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大话传送网 贺春雨 易宇

正版新书--大话传送网 贺春雨 易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春雨 易宇 著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 漏洞分析
  • Web安全
  • 攻防技术
  • 实战
  • 大话系列
  • 贺春雨
  • 易宇
  • 信息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1686
商品编码:2934139441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话传送网

定价:49.00元

作者:贺春雨 易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5411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整个传送网的知识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树枝都向上延伸出数不清的小树枝和树叶,整个知识体系中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展开很多内容,各种协议、概念、专用术语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力求将大树变成树干和一些重要的树枝,希望能帮助大家一点一点将知识点理顺,使之能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是本书的初衷。2.希望大家可以轻松阅读本书,当你把整本书看完一遍之后,哪怕从中只学到了“1 1=2”,入了这个门,能看懂一些以前看不懂的东西,有兴趣去继续追求技术上的细节,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光传送网的基础知识读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传送网的每一个主流技术,诸如MSTP、OTN、分组传送网。本书介绍了各种技术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组网应用等,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也可以选择跳跃式地读完这本传送网的历史。本书以通信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信行业入职新员工、从事传输专业的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其他非专业人员了解传送网知识的入门读物。

目录


章 ■ 传送网是干啥的1
1.1 通信是干啥的 1
1.1.1 古代通信的智慧——烽火台 1
1.1.2 通信就是信息交互 3
1.2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模拟通信 4
1.2.1 “模拟”和“数字” 4
1.2.2 什么是模拟通信 6
1.3 “0”和“1”的世界——数字通信 7
1.3.1 时间空间的离散——抽样 7
1.3.2 退而求其次——量化 8
1.3.3 信息翻译官——编码 11
1.3.4 题外话——数字通信,断喙重生 12
1.4 把信息交给网络 13
1.4.1 业务网是啥 13
1.4.2 数字移动通信——GSM 14
1.4.3 我们需要一个接口 17
1.4.4 一个重要接口——E1 20
1.4.5 E1的特点 22
1.5 初识传送网 24
1.5.1 传送网是干啥的 24
1.5.2 你是光,你是**的神话 25
1.5.3 “收发快递”和“运快递” 27
1.5.4 资源要共享-复用 28
1.6 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32
1.6.1 层面很重要 32
1.6.2 标准和协议 35
第2章 ■ 刚性通道时代 38
2.1 光通信的开端——PDH 38
2.1.1 大箱子和小箱子 38
2.1.2 “TM”组网很麻烦 40
2.1.3 公交车和机场巴士 42
2.1.4 为什么叫“准”同步? 43
2.1.5 PDH问题多多 45
2.2 SDH——长江后浪 46
2.2.1 什么是SDH 46
2.2.2 SDH的复用 47
2.2.3 箱子很忙——交叉 49
2.2.4 打开箱子看一看——帧结构 51
2.2.5 SDH分层结构 54
2.3 MSTP与时俱进 55
2.3.1 数据风暴来袭——3G移动网 55
2.3.2 又一个重要接口——以太网 57
2.3.3 修车还是换车? 59
2.4 东方不亮西方亮——保护 61
2.4.1 保护的前提是冗余 61
2.4.2 双管齐下——通道保护 64
2.4.3 择路绕行——复用段保护 65
2.4.4 八仙过海——子网连接保护 66
2.5 与MSTP的亲密接触 67
2.5.1 读懂设备的名片 67
2.5.2 环和链的世界 70
2.5.3 能传多远——传送距离的计算 72
2.5.4 走进机房看一看 75
2.5.5 接入工程,小试牛刀 80
2.6 网络大了会出问题 81
2.6.1 容量不够怎么办 81
2.6.2 分层建设,发展壮大 83
2.6.3 我给网络当医生 85
2.6.4 基础架构很重要 87
第3章 ■ 光通信高速干道 91
3.1 多层巴士——波分复用 91
3.1.1 波分的麻麻(妈妈)是彩虹 91
3.1.2 波分的零部件 95
3.1.3 又是“TM”的接力 98
3.1.4 七分成绩,三分不足 99
3.2 高速互通立交——OTN 101
3.2.1 OTN做了几件事 101
3.2.2 舶来之品——电交叉 102
3.2.3 高速立交——光交叉 104
3.2.4 论OTN和MSTP的关系 106
3.3 OTN的保护 107
3.3.1 OTN网络保护 108
3.3.2 关于保护的度 110
3.4 走近OTN 112
3.4.1 了解OTN设备 112
3.4.2 资源合理预留 116
第4章 ■ 走进IP世界 118
4.1 IP VS MSTP 118
4.1.1 计算机通信王国 118
4.1.2 MSTP OUT(落伍)了 120
4.2 二层交换 122
4.2.1 计算机网络分层 122
4.2.2 从*底层说起——物理层 124
4.2.3 通信基本靠吼 126
4.2.4 局域网也要隔离——VLAN 128
4.3 三层路由 130
4.3.1 IP地址 130
4.3.2 走出国门**步——网关 133
4.3.3 智能导航系统——路由 135
4.4 动态路由协议 137
4.4.1 路由协议分类 137
4.4.2 能RIP 139
4.4.3 OSPF和ISIS 140
4.4.4 BGP 144
4.5 IP不是**的 145
4.5.1 IP任重道远 145
4.5.2 一劳永逸——MPLS 146
4.6 VPN 149
4.6.1 业务需要隔离 149
4.6.2 MPLS VPN 150
4.6.3 通往彼岸的传送门——L2 VPN 152
4.6.4 复杂问题简单化——L3VPN 154
第5章 ■ 分组传送网 158
5.1 分组网概述 158
5.1.1 PTN和IPRAN 158
5.1.2 需要什么样的分组网 160
5.2 海纳百川——分组网业务承载 162
5.2.1 过且过LTE的挑战 162
5.2.2 E1业务还得有 163
5.2.3 数据业务是老本行 164
5.3 缓堵保畅——流量工程 167
5.3.1 什么是流量工程 167
5.3.2 RSVP-TE 169
5.4 看人下菜碟——QOS 170
5.4.1 什么是QOS 170
5.4.2 QOS能做些什么 172
5.5 说说OAM 174
5.6 分组网保护 176
5.6.1 网络侧保护 176
5.6.2 业务侧保护 178
5.6.3 典型保护应用 180
5.7 分组网同步技术 181
5.7.1 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 181
5.7.2 同步以太网 183
5.7.3 1588v2时间同步 184
5.8 走近分组网 185
5.8.1 分组网设备 185
5.8.2 分组网结构 185
小结 187
第6章 ■ SDN 188
6.1 简单的总是好的 188
6.1.1 用户的困扰 188
6.1.2 把大象关进冰箱分几步 189
6.1.3 什么是SDN 190
6.1.4 从分组网到SDN 192
6.2 SDN的发展 192
6.2.1 SDN标准化组织 192
6.2.2 Open Flow 193
6.2.3 NFV 194
6.3 SDN可能会带来什么 195
6.3.1 设备简单化、同质化 195
6.3.2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196
后记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7

