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心理学(第8版)
出版价:68元
作者:[美] 戴维·迈尔斯 著;侯玉波 等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115138804
字数:1092000
页码: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我从1994年开始相继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加州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使用的一直就是戴维·迈尔斯的这本教材。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能够再版3次以上的话,这本书就堪称经典教材了,而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20年中连续再版了8次。随着版本的更新,我能不断领略作者修改增订的精妙所在,并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该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的风格。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典范,是美国心理学教科书市场上评价同类教材的一个标尺,因此我很高兴向国内的同行推荐这本书。我相信读者拿到这本书后,也会和我一样捧读再三,不忍释卷。
彭凯平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社会心理学(第8版)》讨论的研究对象是我们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它把少数几本真正把各个学科的相关论述与社会心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和发现结合了起来,即使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读者也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和描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目录
书籍,放心购买。新华书店和出版社货源
内容提要
《社会心理学(第8版)》被美国700多所大学/学院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优佳的指导性书籍。
文摘
当我初应邀撰写本书时,我立刻想到此书应该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和温暖的人性,具有事实性和智力启发性。它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揭示社会心理学——提供重要社会现象的实时概要,也括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它应该是相当全面的,但也会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去探索,去分析,并把这些规则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如何选择材料来对一个学科做相当全面的介绍——既要足够长以便容纳丰富的叙述,也要足够清晰以使要点不至于被淹没其中。我一直努力使我所呈现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既不会对本科生来说过于深奥,也不会和单纯的社会学或心理学课程重复。相反我注重那些能使社会心理学融合到自由艺术的知识传统中的材料。通过传授名著。哲学和科学,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拓展了思维和觉知,并把我们从现存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社会心理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很多社会心理学的本科生并不主修心理学,实际上所有人都将从事其他职业。这本书把重点放在和人类有关的重要话题上,这样既可以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并对他们有所裨益。
社会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盛宴。在整个有记载的历史中,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100多年,也就是刚过去的那个世纪。考虑到我们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还是喜人的。我们已经在解释信念与错觉。爱与恨。从众和独立这些心理现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人类行为的很多方面仍然是个谜,但社会心理学能就一些人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做出部分解答。
当人们次采取新的态度时,他们的行为会有所改变吗?
……
作者介绍
戴维·迈尔斯,曾在30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括《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家》等。除了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同时他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广大民众。他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教育》和《科学美国人》。
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奥秘感到着迷,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窥探窗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他人比较,这些都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读到“社会认知”的部分,我才意识到我们是如何对他人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容易犯下多少“认知捷径”的错误。这就像给我的思维模式做了一次“消毒”,让我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审慎。另外,书中关于“社会规范”和“文化差异”的分析,也让我体会到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行为的巨大差异。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不同文化的人有了更深的尊重和理解。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也很强,每一章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拼图,最终构成了一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宏大画卷。读完它,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周围世界感到困惑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的书,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命中注定”。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验中。比如,书中对“认知失调”的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在做出艰难选择后,反而会更加肯定自己的选择,这解释了我生活中很多困惑的现象。还有关于“社会认同”和“群体动力学”的部分,简直是职场生存指南!理解了为什么在团队中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以及如何打破这种现象,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的团队成员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概念时,都会引用大量的经典研究,比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读来让人既震撼又发人深省。我喜欢它不仅提供理论,更强调了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去质疑,去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评分这本书真的打开了我对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新视角!以前总觉得人际交往是一种本能,但读了之后才明白,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精妙的心理学原理在支撑。作者的例子非常贴近生活,比如我们为什么会下意识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或者在群体中为何会更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选择。这些都不仅仅是“感觉”如此,而是有科学的解释。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归因错误”的部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常常把别人的错误归咎于其性格,而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反思让我对身边的人更加宽容,也更愿意去理解他们的处境。而且,书中对于社会影响力的探讨,比如从众、服从权威等等,让我对媒体宣传、广告营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那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这本书不枯燥,语言也很流畅,读起来很有趣,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感觉像是给我的社交雷达升级了,能更敏锐地捕捉到人际互动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评分天啊,这本书真的是太有启发性了!我一直以为社会心理学离我们很遥远,只是一些理论家的学术研究,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它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书中关于“刻板印象”和“偏见”的讨论,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无意识中可能存在的偏见。作者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偏见是如何形成、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以及如何才能减少偏见的。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一直希望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人。另外,书中关于“爱情和社会吸引力”的部分,也是我的最爱之一。它不仅仅探讨了我们为什么会被某些人吸引,还深入分析了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这些知识太实用了,让我对自己的感情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如何去建立更健康、更长久的关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活泼,读起来毫不费力,就像在和一位博学的老师聊天,他会耐心地为你解答心中的疑惑,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还有点担心它会太学术,读起来会很吃力。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设计真的太棒了,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呈现社会心理学。作者很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案例,从日常的社交尴尬到重大的社会事件,都能找到对应的心理学解释。特别是关于“说服与劝导”的章节,我简直是如饥似渴地读完。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广告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掏钱,为什么有些演讲者能让我们信服。这让我对信息传播和媒体影响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种“社交潜规则”。而且,书中对“利他行为”和“攻击性”的探讨,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并非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而是分析了促使人们做出不同行为的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