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潜力无穷的生物质能
定价:29.80元
作者:汪洋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2419354
字数:
页码:1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潜力无穷的生物质能》重点讲述了新能源知识和新能源推广应用,知识版块设置合理,方便阅读、理解与记忆。介绍了生活质能,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难得的能源环保书籍,希望《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潜力无穷的生物质能》能为你带来绿色能源环保知识,让你在新能源推广应用之路上,为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一起加油。
内容提要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它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迅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已经刻不容缓,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对缓解能源、环境、生态问题已迫在眉睫,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越来越得到世人的重视。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潜力无穷的生物质能》重点讲述了新能源知识和新能源推广应用。
目录
章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节 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一、认识生物质资源
二、神奇的光合作用
三、身边常见的生物质资源
四、生物质资源的特点
五、生物质资源的发展展望
第二节 方便环保的生物质能
一、认识生物质能
二、生物质能的优点
三、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
四、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五、生物质能利用的前景
第二章 生物质直接燃烧
节 认识生物质燃烧
一、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二、生物质物理特性
三、生物质燃烧及特点
四、生物质燃烧的过程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生物质燃烧
一、生物质直接燃烧
二、生物质混合燃烧
三、生物质气化燃烧
四、生物质层燃
五、生物质流化床燃烧
六、生物质燃烧技术未来发展
第三章 生物质气化
节 生物质气化技术
一、什么是生物质气化
二、不同种类的生物质气化
三、生物质气化影响因素
四、生物质材料气化特点
第二节 生物质气化装置
一、固定床气化炉
二、流化床气化装置
第三节 生物质气化的综合利用
一、生物质气化供热
二、生物质气化发电
三、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
第四章 生物质热解
节 认识生物质热解
一、生物质热裂解
二、生物质热裂解过程
三、生物质热解反应器
四、快速热解反应器举例
五、影响热裂解的因素
六、生物质热解的发展
第二节 生物质热解产物
一、生物质热解的产物
二、生物油组成及特性
三、其他产物的应用
第五章 节能环保的乙醇
节 生物燃料乙醇
一、认识燃料乙醇
二、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
三、农产品生产乙醇
四、纤维素生产乙醇
第二节 燃料乙醇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特点
二、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六章 “绿色柴油”——甲酯
节 认识生物柴油
一、现实状况催生生物柴油
二、生物柴油的特性
三、生物柴油的生产原理
四、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
第二节 生物柴油生产
一、生物柴油生产方法的发展
二、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三、按原料区分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四、影响转酯反应的主要因素
五、各国研究应用现状
第七章 生物质能其他利用
节 生物质液化
一、生物质直接液化
二、生物质直接液化工艺
三、生物质直接液化产物及应用
四、生物质与煤共液化
五、生物质直接液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生物质固化
一、生物质压缩成型
二、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原理
三、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流程
四、生物质成型设备
第三节 生物质型煤
一、什么是生物质型煤
二、生物质型煤的生产
三、生物质型煤的特点
作者介绍
文摘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潜力无穷的生物质能》:
世界上生物质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它包括所有的陆生、水生植物,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工业有机废物等。
我国生物质的生产量达60亿吨干物质,单农作物秸秆就达6亿吨,约折合标准煤2.15亿吨。但目前对生物质的利用主要是采用直接燃烧的方式,这样不但燃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因而,探索新型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开发出高品位的优质能源势在必行。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全球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共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生物质是人类早用来获取能源的物质,通过直接燃烧,人们可获得经光合作用储存在生物质内的能量。每燃烧一千克的木材可获得的热量为8~20兆焦。由于其分布广泛和容易获得,生物质一直是使用为广泛的能源物质。
像生物质的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式、抗病灾性能、日照时间与日照强度、环境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是影响生物质所含能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进行转换,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转换太阳能的的效率是很低的,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为0.5%~5%,就拿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的效率而言,转化率只占太阳辐射能的0.5%~2.5%,而地球生物圈对太阳能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地球上共有25万种生物生长在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高效率可达8%~15%,一般平均效率大约是0.5%。
……
序言
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用平和的语气,讲述着一个关于“变废为宝”的奇妙故事。它让我看到了,那些被我们随手丢弃的秸秆、果壳、动物粪便,甚至城市垃圾,在经过科学的处理后,都能变成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惊叹于人类的智慧。书中并没有回避生物质能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比如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土地的占用等等,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循环经济”的阐述,它强调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物的最小化产生,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可持续生活理念不谋而合。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比如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单位办公产生的废纸,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更积极的方式,将这些“潜在的能源”重新利用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呼唤。它让我觉得,每一次小小的环保行动,都可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以为只是又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的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它让我看到了,生物质能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已经融入我们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生物质能源与农村发展”的章节所打动。它详细阐述了生物质能源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能源困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甚至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我仿佛看到了,在中国的广袤农村,秸秆不再是焚烧的对象,而是成为一种宝贵的能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书中描绘的那些质朴的笑容,在看到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后,油然而生,让我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这种将宏观的能源战略与微观的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对生物质能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充满了敬意。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多么大的惊喜,毕竟,关于新能源的科普读物市面上已经不少。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我被它所展现出的深邃和广阔所震撼。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种能源,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类与自然、过去与未来、智慧与创新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废物”,其实是隐藏的宝藏,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发掘,它们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有的发生在遥远的国度,有的则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跨越地理和文化的叙述,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努力。