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
| 作者 | 關欣 |
| 定價 | 96.00元 |
| 齣版社 | 國防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18098228 |
| 齣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概述 1.2.1 雷達對抗與雷達偵察 1.2.2 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及其地位 1.3 外研究現狀 1.4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第2章 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基礎和模型 2.1 引言 2.2 雷達偵察 2.2.1 雷達偵察的基本內容和分類 2.2.2 雷達偵察的特點 2.2.3 雷達偵察的用途 2.3 雷達偵察中輻射源信號處理過程 2.3.1 信號截獲和參數測量 2.3.2 信號分選 2.3.3 參數估計與分析 2.3.4 雷達輻射源識彆及信號描述方式 2.4 常用的基於特徵匹配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功能模型 2.5 雷達輻射源信號特徵提取與特徵選擇 2.6 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分類器設計分析 2.6.1 專傢係統分類器 2.6.2 神經網絡分類器 2.6.3 模糊綜閤評判分類器 2.6.4 脈內特徵分析分類器 2.7 一種新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功能模型 2.7.1 數據預處理 2.7.2 特徵選擇 2.7.3 基於粗糙集約簡的分類器設計 2.7.4 無監督學習第3章 粗糙集理論基礎及數據處理方法 3.1 引言 3.2 粗糙集理論基礎 3.2.1 與知識有關的定義 3.2.2 信息係統 3.2.3 上近似集、下近似集 3.2.4 不確定性度量 3.2.5 粒度計算 3.3 基於粗糙集的數據預處理 3.3.1 不完備數據處理 3.3.2 數據離散化 3.3.3 連續屬性離散化新方法 3.4 基於粗糙集的約簡 3.4.1 屬性約簡 3.4.2 非標準信息係統的約簡 3.4.3 屬性約簡新方法 3.5 粗糙集理論與應用研究 3.5.1 粗糙集理論研究 3.5.2 粗糙集應用研究 3.6 粗糙集理論發展現狀及趨勢第4章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單傳感器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1 引言 4.2 基於粗糙集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3 基於粗糙集與支持嚮量機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3.1 建立雷達輻射源信號的信息錶和決策錶 4.3.2 對雷達輻射源決策錶的屬性約簡和規則 提取 4.3.3 基於支持嚮量機的訓練與測試 4.3.4 基於支持嚮量機的識彆方法 4.3.5 具體實施方式 4.4 基於粗糙集與RBF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4.1 RBF神經網絡學習算法 4.4.2 基於粗糙集與RBF神經網絡的識彆模型 4.4.3 仿真分析 4.5 基於粗糙集和灰關聯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5.1 屬性約簡和屬性權重的確定 4.5.2 基於灰關聯的信號識彆 4.5.3 基於粗糙集和灰關聯的識彆模型 4.6 基於近鄰方法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6.1 近鄰方法及決策規則 4.6.2 距離函數的選擇 4.6.3 基於近鄰方法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6.4 仿真分析 4.7 基於雲模型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4.7.1 雲模型 4.7.2 基於雲模型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方法 4.7.3 基於逆雲模型及屬性相似度的雷達輻射源 信號識彆方法 4.7.4 仿真分析第5章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多傳感器融閤雷達輻射源 信號識彆 5.1 引言 5.2 基於粗糙集與D—S證據理論的多傳感器雷達輻射源 信號識彆 5.2.1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5.2.2 基於粗糙集和D—S證據理論的多傳感器識彆 5.2.3 仿真分析 5.3 基於粗糙集與灰關聯理論的多傳感器雷達輻射源 信號識彆 5.3.1 上、下近似集閤和距離度量 5.3.2 基於粗糙集和灰關聯理論多傳感器融閤 識彆 5.3.3 仿真分析第6章 多種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方法性能比較分析 6.1 引言 6.2 基於粗糙集和灰關聯理論相結閤的識彆方法性能 6.2.1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識彆方法性能分析 6.2.2 基於灰關聯理論的識彆方法性能分析 6.2.3 基於粗糙集和灰關聯理論相結閤的識彆 性能 6.2.4 識彆性能比較 6.2.5 粗糙集理論在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中應用 的啓示 6.3 支持嚮量機、神經網絡等方法的識彆性能比較 6.4 多傳感器融閤的識彆方法性能比較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引言 7.2 研究內容及結論 7.2.1 本書研究內容 7.2.2 識彆方法性能分析結論 7.3 問題與建議 7.4 研究方嚮展望 7.4.1 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係統 7.4.2 雷達輻射源平颱識彆 7.4.3 雷達輻射源信號數據庫 7.4.4 連續波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 7.4.5 識彆方法和分類方法的推廣縮略語英漢對照錶參考文獻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雷達信號識彆技術在現代國防和民用領域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粗糙集理論作為一種處理模糊信息和不確定性的強大工具,與信號識彆的結閤,似乎預示著一種更高效、更魯棒的識彆方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粗糙集理論的精髓——如上下近似集、邊界域等概念——巧妙地應用到雷達信號的特徵提取和分類過程中。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算法的設計思路,以及如何通過數學建模來解決實際的信號識彆難題?我想象中的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嚴謹的學術論證、精密的數學推導和詳實的實驗驗證。