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
定价:35.00元
作者: 森荣二,薛培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030165107
字数:
页码:2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电子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电子、自动化、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的师生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的*大特点是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即使是不具备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利用《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设计和制作出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的LC滤波器。
内容提要
本书作为一本介绍LC滤波器设计和制作方法的实用性图书,内容包括了经典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如定K型、m推演型、巴特沃思型、切比雪夫型、贝塞尔型、高斯型、逆切比雪夫型、椭圆函数型等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及电容耦合谐振器型窄带滤波器。本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对于实现滤波器有重要意义的元件值变换方法、匹配衰减器设计方法和电感线圈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
本书的*大特点是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即使是不具备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利用本书设计和制作出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的LC滤波器。
本书可作为信号处理、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章 滤波器的种类和特性
1.1 滤波器的种类和名称
1.2 理想滤波器的特性
1.3 实际滤波器的特性
1.4 函数型滤波器的特性
【专栏】本书中所涉及的数学运算
第2章 低通滤波器的经典法设计——定K型及m推演型LPF的设计和应用
2.1 定K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2.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定K型滤波器
2.3 定K型归一化LPF的设计数据
2.4 m推演型低通滤波器
2.5 m推演型LPF的归一化设计数据及滤波器设计方法
2.6 m推演型滤波器与定K型滤波器的组合设计
2.7 利用m推演型改善匹配性的滤波器设计技术
第3章 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以其通带衰减特性平坦而闻名,且易于设计
3.1 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3.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
3.3 归一化巴特沃思型LPF的设计数据
3.4 巴特沃思型LPF的电路元件值计算
第4章 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以通带内允许特性起伏来换取截止特性陡峭
4.1 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4.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
4.3 归一化切比雪夫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5章 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通带内群延迟特性平坦的滤波器
5.1 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5.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
5.3 归一化贝塞尔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6章 高斯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群延迟特性在通带内就开始缓慢变化的滤波器
6.1 高斯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6.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高斯型低通滤波器
6.3 归一化高斯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7章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把归一化LPF变换成归一化HPF, 再求待设计HPF的元件值
7.1 依据定K型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2 定K型HPF的特性
7.3 依据m推演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4 依据巴特沃思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5 巴特沃思型归一化HPF的设计数据
7.6 依据贝塞尔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7 依据高斯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8 高通滤波器设计中元件寄生电感的有效利用
第8章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设计带宽与BPF相同的LPF,再进行元件变换而得BPF
第9章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设计带宽与BRF相同的HPF,再进行元件变换而得BRF
0章 变换滤波器构成元件值的方法——旨在使用适当参数的部件来实现滤波器特性
1章 电容耦合谐振器式带通滤波器的设计——适合于窄带滤波器设计
2章 逆切比雪夫型LPF的设计——通带内大平坦,阻带内有陷波点
3章 椭圆函数型LPF的设计——允许通带内和阻带内均有起伏,截止特性得以改善
4章 匹配衰减器的设计和应用——为了准确地测得滤波器特性,必须进行阻抗匹配
5章 电感线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依据形状和导磁率求匝数
参考文献
设计示例和计算示例一览表
作者介绍
森 荣二
1991年 进入株式会社ADVANTEST从事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的开发工作
1998年 进入美国微冲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现在的安立公司)作为高级设计工程师从事测定器用微波、毫米波的相关开发工作
文摘
序言
章 滤波器的种类和特性
1.1 滤波器的种类和名称
1.2 理想滤波器的特性
1.3 实际滤波器的特性
1.4 函数型滤波器的特性
【专栏】本书中所涉及的数学运算
第2章 低通滤波器的经典法设计——定K型及m推演型LPF的设计和应用
2.1 定K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2.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定K型滤波器
2.3 定K型归一化LPF的设计数据
2.4 m推演型低通滤波器
2.5 m推演型LPF的归一化设计数据及滤波器设计方法
2.6 m推演型滤波器与定K型滤波器的组合设计
2.7 利用m推演型改善匹配性的滤波器设计技术
第3章 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以其通带衰减特性平坦而闻名,且易于设计
3.1 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3.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巴特沃思型低通滤波器
3.3 归一化巴特沃思型LPF的设计数据
3.4 巴特沃思型LPF的电路元件值计算
第4章 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以通带内允许特性起伏来换取截止特性陡峭
4.1 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4.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
4.3 归一化切比雪夫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5章 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通带内群延迟特性平坦的滤波器
5.1 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5.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
5.3 归一化贝塞尔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6章 高斯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群延迟特性在通带内就开始缓慢变化的滤波器
6.1 高斯型低通滤波器特性概述
6.2 依据归一化LPF来设计高斯型低通滤波器
6.3 归一化高斯型LPF的设计数据
第7章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把归一化LPF变换成归一化HPF, 再求待设计HPF的元件值
7.1 依据定K型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2 定K型HPF的特性
7.3 依据m推演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4 依据巴特沃思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5 巴特沃思型归一化HPF的设计数据
7.6 依据贝塞尔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7 依据高斯型归一化LPF的数据来设计高通滤波器
7.8 高通滤波器设计中元件寄生电感的有效利用
第8章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设计带宽与BPF相同的LPF,再进行元件变换而得BPF
