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
定价:88.00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9647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收录了首届文化政策中日韩智库间战略对话暨第四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的发言整理稿和论文,主题涉及文化产业促进法的主要制度、文化立法规划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关政策等,并从多个视角对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目录
寄语
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文化繁荣与智库建设——在“首届文化政策中日韩智库间战略对话暨第四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 2015)”开幕式上的致辞
特集·文化立法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核心及具体措施
关于文化产业促进法主要制度与促进措施的几个问题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消费层面
试论文化立法规划的内涵、意义与理论意义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支持政策和制度
共享经济下的互联网 文化产业
关注
研究
2010~ 2014年高票房国产电影内容研究
问题
中国完片保险发展为什么举步维艰
“竞争中立”与“文化例外”——浅谈上海自贸区与文化产业政策创新
对策
文化产业创新政策协同研究:以山西为例
理论
中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的理论规范
国际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视角
综述
首届文化政策中日韩智库间战略对话暨第四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 2015)学术综述
首届文化政策中日韩智库间战略对话会议综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的过程,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漫游”。不同于那种有明确主题或逻辑线的书籍,它更像是一场随性的文化探索之旅。其中,我注意到几篇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章,它们深入剖析了当时文化机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通过改革激发文化生产力。这些讨论,触及了文化政策、市场机制、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展现了研究者们对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现状的深度观察。另外,书中关于文化与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分析,也让我有所启发。例如,作者们尝试去理解不同社会群体如何理解和消费文化,以及文化消费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认同。这些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化研究并非只局限于艺术或学术领域,而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整本书读下来,虽然有些文章之间关联性不那么强,但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让我对2016年中国文化发展的图景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认识。
评分《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时代的剪影”。翻阅它,能真切感受到2016年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思潮。书中对于文化自信的探讨,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作者们尝试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去剖析“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我记得当时社会上关于“国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似乎也在呼应着这种时代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学者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分析,他并没有简单地崇洋或者排外,而是提出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强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深耕本土文化。这种审慎而又积极的探索,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研究者们,并非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关心着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
评分对于《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我更多的是一种“惊喜”的发现。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没想到,其中一些章节的叙事方式和视角相当别致。例如,有几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文化创意如何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从微观的社区营造到宏观的城市规划,都给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我联想到当年一些城市在拆除旧建筑、兴建新地标时引发的关于文化传承的争论,这本书里的观点,恰好提供了另一种理解问题的角度——文化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它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与融合中展现生命力。此外,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研究者们对于“根”的珍视。他们不只是简单罗列濒危项目,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动因,以及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让这些传统技艺重新焕发生机。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手艺人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在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那种精神力量,着实令人动容。
评分不得不说,《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在某些方面,展现了一种“预见性”。虽然是几年前的出版物,但其中一些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讨论,在今天看来,其前瞻性尤为突出。书中有一部分内容,着重于探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对文化内容创作和传播的潜在影响。当时这些技术还相对小众,但作者们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它们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例如在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式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流行的元宇宙概念,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及,但其背后的逻辑和对未来文化形态的想象,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书中还对大数据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比如如何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来优化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这些思考,在当时或许只是萌芽,但如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文化发展研究(2016年辑)》如同我近期翻阅的一批老旧杂志,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时代气息。当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置身于一个浓缩的2016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关于文化产业的讨论,数据与案例并陈,分析得头头是道。记得当时,我们还在热烈讨论着“互联网+”如何颠覆传统业态,而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正是不约而同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的脉络。从电影、音乐到出版,再到新兴的数字媒体,作者们试图描绘出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新图景。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地方文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求活力的篇章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又试图抓住机遇的韧性。尽管有些观点现在看来或许略显稚嫩,但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诚,让我感受到了研究者们在那个特定时刻对文化发展前路的探索与思考。它像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定格了过去,也让我们回味起曾经的困惑与憧憬,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