作者介绍


贺春雨:“通信人家园”ID:小雨哥。2002年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从事传输设备销售、设计工作十年以上,现就职于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传送网技术培训工作,爱好吉他、唱歌、音乐创作,大学期间在乐队中担任吉他手,喜欢在平凡中寻找快乐。新浪微博:小雨哥59个人微信号:28423246

文摘










序言



《光辉的历程:中国通信网络的演进与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通信网络发展历程的宏大史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部浓缩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见证了国家通信事业飞跃发展的生动记录。本书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中国通信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领跑的辉煌历程,深入剖析了各个时代背景下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革新、政策导向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 第一篇:奠基与萌芽 (20世纪70年代末 - 21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中国通信网络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信作为国家发展的“先行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详细回顾这一时期的艰辛探索。 从落后到追赶: 剖析当时中国通信网络的现状,分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国家为此制定的追赶策略。将重点介绍老一辈通信科技工作者们在资源匮乏、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通信网络基础。 电话网的普及: 重点讲述中国电话用户数量从稀少到逐渐普及的过程,回顾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的引进与国产化历程,以及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商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数字化的浪潮: 详细阐述中国通信网络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迈进的转型过程。分析PCM(脉冲编码调制)、SDH(同步数字体系)等关键数字传输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为通信网络的容量、质量和效率带来质的飞跃。 移动通信的曙光: 追溯中国移动通信从无绳电话、大哥大到初步的2G网络(GSM)的发展历程。描绘当时移动通信技术的初步尝试,以及它为人们带来的“移动自由”的初步体验。 互联网的初啼: 记录中国互联网从学术研究网络到初步商业化的艰难起步。详细介绍CN(ChinaNet)等早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发展,以及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的成长历程。 第二篇:腾飞与扩张 (21世纪初 - 21世纪10年代) 进入新世纪,中国通信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着网络的飞速扩张和能力的提升。 3G时代的来临: 详细解读3G技术(WCDMA, CDMA2000,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分析3G网络如何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以及它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作用,例如移动社交、在线视频、移动支付等。 光纤到户的普及: 重点阐述“光进铜退”战略的实施,以及FTTH(光纤到户)在中国的推广。分析光纤通信技术如何大幅提升家庭宽带接入速率,为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远程办公等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G网络的崛起: 深入探讨4G(LTE)技术的发展和在中国的大规模部署。分析4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如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包括短视频、直播、网约车、共享经济等一大批新兴业态的出现。 下一代网络的探索: 介绍这一时期对下一代通信网络,如5G等技术的初步研究和探索。回顾中国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方面的努力。 网络安全与自主可控: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应用深度的增加,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书将分析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策略,以及推动通信设备和技术的自主可控的进程。 第三篇:引领与创新 (21世纪10年代至今) 当前,中国通信网络已站在世界前沿,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形态,引领着全球通信产业的创新。 5G的时代: 深度解读5G技术的核心特征,包括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等,并详细分析5G在中国部署的规模和应用场景。本书将聚焦5G如何赋能垂直行业,例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描绘5G驱动下的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算力网络的演进: 探讨算力网络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通信网络与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融合,以及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云网融合的新格局: 详细阐述云计算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分析云服务如何依托强大的通信网络支撑,为企业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IPv6的推广与应用: 介绍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的背景和意义。分析IPv6如何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为万物互联的未来奠定基础,并推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通信: 审视中国通信网络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中国企业在通信设备制造、网络建设、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和贡献。 面向未来的展望: 展望中国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6G的研发、卫星互联网的布局、量子通信的探索等。本书将分析未来通信网络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和使命。 贯穿全书的视角: 技术驱动与需求牵引: 本书始终强调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技术进步为应用提供了可能,而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又反过来驱动着技术的迭代与升级。 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 详细分析中国政府在通信网络发展中的政策规划、战略布局以及监管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市场主体在竞争与合作中迸发出的强大活力。 人才与团队: 挖掘和展现支撑中国通信网络发展的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管理者以及一线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将他们的故事融入宏大的发展叙事中。 社会影响与人文关怀: 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通信网络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书特色: 史料翔实,脉络清晰: 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对中国通信网络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专业的解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其发展脉络。 