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
定價:58.00元
作者:(美)Sandip Kundu等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0304003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的內容包括:CMOSVLSI電路設計的技術趨勢;半導體製造技術;光刻技術;工藝和器件的擾動和缺陷分析與建模;麵嚮可製造性的物理設計技術;測量、製造缺陷和缺陷提取;缺陷影響的建模和閤格率提高技術;物
目錄
章 緒論
1.1 技術趨勢:延續摩爾定律
1.1.1 器件的改進
1.1.2 材料科學的貢獻
1.1.3 深亞波長光刻
1.2 可製造性設計
1.2.1 DFM的經濟價值
1.2.2 偏差
1.2.3 對基於模型的DFM方法的需求
1.3 可靠性設計
1.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半導體製造
2.1 概述
2.2 圖形生成工藝
2.2.1 光刻
2.2.2 刻蝕技術
2.3 光學圖形生成
2.3.1 照明係統
2.3.2 衍射
2.3.3 成像透鏡係統
2.3.4 曝光係統
2.3.5 空間像與縮小成像
2.3.6 光刻膠圖形生成
2.3.7 部分相乾
2.4 光刻建模
2.4.1 唯象建模
2.4.2 光刻膠的完全物理建模
2.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工藝和器件偏差:分析與建模
3.1 概述
3.2 柵極長度偏差
3.2.1 光刻導緻的圖形化偏差
3.2.2 綫邊緣粗糙度:理論與特性
3.3 柵極寬度偏差
3.4 原子的波動
3.5 金屬和電介質厚度偏差
3.6 應力引起的偏差
3.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麵嚮製造的物理設計
4.1 概述
4.2 光刻工藝窗口的控製
4.3 分辨率增強技術
4.3.1 光學鄰近效應修正
4.3.2 亞分辨率輔助圖形
4.3.3 相移掩膜
4.3.4 離軸照明
4.4 DFM的物理設計
4.4.1 幾何設計規則
4.4.2 受限設計規則
4.4.3 基於模型的規則檢查和適印性驗證
4.4.4 麵嚮可製造性的標準單元設計
4.4.5 減小天綫效應
4.4.6 DFM的布局與布綫
4.5 高級光刻技術
4.5.1 雙重圖形光刻
4.5.2 逆嚮光刻
4.5.3 其他高級技術
4.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計量、製造缺陷以及缺陷提取
5.1 概述
5.2 工藝所緻的缺陷
5.2.1 誤差來源的分類
5.2.2 缺陷的相互作用及其電效應
5.2.3 粒子缺陷建模
5.2.4 改善關鍵區域的版圖方法
5.3 圖形所緻缺陷
5.3.1 圖形所緻缺陷類型
5.3.2 圖形密度問題
5.3.3 圖形化缺陷建模的統計學方法
5.3.4 減少圖形化缺陷的版圖方法
5.4 計量方法
5.4.1 測量的精度和容限
5.4.2 CD計量
5.4.3 覆蓋計量
5.4.4 其他在綫測量
5.4.5 原位計量
5.5 失效分析技術
5.5.1 無損測試技術
5.5.2 有損測試技術
5.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缺陷影響的建模以及成品率提高技術
6.1 概述
6.2 缺陷對電路行為影響的建模
6.2.1 缺陷和故障的關係
6.2.2 缺陷-故障模型的作用
6.2.3 測試流程
6.3 成品率提高
6.3.1 容錯技術
6.3.2 避錯技術
6.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物理設計和可靠性
7.1 概述
7.2 電遷移
7.3 熱載流子效應
7.3.1 熱載流子注入機製
7.3.2 器件損壞特性
7.3.3 經時介電擊穿
7.3.4 緩解HCI引起的退化
7.4 負偏壓溫度不穩定性
7.4.1 反應-擴散模型
7.4.2 靜態和動態NBTI
7.4.3 設計技術
7.5 靜電放電
7.6 軟錯誤
7.6.1 軟錯誤的類型
7.6.2 軟錯誤率
7.6.3 麵嚮可靠性的SER緩解與修正
7.7 可靠性篩選與測試
7.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可製造性設計:工具和方法學
8.1 概述
8.2 IC設計流程中的DFx
8.2.1 標準單元設計
8.2.2 庫特徵化
8.2.3 布局、布綫與虛擬填充
8.2.4 驗證、掩膜綜閤與檢測
8.2.5 工藝和器件仿真
8.3 電氣DFM
8.4 統計設計與投資迴報率
8.5 優化工具的DFM
8.6 麵嚮DFM的可靠性分析
8.7 未來技術節點的DFx
8.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復雜性和精密性感到著迷,而《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這本書,讓我對這個領域的認識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還沒有完全深入到書中的每一個技術細節,但它所強調的“可製造性設計”這個概念,已經在我腦海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之前可能更側重於電路的功能性和性能優化,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再完美的理論設計,如果無法在實際的製造過程中實現,那麼它的價值就大打摺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在如此微觀的尺度下,哪些設計因素會直接影響到芯片的良率,例如版圖的密度、走綫的寬度和間距、以及晶體管的尺寸和形狀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理解如何通過主動的設計策略,來規避這些潛在的製造風險。這種“設計與工藝協同”的思路,在我看來是現代集成電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關乎到産品的最終成敗,也直接影響到研發的效率和成本。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和理解這一關鍵領域的機會。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研究電路設計,尤其是那些能夠做到如此精細程度的技術,簡直令人驚嘆。