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定價:39.80元
售價:32.2元
作者:杭晶波,周謙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7600848
字數:
版次:2
裝幀:精裝
開本:128開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適閤中小學生使用的小型熟語詞典。內容根據課堂學習、課外閱讀、升學考試的實際需要而設計。體例科學嚴謹,收詞精當實用,釋義準確簡明。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可以豐富語匯,並提高語言、文學素養。
內容提要
《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選收詞條30000餘條,多為膾炙人口、運用廣泛的經典歇後語、諺語、俗語或慣用語。各詞條均有解釋。這些語言元素或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或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學習和掌握這些熟語,對於人們提高語言、文學修養,尤其是豐富自身的語匯是十分必要的。這本書自2007年齣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我們約請原作者對其進行瞭修訂,增刪瞭一些詞條,對釋義進行瞭完善,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杭晶波,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學位;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係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語言學的研究與教學。曾參與編纂《漢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小學生諺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署名竇康)等。
文摘
序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工具書的價值,我會選擇“實用性與學術性的完美結閤”。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它提供瞭快速查閱和理解日常用語的便利,排版清晰,易於上手,幾乎不需要學習成本。但對於研究者來說,它提供瞭堅實的考據基礎和豐富的語料支持。我注意到書中對於某些存疑的條目,標注瞭不同的研究觀點,這種開放性的學術態度非常值得稱道,它承認瞭語言研究的復雜性和多麵性,而不是給齣一個僵硬的、不容置疑的結論。這種平衡感非常難得。我將它放在書架上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因為在閱讀任何古代文獻或者現代文學作品時,總會遇到一些模棱兩可的錶達,隨手一翻,便能得到精準的定位和深刻的洞察。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文本的理解效率和深度,是任何一個對中文錶達藝術有追求的人都應該擁有的案頭必備之書。
評分這本字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文化氣息。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采用瞭經典的商務印書館風格,米黃色的紙張和細緻的排版,讓人一翻開就覺得非常舒服。我尤其欣賞它對篇幅的把控,雖然收錄瞭海量的條目,但整體看起來一點都不臃腫,分類清晰,檢索起來非常方便。特彆是它對於每一個詞條的解釋,不僅給齣瞭標準的釋義,還配上瞭詳盡的例句和齣處考證,這對於深入理解中國傳統語言的精妙之處是至關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我查一個關於“魚”的歇後語,它不僅解釋瞭“魚”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還提到瞭不同方言區的細微差彆,這種細緻入微的研究態度,絕對是同類工具書中少有的。而且,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油墨均勻,沒有齣現任何模糊不清的現象,即便是那些小號的注腳也清晰可辨。作為一名語言愛好者,我常常需要一本既權威又易用的工具書,這本字典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民俗文化史。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寫作和編輯工作的人來說,對語言的精確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這本字典在收錄和辨析方麵展現齣的專業水準,令我印象深刻。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同義但用法場景截然不同的俗語時,區分得非常到位。例如,一些錶達“堅持”的諺語,在情緒的強度、適用的對象以及最終的語境上都有細微的差彆,這本書通過精妙的例句對比,將這些細微的差異清晰地呈現齣來,這對於提升語言的細膩度和錶現力至關重要。更令人贊賞的是,它對那些已經被現代社會淘汰或極少使用的古老錶達,也進行瞭審慎的收錄,並給齣瞭明確的標記,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工具性,還兼具瞭文獻價值。它避免瞭“一鍋煮”的粗放處理,而是采取瞭精雕細琢的態度,體現瞭編纂者對語言本體的敬畏之心。手邊有這樣一本工具書,讓我在創作時充滿瞭底氣,仿佛有一位博學的導師時刻在旁指導。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我並非專業學者,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好奇心來接觸它。很多歇後語和俗語,我們張口就來,但從未深究過它們誕生的年代背景,或是它們在不同地域之間的演變軌跡。這本書在這方麵做瞭大量的梳理工作,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告訴你“為什麼會是這樣”。我特彆喜歡看那些解釋“慣用語”的部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短語,背後都有著一段生動的故事或是一個深刻的哲理。通過閱讀這些解釋,我仿佛能聽到古人為瞭方便交流而創造齣這些精煉錶達時的智慧光芒。它讓我意識到,語言是活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沉澱、升華。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的入口,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閃光點,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文化的感性認識,讓學習語言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所摺服。編纂者顯然花費瞭巨大的心血去梳理和核實那些流傳已久卻可能已經發生變異的俗語和慣用語。我特彆關注瞭其中對一些帶有曆史背景的諺語的解析,比如那些與古代農耕、航海相關的錶達。很多時候,我們脫離瞭當時的生産生活環境,對這些俗語的理解就停留在錶麵。而這本書深入挖掘瞭這些語言背後的社會結構和生活邏輯,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錶達變得豁然開朗。比如,對於一個關於“秤砣”的比喻,它不僅僅解釋瞭重量的概念,還詳細闡述瞭古代商業交易中衡量的規範和信任體係,這種深度挖掘,讓讀者對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情世故有瞭更真切的體會。這本書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它為現代漢語使用者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參照係,避免瞭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對這些傳統錶達産生誤用或誤解,它就像是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們正確地繼承和使用祖先留下的語言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