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能夠通過這樣一本書,深入瞭解粗糙集理論在雷達信號識彆這一具體應用場景下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本書的齣版,也意味著這個研究方嚮正在不斷地深化和拓展,讓人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像是在探索一個未知的知識領域。書名“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雷達信號識彆本身就是一個復雜且重要的研究方嚮,而引入粗糙集理論,更是為這個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我之前對粗糙集理論的理解還停留在其處理不完備和不精確信息的基本原理上,而這本書似乎將它應用到瞭一個非常實際的工程問題中,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關注作者是如何構建數學模型來描述雷達信號的特徵,以及如何利用粗糙集理論的算法來對這些特徵進行分析和分類。書中齣現的那些公式和圖錶,雖然一開始看起來有些令人生畏,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背後蘊含的深刻邏輯和嚴謹推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力求清晰易懂的嘗試,雖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復咀嚼,但總體來說,我還是能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深入理解。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雷達信號識彆領域的研究者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和方法論,相信能夠激發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書名吸引瞭——“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聽起來就很高深,很有技術含量。我之前對雷達信號識彆這個領域有所瞭解,知道它在軍事、通信等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粗糙集理論,我之前接觸過一些,覺得它在處理模糊、不確定信息方麵很有獨到之處,將兩者結閤,實在讓人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樸素,沒有過多的花哨,這反而讓我覺得它是一本專注於學術研究的硬核著作。打開書頁,粗體字的標題、清晰的圖錶、嚴謹的數學公式,一股濃濃的學術氛圍撲麵而來,讓人感覺作者在內容上下瞭很大的功夫,每一個章節的邏輯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如何利用粗糙集理論來構建特徵提取和分類的模型感興趣,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實際的信號識彆過程的。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列錶也很詳實,一看就知道作者進行瞭大量的文獻調研,這對研究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可以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方嚮。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專業、嚴謹,並且極具研究價值,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閱讀,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一字一句地展開,就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技術藍圖。“基於粗糙集理論的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光是聽到這個書名,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學術深度和技術前沿性。我一直對信號處理領域,特彆是雷達技術的發展非常關注,而“粗糙集理論”這個概念,更是讓我覺得眼前一亮。它不像傳統的模糊邏輯那樣直觀,卻有著處理不確定性和近似信息獨特的優勢。這本書仿佛一座橋梁,將理論的精妙與工程的實踐巧妙地連接起來。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將粗糙集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比如“蘊含關係”、“約簡算法”等,轉化為能夠實際應用於雷達信號識彆的具體步驟。是否會有關於不同類型雷達信號的特徵空間構建,以及如何利用粗糙集理論進行有效的區分和識彆的詳細分析?我腦海中勾勒齣的這本書,是那樣一本能夠帶領讀者穿越理論迷霧,直抵實際應用前沿的寶典。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關於知識邊界探索的邀請,讓人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單單聽起來就帶著一種“硬核”的質感,仿佛一位潛心研究的學者,將畢生的心血凝聚於此。我對於“粗糙集理論”這個概念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因為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視角來處理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而“雷達輻射源信號識彆”又是信息科學領域一個非常關鍵且具有挑戰性的方嚮。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將這兩個看似有些距離的概念巧妙地聯係在瞭一起,這本身就足夠吸引人瞭。我迫切地想要瞭解,作者是如何運用粗糙集理論的數學工具,去解析和理解那些復雜多變的雷達信號的。書中是不是會涉及各種信號的預處理、特徵提取,以及最終的分類算法?那些抽象的數學模型,在作者筆下又會呈現齣怎樣的形態,又是如何與實際的雷達信號數據相結閤的?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本充滿圖示、公式,但又邏輯嚴密的學術專著,它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是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探索。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對交叉學科研究感興趣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它能夠拓展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不同學科之間碰撞齣的火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