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图中的世界史
定价:59.00元
作者:【意】瓦伦丁娜·德菲里波(Valentina D'Efi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15396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用一种全新的形式来展示138亿年的世界历史,有事实记录、趋势分析,也有大事记,全都凝结成一场惊人的视觉盛宴,融入100多张图表进行展示,信息大爆炸,直白直观,趣味十足
内容提要
世界的历史,超乎你的想象。
这是一部以全新形式展现的世界史——整整138亿年的历史,有事实记录,有趋势分析,也有大事记,将那些向前发展的趋势、重要变化的转折点全都凝结成一场惊人的视觉盛宴,以可视化的信息图、曲线图、地图、图表等诸多形式展示,为你讲述你想知道的有关世界历史的一切。
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的科技革命,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从我们的祖先在潮湿的洞穴墙壁上划下记录起,一直到现代社会的各类事件,本书都一一罗列。
什么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哪颗星星正在撞向地球?哪种语言与哪种语言是有关联的?什么时候发明了什么?我们在哪里出生?我们能否活过下一个千年?我们能否移民其他星球?需要多少钱,才能挤进全世界有钱人的前1%的行列?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肯定都没猜中,正确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无论你是事实狂人,还是数据达人,或者只不过是想知道地球上都发生过什么事情,本书都能让你脑洞大开。
这里有文明与野蛮,有战争与和平,这是以新的视角整合的历史——设计精美、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曾经走过怎样的路,以及如今要去往何方。
目录
作者介绍
瓦伦丁娜·德菲里波(Valentina D′Efilippo)涉足多个领域的设计师、图像推广者、纸媒爱好者、数据狂人。她喜欢创造、喜欢革新,通晓各种数据格式及媒体格式。她曾在意大利学习工业设计,毕业后便搬到了伦敦,并在那里获得了平面设计硕士学位。自那以后,她对视觉传达和数字媒体的热情就变成了对数据视觉、美术设计及交互设计的痴迷。她曾与许多*机构合作,为全球许多汽车、石油、啤酒品牌进行了推广设计,并备受赞誉。2011年,瓦伦丁娜创立了总部设于伦敦的Italika设计公司。
詹姆斯·鲍尔(James Ball)数据记者,任职于英国《卫报》调查组,曾获多个奖项。他曾是该报几次数据调查活动的核心记者。任职于《卫报》之前,他曾效力于英国公共服务电视台第4频道和独立电视新闻频道,与新闻调查局共事。在美国的250 000份外交文件被公开期间,他是维基解密的自由记者。现今,詹姆斯居住在伦敦,是伦敦城市大学的一名讲师,教授交互与新闻调查课程。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在逛一个陈列着无数精美数据可视化作品的博物馆,每一个展品都设计得极其巧妙,颜色搭配、字体选择、图形比例都无可挑剔。例如,书中关于古代文明衰落原因的篇幅,用了大量的饼图和柱状图来对比不同文明在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政治腐败、外族入侵等因素上的权重。这些图表确实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也让我得以快速地浏览和比较不同文明的“死亡原因”。然而,在我看来,历史的复杂性远非这些图表所能概括。当作者用一个巨大的雷达图来描绘罗马帝国晚期的“致命弱点”时,我确实看到了军事、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是如何相互作用,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塌,书中的信息图却显得有些“静态”和“扁平”。我期望的是能够看到时间维度下的动态演变,看到那些微小的裂痕是如何逐渐扩大,最终摧毁庞大的帝国。而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提供一个“瞬间”的快照,让我看到“结果”,却难以深入理解“过程”。而且,很多时候,图表的注释过于简洁,甚至有些含糊,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含义。我常常需要在阅读图表的同时,再去翻阅其他资料来补充理解,这无形中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让我觉得这本书在“引导”读者方面做得不够充分。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信息量巨大,但解读空间有限”。在关于世界主要宗教的形成和传播部分,作者用了很多饼图和柱状图来展示不同宗教信徒的数量、主要传播区域以及教义的核心理念。从数据对比的角度来看,这些图表确实让我对不同宗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能直观地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主要宗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也能快速地了解到它们在信徒数量上的差异。然而,当我试图去理解这些宗教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它们是如何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它们在不同文明中的演变和融合时,信息图的解释力就显得不足了。书中关于宗教教义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宗教背后深层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的深入挖掘。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浏览一份宗教人口普查报告,看到了“数量”和“分布”,却难以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维度。
评分当我翻开《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时,我曾设想过它会是一场关于历史的视觉盛宴。作者在这本书中,确实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信息图来解释历史事件。关于启蒙运动的部分,书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图,展示了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播、著作出版、以及对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影响。从信息组织的逻辑性来看,这个流程图确实呈现了启蒙思想是如何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的。我能看到卢梭的思想如何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康德的哲学如何塑造了现代政治伦理。然而,这种过于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却让我很难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家们在黑暗中探索真理的艰辛,也无法体会到他们对人类解放的强烈渴望。我期待的是能够读到那些充满智慧的哲学辩论,感受到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而不是看到一堆堆表示“影响”和“联系”的箭头。信息图虽然直观,但却难以传递出思想的深度和复杂性。它更像是在给思想贴上标签,而不是带领我深入理解思想的内涵。
评分《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的时候,是被它的书名深深吸引的。总觉得历史这种宏大的叙事,用直观的信息图来呈现,一定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打破传统历史读物的枯燥感。然而,当我翻开它,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作者似乎对“信息图”这个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书中充斥着大量的表格、图表、流程图,以及一些用各种符号和箭头串联起来的“关系图”。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解读这些图表,试图从中找出历史事件的脉络和逻辑。比如,关于工业革命的那一部分,作者用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流程图,展示了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市场需求、社会变革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乍一看,似乎很有条理,但我却发现,这种过于精细的图表式呈现,反而剥离了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我期待看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挣扎与希望,他们的创新与苦难,而不是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符号。那些图表,虽然信息量大,但却像是在解剖一具尸体,看得见骨骼,却感受不到生命。我试图从中理解蒸汽机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图表中展示的只是“发明—应用—传播”这样的链式反应,我没有看到瓦特本人面对技术难题时的焦灼,也没有看到早期工人面对机器时的迷茫和恐惧,更没有感受到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人生活的巨变。我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填补那些空白,而这似乎违背了作者用信息图来“呈现”历史的初衷。
