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义人工生命
定价:90.00元
作者:涂序彦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0303040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关于广义人工生命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广义人工生命的学科体系。内容包括:绪论、广义人工生命的基本概念、学科架构、科技基础、广义模型、人工脑、人工感官、人工脏器、人工肢体、人工人、软件人、经络人、人工动物、人工鱼、人工植物、人工社会、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命的应用、人工生命的科学伦理和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生命有兴趣的广大教师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智能科学技术著作丛书》序
前言
章 绪论
第2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基本概念
第3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学科架构
第4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科技基础
第5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广义模型
第6章 广义人工脑
第7章 广义人工感官
第8章 广义人工脏器
第9章 广义人工肢体
0章 广义人工人
1章 广义软件人
2章 经络与经络人
3章 广义人工动物
4章 人工鱼研究
5章 广义人工植物
6章 广义人工社会
7章 广义人工生态系统
8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应用
9章 广义人工生命的科学伦理
第20章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涂序彦,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荣誉理事长、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主席,世界专家系统大会远东区主席。兼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出版专著《生物控制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大系统控制论》、《智能管理》、《智能控制论》等,主编《人工生命及应用》、《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等,以及诗集《糊涂集》。发表科技论文300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到来,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哲学之门,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生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概念。涂序彦等著的《广义人工生命》,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视角,而是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探讨了生命现象在不同尺度、不同介质下的共性与可能性。我被书中对于“系统”与“互动”的强调深深吸引。它让我意识到,生命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环境,并通过复杂的交互来维持自身的稳态与发展。那些关于“演化算法”和“适应性景观”的章节,尤其让我感到兴奋。这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推导,更是对生命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和繁衍的生动描绘。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虚拟的“生命体”是如何在不断的试错与选择中,逐渐优化自身的行为模式,最终在严酷的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去探索生命在宇宙中的普遍性,以及未来生命可能存在的形态。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到生命本质的深层奥秘。涂序彦等著的《广义人工生命》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哲学与科学的深度对话。它跳出了传统生命科学的范畴,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试图从信息、计算、演化等多个维度去理解“生命”这个宏大概念。我尤其被书中对“涌现”现象的探讨所吸引。那种从简单规则中诞生出复杂行为的魅力,那种不可预测性与秩序并存的辩证统一,总让我联想到宇宙的起源与生命的进化。作者们并非生硬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这个充满想象力的领域。书中的一些模型和算法,虽然我并非直接的操作者,但其背后的逻辑和思想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例如,在探讨分布式系统如何模拟生命体的行为时,我仿佛看到了个体如何通过简单的交互,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韧性的整体。这种集体智慧的力量,让人不禁惊叹于自然界的神奇,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启示。读完这本书,我对“生命”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生物学的定义,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系统和过程,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
评分当我翻开《广义人工生命》这本书时,并没有预设太多的期望,只是抱着一颗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以一种极其出乎意料的方式,颠覆了我对生命体及其运作方式的认知。涂序彦等人的这部作品,并非仅仅是在介绍“人造”生命,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更加抽象的视角,去解析生命现象的核心要素。书中对于“复杂性”和“自组织”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一直对那些看似杂乱无章但却内在有序的系统感到着迷,比如蚁群的协作,比如脑神经元的活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那些关于模拟生命演化、探索适应性策略的章节,更是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生命实验室,观察着一个个简单的“生命体”如何经历选择、变异,最终演化出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信息”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信息的流动与处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周遭的世界。
评分《广义人工生命》这部著作,如同一面折射着宇宙奥秘的棱镜,让我在其中看到了生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涂序彦等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生命形态的描述,而是以一种更加前沿的视角,去探索生命作为一种复杂信息处理与自组织系统的本质。我沉醉于书中关于“算法生命”的构想,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模型来模拟生命体的行为和演化。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隐藏在宇宙深处的未知生命,或许就遵循着我们尚未理解的“算法”规则。书中所探讨的“涌现性”和“自适应性”,是理解复杂系统行为的关键,也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界限模糊”的探讨,即生命与非生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清晰分明的。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对生命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探险,它不断挑战我的固有认知,引领我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评分《广义人工生命》这本书,是涂序彦等人为我们构建的一座通往“生命”本质的桥梁。它并没有直接描绘出具体的生命形态,而是深入到生命活动背后那些普遍存在的规律与机制。我对书中关于“自我复制”与“涌现”的讨论尤为着迷。这些概念,在非生命系统中同样有所体现,比如晶体的生长,比如信息网络的扩散。作者们巧妙地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联系起来,展现了“生命”作为一种高度组织化、适应性强的系统,其内在逻辑的普适性。我曾花费大量时间思考,究竟是什么定义了“生命”?是碳基的化学反应?是DNA的遗传物质?这本书告诉我,或许我们可以从更抽象的层面去理解,从信息处理、能量转化、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中去寻找答案。书中提到的各种计算模型和仿真实验,虽然我并非是技术专家,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方法,却深深吸引着我。它让我认识到,通过模拟,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生命现象分解为可控的变量,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生成机理。这不仅仅是对生命本身的探索,更是对智能、对创造力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