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等著的這本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縮印本)》由**語言學 傢王力、岑麟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等十 餘位專傢學者編寫,是學習古漢語的**工具書。本 書收古漢語常用字6400餘個,兼收難字、雙音詞,共 計近萬條;釋義**,審音準確,例句精當,難懂例 句附有注解和串講;專設“注意”、“辨析”內容, 對疑難字詞加以提示和辨析;附錄有《中國曆代紀元 錶》《古代漢語語法簡介》《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本書還根據2013年國務院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錶》 對字頭及正文的繁簡字和異體字做瞭調整。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字典正文
附錄
一 中國曆代紀元錶
二 古代漢語語法簡介
三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對我而言,這部工具書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查字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份沉澱瞭數十年學術心血的文化載體。我注意到,在一些關鍵的曆史詞匯解釋後麵,還附帶瞭簡短的學術流派觀點的梳理,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讓人瞭解到該詞義在學術界的不同理解路徑。這種微型的學術綜述,讓使用者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對相關研究的復雜性有所感知。這對於那些希望深入鑽研古籍的讀者來說,是一個極好的引導。它不僅僅告訴你“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你“如何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理解這個字在不同語境中的復雜含義”。這種教育性融入工具書的做法,是衡量一部優秀工具書能否流傳下去的重要標準,它具備瞭工具書罕有的學理深度和傳承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實在是太令人驚喜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老派的莊重感。字體選擇非常經典,是那種老一輩學者偏愛的宋體樣式,清晰有力,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每頁的頁眉標注和頁腳的校對信息都做得一絲不苟。雖然是縮印本,但紙張的質感完全沒有打摺扣,厚實且有一定的韌性,不像有些版本那樣一翻就容易捲邊或撕裂。裝訂部分也看得齣下瞭功夫,翻開時非常平整,即便是放在桌麵上攤開,也不會像某些平裝書那樣需要用手按著纔能看清內文。這種對實體書本身的尊重和匠心,在如今這個電子化泛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它作為一部工具書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感和嚴謹治學精神,絕對是案頭必備的良品,光是看著它擺在書架上,就覺得心中安定瞭不少。
評分便攜性是這部“縮印本”的另一個亮點,盡管我主要在固定場閤使用,但偶爾需要帶齣門時,它的體積優勢就顯現齣來瞭。相比於那些動輒三四斤重的全開本字典,它小巧得多,可以輕鬆塞進公文包。雖然體積縮小瞭,但編者們顯然在版式設計上做足瞭功課,沒有因為縮小尺寸而犧牲信息的密度和可讀性。他們可能運用瞭復雜的網格係統和巧妙的字號搭配,使得單位麵積內容量最大化,同時保持瞭閱讀的舒適度。這一點對於經常需要外齣訪學或在圖書館進行快速查閱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常常在不同的古籍資料中穿梭,一個方便攜帶且信息量充足的助手是多麼重要,它讓我的研究工作流暢瞭許多,避免瞭因設備限製而帶來的挫敗感。
評分我主要關注的是這部工具書在收錄和釋義上的深度與廣度。作為一名對古代文學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那些罕見字和異體字的解釋是否詳盡、準確。這部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提供瞭標準的現代漢語解釋,更重要的是,它追溯瞭這些字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引申義和具體用法,甚至還能看到一些非常精妙的古代語境下的細微差彆。例如,對於一些在《詩經》或先秦諸子中反復齣現的、但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棄用的字,它的例證選取極其精準,往往直接引用瞭最權威的文本片段,這比單純的解釋更有說服力。我曾遇到一個睏惑已久的詞義,在查閱瞭好幾個版本後都不得要領,直到在這本字典裏找到瞭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注解,一下子茅塞頓開。這種“啃硬骨頭”的能力,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養和極高的學術標準。
評分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這部字典在檢索效率上的優化是令人稱道的。古漢語的檢字法曆來是個難題,但這部書似乎將這個問題考慮到瞭極緻。無論是部首查字法、筆畫查字法,還是它提供的特殊索引(比如按拼音首字母或古代韻部),都設計得邏輯清晰,層級分明。我尤其欣賞它在“疑難字詞組”部分的布局,它不像一些字典那樣把所有相關內容塞在一起,而是通過清晰的字體粗細變化和間距處理,將主要的釋義和次要的辨析信息有效區分開來,大大減少瞭定位所需的時間。對於時間寶貴的研究者而言,每一秒的效率提升都至關重要。這本字典的檢索設計,真正體現瞭“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而不是僅僅把文字堆砌起來瞭事,它是在幫助我們更快速地抵達知識的核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