评分这本书的风格,我只能用“极度精炼”来形容。作者似乎致力于用最少的文字,通过最多的图表来呈现历史。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参战时间、主要战役以及伤亡情况,书中用了一系列非常详尽的图表来展示。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图表确实为我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战争规模和进程的途径。我能清晰地看到哪些国家是轴心国,哪些是同盟国,战争的爆发和结束的时间节点,以及不同战场的主要军事行动。然而,当我试图去理解战争的根源,去感受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时,信息图的解释力就显得不足了。书中关于战争原因的分析,更多的是罗列出“政治矛盾”、“经济危机”、“民族主义”等几个关键词,并用一些简单的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我没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将欧洲推向战争的,也没有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极端思想是如何荼毒人心的。这些宏大的图表,反而让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痛苦变得模糊不清。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盘棋局的演变,能看到棋子的位置和移动,却难以体会到棋手们的策略和博弈。
评分坦白说,《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我一开始是带着极大的期待去阅读的。我想象着,通过那些精心设计的图表,能够以一种更加高效、更加有趣的方式来理解波澜壮阔的世界史。书中关于文艺复兴的部分,作者用了一个相当大的思维导图来展示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从宏观上看,确实能看到不同领域之间的联动,比如科学的进步如何影响了艺术的写实度,宗教改革又如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然而,当我试图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时,图表却显得苍白无力。我渴望看到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的灵感火花,感受到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大卫时的肌肉贲张,理解马丁·路德挑战教会时的勇气和信念。然而,信息图只能告诉我“思想解放—艺术繁荣”这样的逻辑关系,却无法传达出那种时代特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很多时候,我感觉这些图表更像是一种“知识的标签”,将复杂的历史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和分类,但却忽略了历史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这种过于强调“结构”和“分类”的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仿佛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节点,而失去了那些鲜活的个体和他们的故事。
评分阅读《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挑战的体验。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了流程图和树状图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脉络。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树状图,展示了从采集渔猎到农业革命,再到城市文明的形成。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图表确实呈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关键转折点。我能看到农业革命是如何为人类定居和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城市化进程又是如何催生了社会分工和政治组织的出现。然而,当我试图去感受那个漫长过程中,人类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挣扎,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助和顽强,面对社会变革的迷茫和适应时,这些抽象的图表显得有些冰冷。我无法在流程图中找到那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瞬间,也无法在树状图中感受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瞬间。
评分我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关于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表格,列出了每个朝代的起止时间、主要帝王、重要事件以及疆域范围。从梳理历史框架的角度来看,这个表格的确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我能快速地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顺序,以及它们的大致特征。然而,当我试图去体会不同朝代之间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时,这个表格的解释力就显得不足了。它更多的是在呈现“事实”的罗列,而忽略了“原因”和“影响”的深入探讨。我没有看到秦朝统一六国背后激烈的政治斗争,也没有感受到唐朝盛世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更无法体会到明清时期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信息图虽然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这种信息的分散和碎片化,反而让我觉得难以形成对历史整体性的深刻认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它在呈现历史细节方面似乎非常详尽,但在解读历史意义和深层逻辑方面则显得有些单薄。例如,关于佛教的传播,书中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地图,标注了佛教从印度起源,经过中亚、东亚,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路线。同时,还用一些图表展示了不同地区佛教流派的分化和发展。从地理和宗教传播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内容非常直观。然而,当我试图去理解佛教的教义是如何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时,信息图的解释力就显得不足了。书中关于佛教核心教义的介绍,也仅仅是用一些简短的文字和符号来概括,很难让我深入体会到“苦集灭道”的智慧,也无法感受到“慈悲”和“智慧”的力量。这种过于注重“路径”和“分支”的呈现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仿佛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图,我知道节点和连线,却难以感受到网络的“生命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信息图中的世界史》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纸张的质感、封面的设计都显得相当有分量。在内容上,作者试图用信息图的方式来梳理世界历史的宏大脉络,这点我很欣赏。书中关于大航海时代的部分,用了一个非常精密的航线图,标注了各个探险家的路线、发现的地理位置、以及贸易路线的形成。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信息图确实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全局视角。我能直观地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殖民地的建立又如何影响了全球的资源分配。然而,当我试图去探究那些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和影响时,信息图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例如,关于殖民主义的罪恶,书中用了一些简单的图表来展示被殖民地区的资源流失和人口死亡率,但这些冰冷的数字,无法完全传递出殖民者对当地民族文化、社会结构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我没有看到那些被剥削者的血泪控诉,没有感受到文化被摧毁的悲痛,图表只是呈现了一个“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残忍和痛苦。这种以数据和图表为核心的叙事方式,似乎更容易回避那些争议性、复杂性强、或者情感色彩浓厚的历史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