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模拟电路篇)
定价:89.00元
作者:(美) R. Jacob Baker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1533771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模拟电路篇)》是IEEE微电子系统经典图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获奖作。《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模拟电路篇)》是CMOS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书籍,特色鲜明:
深入讨论了模拟和数字晶体管级的设计技术;
结合使用了CMOSedu.(提供了许多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应用案例)的在线资源
详细讨论了锁相环和延迟锁相环、混合信号电路、数据转换器以及电路噪声
给出实际工艺参数、设计规则和版图实例
给出上百个设计实例、相关讨论以及章后习题
揭示了晶体管级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各方面要求
内容提要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讨论了CMOS电路设计的工艺、设计流程、EDA工具手段以及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并给出了一些相关设计实例,内容介绍由浅入深。该著作涵盖了从模型到器件,从电路到系统的全面内容,是一本的、综合的CMOS电路设计的工具书及参考书。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是英文原版书作者近30年教学、科研经验的结晶,是CMOS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一本力作。《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已经过两次修订,目前为第3版,内容较第2版有了改进,补充了CMOS电路设计领域的一些新知识,使得本书较前一版内容更加详实。
为了方便读者有选择性地学习,将《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分成3册出版,分别为基础篇、数字电路篇和模拟电路篇,本书为模拟电路篇,介绍了电流源、电压源、放大器、数据转换器等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模拟电路篇)》可以作为CMOS模拟电路知识的重要参考书,对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高校师生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录
章 电流镜
1.1 基本电流镜
1.1.1 长沟道设计
1.1.2 电流镜中的电流匹配
1.1.3 电流镜的偏置
1.1.4 短沟道设计
1.1.5 温度特性
1.1.6 亚阈值区的偏置
1.2 共源共栅电流镜
1.2.1 简单共源共栅
1.2.2 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
1.2.3 宽摆幅短沟道设计
1.2.4 调节漏极电流镜
1.3 偏置电路
1.3.1 长沟道偏置电路
1.3.2 短沟道偏置电路
1.3.3 小结
第2章 放大器
2.1 栅-漏短接有源负载
2.1.1 共源放大器
2.1.2 源跟随器(共漏放大器)
2.1.3 共栅放大器
2.2 电流源负载放大器
2.2.1 共源放大器
2.2.2 共源共栅放大器
2.2.3 共栅放大器
2.2.4 源跟随器(共漏放大器)
2.3 推挽放大器
2.3.1 直流工作与偏置
2.3.2 小信号分析
2.3.3 失真
第3章 差分放大器
3.1 源端耦合对
3.1.1 直流工作
3.1.2 交流工作
3.1.3 共模抑制比
3.1.4 匹配考虑
3.1.5 噪声
3.1.6 压摆率限制
3.2 源端交叉耦合对
电流源负载
3.3 共源共栅负载(套简式差分放大器)
3.4 宽摆幅差分放大器
3.4.1 电流差分放大器
3.4.2 恒定跨导差分放大器
第4章 电压基准源
4.1 MOSFET-电阻型电压基准源
4.1.1 电阻-MOSFET型分压器
4.1.2 MOSFET型分压器
4.1.3 自偏置电压基准源
4.2 寄生二极管型基准源
4.2.1 长沟道BGR设计
4.2.2 短沟道BGR设计
第5章 运算放大器I
5.1 二级运放
5.2 带输出缓冲器的运算放大器
5.3 运算跨导放大器
5.4 增益提升
5.5 几个实例及讨论
第6章 动态模拟电路
6.1 MOSFET开关
6.2 全差分电路
全差分采样-保持
6.3 开关电容电路
开关电容积分器
开关电容积分器的频率响应
6.4 电路实例
第7章 运算放大器 II
7.1 基于功耗和速度的偏置选择
7.1.1 器件特性
7.1.2 偏置电路
7.2 基本概念
7.3 基本运算放大器设计
7.4 采用开关电容CMFB的运算放大器设计
第8章 非线性模拟电路
8.1 基本CMOS比较器的设计
8.1.1 对比较器进行表征
8.1.2 钟控比较器
8.1.3 再讨论输入缓冲器
8.2 自适应偏置
8.3 模拟乘法器
8.3.1 四管乘子(Multiplying Quad)
8.3.2 采用平方电路实现乘法器
第9章 数据转换器基础
9.1 模拟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9.2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9.3 采样-保持的性能指标(Sample and Hold,S/H)
9.4 数模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9.5 模数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9.6 混合电路的版图问题
0章 数据转换器结构
10.1 DAC的结构
10.1.1 数字输入编码
10.1.2 电阻串型DAC
10.1.3 R-2R梯形网络型DAC
10.1.4 电流导引型DAC
10.1.5 电荷比例型DAC
10.1.6 循环型DAC
10.1.7 流水线型DAC
10.2 ADC的结构
10.2.1 全并行型ADC
10.2.2 两步全并行型ADC
10.2.3 流水线型ADC
10.2.4 积分型ADC
10.2.5 逐次逼近型ADC
10.2.6 过采样型ADC
1章 数据转换器实现
11.1 DAC的R-2R技术
11.1.1 电流模R-2R DAC
11.1.2 电压模R-2R DAC
11.1.3 宽摆幅电流模R-2R DAC
11.1.4 不采用运算放大器时的拓扑
11.2 数据转换器中使用运算放大器
11.2.1 运算放大器增益
11.2.2 运算放大器单位增益频率
11.2.3 运算放大器失调
11.3 ADC实现
11.3.1 S/H的实现
11.3.2 循环ADC
11.3.3 流水线ADC
2章 反馈放大器
12.1 反馈方程
12.2 放大器设计中负反馈的特性
12.2.1 增益的倒灵敏度
12.2.2 扩展带宽
12.2.3 减小非线性失真
12.2.4 输入和输出阻抗控制
12.3 识别反馈拓扑结构
12.3.1 输入混合
12.3.2 输出采样
12.3.3 反馈网络
12.3.4 计算开环参数
12.3.5 计算闭环参数
12.4 电压放大器(串联-并联反馈)
12.5 跨阻放大器(并联-并联反馈)