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个体,无论多么渺小,都可以为构建一个更绿色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不仅要传达知识,更要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一种“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将枯燥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介绍沼气发电时,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化学反应式,而是描绘了一幅农民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场景,然后解释了沼气是如何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这种“情景式”的讲解,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案例,比如,某一个国家如何利用其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建立起庞大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看到了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搜集一些与生物质能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想要了解这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
评分我一直对能源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摆脱化石燃料依赖的绿色能源。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生物质能的潜力。它不仅仅罗列了生物质能的种类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生物质能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它让我明白,我们并非在与自然对抗,而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自然中汲取养分,又将生成的物质回馈给自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书中对于生物质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各种能源的优劣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生物质能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储存性,不像太阳能和风能那样受制于天气条件。同时,它也面临着土地竞争、成本效益等挑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能源安全”的论述,它强调了发展本土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能够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的独立性。这种宏观的战略思考,让我对生物质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绿色新能源”这个概念,之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觉得它们遥不可及,离我的生活很远。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生物质能这个概念,以其巨大的潜力,以及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深远影响,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夸大生物质能的优势,而是以一种客观、辩证的视角,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土地的竞争、技术的成熟度、经济的可行性等等。然后,它又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克服这些挑战,最终实现生物质能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信任。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未来能源展望”的章节所吸引,它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对于我来说,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次,我跟随这本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绿色能源之旅”。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生物质能这个概念,从最初的模糊印象,逐步清晰化、具体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生物质能的经济价值”的分析,它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生物质能源如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因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书中还对生物质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期待。它让我明白,生物质能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它将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洁、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这种充满希望的展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评分我通常对科学普及类的读物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显,难以满足我的求知欲,要么过于专业,令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种极为优雅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生物质能这个听起来有些“高冷”的领域,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景照片,来辅助文字的讲解。那些图片,有的是现代化的生物质发电厂,流线型的设计,巨大的涡轮机,象征着科技的力量;有的是古老的生物质利用场景,泥土搭建的炉灶,冒着袅袅炊烟,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让我仿佛置身于书中描绘的场景之中。书的逻辑结构也非常清晰,从生物质能的定义、种类,到其在能源生产、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层层递进,条理分明。让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奥秘。我甚至开始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气化反应的原理等等。虽然书中没有深入到工程计算的层面,但它所提供的宏观框架和关键信息,已经足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我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鲜少能获得的。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籍,纸张略带泛黄,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一探究竟。书中描绘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幅宏伟画卷。它并非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那些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一点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看到,在遥远的非洲大草原上,当地居民如何巧妙地利用农作物残余制造沼气,点亮夜晚的灯火,温暖寒冷的居室;又或是想象着,在广袤的北欧森林中,木屑和秸秆被转化为清洁的生物燃料,为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是如此的无穷,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掘并运用自然赋予的宝藏。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种能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示,一种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我尤其被其中描述的那些微小创新所打动,它们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发酵罐,一句简单的改良建议,却能为当地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这本书让我对“绿色”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色彩,而是上升到一种理念,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种对子孙后代福祉的关怀。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思考它们是否也能被赋予新的生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阅读这本书最深刻的收获之一。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接地气”。它并没有局限于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而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向读者展示了生物质能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物质能源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家庭取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的介绍。比如,利用生物柴油替代传统的柴油,能够显著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又比如,通过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为工业锅炉提供清洁的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些具体的应用场景,让我对生物质能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的生物质能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比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特点和利用方式。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生物质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