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之器:纯手工木餐具 新华书店京东自营 中原农民出版社

日之器:纯手工木餐具 新华书店京东自营 中原农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西川荣明 著
图书标签:
  • 木餐具
  • 手工
  • 日式
  • 餐具
  • 生活美学
  • 新华书店
  • 京东自营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设计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城书籍类专营店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ISBN:9787554213322
商品编码:2943127486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之器:纯手工木餐具

定价:48.00元

作者:西川荣明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42133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 首本,也是*一本介绍木餐具制作的图书

◎ 原版书制作精良,在日本极受欢迎,重印多次,这本书是*修订版,内容更为完善

◎ 所载的30位木作名匠,均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木餐具制作从业者

◎ 收录350件作品,基本上涵盖了家用木餐具的

内容提要


内容推荐:

◎ 30位*木餐具手工制作名匠、350件代表性作品全收录

◎ 介绍了名匠的设计思路,以及作品制作的精髓,方便读者找寻独创的灵感

◎ 设计了9个“试着做做吧”版块,由名匠亲手教你一步步动手操作

◎ 收录了这些名匠及其店铺的联系信息,方便读者进一步沟通学习

目录


前言

章 勺子

酒井厚地的勺子:涂上线条,增进食欲

西村延惠的汤匙:轻薄顺手、简单流畅的造型美

富井贵志的勺子:曲木而成,出口舒服

酒井邦芳的漆制勺子:轻便易握,入口舒服,手不灵便的人也能使用

冲原沙耶的竹制餐具:餐餐相伴,手匙一体

田中孝明的勺子:秉承井波木雕传统技艺

久保田芳弘的勺子:乡村风格,自由自在

佐藤佳成的木勺子:以北海道之木制成的勺子

前田充的咖啡量勺:似融于瓶中咖啡豆里的勺子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勺子及其他

试着做做吧 1 勺子 by 山极博史

用活樱木来制作的汤匙 体验新林生材制作

第2章 餐叉

南波行秀的意面餐叉:博采众议,制出实用又美观的餐叉

川端健夫的甜点餐叉:实现了“切”与“插”的平衡之美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餐叉

试着做做吧 2 餐叉 by 川端健夫

第3章 木铲、木刀

日高英夫的木铲:粗柄好盛饭,木铲边缘和圆弧线条巧妙地融为一体

老泉步的炒菜木铲:给手带来舒适感的微妙R形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黄油刀和木铲

试着做做吧3 黄油刀 by 山极博史

试着做做吧 4 比萨刀 by 片冈祥光

第4章 木箱和木盒

丹野则雄的六角形茶桶:造型洗练,工艺精湛

堀内亚理子的词典便当盒:纤巧苗条,漆后鲜亮

川合优的杉木便当盒:增进食欲,木纹笔直优美

荻原英二的装饰箱子:和风箱子

山极博史的黄油盒:把餐桌变得豪华的泛红色彩的樱桃木组合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黄油盒

试着做做吧 5 黄油盒 by 山极博史

第5章 容器、碟子、食案、锅垫……

高桥秀寿的椴木容器和薄壳杯子:白得纯净,设计调和

须田修司的食案:活用各色木材,以玩耍的心情组合

山下纯子的小碟子:很小,但存在感极强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碟子、碗、锅垫

试着做做吧 6 四角小碟子 by 山下纯子

试着做做吧 7 甜点食案

第6章 砧板

松本宽司的砧板:人形砧板,除水方便

富山孝一的砧板:用刨子简单地刨制而成

试着做做吧 8 奶酪砧板 by 富山孝一

第7章 筷子、筷子盒、餐具支架

木作名匠们制作的各种筷子和筷子盒

试着做做吧 9 筷子和筷子架 by 山下纯子

DATA

本书中所介绍的木作名匠们的联络方式

商店

可以买到原料木材的商店

木制餐具的修整和维护方法

相关用语解说

木材一览表

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西川荣明,1969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以前一直在公司工作,1994年后开始制作小型木制品;1995年开始制作木勺,并将自己的店命名为“匙屋”;1999年,在东京都国立市开设工作室,并致力于推广从森林到作品的“木育”活动。