第9章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先设计带宽与BRF相同的HPF,再进行元件变换而得BRF
0章 变换滤波器构成元件值的方法——旨在使用适当参数的部件来实现滤波器特性
1章 电容耦合谐振器式带通滤波器的设计——适合于窄带滤波器设计
2章 逆切比雪夫型LPF的设计——通带内大平坦,阻带内有陷波点
3章 椭圆函数型LPF的设计——允许通带内和阻带内均有起伏,截止特性得以改善
4章 匹配衰减器的设计和应用——为了准确地测得滤波器特性,必须进行阻抗匹配
5章 电感线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依据形状和导磁率求匝数
参考文献
设计示例和计算示例一览表
《XH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并掌握LC滤波器实际应用的读者来说,都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打破了传统滤波器书籍往往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制作-调试”的全流程指导。这本书在讲解滤波器原理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最基础的L、C元件的特性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而当进入设计与制作部分时,作者展现出了极强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不仅提供了标准的设计流程,还针对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例如音响设备、通信系统、电源滤波等,给出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设计建议。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PCB布局与去耦”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抑制噪声、提高滤波效果至关重要,而很多滤波器书籍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此外,本书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结果的解读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你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制作的滤波器的性能,并找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LC滤波器,更是关于如何将电子设计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产品的宝贵经验分享。
评分作为一名电子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掌握LC滤波器制作的书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XH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这本书,毫无疑问地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接地气”的风格,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滤波器设计概念娓娓道来。书中不仅讲解了各种滤波器的基本类型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它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实际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上。从元器件的选型,到PCB的设计,再到焊接和调试,作者都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元器件的容差与补偿”这一部分,这对于提高滤波器的实际性能至关重要。作者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见仪器来进行滤波器的性能测试,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设计。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小窍门”和“避坑指南”,这些都是作者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试错时间。这本书让我感觉,制作LC滤波器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神秘任务,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实践,完全可以掌握的技能。
评分作为一名在射频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我接触过不少关于滤波器的资料,但《XH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度与广度的完美结合。在深度方面,它对LC滤波器的各种设计方法、参数计算、性能指标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甚至深入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例如不同电感和电容材料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高频情况下的一些特殊考量。这些内容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而在广度上,这本书则覆盖了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理想滤波器类型的数学模型和特性,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电路的制作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对于不同封装的元器件在实际电路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验证,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实际制作中的优化策略”这一章节,其中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布局、选择合适的屏蔽方式来最小化干扰,如何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滤波器参数的微调,以达到最佳的阻抗匹配和插入损耗。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谈,而是真正能够帮助工程师提升设计水平、解决实际难题的利器。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XH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这本书的期望并不高,以为它可能只是市面上众多滤波器书籍的翻版,充其量讲解一下基础知识。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鲜活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很多滤波器设计中涉及的复杂数学推导,作者都能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来呈现,甚至配以生动的类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其中的精髓。比如,它在讲解滤波器响应曲线时,并没有一味地抛出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对声音、图像等我们熟悉的事物的类比,帮助读者建立起直观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忽略“制作”这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实在地讲解了如何一步步将设计变成现实。从元器件的采购,到PCB的布线规则,再到实际焊接的技巧,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通过仪器进行测量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疑难杂症处理”的篇章,里面列举了很多实际制作中可能遇到的奇怪问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解决了大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一步步引领你从理论走向实践。
评分这本《XH LC滤波器设计与制作》简直是我想象中滤波器的圣经!作为一名信号处理领域的初学者,我常常被各种复杂的滤波器理论搞得头晕脑胀,什么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贝塞尔,听起来都像天书。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一开始,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LC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让我这个零基础的人也能快速掌握其核心思想。然后,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实际应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从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到复杂的带通、带阻滤波器,每一种都配有详细的设计步骤和计算公式。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元器件的选择、PCB布局的注意事项,甚至是如何进行实际的焊接和调试。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调试技巧”的章节,很多在实际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寄生参数的影响、阻抗匹配的难点,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真正掌握了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不是那种只会堆砌公式、让人望而却步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手把手的指导手册,让我能够从零开始,一步步搭建出属于自己的高性能LC滤波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