用栅-漏电阻构成简单反馈
12.6 跨导放大器(串联-串联反馈)
12.7 电流放大器(并联-串联反馈)
12.8 稳定性
返回比
12.9 设计实例
12.9.1 电压放大器
12.9.2 一个跨阻放大器
附录
量纲
物理常量
平方律公式
作者介绍
R.Jacob(Jake)Baker是一位工程师、教育家以及发明家。他有超过20年的工程经验并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拥有超过200项的。Jake也是多本电路设计图书的作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合理,从基础到高级,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刚开始阅读时,我会认真消化每一章节的基础概念,例如MOSFET的I-V特性曲线、跨导、输出电阻等,这些都是构建更复杂电路的基石。随着内容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差分放大器、流水线ADC、Delta-Sigma调制器等高级话题。特别是对于ADC的设计,书中提供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让我对不同ADC架构的优劣有了清晰的认识,例如SAR ADC的速度优势,Flash ADC的并行性,以及Delta-Sigma ADC的高分辨率等。作者在讲解这些复杂结构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数学推导,而是用一种清晰且有条理的方式呈现,使得即使是复杂的公式,也能被我理解。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当我遇到某个设计问题时,我常常会回过头来翻阅相关的章节,总能找到启发性的思路或直接可用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模拟电路篇)》在我漫长的电子工程学习与实践生涯中,无疑扮演了灯塔的角色。初次翻开它,就被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穿越模拟CMOS设计的复杂迷宫。从基本的MOSFET物理原理的细致讲解,到各类放大器、滤波器、电流源、基准源等核心电路模块的精辟分析,再到复杂的混血信号设计以及噪声、失真等性能指标的权衡与优化,书中无不涵盖得淋漓尽致。作者R. Jacob Baker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清晰易懂的图表和公式,并辅以大量实际的设计案例,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设计场景下的权衡取舍的深入探讨,例如在追求高增益时如何处理带宽限制,在优化功耗时如何平衡性能下降等。这种“取舍之道”在实际工程中至关重要,而本书正是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少走了许多弯路。
评分对于有志于深入钻研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工程师和学生来说,《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模拟电路篇)》绝对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理论的全面性,更在于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书中提供的许多设计流程和验证方法,都来自于作者在业界多年的经验积累。例如,在讲解低功耗设计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低功耗电路拓扑,还强调了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优化偏置电流、以及利用各种低功耗技术(如多阈值电压MOS管)来达到设计目标。此外,本书对噪声分析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各种噪声源(如热噪声、闪烁噪声、量化噪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了如何在设计中有效抑制这些噪声。这种“接地气”的设计理念,让我在进行实际项目时,能够更有效地做出权衡,优化电路性能,最终设计出满足指标要求的高质量芯片。
评分阅读《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模拟电路篇)》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既挑战又充满启发的智力探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作者在解释每一个概念时,都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工程背景下,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比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时,作者不仅详细列出了各种拓扑结构(如折叠式、共源共栅等),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在功耗、噪声、带宽、摆幅等方面的权衡。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对模拟电路的设计思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而是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理性设计。书中关于寄生效应、工艺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论述,更是让我体会到集成电路设计的精妙与挑战。那些看似微小的参数差异,在复杂的电路中可能引发巨大的性能波动,而本书为我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实际的芯片设计问题。
评分这是一部沉甸甸的巨著,每翻一页都能感受到作者在CMOS模拟电路设计领域的深厚功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在讲解滤波器设计时,作者不仅讨论了各种滤波器的理论响应(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还详细分析了在实际CMOS工艺下,电感、电阻、电容的寄生效应如何影响滤波器的性能,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后处理来补偿这些效应。同样,在讲解锁相环(PLL)的设计时,书中对环路滤波器的设计、相位检测器的非线性、压控振荡器的噪声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对PLL的设计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起一个相当高级的模拟IC设计课程,或者作为一名资深模拟IC工程师的案头常备。我会在遇到具体设计挑战时,经常性地翻阅此书,每一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无比幸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