文摘










序言



匠心独运,食光之美:《器物之韵:现代餐桌的木艺探索》 一、序言:在快节奏中重拾温度与质感 在当代生活中,我们对效率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种速度也常常让我们与生活中那些慢下来、细细品味的瞬间失之交臂。食物,作为生命与情感的载体,其承载的仪式感往往被匆忙的节奏所消磨。我们习惯了冰冷的金属和光滑的塑料,却遗忘了木材那种独有的、温暖的触感和自然的气息。 《器物之韵:现代餐桌的木艺探索》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工具的书籍,它是一次深入现代生活美学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旅程。本书旨在重新唤醒人们对“器物”的关注,特别是那些与我们日常三餐息息相关的木制餐具。我们相信,一件精心制作的木制餐具,不仅是取食的工具,更是连接自然、时间与匠人精神的媒介。 本书将带您跳脱出单纯的“实用主义”视角,探讨木材的特性如何影响我们的味觉体验,探讨传统工艺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创新,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和使用这些器物,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注入一份宁静而高雅的艺术气息。 二、木的哲学:从林间到餐桌的生命旅程 木材,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材料之一,其纹理、色泽和触感,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1. 树种的秘密与选择的艺术: 不同的树种,决定了餐具的性能和气质。本书细致梳理了常用于制作餐具的木材,例如北美胡桃木的深沉内敛、樱桃木的温润细腻、枫木的洁净明亮,以及竹材的坚韧环保。我们探讨了密度、硬度、吸水性等关键指标,解释了为何某些木材更适合制作刀叉,而另一些则更适合盛放沙拉或汤羹。这种选择,体现了设计者对材料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2. 传统技艺的复兴与传承: 从最初的选材、粗坯制作,到精细的打磨、上油保养,木制餐具的制作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复杂过程。本书将详细介绍传统木工技术,如榫卯结构在餐具设计中的潜在应用、雕刻纹样的象征意义,以及传统天然油剂(如蜂蜡、亚麻籽油)的配方与使用方法。我们关注那些坚守传统手作的工坊,记录他们如何对抗工业化的大潮,用时间和耐心打磨每一件作品。 3. 环保与可持续: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对木材的使用必须怀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器物之韵》强调了可持续采伐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辨识FSC认证的木材,以及如何延长木制餐具的使用寿命,实现真正的“物尽其用”。这不仅关乎环保,更是对自然馈赠的尊重。 三、现代餐桌的审美重塑:器型与功能的交响 现代生活的节奏要求餐具既要美观,又要高度适应日常需求。本书将现代设计理论应用于木制餐具的设计分析中。 1. 极简主义与有机形态的融合: 现代餐具设计追求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造型,以突出木材本身的自然美感。本书分析了北欧设计、日式美学(Wabi-Sabi)如何影响当代木制餐具的形态。从“少即是多”的哲学出发,我们审视那些看似简单却在人体工程学上达到完美平衡的勺子、叉子和刀具。 2. 功能性创新与跨界应用: 餐具不再仅仅是盛放食物的容器。书中展示了多功能组合餐具的设计,例如带有隐藏式调料格的木碗,以及专为特定食物(如寿司、奶酪、水果)设计的定制化木制托盘和夹子。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餐体验,也为现代厨房收纳带来了新的思路。 3. 色彩与搭配的艺术: 木材的色系变化为餐桌提供了丰富的调色板。本书提供了专业的餐桌布景指南,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木材的色调,搭配陶瓷、玻璃或金属器皿,营造出个性化且和谐的用餐氛围。无论是自然清新的早午餐,还是温暖厚重的晚餐,器物都能成为提升场景感的关键元素。 四、慢生活的仪式感:木餐具的日常照料与情感联结 拥有一件木制餐具,意味着接受一种新的“照料”习惯。这种照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仪式。 1. 日常维护与长久陪伴: 木餐具的保养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一套详尽的日常护理手册,涵盖了清洗(避免长时间浸泡)、干燥、定期上油的频率与技巧。我们深入解释了为什么正确的保养能让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更加迷人的“包浆”,颜色和光泽会因长期使用而深化。 2. 情感的积累与“使用痕迹”的美学: 与工业化产品不同,木制餐具会随着使用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轻微的划痕、被食物染上的色彩,这些都是生活真实存在的证明。本书探讨了这种“不完美”如何转化为一种深厚的、具有个人历史的美感,让器物不再是冰冷的物品,而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 3. 木艺作为礼品与传承: 精美的木制餐具是表达心意的绝佳载体。书中分享了如何挑选、包装和赠送木制餐具,使其成为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器物,更容易跨越时间,成为家庭记忆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结语:回归本源,品味生活的真味 《器物之韵:现代餐桌的木艺探索》旨在邀请每一位读者,在追求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重新审视那些触手可及的日常用品。木材的温暖、匠人的心血、设计的智慧,共同构成了我们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质感、并愿意用双手去呵护自己生活空间的人们的一份指南。让我们拿起这些自然的馈赠,在每一次的取食之间,重新找回人与自然、人与食物之间最真挚的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家居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木餐具的图鉴,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家居生活的指南。书中的图片风格非常统一,简洁、大气,却又不失温馨。每一页都充满了设计感,色彩搭配和谐,构图讲究,仿佛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幅画。