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当代伊朗人文地理研究 |
| 作者 | 杨珊珊等 |
| 定价 | 110.00元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501358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本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系统研究伊朗的专著。通过深刻的分析、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表论述了伊朗人文地理丰富而广阔的内涵,解读了伊朗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构成、地位以及影响,论证了伊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 |
| 作者简介 | |
| 杨珊珊,1981年生,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成员。对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各国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主研过多项国际关系,中东国家历史、地理、教育及妇女问题的、省部级项目,曾在《世界民族》发表论文《简论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妇女的就业状况》等。杨兴礼,1951年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授、西南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中东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第七届理事、西南师大西亚研究所副所长、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等职务,发表的专著主要有:《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2006)、《现代中国与伊朗关系》(2013)等。 冀开运,1966年4月17日生于陕西省洛南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独著与合著10本著作,先后主持并完成10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发表论文73篇,其中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 陈俊华,1973年生,博士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自然地理与教师教育系主任,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社会包括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理事等。目前主要从事中东地缘政治与经济、伊朗国别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十五重大项目子项目等10余项。已发表论文30余篇,副主编出版著作3部。杨珊珊,1981年生,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成员。对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各国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主研过多项国际关系,中东国家历史、地理、教育及妇女问题的、省部级项目,曾在《世界民族》发表论文《简论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妇女的就业状况》等。杨兴礼,1951年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授、西南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中东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第七届理事、西南师大西亚研究所副所长、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等职务,发表的专著主要有:《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2006)、《现代中国与伊朗关系》(2013)等。 |
| 目录 | |
| 章高原为主的地形第二章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在思考一些关于地缘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但同时,每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基因又显得尤为珍贵。我一直对伊朗这个国家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国际新闻中的频繁出现,更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一直想了解,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伊朗人民是如何适应并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会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我关注过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对古代波斯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所了解,但对于当代的伊朗,我的认知更多停留在政治层面,对于其国民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知之甚少。我希望能通过阅读,更深入地理解伊朗作为一个国家,其社会肌体的脉动,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观察,帮助我打破刻板印象,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伊朗。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书籍。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明的国家情有独钟,比如埃及、希腊,当然还有伊朗。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伊朗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家庭观念,他们的艺术追求,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我还特别好奇,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伊朗的传统文化是如何被保留和演变的。我读过一些关于波斯地毯、波斯诗歌的书,也看过一些介绍伊朗建筑风格的图片和文章,但总觉得这些都是零散的点,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讲述伊朗社会结构、民族构成、地域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伊朗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书。我也对伊朗的城乡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兴趣。总而言之,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历史和政治的宏大叙事,更是关于伊朗这片土地上,那些鲜活的、有温度的人文故事。
评分近来我对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挖掘特定社会群体生活细节和文化特征的著作。我一直对伊朗这个国家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古老波斯文明的向往,也有对其现代社会变迁的关注。我对伊朗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化时的反应,充满了好奇。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从微观的视角出发,描绘伊朗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家庭关系,他们的社会交往,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也对他们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演变,以及这些文化因素如何塑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我期待的不是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那些充满细节、能够让我感受到伊朗人民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奋斗和创造的书籍。
评分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城市发展和人类居住模式的书籍,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规划和利用空间,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习俗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古代城市规划的著作,也接触过一些介绍不同国家生活方式的游记,但总觉得在宏观的视角下,对细节的描绘略显不足。我尤其想了解,像伊朗这样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人口分布、城市格局、以及农村聚落的形成,是如何受到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的影响。我也对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方面的习俗差异,以及这些习俗背后的人文意义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提供丰富案例,通过具体的地理空间分析,来解读伊朗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书籍,能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国家。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有点绕口,一开始看到《当代伊朗人文地理研究》还有9787519501358这个长长的编码,再看到“时事出版社 杨珊珊等”,我脑子里全是问号。我一直对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这个国家充满好奇,但对“人文地理”这个词汇,总感觉有点抽象。我平时看的书更多是历史、政治或者文化类的,比如一些关于波斯帝国辉煌历史的普及读物,或者讲述当代伊朗社会变迁的深度报道。也关注过一些关于伊斯兰教法和伊朗女性地位的讨论。总的来说,我对伊朗的印象停留在新闻报道和一些零碎的历史知识层面。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它到底会讲些什么。它听起来不像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本学术研究性质的书籍,可能会有很多专业术语,让我这个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伊朗普通人生活,他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自然环境互动的书籍,但又不想太过枯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思考“人文地理”到底能带给我怎样的视角,它会不会填补我对伊朗认知的某些空白,或者,它会不会又是一本我看得云里雾里、提不起兴趣的书呢?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对它既有期待,又有点小小的担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