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定價:36.60元
作者:張會生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040313949
字數:570000
頁碼:3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地介紹現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力法。《通信原理》共12章:緒論、*信號與噪聲分析、信道與噪聲、模擬調製係統、數字基帶傳輸係統、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現代數字調製技術、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差錯控製編碼、數字信號的*接收、同步原理、現代通信係統介紹。章後設有思考題和習題。書後有4個附錄:常用三角函數公式、Q函數和誤差函數、傅裏葉變換、部分習題答案。全書內容豐富、取材新穎,敘述由淺入深、簡明透徹,概念清楚、重點突齣,既便於教師組織教學,又適於學生自學。
《通信原理》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通信、電子、信息、控製、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供IT類專業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
1.3 通信係統的組成
1.3.1 通信係統的一般組成
1.3.2 模擬通信係統的組成
1.3.3 數字通信係統的組成
1.3.4 數字通信的主要特點
1.4 通信係統的分類與通信方式
1.4.1 通信係統的分類
1.4.2 通信方式
1.5 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5.1 一般通信係統的性能指標
1.5.2 信息及其度量
1.5.3 有效性指標的具體描述
1.5.4 可靠性指標的具體描述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隨機信號與噪聲分析
2.1 引言
2.2 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2.2 ,1隨機過程的概念
2.2.2 隨機過程的統計描述
2.3 平穩隨機過程
2.3.1 平穩隨機過程的概念
2.3.2 穩隨機過程的各態曆經性
2.3.3 平穩隨機過程的自相關函數
2.3.4 平穩隨機過程的功率譜密度
2.4 高斯隨機過程
2.4.1 高斯過程的定義
2.4.2 高斯過程的性質
2.4.3 高斯隨機變量
2.5 平穩隨機過程通過綫性係統
2.5.1 輸齣過程的錶達式
2.5.2 輸齣過程的統計特性
2.6 窄帶隨機過程
2.6.1 窄帶隨機過程的概念
2.6.2 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統計特性
2.6.3 包絡和相位的統計特性
2.7 正弦波加窄帶高斯噪聲
2.7.1 閤成波的錶達式
2.7.2 閤成包絡和閤成相位的統計特性
2.8 高斯白噪聲和帶限白噪聲
2.8.1 白噪聲
2.8.2 高斯白噪聲
2.8.3 帶限白噪聲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信道與噪聲
3.1 引言
3.2 信道的基本概念
3.2.1 信道的定義
3.2.2 信道的分類
3.2.3 信道的數學模型
3.3 恒參信道及其對所傳信號的影響
3.3.1 信號不失真傳輸條件
3.3.2 幅度-頻率畸變
3.3.3 相位-頻率畸變(群遲延畸變)
3.3.4 減小畸變的措施
3.4 隨參信道及其對所傳信號的影響
3.4.1 隨參信道傳輸媒質的特點
3.4.2 隨參信道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3.4.3 隨參信道特性的改善
3.5 信道的加性噪聲
3.5.1 噪聲來源及其分類
3.5.2 起伏噪聲的統計特性
3.5.3 等效噪聲帶寬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模擬調製係統
4.1 引言
4.2 幅度調製的原理
4.2.1 幅度調製的一般模型
4.2.2 常規雙邊帶調幅(AM)
4.2.3 抑製載波的雙邊帶調幅(DSB-SC)
4.2.4 單邊帶調製(SSB)
4.2.5 殘留邊帶調製(VSB)
4.3 綫性調製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4.3.1 通信係統抗噪聲性能分析模型
4.3.2 綫性調製相乾解調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4.3.3 常規調幅包絡檢波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4.4 角度調製(非綫性調製)的原理
4.4.1 角度調製的基本概念
4.4.2 窄帶調頻與寬帶調頻
4.4.3 調頻信號的産生與解調
4.5 調頻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4.6 各種模擬調製係統的比較
4.7 頻分復用(FDM)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
5.1 引言
5.2 數字基帶信號
5.2.1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設計原則
5.2.2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
5.2.3 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
5.3 基帶傳輸係統的脈衝傳輸與碼間串擾
5.3.1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的工作原理
5.3.2 基帶傳輸係統的碼間串擾
5.3.3 碼間串擾的消除
5.4 間串擾的基帶傳輸係統
5.4.1 間串擾的時域條件
5.4.2 間串擾的頻域條件
5.4.3 理想基帶傳輸係統
5.4.4 實用的間串擾基帶傳輸特性
5.5 間串擾基帶傳榆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5.6 部分響應係統
5.6.1 部分響應係統的基本原理
5.6.2 一種實用的部分響應係統
5.6.3 一般形式的部分響應係統
5.7 眼圖
5.7.1 眼圖的概念
5.7.2 眼圖形成原理及模型
5.8 時域均衡原理
5.8.1 均衡的概念
5.8.2 時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5.8.3 有限長橫嚮濾波器
5.8.4 時域均衡算法及實現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6.1 引言
6.2 二進製幅度鍵控(2ASK)
6.2.1 一般原理與實現方法
6.2.2 2ASK信號的功率譜及帶寬
6.2.3 2ASK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6.3 二進製頻移鍵控(2FSK)
6.3.1 2FSK調製原理與實現方法
6.3.2 2FSK信號的解調
……
第7章 現代數字調製技術
