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定价:32.00元
作者:吴祖国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80579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本书看点:
1.重点讲解常用仪器的使用、常用电子电路元器件的识别、选用以及主要性能参数等。
2.本书将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测试、数字系统设计、电路及线路实验、EDA实验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电子电路实验体系;
3.每章的实验内容均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各章的实验内容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大部分实验均可在同一实验平台上完成。
内容提要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电测量的基本知识、电路与信号系统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EDA仿真实验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说明、常用电子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主要性能参数等,共列实验项目37个。
本书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有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可作为高校电类专业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新购入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配套教材,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分量十足,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对比了一下,这本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它在理论深度上做得很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实验步骤,更注重引导读者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和电路特性。比如,在讲解晶体管偏置电路的分析时,它会先用非常直观的图示来阐明静态工作点的确定过程,然后才过渡到动手实验的环节,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对故障排查部分的详述,很多实验手册只停留在“按步骤做成功”的层面,但这本书却会预设几种常见的实验错误,并给出详细的诊断思路,这在实际操作中能省下我大量时间去摸索。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对于一些更新颖的、基于FPGA或微控制器的综合性项目涉及得不够深入,更偏向于经典的模拟和数字电路基础,但这也许正是它定位为“基础”的缘故吧。总体而言,对于打牢电子技术功底,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实验”类书籍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很多时候感觉就是把课本上的公式搬过来,变成一堆操作流程。然而,这本实验指导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个小型的工程项目。我最近刚完成关于RC低通滤波器的实验,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还提供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波形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指南,连探头补偿的注意事项都写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新手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因为工具使用不当而导致数据失真。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每个实验的“扩展思考”部分,总能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如果将输入信号换成方波,输出波形会有什么变化?”这迫使我不能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要去主动思考电路对不同信号源的响应特性。这种鼓励探索的编写风格,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感觉自己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科学探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如果图看不懂,文字再好也没用。这本书的电路原理图绘制得极其清晰,元件符号规范,走线逻辑分明,即便是复杂的多级放大电路,我也能一眼看出信号的流向和各个节点的电位关系。再来说说实验器材清单,它不仅列出了所需的芯片型号(比如74LS系列或特定型号的运放),还给出了常用的替代型号,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学校或个人实验室非常友好。我记得有一次我找不到一个特定的电阻箱,但对照着书上的替代方案,用手边的普通碳膜电阻成功完成了实验,这体现了编者对实际教学环境的充分理解。如果非要挑刺,可能是附带的软件仿真部分(如果有的话,我指的是配套光盘或链接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最新的仿真软件版本,但这并不影响核心实验的开展,毕竟动手实践才是王道。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准备投身硬件研发行业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对“规范操作”的强调。这不是那种随便搭个面包板就能糊弄过去的实验集。书中对于焊接、仪器校准、静电防护等基础操作流程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比如要求记录示波器的垂直档位和时间轴设置,并分析读数误差的来源。这让我意识到,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远比“能点亮LED”重要得多。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电子学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师思维模式。通过完成书中的一些反馈控制实验,我开始理解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对于我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种从基础实验中提炼出工程素养的教学设计,是很多其他实验指导书所缺乏的深度。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准备我的期末电路设计课程。坦白说,我之前对模拟电路部分一直有些畏惧,总觉得那些非线性元件的行为难以捉摸。然而,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运算放大器在不同配置下的应用(如积分器、微分器),讲解得非常细腻且富有层次感。它不是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实际场景(比如信号的波形整形需求)来引入电路,然后逐步推导出其传递函数。在实验部分,它会引导你对比理想运放和实际运放的输出差异,从而让你切身感受到器件非理想性带来的影响。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路径,让我对模拟电路从“害怕”转变为“好奇”。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实验指导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带你跨越初学者的门槛,去感受电子世界的严谨与美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