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场景下的搭配建议,比如如何在简约的北欧风厨房中使用木碗,如何在日式餐桌上点缀木勺。这些细节的指导,让我能够更灵活地运用书中的灵感,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居环境。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木艺匠人的访谈,听他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真的非常打动我。这让我觉得,购买和使用一件手工木餐具,不仅仅是在消费,更是在支持一种值得尊敬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态度。它让我明白了,美是可以触碰的,生活是可以被艺术化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对木餐具本身的认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那些冰冷、高效的科技产品,而忽略了身边那些朴实、温暖的存在。这本书恰恰提醒了我,回归自然,感受手工的温度,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体验。我喜欢它描述的那些关于“慢下来”的生活场景,比如午后阳光下,用木勺细细品味一杯咖啡,或者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用木筷分享一顿温馨的晚餐。这些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和幸福感。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品质不在于拥有多少昂贵的物品,而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感受和经营每一个日常的时刻。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引导者,邀请我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去体会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回了一份久违的宁静,也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包装得很精致,环保的牛皮纸封面,没有多余的装饰,却透着一种质朴的匠心。我一直对纯手工的东西情有独钟,觉得它们自带生命力,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样冰冷。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木头独有的温润香气,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书中的图片质感极佳,每一件餐具都好像被精心捕捉了光影,细节分毫毕现。我喜欢它对材质的介绍,从原木的选择到打磨的工艺,都讲得详详细细,让我看到了这些器物背后蕴含的智慧和时间。看着那些细腻的纹理,触摸着屏幕上仿佛能感受到的光滑,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在家中使用这些餐具的画面。想象一下,用一把亲手打磨的木勺盛一碗热腾腾的粥,或是用一枚温润的木筷夹起一筷子新鲜的时蔬,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以及制作者的心意,都会融化在舌尖,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满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手工的魅力,也点燃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木餐具的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它们只是一个替代品,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木餐具,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哲学。从选材上的考究,比如不同木材的特性、纹理,到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精雕细琢,都让我看到了“慢”生活的价值。书中详细阐述了为什么选择天然木材,它对健康的好处,以及如何保养才能让这些器物历久弥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器以载道”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讲器物本身,更是在探讨如何通过使用这些有温度的物品,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也更愿意花时间去感受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致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个启蒙者,让我重新审视了“器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白真正美好的东西,往往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经营的。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在网上购买木餐具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要么是表面处理粗糙,要么是木材容易开裂。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学习如何挑选”的心态去翻阅。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惊喜。它详细介绍了木材的种类、纹理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的木材适合制作哪些餐具。更重要的是,它还讲授了如何辨别手工制作的痕迹,以及一些基础的保养方法。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长了眼睛”一样,对木餐具的品质有了更专业的判断。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量,比如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涂料,这让我感到非常放心。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美的追求,也解决了我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选择和使用我喜欢的木餐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教会我如何去欣赏和呵护这些自然馈赠的精美器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