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15233493 WCDMA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人民郵電齣版社 廣州傑賽通信

9787115233493 WCDMA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人民郵電齣版社 廣州傑賽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廣州傑賽通信規劃設計院 著
圖書標籤:
  • WCDMA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通信工程
  • 規劃設計
  • 網絡優化
  • 3G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傑賽通信
  • 通信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33493
商品編碼:2942284386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WCDMA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定價:49.00元

作者:廣州傑賽通信規劃設計院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15233493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主要技術之一——WCDMA的技術原理、係統結構、信令和協議、網絡規劃設計等內容。全書將WCDMA通信體製和工程應用有機結閤,如對業務和業務模型進行詳細分析並運用於係統容量配置,講述瞭提高網絡指標的具體方法,並提供瞭詳細的網絡規劃設計流程。
書中既有詳盡的理論知識又有實際工程技術方法和經驗總結,特彆是著眼於WCDMA的發展,對無綫接入網、核心網、傳輸網的組網和網絡規劃、網絡設計進行瞭詳細論述。
本書可供從事3G(WCDMA)網絡規劃設計、運營維護和優化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章 WCDMA簡介
1.1 WCDMA的發展和現狀
1.2 WCDMA標準的演進
1.3 WCDMA的主要特點
1.4 WCDMA網規劃設計中的關鍵問題
1.5 WCDMA的網絡演進問題
第2章 WCDMA技術原理
2.1 WCDMA係統結構概述
2.2 WCDMA R99網絡結構
2.3 WCDMA R4網絡結構
2.4 WCDMA R5網絡結構
2.5 SAE網絡結構
2.6 網絡接口
2.6.1 移動颱與固定係統結構間的接口
2.6.2 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接口
2.6.3 接入網(AN)內部接口
2.6.4 核心網()內部接口
2.7 WCDMA的空中接口
2.7.1 信道化碼
2.7.2 擾碼
2.7.3 無綫信道及功能
2.7.4 小區搜索與同步過程
2.7.5 功率控製
2.7.6 切換控製
2.8 網絡協議
2.8.1 UMTS體係架構
2.8.2 UTRAN協議模型
2.8.3 EUTRAN協議模型
2.8.4 主要協議
2.9 全IP化網絡
2.10 HSDPA技術
2.10.1 關鍵技術
2.10.2 HSDPA物理層結構
2.10.3 終端能力
2.11 HSUPA技術
2.11.1 HSUPA概述
2.11.2 HSUPA的引入對無綫接入網結構的影響
2.11.3 HSUPA物理層結構
2.11.4 HSUPA終端能力
第3章Ums業務及應用
3.1 UMTS承載服務體係
3.2 UMTS業務類型
3.3 QoS屬性清單
3.4 QoS屬性取值範圍
3.5 UMTS承載服務屬性與無綫接入承載服務屬性
3.6 UMTS業務特徵
3.6.1 會話類應用
3.6.2 流媒體類應用
3.6.3 交互類應用
3.6.4 後颱類應用
3.7 UMTS業務的Qos需求
3.7.1 用戶體驗到的Q0s
3.7.2 應用業務的Q0s需求
3.8 與外部網的QoS互通
3.9 提供支持的相關協議
3.9.1 傳輸層協議
3.9.2 呼叫控製協議
3.9.3 QoS控製協議
第4章 分組調度
4.1 UMTS分組域的協議模型
4.2 分組數據的傳輸信道
4.2.1 公共信道
4.2.2 專用信道
4.2.3 共享信道
4.2.4 公共分組信道
4.2.5 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DPA)信道
4.2.6 高速上行分組接入(HSUPA)信道
4.2.7 傳輸信道的選擇
……
第5章 業務模型及係統配置
第6章 WCDMA核心網分係統
第7章 WCDMA無綫網絡分係統
第8章 傳輸分係統
第9章 CW測試及模擬預測
0章 WCDMA規劃設計流程方法
附錄 縮略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現代通信網絡架構與優化》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通信工程師、網絡規劃人員以及對現代通信技術感興趣的技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通信網絡架構理解與優化實踐指南。在當前全球信息化浪潮洶湧、移動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構建高效、穩定、可擴展的通信網絡已成為國傢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本書立足於當前主流通信網絡技術,係統闡述瞭從基礎網絡架構到高級優化策略的全過程,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完整的技術圖景。 第一部分:通信網絡基礎架構解析 在深入探討網絡優化之前,理解通信網絡的基礎架構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從最基本的通信原理齣發,逐步剖析現代通信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係。 通信原理迴顧與演進: 我們將簡要迴顧信息論的基礎,如香農定理、編碼與解碼等,這些是所有通信係統的基石。隨後,重點介紹從模擬通信到數字通信的演進,以及數字信號處理(DSP)在現代通信中的核心作用,包括采樣、量化、復接等技術。 移動通信網絡分層架構: 詳細介紹當前移動通信網絡普遍采用的分層架構,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每一層的功能、關鍵協議和在整個網絡通信流程中的作用都將得到詳盡闡述。例如,在物理層,我們將探討無綫信道的特性、調製解調技術(如QPSK, QAM)、多址技術(如FDMA, TDMA, CDMA, OFDMA)及其在不同代際移動通信技術中的應用。在網絡層,重點關注IP協議、路由選擇協議(如OSPF, BGP)以及移動IP技術。 核心網與接入網的劃分與協同: 詳細區分核心網(Core Network)與接入網(Access Network)的概念,並闡述它們各自的職責。接入網負責將終端用戶連接到網絡,而核心網則負責路由、計費、鑒權等核心業務功能。本書將深入解析不同代際移動通信技術(如2G, 3G, 4G, 5G)在核心網和接入網架構上的演進,例如從電路交換到分組交換的轉變,以及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齣現和作用。 無綫接入技術(RAT)概覽: 對當前主流的無綫接入技術進行係統介紹,包括GSM、UMTS(WCDMA、HSPA)、LTE(4G)、NR(5G)等。對於每種技術,都將詳細介紹其關鍵技術指標(如帶寬、頻譜效率、延遲)、頻率規劃、信道編碼、天綫技術(如MIMO)以及它們在實際網絡部署中的特點和應用場景。 傳輸網絡與承載: 討論支撐通信網絡運行的傳輸網絡,包括光縴通信、微波通信等。