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一本通

中国结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结
  • 手工编织
  • 传统文化
  • 装饰
  • 工艺美术
  • DIY
  • 结艺
  • 民俗
  • 礼品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宇涛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66318
商品编码:29468221125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中国结一本通

作 者:犀文资讯

I S B N:9787506466318

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版 次:第1版

字 数:120千字

页 数:142页

印刷时间:2016年7月第17次印刷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原 价:29.80元

目录

第*章 中国结基础知识

线种

工具

配件

平结

单向平结

双向平结

双联结

主线联结

双翼联结

凤尾结

蛇结

金刚结

双线结

菠萝结

双环结

酢浆草结

辫子

第*章 项链结

第三章 手链结

第四章 挂饰结

内容推荐

本书以详细图解示范了平结、金刚结、纽扣结等三十余种基本结、变化组合结的编法,并将编结过程中需注意的难点与细节一一讲解,让你学习编结时更轻松。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七十余款目前十分流行的中国结手链、项链、挂饰等饰品的编制方法,让你在收获美丽饰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编结技巧更娴熟。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丝线里的乾坤:传统盘扣与编绳艺术》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展现专业性和深度,且不涉及《中国结一本通》中的任何知识点。 --- 《丝线里的乾坤:传统盘扣与编绳艺术》 ISBN: 978-7-5302-XXXX-X 定价: 128.00 元 开本: 16开 精装 页数: 480页 (含彩色图版 120页) 内容提要 《丝线里的乾坤:传统盘扣与编绳艺术》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度解析中国传统服饰与器物装饰工艺中“盘扣”与“编绳”两大核心技艺的权威专著。本书不仅是对精美手工艺的图文记录,更是对隐藏在方寸丝线之下的文化意涵、历史变迁及精湛技法的全面探索。 本书打破了传统工艺书籍的刻板印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细腻的实操指导,构建了一个从理论溯源到实践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它旨在为民俗学者、服装设计专业人士、手工艺爱好者以及对传统文化抱有热忱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两项古老艺术的宝贵窗口。 第一部分: 盘扣溯源与形制探究 (The Art of Pankou: Origins and Morphology)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盘扣(亦称“纽扣花”)。我们将追溯盘扣自唐宋萌芽,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的历史脉络。 一、 盘扣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功能: 1. 萌芽与定型: 分析盘扣在宋代“襕衫”上的早期应用,以及在明清官服、常服制度中,盘扣如何从简单的实用部件上升为等级和审美的象征符号。 2. 地域风格的差异: 详述京派、苏派、川派等不同地域盘扣在造型偏好、材料选择上的显著区别。例如,北方盘扣的厚重与南方盘扣的灵巧对比。 3. “扣”与“饰”的辩证: 探讨盘扣作为功能性闭合件的本质,以及其如何承载吉祥寓意,演变为独立的装饰纹样,如“万字扣”、“琵琶扣”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二、 盘扣的基本构成要素与材料学: 1. 基础结构拆解: 系统梳理盘扣的“扣头”(主体花型)与“扣袢”(连接线)的制作流程。详细介绍“平扣”、“圆扣”、“立体花扣”的几何结构。 2. 丝线精选: 深入剖析不同材质丝线对最终效果的影响。包括使用捻度不同的丝绸线、棉线、金银线(绒线),以及如何根据服装面料(如绸缎、麻布、呢绒)的质感来匹配合适的盘扣用料。 3. 染料与色相的运用: 介绍传统天然染料(如靛蓝、茜草红)在盘扣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线材的色彩搭配来营造层次感和光泽度。 第二部分: 编绳技艺的精微解析 (The Intricacies of Chinese Knotting Techniques)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对中国传统编绳技艺(不涉及民间广泛流传的“中国结”系列,而是聚焦于与建筑、器皿、宗教相关的特种编绳)的深度挖掘。 一、 结构编法与拓扑学基础: 1. 绳结的分类与命名: 建立一套严谨的编绳结构分类体系,区分“活结”、“死结”、“装饰结”与“承重结”。重点解析“金刚结”、“双钱结”、“藻井结”等在古代工程和陈设中的应用实例。 2. “线”的逻辑: 探讨编绳中的线材张力控制。如何通过精确调整股线的松紧度,实现编织物体的形态稳定,例如在制作大型香囊或悬挂饰件时,保持造型的立体感。 3. 对称与不对称的编织美学: 分析不同纹样对编绳手法的要求。例如,在制作需要表现龙鳞或鱼鳞纹理时,如何运用重复性的“穿插”与“盘绕”手法,打破简单的线性重复。 二、 传统编绳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范例: 1. 家具与建筑的连接艺术: 详细展示古代家具(如圈椅、官帽椅)中,榫卯结构外围所使用的编绳固定与美化技术,如椅背的“席纹编法”。 2. 法器与礼仪用具的编饰: 考察佛教法器(如拂尘、法幢)和官员朝珠的编绳工艺。重点剖析“算盘结”和“平结”在这些庄重器物上所体现的秩序感和宗教符号。 3. 活结的实用性研究: 对传统编绳中用于快速解开或调节长度的活结进行技术复原,如用于悬挂重物的“辘轳结”的受力分析。 附录:工艺的传承与当代转化 本书最后一部分着眼于现代语境下的盘扣与编绳工艺的价值与未来。 工匠口述史: 收录对数位资深盘扣老艺人和特种编绳师傅的访谈记录,还原其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数字化与标准化尝试: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制图技术(如CAD辅助设计)来精确记录和复原复杂的盘扣花型和编绳结构,为工业化复制和教学提供参考。 当代设计语言: 展示盘扣与编绳元素如何被成功地解构并融入现代时装、珠宝设计及室内装饰中,实现传统工艺的“再生”。 本书插图丰富,所有关键步骤均配有高清分解图,旨在成为研究和实践中国传统丝线工艺的必备工具书。它所呈现的,是历代工匠智慧凝结成的,关于结构、美学和匠心的深刻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手工编织类的东西一向没什么耐心,总觉得太耗时耗力,而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本书的封面就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精致感,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那些精巧的饰品很感兴趣,特别是那种看起来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简单的小玩意儿。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按照书里的指示进行操作。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全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而且图文并茂,即使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结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我最先尝试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流苏结,书里把制作过程分解成了好几个小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我跟着操作,一点也不觉得困难。看着那一段段细绳在手中变幻出漂亮的形状,那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整个过程,我几乎是全神贯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当完成第一个流苏结时,那种小小的成就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项神奇的技能。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只要有好的引导,即使是看起来复杂的手工艺,也可以变得轻松有趣。我甚至开始憧憬,以后可以用自己亲手编织的中国结,为我的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美感。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温度和生命力。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我才真正走进了中国结的世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复杂的中国结技艺,分解成了最简单易懂的步骤,并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让每一个初学者都能轻松上手。我最开始尝试的是一个最基础的中国结,看着那段段红绳在我手中灵巧地穿梭,逐渐形成一个精美的图案,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从绳线的选择到每一个打结的手法,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甚至还尝试了书里的一些进阶的中国结,比如酢浆草结,那种需要双手协同,手指灵活转动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看着一个原本扁平的线,在指尖下逐渐立起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形状,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只要掌握了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作品,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