第8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第9章 差錯控製編碼
第10章 數字信號的佳接收
第11章 同步原理
第12章 現代通信係統介紹
附錄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要說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那大概就是它那種“刨根問底”的精神。它不會滿足於錶麵的描述,而是要讓你深入到信號的本質,係統的原理。我記得在學習“多徑效應”的時候,書裏詳細分析瞭瑞利衰落、萊斯衰落等模型,並且給齣瞭相應的統計特性。那部分的內容,對於我當時來說,簡直是“天書”級彆,涉及到大量的概率論和隨機過程的知識。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勉強理解,但一旦理解瞭,就感覺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明白瞭為什麼無綫通信會受到那麼多乾擾。書裏的公式推導非常嚴謹,邏輯性極強,每一個步驟都力求準確無誤。有時候,我會覺得這種嚴謹性讓學習過程顯得有些“痛苦”,但事後迴想,正是這種嚴謹,纔讓通信原理這門學科如此堅實可靠。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武功秘籍”,它不會直接教你“天下第一”,而是會教你如何去“練功”,如何去理解招式背後的原理。如果你想要真正掌握通信的“內功心法”,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寶典”。
評分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或許就是它的“硬核”程度瞭。它不像市麵上一些“速成”或者“入門”類的書籍,會把復雜的概念簡化到有些失真。這本書就是要你紮紮實實地麵對通信原理的本質,那些繁復的數學公式,那些抽象的理論模型,它們構成瞭通信係統得以運轉的基石。我記得在學習糾錯編碼的時候,書裏詳細講解瞭海明碼、捲積碼等,那推導過程復雜得令人頭疼,但一旦理解瞭,就會驚嘆於人類智慧的精妙。它並沒有給齣很多“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讓你去理解“為什麼”,讓你去掌握“如何”推導。這種“苦行僧”式的學習過程,雖然挑戰性很大,但帶來的卻是深厚的理解和紮實的功底。每次看完一章,都感覺自己對通信這個領域又多瞭一份敬畏。我曾經花瞭一個周末的時間,纔把關於“最大似然檢測”的推導搞明白,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至今難忘。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但又要求嚴格的導師,它不會直接給你答案,但它會引導你一步步走嚮真理。
評分這本《通信原理》的封麵設計我一直覺得挺舒服的,不像有些教材那樣花裏鬍哨,就是那種踏實、厚重的感覺。我大概是08年左右剛接觸到這本書的,那時候正是“十一五”規劃的尾巴,學校裏用的也確實是這個版本。說實話,最開始翻它的時候,感覺就像麵對一座巍峨的山,有點不知從何下手。那些傅裏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還有各種概率統計的公式,像是天書一樣。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第一章,關於信息論的基礎知識,熵、信道容量這些概念,當時真的理解得磕磕絆絆,花瞭好幾天纔把課後習題勉強做齣來。教材的講解風格比較嚴謹,一步一步推導,邏輯性很強,但有時候對於初學者來說,就顯得稍微有些“硬核”瞭。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的一些經典例子,比如關於香農編碼的講解,雖然概念抽象,但通過例子能稍微窺探到一點其魅力所在。當然,有時候也會覺得,要是能再多一些直觀的圖示或者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對我們這些“小白”來說會更友好一些。不過,整體而言,它還是搭建瞭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為後續學習打下瞭不錯的底子。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我個人覺得是有它獨特之處的。它並非一開始就直接拋齣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通信概念,比如信號的分類、頻譜分析,然後慢慢過渡到更深層次的編碼、調製解調、信道特性等等。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噪聲的部分,書裏詳細地分析瞭各種類型的噪聲,比如熱噪聲、散粒噪聲,以及它們對信號的影響,並且給齣瞭相應的數學模型。當時為瞭理解這些,我翻看瞭很多參考資料,結閤書上的推導,纔算是勉強能接受。而且,教材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迴避數學的嚴謹性,大量的公式推導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有點枯燥,但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些嚴謹的數學推導,纔讓通信原理的理論體係如此牢固。我還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數字信號處理在通信中的應用,當時覺得非常神奇,怎麼通過數學運算就能實現信號的傳輸和恢復。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係統性,幾乎涵蓋瞭通信原理的方方麵麵,而且邏輯清晰,如果你能沉下心來,跟著它的思路一點點啃,絕對會收獲滿滿。
評分這本書在我大三的時候算是我的“啓濛讀物”瞭,那時候對通信的認識還停留在“打電話”和“上網”的層麵。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的厚度“鎮住”瞭,裏麵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錶,一度讓我産生瞭畏難情緒。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香農限”的講解,那個公式簡直像一道天塹,要理解它背後的物理意義,需要對信息論和信道模型有相當深入的理解。為瞭搞懂它,我查閱瞭大量的資料,甚至啃瞭些更深入的英文文獻,纔算是有瞭一點眉目。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學術化,很多概念的定義都非常精確,不容許有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我特彆喜歡書裏對各種調製方式的詳細介紹,從最簡單的ASK、FSK,到更復雜的QAM,書裏都給齣瞭清晰的數學模型和性能分析。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有些章節的講解略顯枯燥,但當你真正理解瞭其中的原理,你會發現通信係統的精妙之處。這本書,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吃成胖子”的書,它需要你耐心、細緻地去品味,去咀嚼,纔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