詳細介紹SDH/SONET、OTN、MPLS等關鍵傳輸技術,以及它們如何為核心網和接入網提供高可靠、大容量的承載能力。 第二部分:通信網絡性能評估與分析 建設一個通信網絡隻是第一步,持續的性能評估和分析是保證網絡高質量運行的關鍵。本部分將聚焦於網絡性能的度量、監測和分析方法。 關鍵性能指標(KPIs)詳解: 深入分析移動通信網絡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標,包括但不限於:呼叫建立成功率(CSSR)、掉綫率(CDR)、用戶吞吐量(Throughput)、小區切換成功率(SRH)、小區覆蓋率、網絡延遲(Latency)、抖動(Jitter)等。我們將解釋每個KPI的定義、計算方法、影響因素以及在網絡優化中的重要性。 網絡監測與采集技術: 介紹常用的網絡監測工具和技術,包括網管係統(NMS)、性能監測探針(Probe)、日誌分析工具等。詳細講解如何從網絡設備(如基站、核心網節點)獲取KPI數據,以及數據采集的粒度、頻率和準確性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性能分析方法論: 闡述係統性的網絡性能分析方法,包括趨勢分析、異常檢測、瓶頸識彆等。我們將演示如何通過對KPI數據的多維度分析,找齣網絡運行中的潛在問題,例如覆蓋盲區、乾擾源、資源瓶頸、負載不均等。 用戶體驗(QoE)與網絡質量(QoS)的關聯: 探討網絡質量(QoS)如何直接影響用戶體驗(QoE)。通過分析VoLTE、視頻通話、移動遊戲等應用場景下的性能錶現,說明如何將技術指標轉化為用戶感知的服務質量,為網絡優化提供用戶導嚮。 第三部分:通信網絡優化策略與實踐 在準確評估網絡性能的基礎上,本部分將重點介紹通信網絡優化的關鍵策略和實踐方法,旨在提升網絡容量、覆蓋、可靠性和用戶體驗。 覆蓋優化: 基站選址與布局: 詳細闡述基站選址的影響因素,如地形、建築物、用戶密度、業務需求等,以及如何通過站點勘察、仿真工具進行優化。 天綫參數調整: 講解天綫仰角、方位角、功率等參數的調整對小區覆蓋和乾擾的影響,並提供實踐指南。 載波擴展與鄰區優化: 介紹通過增加載波、優化鄰區列錶(Neighbor List)等手段,解決覆蓋重疊、切換失敗等問題。 容量優化: 話務負荷均衡: 分析話務負荷不均衡的原因,如扇區負載不均、用戶分布不均等,並介紹負載均衡的技術手段,如載波分配、切換門限調整。 頻譜效率提升: 探討如何通過改進調製編碼方案(MCS)、使用MIMO技術、OFDMA資源調度等手段,提高頻譜利用率。 乾擾抑製: 詳細介紹同頻乾擾、鄰頻乾擾的成因和抑製方法,包括下行功率控製、上行乾擾協調、波束賦形等。 切換優化: 切換參數配置: 深入分析切換門限(A3/A5事件)、切換延遲、切換遲滯等參數對切換成功率的影響,並給齣優化建議。 切換流程分析: 詳解不同場景下的切換流程(如硬切換、軟切換、垂直切換),識彆導緻切換失敗的關鍵環節。 乾擾管理: 乾擾源識彆與定位: 介紹利用頻譜分析儀、路測工具等手段,識彆和定位各種外部和內部乾擾源。 乾擾抑製技術: 探討更高級的乾擾抑製技術,如乾擾消除算法、自組織網絡(SON)中的乾擾管理功能。 新技術引入與兼容性優化: 5G網絡引入與演進: 重點介紹5G網絡架構、關鍵技術(如NSA/SA組網、網絡切片、邊緣計算)以及與現有4G網絡的共存和協同優化策略。 物聯網(IoT)接入優化: 針對LPWA(低功耗廣域網)等物聯網應用場景,討論如何優化網絡以支持海量終端接入和低數據速率的通信需求。 第四部分:通信網絡規劃與演進趨勢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通信網絡的規劃方法論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網絡規劃流程與方法: 介紹從業務需求分析、容量預測、覆蓋規劃到網絡層級設計(從宏觀到微觀)的完整規劃流程。 麵嚮業務的網絡規劃: 強調以用戶業務需求為導嚮進行網絡規劃,例如針對超高清視頻、AR/VR、自動駕駛等新興業務,如何進行前瞻性的網絡能力設計。 綠色通信與節能優化: 討論在追求網絡性能的同時,如何實現綠色通信,包括基站能耗優化、智能休眠技術等。 軟件定義網絡(SDN)與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深入剖析SDN和NFV如何改變傳統通信網絡架構,實現網絡的靈活性、敏捷性和自動化。 未來通信網絡展望: 展望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如6G)的潛在技術方嚮,如全息通信、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天地一體化通信等,並探討其對現有網絡架構和優化方法的挑戰與機遇。 本書內容力求深入淺齣,理論結閤實踐,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圖錶說明,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通信網絡技術和優化方法。無論是初入通信行業的工程師,還是資深的技術專傢,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啓發,為構建麵嚮未來的智能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方和作者信息都很有分量,讓人對其內容的專業性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名對新興技術充滿好奇心的從業者,WCDMA作為曾經主流的3G技術,雖然現在麵臨著4G和5G的挑戰,但其背後所蘊含的網絡規劃和設計思想,對於理解現代通信網絡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WCDMA網絡的體係架構,包括其核心網、接入網以及相關的協議和接口。特彆是在網絡規劃部分,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如何進行覆蓋規劃、容量規劃、以及如何進行網絡性能評估的詳細論述。在設計部分,我更期待它能提供關於基站選址、天綫選擇與布局、參數配置等方麵的具體指導,並且最好能夠結閤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來展示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今後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通信行業的學生,我對於WCDMA技術充滿瞭敬畏和好奇。聽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參考資料,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購買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我理解WCDMA技術的核心概念,例如其核心網的組成、無綫接口的協議以及信道管理機製。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是否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那些復雜的算法和模型,並配以圖示和實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在網絡規劃和設計方麵,我渴望瞭解如何根據實際場景來確定基站的數量和布局,如何進行覆蓋和容量的優化,以及如何處理網絡中的乾擾問題。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項目的案例分析,並介紹一些常用的規劃設計工具,那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極大的幫助。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對WCDMA網絡規劃和設計的係統性認知。

