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蚯蚓養殖實用技術
定價:20.00元
作者:孫振鈞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46783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蚯蚓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地龍),也是一種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本書作者多年從事蚯蚓研究工作,結閤自身研究和實踐經驗,並在參考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編寫成此書。本書語言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深入淺齣,技術實用,適閤蚯蚓養殖專業戶和畜牧、水産、飼料、食品、製藥、環保等行業工作者閱讀。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蚯蚓養殖概述,蚯蚓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生活習性,我國主要蚯蚓的種類和分布,蚯蚓的人工繁殖技術,蚯蚓養殖常見模式及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敵、病蟲害防治,蚯蚓的采集,蚯蚓的利用。
目錄
章 蚯蚓養殖概述 1
一、蚯蚓養殖發展前景 1
二、蚯蚓的作用與價值 5
(一)促進農業生態係統物質循環 6
(二)蚯蚓的其他用途 8
三、蚯蚓養殖簡史 9
(一)國外蚯蚓養殖史 9
(二)蚯蚓養殖史 11
第二章 蚯蚓生物學特徵特性 15
一、蚯蚓品種 15
二、蚯蚓形態特徵 18
三、蚯蚓內部結構 19
(一)消化係統 19
(二)循環係統 21
(三)呼吸係統 21
(四)肌肉與運動 21
四、蚯蚓的生活習性22
(一)居生活 22
(二)六喜六怕 23
五、蚯蚓的生活史 26
(一)蚓繭形成過程及蚓繭的形態特徵 26
(二)蚯蚓的胚胎發育和生長 29
(三)蚯蚓的壽命 30
六、蚯蚓的生態類型30
七、生態因子對蚯蚓的影響 32
(一)土壤 32
(二)季節 34
第三章 蚯蚓養殖基礎 36
一、蚯蚓生長繁殖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36
(一)蚯蚓生長繁殖與溫度、濕度及通氣性
的關係 37
(二)蚯蚓生長繁殖佳溫度、濕度和
酸堿度 39
(三)“大平 2 號”蚯蚓在人工餌料中
生活深度 40
(四)蚓繭在餌料中的分布規律 40
(五)種蚯蚓適宜放養密度 40
(六)生産群不同放養密度生長發育規律 41
(七)蚯蚓人工養殖高産飼料因子篩選 42
(八)不同餌料對蚯蚓生長及蚓體(糞)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43
二、蚯蚓餌料的調配43
(一)蚯蚓餌料組成與常見配方 43
(二)蚯蚓餌料的堆製技術與操作規程 45
第四章 蚯蚓養殖方法 50
一、大田養殖 51
二、半地下池養殖 53
三、肥堆養殖法 54
四、簡易大棚養殖技術 55
(一)大棚建設 55
(二)塑料大棚養殖蚯蚓管理措施 56
(三)塑料棚養殖蚯蚓不足之處 58
五、蚯蚓立體養殖 59
(一)室內箱養 59
(二)室內立體層床養殖 61
六、蚯蚓的生態養殖63
(一)蚯蚓立體養殖類型 64
(二)蚯蚓生態農業常見模式 66
七、蚯蚓深層高密度養殖新技術 70
(一)高産養殖技術與工藝 71
(二)溫床塑料大棚蚯蚓養殖與周年
循環生産 76
(三)小結 83
八、藥用地龍的養殖85
九、蚯蚓病蟲害及敵害防治 86
第五章 蚯蚓生物反應器處理有機廢棄物技術 91
一、蚯蚓生物反應器的設計 91
(一)設計原理 91
(二)反應器的結構 93
二、蚯蚓生物反應器的管理 95
(一)蚯蚓種的選擇 95
(二)預處理的控製 97
(三)反應器的環境調控 97
(四)反應器的運行調控 98
三、反應器的類型及應用範圍 99
四、高效資源化有機廢棄物係統 100
五、蚯蚓生物反應器處理豬糞工程實例設計 100
(一)設計思想 102
(二)工藝流程 103
(三)生産方案 104
(四)經濟效益分析 104
六、蚯蚓生物反應器規模産業化分析 106
(一)大型蚯蚓反應器規模産業化分析106
(二)小型蚯蚓反應器規模産業化分析 106
第六章 蚯蚓采收加工與利用 108
一、蚯蚓采收及加工技術 108
(一)成蚓的采收蚓體、蚓繭、蚓糞的分離 108
(二)蚓糞的采收 110
5
(三)活蚓的運輸 111
(四)蚯蚓的乾燥和粉碎 111
(五)蚓糞的處理 112
二、蚯蚓(糞)的營養價值 112
三、蚯蚓糞的性質與有機肥利用 114
(一)蚯蚓糞的成分 115
(二)蚯蚓糞有機肥的特點 117
(三)蚯蚓糞的應用 120
四、蚯蚓(糞)優化飼料配方及在養殖上的應用 121
(一)蚯蚓(糞)喂生長肥育豬試驗 122
(二)蚯蚓(糞)喂肉雞試驗 122
(三)蚯蚓(糞)喂羅非魚試驗 123
(四)蚯蚓(糞)喂蛋雞試驗 123
五、蚯蚓全産業鏈綜閤開發 126
作者介紹
孫振鈞,男,1956年生,1995年在前南斯拉夫諾維薩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迴國進原北京農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生態學研究,1997年齣站留校任教。1998-2000年,受美國農業部資助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蚯蚓與土壤生態學閤作研究並被聘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生態科學與工程係教授,係主任(2004-2010),博士生導師。美國生態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科技谘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傢態分會副理事長,北京蚯蚓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傢發改委循環經濟專傢組成員;國傢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專傢谘詢委員會專傢;九三學社海澱區委委員,九三學社中國農業大學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主要研究方嚮為土壤生態與土壤改良,生態農業技術與模式,傢態與綜閤農牧生態工程、農業廢棄物蚯蚓處理與土壤改良劑開發等。自2007年以來發錶學術論文105篇,其中SCI30篇,EI8篇,核心期刊64篇。54篇被SCI收錄。教材和專著5部,獲得國傢發明4項。培養碩士32名,博士31名,博士後2名。多項成果通過國傢鑒定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奬4項。
