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应急管理2015
定价:80.00元
作者:夏保成 姚军玲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5408309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1
本书所收录资料详实、专业、实用,对于增进各省市区部门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省管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河南省减灾委专家组组长,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
长期从事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主持创建了我国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出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国家安全论》等专著、教材十余种,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广东省、重庆市等单位和地区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类报告120多场。
姚军玲,1972年生,河南安阳人,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德文化与应急管理比较研究。
主持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与人合作编著《中国应急管理(2011)》《中国应急管理(2012)》《中国应急管理(2013)》《中国应急管理(2014)》《应急管理比较研究》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配合着醒目的白色和橙色字体,传递出一种既权威又充满行动力的感觉。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平时对“应急管理”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应急管理2015》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在告诉我,在那个特定的年份,中国在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怎样的体系、理念和实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2015年中国在哪些具体的领域,比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改革或者提出了哪些新的策略。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了解到那些真实发生在2015年的事件,以及国家是如何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化解危机,重建家园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如何面对风险,如何守护家园的知识补充,也可能为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时,提供一些应对思路。
评分我一直认为,应急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应急管理2015》时,我非常好奇它是否也关注了“社会参与”这一维度。我希望书中能有章节,探讨2015年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以及普通民众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比如,是否有关于公众安全教育的普及情况,是否有关于社区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甚至是否有关于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方面的责任担当。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展现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如何挺身而出,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整个社会的应急体系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它能让我意识到,在国家构建的应急体系中,我个人也并非旁观者,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的一员,共同筑牢社会安全的屏障。
评分初翻开《中国应急管理2015》,我首先被其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数据支撑,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本书似乎深谙此道,它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中国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的投入、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各部门协同作战、信息共享机制的描述,因为我总觉得,一个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最关键的就在于“联动”。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某次大型演练,或者某次跨区域救援行动,来具体说明这种联动是如何实现的,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预警系统、信息发布渠道的分析很感兴趣,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第一时间获取准确、权威的应急信息,对于公众的自救互救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我对中国这个庞大体系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国家在保障民生安全方面的努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阅读《中国应急管理2015》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过往事件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2015年,作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它所蕴含的经验和教训,无疑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2015年的工作成果和不足,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技术、制度、人才等方面的进步。比如,是否在信息技术应用、智能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方面,2015年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部署?是否在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机制的创新方面,2015年也留下了重要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清晰地看到,中国在应急管理领域,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关键年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朝着更科学、更高效、更人性的方向迈进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国家安全体系演进的深刻洞察,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应急能力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政策文件或者理论手册,更像是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2015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必然是应急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回顾和总结那一年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是关于防汛抗洪的准备与应对,还是关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救援?抑或是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的防控与处置?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篇幅,去分析2015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国家在这些事件中展现出的应变能力、决策水平以及资源调配能力。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事件的经过,更是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经验总结以及教训吸取。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在面对危机时的坚韧与智慧,也让我看到国家为守护人民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让我深感安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