評分

作為一個在通信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網絡規劃和設計的重要性,它是整個通信係統穩定運行的基石。拿到《WCDMA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這本書,我首先關注的是其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規劃設計流程和方法論。書中對WCDMA技術關鍵參數的解讀,對網絡覆蓋、容量、乾擾、切換等方麵的分析,以及相關的優化建議,是否能夠做到詳盡而準確?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是否提供瞭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通過實際項目的演練,來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例如,在麵臨復雜的城市密集城區覆蓋時,如何進行基站的選址和參數配置?在處理網絡擁塞問題時,又有哪些有效的優化手段?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數據分析工具的應用指導,或者是一些常用規劃設計軟件的使用技巧,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

評分

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厚重,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雖然書名有些專業,但作為一名初入通信行業的菜鳥,我懷揣著巨大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我一直覺得,要想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裏站穩腳跟,紮實的理論基礎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從書名來看,似乎就承諾瞭這樣一個基礎。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那些復雜的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專業術語。畢竟,對於很多讀者來說,他們可能和我一樣,不是科班齣身,需要一個能夠引導他們逐步理解核心知識的入口。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序漸進地講解,從最基礎的WCDMA原理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網絡規劃和設計中的各個環節。那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和解決方案,如果能夠結閤一些具體的場景,比如城市區域、郊區、甚至農村的覆蓋挑戰,那就更好瞭。畢竟,理論脫離實踐終究是紙上談兵,我渴望看到那些能夠真正指導實際工作的乾貨。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WCDMA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點,很多東西都是碎片化的,缺乏係統性的認識。市麵上關於通信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夠做到“深入淺齣”的卻不常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空白。我很看重它是否能夠清晰地梳理齣WCDMA網絡從宏觀架構到微觀參數設置的整個邏輯脈絡。有沒有關於選址、天綫配置、功率控製、切換等關鍵技術的詳細闡述?這些都是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書中能給齣清晰的思路和實用的方法,那將是無價之寶。而且,第二版相較於第一版,肯定會有所更新和優化,這一點讓我很期待。不知道它是否涵蓋瞭當前WCDMA技術發展的一些新趨勢,或者是在原有基礎上對一些過時的內容進行瞭修正和補充。我更關注的是,書中提供的規劃設計方法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夠指導我們應對未來網絡演進的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