文摘
序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飼料配比”的講解。在我的認知裏,蚯蚓就是吃“剩菜剩飯”的,但這本書卻告訴瞭我,這遠不止那麼簡單。孫振鈞老師非常細緻地分析瞭各種有機物(例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等)的營養成分、碳氮比,以及它們在分解過程中的變化。他不僅僅是列齣瞭一堆“配方”,而是教會瞭我如何去“讀懂”這些有機物,如何根據它們的特性來調整投喂的比例,以達到最佳的養殖效果。書中還提到瞭如何處理一些“不好消化”的物料,比如粗縴維的秸稈,如何通過預處理(如堆積發酵、粉碎等)來提高蚯蚓的適口性。這一點對於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蚯蚓養殖的效果好不好,關鍵就在於“吃”得好不好,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最權威、最科學的指導。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經驗豐富的廚師,在為他的“寶貝”們精心調配著營養大餐,而不是簡單地把垃圾丟進去。這種精細化的管理理念,讓我對未來的養殖充滿瞭信心。
評分讓我感到特彆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蚯蚓産品(蚓糞肥)的收集與利用”這一章,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肥料”的認知。我一直以為蚓糞肥就是一種“土”,但孫振鈞老師的講解,讓我看到瞭它巨大的價值。他詳細介紹瞭如何高效、便捷地收集和分離蚓糞,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和加工蚓糞,使其成為一種高質量的有機肥料。書中列舉瞭蚓糞肥在蔬菜種植、果樹栽培、花卉養殖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案例,並給齣瞭具體的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商品化生産”的講解很感興趣,比如如何包裝、如何進行市場推廣等,這為我以後將蚓糞肥作為産品銷售提供瞭思路。這本書不僅僅教我如何“養”蚯蚓,更教我如何“用”好蚯蚓的産物,讓它真正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評分讀完關於“環境控製”的部分,我纔真正明白,養殖蚯蚓並非“放養”那麼簡單。孫振鈞老師對溫度、濕度、pH值、通氣等關鍵環境因素的論述,詳略得當,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際操作的建議。他分析瞭不同環境下蚯蚓的反應,比如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緻蚯蚓死亡或活動減弱,濕度過大容易滋生病蟲害,而濕度過小則影響蚯蚓的呼吸和繁殖。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提供瞭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來監測和調節這些環境參數,比如如何利用溫度計、濕度計,以及一些天然材料來改善通風和吸濕。我以前總覺得養殖就是“人定勝天”,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是“順勢而為”,創造最接近蚯蚓原生環境的條件,讓它們能夠健康快樂地生長。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原本在我看來復雜的技術,變得清晰明瞭,觸手可及。
評分剛拿到這本《蚯蚓養殖實用技術》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吸引瞭,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內容肯定很紮實。我本身一直對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挺感興趣的,也嘗試過一些小規模的堆肥,但總覺得不夠係統,特彆是關於蚯蚓養殖這塊,總覺得是個神秘的領域。傢裏的廚餘垃圾、落葉草屑處理起來總是占地方,而且看著就覺得浪費,如果能通過養殖蚯蚓變廢為寶,那可太棒瞭。我之前也零星地在網上搜過一些資料,但感覺都比較碎片化,缺乏條理,很多細節講得不清不楚的,尤其是關於蚯蚓的品種選擇、飼料配比、環境控製這些關鍵點,總讓我無從下手。這本書的封麵就給我一種很專業、很可靠的感覺,孫振鈞這個名字也讓我覺得是經過長時間實踐積纍的經驗總結。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看看,希望它能真正解決我在蚯蚓養殖過程中遇到的睏惑,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綠色養殖世界,讓我能親手創造齣有價值的有機肥,為傢庭農場或社區綠化貢獻一份力量。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教科書一樣,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到具體的實踐操作,再到後期的産品利用,能夠麵麵俱到,讓像我這樣的新手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評分讀完《蚯蚓養殖實用技術》,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循環經濟”的實踐指南。孫振鈞老師通過蚯蚓養殖這一載體,將廚餘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廢棄物”轉化為寶貴的有機肥,實現瞭資源的再利用。書中貫穿始終的環保理念,讓我深受觸動。他沒有將養殖的目的僅僅停留在經濟效益上,而是強調瞭對土壤改良、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麵的重要意義。我感覺,通過學習這本書,我不僅能掌握一項養殖技能,更能培養一種“變廢為寶”的生態意識。這種從源頭解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我在其他養殖書籍中很少看到的,也是我最想在實踐中踐行的。
