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 第9辑)
定价:45.00元
作者:杜志淳,张明军,雷丽萍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1732071
字数: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社会管理及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突出且深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 第9辑)》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第9辑)》为2016年第2期内容。
目录
本辑特稿
美国国土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探索
本辑话题
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模型构建研究
水体干预行为视角下的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
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原因分析
福岛核事故发生机理研究:基于三角形框架的分析
研究报告
“9·11”以来反恐情报政策与理论
TRIZ原则在密集人群管理中的应用
邻避冲突'4C'循环防范模式研究
新阶段美国应急通信计划的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述评
环境类群体件研究综述
近年来西方关于反恐成本的研究述评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本辑特稿
美国国土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探索
本辑话题
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模型构建研究
水体干预行为视角下的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
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原因分析
福岛核事故发生机理研究:基于三角形框架的分析
研究报告
“9·11”以来反恐情报政策与理论
TRIZ原则在密集人群管理中的应用
邻避冲突'4C'循环防范模式研究
新阶段美国应急通信计划的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述评
环境类群体件研究综述
近年来西方关于反恐成本的研究述评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这套《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系列,尤其是2016年第2期、第九辑,简直像一本打开的地图,为我揭示了中国社会安全领域那些我从未深入触及的角落。我之所以选择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发展脉络的好奇。平日里,我们关注的公共安全可能更多停留在突发事件的报道,或是宏观的数据统计,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制度设计以及个体行为对整体安全的影响。比如,书中对于基层治理模式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无数工作人员在如何化解矛盾、如何预防风险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其中面临的挑战。再者,关于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引导与风险控制的分析,也让我对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常常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效地辨别真伪,如何才能避免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些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非常有启发性。总而言之,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却是一本能让你静下心来思考、提升认知、甚至激发更多研究兴趣的珍贵文献。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学议题充满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社会的运行机制,需要深入到其最微观的层面。这本《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第九辑)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像一般的新闻报道那样停留在表面,而是着力于挖掘社会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其演变规律。我尤其对书中涉及的社会冲突与和谐稳定的关系分析感到着迷。它不仅仅关注问题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关于基层矛盾的化解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来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安全网络,这些内容对我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新兴社会风险的关注,比如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这表明研究者们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威胁保持警惕。这本报告让我觉得,中国的社会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评分从一名普通公民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第九辑) 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新闻标题和官方声明背后的复杂逻辑。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能感受到社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的水平。这本书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的剖析,展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风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深入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视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所面临的安全挑战,而书中却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此外,书中对于科技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的思考。这套报告让我认识到,公共安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应对新挑战的系统工程。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被这本《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第九辑)吸引,是因为我对“安全”这个词的广泛定义产生了好奇。在我看来,“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人身不受侵害,更包含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健康等方方面面。这本书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论阐释,拓展了我对公共安全的认知边界。我非常欣赏报告中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它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挑战,并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关于社会公平与公共安全之间关系的探讨,就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真正的公平,就没有长久的稳定。此外,我对书中关于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的分析也深有体会。一个健康的社会,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守护。这本报告不仅仅是一份研究成果,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也让我对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套《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特别是2016年第2期,第九辑,无疑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著作。我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议题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书中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我常常在想,在一个如此庞大而多元的社会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如何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的安全与和谐?这本报告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扎实的调研和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在这一宏大命题下的探索历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论述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同时,我也关注到报告中对一些边缘群体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这表明研究者们并未局限于宏观层面,而是关注到了社会各个角落的安全需求。这本报告不仅是一份研究报告,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一次深度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