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技术(高等学校应用型通信技术系列教材)
定价:29.00元
作者:李斯伟,贾璐,杨艳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302172048
字数:467000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基础篇,下篇是系统篇。在基础篇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先描述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移动通信的基础。在章末对本教材内容进行导读,以使读者对整个教材有初步的了解。为了认识和理解移动通信,从系统模型出发,第2章先给出通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型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后介绍移动通信系统涉及的如无线电波传播、天线等无线信道,移动通信的干扰与噪声及移动通信组网技术等内容,从而建立移动通信系统全面而广泛的认识基础。接下来进入系统篇,介绍当今流行的GSM移动通信系统、GPRS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等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后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内容提要
本书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内容丰富且新颖,涵盖了当今移动通信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通信基础知识,移动通信概论,移动通信信道与天线,移动通信的噪声与干扰,移动通信组网技术,GsM/GPRS/EDGE/CDMA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书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安排灵活,并配有立体图和实例,突出应用和工程实践,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学习用书。
目录
上篇 移动通信基础篇
章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及其相关知识
1.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史及无线通信的概念
1.1.2 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和波段
1.1.3 无线通信所涉及的地球大气层
1.1.4 无线通信的电波传播
1.1.5 信号、信噪比、信号强度和频谱
1.2 无线通信调制的目的及方法
1.2.1 调制的目的
1.2.2 模拟调制
1.2.3 数字调制
1.2.4 无线通信调制技术的选择
1.3 无线通信系统
1.3.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
1.3.2 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类
1.4 无线通信网
1.4.1 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4.2 无线通信网
1.4.3 现代无线通信网
1.5 本书内容导读
1.5.1 本书结构与内容
1.5.2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与学习建议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移动通信概论
2.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2.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移动通信的定义
2.2.2 移动通信的分类
2.2.3 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2.3 移动通信的特点
2.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5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6 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
2.6.1 恒定包络调制方式——MSK调制与GMSK调制
2.6.2 数字调相方式
2.6.3 解调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7 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
2.8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
2.8.1 移动通信的演进
2.8.2 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移动通信信道与天线
3.1 认识无线信道
3.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3.3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3.3.1 陆地移动通信的地形地物
3.3.2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
3.3.3 描述移动通信衰落特征的物理量
3.4 移动通信信道
3.4.1 移动无线信道特性描述
3.4.2 移动无线信道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
3.5 移动通信天线
3.5.1 天线的定义与类型
3.5.2 天线特性
3.5.3 几种典型的移动通信天线
3.5.4 智能天线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3.6 抗衰落技术
3.6.1 概述
3.6.2 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3.6.3 分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3.6.4 隐分集与RAKE接收
3.6.5 发送分集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移动通信的噪声与干扰
第5章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
下篇 移动通信系统篇
第6章 GSM/GPRS/EDGE移动通信系统
第7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8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附录A GSM/CDMA相关知识问答
附录B 移动通信综合练习题
附录C 爱尔兰呼损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移动通信技术》时,我首先是被它“高等学校应用型”的定位所吸引。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强调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一直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底层技术很感兴趣,尤其是基站的工作原理、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能够找到对这些概念的透彻解析,并且有生动的图示来辅助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不同移动通信代际(2G、3G、4G、5G)演进的描述,它们之间的技术差异和性能提升是如何实现的,例如从FDMA/TDMA到OFDMA的转变,以及MIMO技术如何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动手去计算、去分析的书籍,如果书中包含一些仿真实验的指导或者实际场景下的参数设置案例,那将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应用型教材,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移动通信发展脉络并深入剖析关键技术细节的教材。这本书《移动通信技术》凭借其“应用型”的定位,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我尤其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当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例如LTE和5G NR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如OFDM、MIMO、波束赋形等。我期待作者能够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阐述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我喜欢那种能够提供丰富图表、数据分析,甚至是一些原理性推导过程的书籍,这样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技术的本质。对于一本应用型教材,我更看重它在讲解技术的同时,能够引导读者思考技术在实际部署和优化中会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对不同通信标准的性能进行比较,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拿到这本《移动通信技术》的时候,首先就被它“高等学校应用型”的标签所吸引,这让我预感到它会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教材。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现在的5G,每一代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哪些突破性的技术和理念。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讲解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OFDMA以及其在不同代际通信中的应用。其次,我非常关心书中对网络核心网技术的阐述,比如信令处理、移动性管理、以及数据传输的机制。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示来解析这些复杂的概念,并且最好能结合实际的网络结构来讲解,让我能够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运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对于一本应用型教材,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引导我思考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例如如何进行网络规划、如何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评分作为一名对无线通信领域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移动通信核心概念的书籍。《移动通信技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我着重关注了书中关于无线接入技术的部分,比如CDMA、OFDM等,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解释它们在不同网络制式下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此外,我对于网络架构和协议栈也相当感兴趣,例如移动通信系统是如何进行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切换的,其中涉及哪些关键的信令流程和协议。我喜欢那种能够提供清晰逻辑和丰富细节的描述,能够让我一步步地构建起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这本书的“应用型”定位让我期待它能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融入一些实际工程中的考量,比如频谱规划、干扰管理、以及用户容量的估算等,这些都是在实际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移动通信技术(高等学校应用型通信技术系列教材)》,作者是李斯伟、贾璐、杨艳,ISBN是9787302172。 一本技术教材,尤其是面向应用型的,我通常会期待它能清晰地阐述原理,同时提供足够多的工程实践案例。这次拿到这本《移动通信技术》,第一感觉是装帧朴实,内容应该会比较扎实。翻开目录,看到章节安排,从基础的蜂窝网络原理,到各种接入技术,再到网络演进,感觉覆盖面还是挺广的。我最关心的是它如何讲解4G和5G的核心技术,比如OFDM、MIMO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是如何解决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问题的。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概念时是否能深入浅出,有没有一些实际的网络部署例子或者性能分析图表来佐证理论。毕竟,作为应用型教材,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这些理论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遇到什么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感觉,了解通信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这本书能提供哪些解决思路。另外,如果书中包含一些最新的技术趋势,比如物联网通信、边缘计算在移动通信中的作用,那会更让我惊喜,毕竟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跟上时代的步伐非常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