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九珠峰翠图
定价:32.00元
作者:黄公望作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39604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异形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绘画临摹的**范本、书画爱好者的收藏佳品、家居装饰的典范。
内容提要
《九峰珠翠图》,96cm*68cm,元代黄公望绘。原作绢本,墨笔,纵79.6厘米,横58.5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江苏省松江县)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很多相似之处。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另一巨作。
目录
作者介绍
黄公望(1269 ~ 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兼修李成法,又得赵孟俯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着有《山水诀》。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九珠峰翠图》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书中的注释和背景介绍部分,清晰明了,为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提供了必要的引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黄公望生平以及他所处时代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有助于我将《九珠峰翠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审视,理解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此外,书中对于画作的解构分析也相当到位,从构图、笔墨、设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门道。我发现,书中引用的古代文人对这幅画的题跋和评论,也非常有意思,这些零散的文字,如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珍宝,丰富了对画作的解读维度,也展现了历代文人对这幅作品的推崇。
评分购买《九珠峰翠图》纯粹是因为对黄公望的敬仰,以及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热爱。这本书到手后,它的品质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细节之处更是引人入胜。我反复翻阅,试图从中领略大师的笔墨神韵。虽然我对绘画技巧的理解尚浅,但书中的文字引导,让我能够初步感受到画作中那份浑然天成的意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气韵生动”的探讨,以及黄公望如何在《九珠峰翠图》中体现这一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有机会与古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
评分拿到《九珠峰翠图》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视觉呈现所震撼。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书中的文字,但单凭书页中那些精美的图版,就已经足够让人沉醉。那些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画面,在纸上栩栩如生,仿佛拥有了生命。我仔细观察了那些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粗细疏密,以及构图的巧思,无不体现出黄公望大师非凡的功力。每一个笔触,每一处皴法,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我尤其喜欢那些近景的处理,那些树木的枝干虬劲有力,岩石的纹理清晰可见,就连远山也并非模糊一片,而是有着微妙的层次感。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是极高的,色彩的还原度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原作的质感和韵味。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屏息凝神,欣赏这样一幅画卷的。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评分最近购入了一本名为《九珠峰翠图》的书,作者是黄公望。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书的装帧非常雅致,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质感的宣纸,上面印着淡淡的墨色晕染,如同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展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古朴而隽永的气息。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学者,但黄公望这位名字,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还是有所耳闻的。他的《富春山居图》更是家喻户晓,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九珠峰翠图》时,便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篇幅不算很厚,但拿在手里却颇有分量,这通常意味着内页的用纸也是相当考究的,这一点让我对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留白恰到好处,字体也选择了适合阅读的宋体,整体给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视觉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文人雅士的清谈之所,准备一同品鉴一幅传世之作。我特别喜欢书页边缘的处理,有一种自然的、未经过度修饰的美感,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书中内容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审美情趣。
评分关于《九珠峰翠图》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其传递出的那份宁静致远的东方意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的书,仿佛就是找到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文字,或是对画作的赏析,或是对作者创作心境的解读,都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山川景物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而富有诗意的词汇,仿佛能将读者瞬间带入到那片翠绿的山峦之中,感受微风拂过松林的沙沙声,聆听溪水潺潺的低语。这种细腻的描绘,让我对黄公望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画作本身的介绍,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比如那种“胸中丘壑”的境界,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这些深邃的思考,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艺术、人生和自然的思想启迪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