當我看到《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就被它的主題吸引住瞭。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書中的每一個細節,但僅僅是目錄和前言就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藍圖,讓我對如何將微觀世界的精密操作轉化為可行的、大規模生産的集成電路有瞭初步的認識。書名中的“可製造性設計”這幾個字,對我來說就像是指明燈一樣,因為它直接觸及瞭我一直以來在理論學習和模擬實踐中遇到的一個核心難題:理論上的完美設計,在實際的晶圓廠裏是否能夠順利地製造齣來?而這本書似乎就是要填補這個知識鴻溝,讓我理解那些在納米尺度下,微小的幾何形狀、材料特性,甚至生産過程中的各種細微偏差,是如何影響最終的芯片良率和性能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將這些潛在的製造挑戰提前考慮到設計階段,比如通過優化版圖布局、選擇閤適的工藝參數、甚至是設計內置的自檢和修復機製,來規避那些可能導緻失效的物理因素。這種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對於提升芯片設計的魯棒性和經濟性至關重要,也恰恰是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睏惑和渴望解答的地方。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探索更前沿的芯片設計技術,而《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理解的大門。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僅從其主題就可以看齣,它關注的是一個在芯片製造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可製造性設計。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復雜電路集成到如此微小尺寸中的技術感到著迷,而生産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比如光刻、刻蝕、薄膜沉積等,都是決定最終産品能否成功量産的關鍵。這本書似乎就是要係統地講解,如何在設計階段就將這些製造上的限製和可能性考慮進去。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如何通過優化版圖布局來減少應力集中、如何設計更具容忍度的電路來應對光刻誤差,或者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來提高工藝的穩定性。這些細節對於提升芯片的良率、降低生産成本、以及最終確保産品的可靠性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教會我們如何從一個更全局、更實際的角度去思考芯片設計。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源於我一直以來對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的興趣。當看到《納米級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製造性設計》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提齣的核心概念所吸引。在我看來,即使是最先進的電路設計理念,如果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可大規模生産的物理實體,那麼其意義也將大大減弱。這本書似乎正是聚焦於這一關鍵的“連接”環節,它不僅僅是關於電路的邏輯功能,更是關於如何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製造的可行性和效率。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那些影響納米級CMOS器件良率的關鍵工藝因素,例如光刻的精度、刻蝕的均勻性、以及材料的純度等等,以及設計師如何通過調整版圖布局、器件模型和設計規則,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這些因素帶來的負麵影響。這種“設計以製造為導嚮”的思維模式,在我看來是提升芯片生産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徑,而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學習和理解這一重要領域的絕佳機會,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芯片背後,需要設計與製造的深度融閤。
評分說實話,我被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深深震撼瞭。雖然我還在逐步消化其中的概念,但已經能夠感受到它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可製造性設計”這個核心理念,在我看來,是現代高端芯片製造的基石。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集成數億甚至上百億晶體管的微小芯片感到不可思議,它們是如何在如此小的空間內協調工作,並且能夠大規模、穩定地生産齣來的?這本書似乎就為我揭示瞭這背後的奧秘。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畫齣電路圖,更是關於如何讓電路圖真正落地,變成能夠被物理製造齣來的産品。我特彆感興趣的部分是書中可能探討的那些與工藝相關的設計規則,以及如何識彆和避免那些容易導緻製造問題的設計模式。在實驗室裏,我們往往可以專注於理論上的最佳解決方案,但一旦進入到實際的晶圓生産綫,各種物理限製和工藝窗口就會變得無比重要。這本書應該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限製,並學會如何在設計之初就加以考慮,從而減少後期因為製造問題而産生的昂貴迭代。它所傳達的這種“設計為製造而生”的理念,對於所有從事集成電路研發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