成
4.1.3 時分多路復用係統中的位同步
4.1.4 時分多路復用係統中的幀同步
4.2 PCM30/32路係統
4.2.1 PCM30/32路係統幀結構
4.2.2 PCM30/32路定時係統
4.2.3 PCM30/32路幀同步係統
4.2.4 PCM30/32路係統的構成
小結
習題
第5章 數字信號復接——PDH與SDH
5.1 準同步數字體係(PDH)
5.1.1 數字復接的基本概念
5.1.2 同步復接與異步復接
5.1.3 PCM零次群和PCM高次群
5.1.4 PDH的網絡結構
5.1.5 PDH的弱點
5.2 同步數字體係(SDH)
5.2.1 SDH的基本概念
5.2.2 SDH的速率體係
5.2.3 SDH的基本網絡單元
5.2.4 SDH的幀結構
5.2.5 SDH的復用映射結構
5.2.6 映射
5.2.7 定位
5.2.8 復用
5.2.9 SDH光接口、電接口技術標準
小結
習題
第6章 數字信號傳輸
6.1 數字信號傳輸基本理論
6.1.1 數字信號傳輸方式
6.1.2 數字信號波形與功率譜
6.1.3 基帶傳輸係統的構成
6.1.4 數字信號傳輸的基本準則(間乾擾的條件)
6.2 傳輸碼型
6.2.1 對傳輸碼型的要求
6.2.2 常見的傳輸碼型
6.2.3 傳輸碼型的誤碼增殖
6.2.4 傳輸碼型特性的分析比較
6.3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6.3.1 基帶傳輸信道特性
6.3.2 再生中繼係統
6.3.3 再生中繼係統的誤碼性能
6.4 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6.4.1 頻帶傳輸係統的基本結構
6.4.2 數字調製
6.4.3 光縴數字傳輸係統
6.4.4 數字微波傳輸係統
6.4.5 數字衛星傳輸係統
6.5 SDH傳輸網
6.5.1 SDH傳輸網的拓撲結構
6.5.2 SDH自愈網
6.5.3 SDH傳輸網的分層結構
6.5.4 SDH傳輸網的網同步
6.5.5 SDH傳輸網的規劃設計
6.5.6 基於SDH的MSTP技術
6.5.7 SDH傳輸網在光縴接入網中的應用
6.5.8 SDH傳輸網在ATM網中的應用
6.5.9 SDH傳輸網在寬帶IP網絡中的應用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剛剛接觸到數字信號處理和通信領域的研究生,對於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有著迫切的需求。這本書的《HJ 數字通信原理(第三版)》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信息論部分的內容,例如香農定理、信道容量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指導我們設計最優的通信係統。此外,書中對信道模型和噪聲的詳細分析也讓我十分期待,瞭解不同類型的信道(如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衰落信道等)的特性,以及它們對信號傳輸的影響,對於我們進行係統建模和性能評估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數學推導和直觀的圖示,幫助我深入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同時,書中對於各種性能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的介紹,如誤碼率、信噪比等,也必將是我學習的重點,因為這些指標直接反映瞭通信係統的優劣。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個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信道編碼和差錯控製的內容深感興趣。在我看來,數字通信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技術的應用。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深入理解捲積碼、BCH碼、LDPC碼等不同編碼方式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瞭解它們如何通過增加冗餘來抵抗傳輸過程中的噪聲和乾擾,從而實現數據的準確恢復,這對我未來的課程學習和項目實踐都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調製解調技術的講解也一定非常詳盡。例如,ASK、FSK、PSK、QAM等不同調製方式的原理、頻譜特性以及在實際係統中的實現細節,都將是我重點關注的部分。能否清晰地理解這些基本概念,直接關係到我是否能夠設計齣高效且魯棒的通信係統。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紮實的研究起點。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通信設備研發的工程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新知識體係、鞏固基礎理論的參考書。《HJ 數字通信原理(第三版)》的齣現,引起瞭我極大的關注。我尤其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關於同步技術和均衡技術的深入講解。在實際的通信係統中,精確的同步是接收端正確解調信號的關鍵,而均衡則是對抗信道失真、提高傳輸性能的重要手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載波同步、時鍾同步的各種方法,以及它們在不同係統中的應用。同時,對於各種均衡器,如判決反饋均衡器、自適應均衡器等,其原理、設計以及性能分析,都將是我深入研讀的重點。這本書作為“十一五”規劃教材,其內容的前沿性和係統性,相信能夠為我提供寶貴的理論支持,幫助我更好地解決實際工程中的挑戰。
評分這本《HJ 數字通信原理(第三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通信領域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係統性強的教材。翻開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其清晰的編排和精美的排版,雖然我對具體內容尚未深入研究,但單從外觀和目錄來看,就感受到瞭作者的用心。書中的章節劃分邏輯性很強,從基礎的信號處理到復雜的編碼解碼,再到傳輸媒介和多址技術,似乎涵蓋瞭數字通信的方方麵麵。我特彆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信息論基礎的詳細闡述,以及它與數字通信係統設計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畢竟,理解信息如何被量化、壓縮和傳輸,是掌握整個數字通信的關鍵。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最新技術,比如5G、物聯網等方麵的應用,充滿瞭期待。盡管還未深入研讀,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專業且具有前瞻性,仿佛是一扇通往數字通信奇妙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推開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作為一名在業餘時間學習通信技術的愛好者,我一直對數字通信的底層原理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接觸到一些實際的通信設備和協議後,更渴望能夠係統地理解它們的工作方式。這本書雖然是“十一五”規劃教材,但其內容跨越性地涵蓋瞭數字通信的方方麵麵,這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源。我尤其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關於信源編碼的詳細介紹,比如PCM、DPCM以及一些更先進的壓縮算法,瞭解它們如何有效地去除信號中的冗餘,提高信息傳輸的效率。同時,我對書中關於多路復用技術,如TDM、FDM、CDM等的講解也充滿期待,理解它們如何在一個共享的信道上傳輸多個用戶的數據,這對於理解現代通信網絡的設計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權威性和係統性,讓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字通信知識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