技术深度与广度兼备: 在深入剖析关键技术原理和发展演进的同时,也广泛涵盖了通信网络发展的各个层面,从基础骨干网到终端应用,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细节。 时代精神与人文温度: 结合时代背景,展现了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壮丽图景,同时又不乏对科技工作者奋斗历程的人文关怀,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有感染力。 前瞻性思考: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光辉的历程:中国通信网络的演进与创新》是一部献给所有关心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热爱科技进步的读者的精品力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亲历中国通信网络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力量,理解国家发展的脉搏,并激发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像“传送网”这种技术名词,听起来就充满了高深莫测的意味,像是一个只存在于专业人士之间的神秘领域。但每次在新闻中听到关于网络升级、提速降费的消息,又会隐隐感觉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的出现,正好给了我一个尝试去理解这一切的契机。我关注的是它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大话”,是不是真的能把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知识,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清晰的逻辑链条。例如,在讲到传送网的组成部分时,我希望能看到对于不同设备、不同协议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并且最好能用类比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而不是单纯的罗列名词。还有,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送网本身的功能和需求也在不断演变,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对传送网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比如,在处理海量数据时,传送网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方面会有怎样的变化?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让我看到传送网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创新。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其“大话”这个词所吸引。这暗示着作者希望以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甚至有些故事性的方式来解读传送网这个可能相当专业和枯燥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传送网在整个通信网络中的定位,以及它与接入网、核心网等其他网络部分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当我们在使用手机上网、观看高清视频时,数据是如何从基站经过层层传送网到达服务器的?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哪些?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数据传输的“旅行”过程。此外,对于传送网的演进,比如从传统的MSTP到PTN、WDM等技术的发展,我希望能有清晰的脉络梳理,以及对不同技术优劣势的比较。更进一步,书中是否会对下一代传送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比如面向物联网、5G/6G通信的传送网会是什么样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我的视野,让我对通信网络有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最近刚收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翻开。从封面设计到纸张触感,都透着一股精良的制作感。我一直对通信网络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5G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让我既兴奋又感到一丝迷茫。这本书的标题“大话传送网”,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仿佛能用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把复杂的技术讲透彻。我特别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传送网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在整个通信网络架构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技术革新?还有,在当下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传送网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把我从一个网络小白变成一个对传送网有初步认识的爱好者,而不是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毕竟,好的技术书籍,应该是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探索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传送网的认知几乎为零,甚至会把它和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混为一谈。但了解到传送网在整个通信基础设施中的基础性地位后,我便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本书的名字“大话传送网”,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讲解方式,不会一开始就用晦涩的术语和公式把我吓退。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传送网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等等。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解答我关于传送网的性能指标,例如带宽、时延、抖动、可靠性等,这些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又对我们的通信体验有什么影响。另外,我对于传送网的安全方面也非常感兴趣,它如何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障通信的安全稳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我揭开传送网的神秘面纱,让我能够对这个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有一个初步而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更多地体现在它能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知道,传送网作为一个基础性的通信设施,其理论知识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或者应用场景的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送网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在网络故障发生时,传送网是如何快速响应并进行恢复的?在支撑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时,传送网的承载能力又是如何保障的?再者,这本书会不会提及一些目前传送网领域的前沿技术,比如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以及它们对传送网未来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将实践中的智慧和洞察融入到书本中,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技术发展的脉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