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
定价:42.00元
作者:王修筑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2956257
字数:
页码:14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不但详尽地解说了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气候变化、民间风俗,而且对民问节日和杂节气也都有评述,使读者增加了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和乐趣。
《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的特点之一是精心设计和配置了大量彩色图照,生动详尽的解说和丰富多彩的插图把看上去很平淡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四十八个字烘托得趣味横生,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
从这一点上说来,《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是许多别的讲二十四节气的书望尘莫及的。
目录
再版前言
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瑰宝——二十四节气(原版代序
二十四节气起源与发展
一、现天象,测节乏
农时节令起源
斗转星移定节气
圭表测日影
天象·帝王·节气
二、先秦两汉节乏史料
夏历先书《夏小正》
《逸周书》论节气
《吕氏春秋》十二纪说月令物候
《淮南子》记全节气名称
《史记》总结律历节令
三、节乏文化的炭展定型
《周易》与十二消息卦
灰飞候气法与节气音律
节气与物候
黄河中游定节气
四、科学的二十四节乏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计算
阳历的二十四节气
准确精炼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四季时间(公历)
七十二物候
五、二十四节乏之外的杂节乏
六、节乏文化的国际侉播
二十四节气详解
一、春季节乏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二、夏季节乏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三、秋季节宅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四、冬季节乏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月令、节气物候诗歌谚谣
一、月令诗歇
月令诗(清代
月令歌(一)
月令歌(二)
十二月花歌
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节乏物候歇谣农访
二十四节令歌
节气百子歌
二十四节气农时歌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一)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二)
节气物候农谚
作者介绍
王修筑,1953年出生,山西人,大专学历。
自幼攻读诗书,成年后博览群书,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兼有多年同外生活经历,阅历丰富,多年研究文化艺术,文学功底深厚。出版有:《中华二十四节气》《图说二十四节气》《从历史中走来的古村落》《我的一九八七年》《山西旅游手册》《旅游经典》《探访非洲喀麦隆》等书籍。其中《中华二十四节气》获中国首届气象科普作品优异作品奖等。发表作品上千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奖项。从事书画篆刻艺术创作40余年,作品多次获国家奖项。对历史文化、美术诗文有深度研究。中国诗书画印微刻五位一体创始人,中国书画家山西协会副主席,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顾问,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副秘书长,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曾任《山西长城》主编,记者,电视编导,诗歌散文作者,艺术家。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二十四节气充满好奇。《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这本书,给了我一次深入了解这些古老智慧的绝佳机会。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节气的日期和天气变化上,而是着重挖掘了每个节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生活习俗。例如,“清明”节气,书中不仅介绍了扫墓祭祖的传统,还详细阐述了“踏青”这一习俗的由来及其在古代文人雅士中的盛行。那种将历史、民俗、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古人的生活图景。书中对于不同地域在同一节气下的不同习俗也有所介绍,这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地域特色,让我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此外,本书在讲解农事活动时,也极其贴合实际,例如在“夏至”篇章中,详细描述了农作物如何随着节气的推移而生长,以及农民如何在炎炎夏日中进行劳作,这让非农耕出身的我,也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节日食品的介绍,比如“小暑”时的冰镇饮品,“大暑”时的消暑美食,这些都让我对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的叙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个节气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这套《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严谨的学术考证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虽然书名带有“漫话”二字,但其内容却丝毫没有敷衍,而是充满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作者在每个节气的介绍中,都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史料,并且在行文中穿插了对这些资料的解读,让读者能够了解这些习俗和知识是如何传承下来的。例如,在讲解“立春”时,书中详细考证了“鞭春牛”这一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引用了《周礼》等古籍的记载,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对一些节气的科学原理进行了探讨,比如“冬至”为何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天文学知识,这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解读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科学的严谨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二十四节气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阐述。作者结合中医理论,详细介绍了每个节气对应的身体状况和养生方法,比如“处暑”时如何调理肺部,“寒露”时如何润燥等等,这些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如何顺应天时、调理身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为何古人会如此重视节气。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初次翻阅这套《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就深深被其绘制的精美插画所吸引。那流畅的线条,生动的色彩,仿佛将古老的农耕文明带到了眼前。每一幅图都蕴含着作者的匠心独运,无论是“惊蛰”时节春雷滚滚,万物复苏的景象,还是“立秋”之后,金黄稻谷压弯腰的丰收图景,都描绘得细腻入微,充满生活气息。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读着这些画,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喜悦与期盼。作者在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相关的诗词歌赋,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在图文并茂的呈现下,变得更加鲜活,也更加容易被现代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农事活动、生活习俗、养生智慧娓娓道来。对于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有些疏远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拾文化根脉的绝佳机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霜降”节气的描写,画面中老农戴着斗笠,在夕阳下辛勤劳作,旁边还有几个孩童在嬉戏,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文字部分也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的养生要点,比如多吃温补的食物,注意保暖等等,这些都非常实用。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既有文化深度,又有艺术美感,同时兼具实用性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不得不说,它完全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作者仿佛一位亲切的长者,用最日常、最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规律和生活智慧。比如,讲解“小满”时,作者没有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生动地比喻:“麦子开始鼓起来了,饱满得像小孩子吃饱了饭一样,脸上红扑扑的。”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知识的距离,让人觉得学知识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书中对于每个节气背后蕴含的农事谚语也做了细致的解读,比如“春雨贵如油”,不仅仅是说雨水的重要性,更包含了古人对自然恩赐的敬畏之心。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而且,作者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原本略显严肃的节气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我尤其喜欢关于“白露”节气的章节,里面讲到了很多关于防暑降温的传统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白露时的气温变化来调整饮食,这些都是我平时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但读完之后,觉得受益匪浅。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既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非常适合全家老少一起阅读,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这本《漫话中华民俗丛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第2版)》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其对现代生活的关照。虽然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的智慧,但作者却巧妙地将这些传统知识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过去的读物,更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指南。在讲解“谷雨”时,书中不仅提到了与此相关的农事活动,还特别强调了在这个节气里,空气湿度增加,容易引发某些疾病,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比如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湿。这样的提醒非常及时和贴心。而且,书中还鼓励读者去体验和感受每个节气的独特之处,比如在“小雪”时,可以尝试制作一些传统的过冬美食,在“大寒”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合冬季的室内运动。这些建议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让我觉得学习节气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立夏”的描述,它不仅仅是气温的升高,更是生命力的勃发,作者鼓励读者多到户外走动,感受大自然的生机。这种将传统节气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念,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这本书的语言轻松有趣,但又不失深度,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