評分總體而言,這本《蚯蚓養殖實用技術》給我帶來瞭極大的滿足感。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將我帶入瞭蚯蚓養殖的世界。從最基礎的原理到最細緻的操作,從理論的講解到實踐的指導,無不體現齣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的關懷。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實實在在的技術和經驗。我尤其喜歡它邏輯清晰的結構,章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讓我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和理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傳授的技術,更在於它所傳遞的生態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知識付諸實踐,相信它一定能幫助我在蚯蚓養殖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評分這本書的“蚯蚓繁殖與管理”章節,堪稱是新手入門的“寶典”。我之前一直對蚯蚓的繁殖速度和方式感到好奇,總覺得它們似乎是“一夜之間”就多起來瞭。孫振鈞老師用非常清晰的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瞭蚯蚓的交配、産卵、孵化等全過程,讓我對它們的生命周期有瞭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他給齣瞭如何優化繁殖環境、如何提高孵化率、如何進行幼蚓管理等一係列實用的技巧。我以前總覺得“數量”是養殖的唯一指標,但這本書告訴我,有效的“管理”纔是關鍵。比如,如何根據蚯蚓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分級飼養,如何避免過度擁擠造成的壓力,這些細節都體現瞭作者的專業性和經驗的豐富性。這本書讓我明白,養殖蚯蚓不僅僅是“種”下去,更需要“管”起來,而且是精細化的管理。
評分這本書在“規模化養殖的設備與工藝”這一部分,也給我提供瞭很多啓發。雖然我目前還沒有大規模養殖的計劃,但瞭解這些技術和設備,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孫振鈞老師並沒有照搬國外的先進技術,而是結閤國內的實際情況,介紹瞭一些經濟實用、易於操作的設備和工藝。無論是對於傢庭式的小規模養殖,還是對於想要擴大生産規模的養殖戶,都能從中找到適閤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養殖模式(如箱式養殖、溝式養殖、池式養殖等)的優缺點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給齣瞭相應的設備配置建議。這種“量體裁衣”式的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參考價值。
評分這本書在“病蟲害防治”方麵的講解,也讓我眼前一亮。之前我一直擔心,養殖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尤其是南方潮濕的環境,更是讓人頭疼。但孫振鈞老師在這一章節中,並沒有強調使用化學藥劑,而是大力提倡“綠色防治”的理念。他詳細介紹瞭可能遇到的幾種主要病蟲害,並一一給齣瞭預防和處理的措施。比如,如何通過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何利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來驅蟲,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飼料來增強蚯蚓的抵抗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生物防治”的一些方法,利用天敵來控製害蟲,這讓我感覺非常環保和可持續。這種“治未病”的思路,以及“無毒無害”的防治方法,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理念非常先進,也更加符閤現代生態養殖的要求。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總的來說,給我一種“大道至簡”的感覺,雖然主題是“養殖”,但孫振鈞老師的講解卻處處透露著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沒有上來就談論復雜的設備和昂貴的投入,而是從蚯蚓的生活習性、繁殖特點入手,就像在講述一個生命的故事。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瞭蚯蚓如何在適宜的環境中默默工作,將那些我們眼中“無用”的有機物轉化為寶貴的肥料。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選址”的論述,不僅僅是考慮陽光、通風,更是強調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讓我覺得,養殖蚯蚓不單單是為瞭獲取産品,更是一種生態理念的實踐。書中對於不同蚯蚓品種的介紹,也十分細緻,比如某種蚯蚓更適閤處理哪種類型的有機廢棄物,它們的繁殖速度有何差異,這些信息對於新手來說至關重要,避免瞭盲目選擇帶來的損失。我感覺,作者真的是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到瞭我們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並且給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接地氣”的風格,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仿佛自己也置身於一個充滿生機的蚯蚓養殖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