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词典
定价:30.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7901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在手,作文无忧;视角广阔,立目经典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四个部分,好词好句好段有写人篇、写景篇、状物篇;名人名言有12个小类,2000余条;歇后语有18个小类,3000余条;谚语有9个小类,1000余条。每个部分按条目的意义分类编排,包含生动的语言素材,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民间口口相传的歇后语,各民族的经典谚语,让学生吸收正能量。本词典功能完备,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学习语文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奖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语境”的重视上。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个词、一句谚语,但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才最为得体,甚至会因为误用而显得生硬或可笑。这部词典非常贴心地在每一个词条下方,提供了至少三到五条不同情境下的例句,涵盖了从日常口语到正式书面语的各种场景。比如,一个形容“坚韧不拔”的词语,它会分别给出在“面对困境时鼓励他人”、“描述历史人物功绩”以及“自我激励”三种不同语境下的示范用法。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对于正在学习汉语的非母语人士尤其友好,同时也帮助我们这些母语者重新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表达习惯。它教导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用”,这才是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棒了,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选用的材质似乎是那种带有细微纹理的布面,触感非常舒适,而且不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翻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福音。字体排版上,主标题“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词典”的选取既大气又不失典雅,深邃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工艺,透着一股子古典的韵味,仿佛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侧边书脊的设计,虽然内容包罗万象,但整体看起来却非常规整有序,即便是放在偌大的书架上,也能一眼被它的气质所吸引。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泛黄的劣质纸,而是略带米白色的高级用纸,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同时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小的注释和引文也看得清清楚楚,这对于需要精细查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看得出来,编纂处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从选材到工艺,都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让人一上手就充满了阅读的欲望。
评分说实话,当我听说这是一个“词典”时,我原本的预期是厚重、枯燥,充满了密密麻麻的古文和晦涩的解释。然而,翻开这本书之后,我的固有印象被彻底颠覆了。它的编纂者显然深谙现代读者的阅读心理,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成功地注入了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很多解释部分采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甚至引用了一些现代的文化现象来辅助理解那些年代久远的俚语和谚语,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比如,对于某个关于“变通”的歇后语,它用了一个现代商业谈判的例子来做类比,瞬间就让这个古老的智慧变得鲜活起来,易于接受。这种“古为今用”、“化繁为简”的编纂理念,使得这本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参考书,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博学的良师益友,随时准备用最合适的方式,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语言艺术的大门。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写作和语言编辑工作的人士,我最关注的是工具书的检索效率和体系的逻辑性。这部词典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采用了多维度交叉检索的系统,我不仅可以通过拼音首字母快速定位,还能通过关键词的部首或意义进行反查,这一点在处理那些记不清准确发音的词汇时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如果我只记得一个谚语的大致含义,但不太确定具体的措辞,我可以直接翻阅“意义主题索引”部分,很快就能找到相关的条目。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好词好句”的分类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按照“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等功能性模块进行细分,每个模块下又用色彩、动态等不同侧重点进行子分类。这种高度结构化的编排,使得查找工作从“大海捞针”变成了一种享受,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简直是案头必备的利器。
评分我试着查找了一些比较生僻的歇后语和一些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句子,发现这部词典的收录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我以为在其他资料书中已经绝版的、或者仅仅在特定方言区流传的谚语,在这里都能被找到准确的解释和出处。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名人名言”的处理方式非常严谨,不仅仅是罗列了名言本身,还附带了对名人的生平简介以及该名言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使得我们理解这些语言精华时,不再是孤立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深入到其产生的文化土壤中去。比如,对某位唐代诗人的某一句“警句”,它不仅给出了白话解释,还对比了其他几位与他同时代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横向对比的编排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文学视野。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的速览本,对于提升个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底蕴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