评分

这几天沉迷于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学习编织中国结。起初,我只是随便翻翻,想着也许能学到一两个简单的花样,给家里的装饰品添点彩头。结果,一翻开,就被那精美的图片和清晰的步骤图深深吸引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这个对手工艺一窍不通的人,也跃跃欲试。我最开始尝试的是最基础的平结,看着那一段段细细的红线在手中灵活地穿梭,一点点变成紧实而有规律的图案,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书里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打结,更像是讲述了一个关于耐心、专注和创造的故事。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成功编织出第一个像样的中国结,虽然还有些歪歪扭扭,但它承载了我从零开始的努力和惊喜。然后,我开始挑战更复杂的酢浆草结,那种需要双手协同,手指灵活转动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看着一个原本扁平的线,在指尖下逐渐立起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形状,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即使是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而且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很细致,让我不会感到茫然。我甚至开始想象,以后可以亲手为家人朋友制作独一无二的礼物,想想就觉得很温暖。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传统的工艺美术,像是中国结这种,总归是有些高不可攀的,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天赋。直到我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玩转中国结。它没有那些复杂的理论,也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纯粹是用最简单、最易懂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这个古老而迷人的世界。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会我“怎么做”,更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书中对于不同绳线的材质、粗细对最终作品的影响,都有细致的讲解,让我明白,原来细节之处,藏着艺术的奥秘。我尝试着编织了一个盘长结,那种层层叠叠、互相缠绕的结构,在书里被拆解得清晰明了,我只需跟着图示一步一步来,仿佛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在我旁边悉心指导。整个过程,我全神贯注,连周围的喧嚣都仿佛消失了。当最后一个线头被巧妙地藏起来,一个完整的盘长结展现在眼前时,我忍不住拍了好几张照片,感觉自己像个小小的艺术家。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激发你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让你在亲手创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满足。我甚至开始计划,以后要在家里挂上我自己编织的中国结,为我的生活增添一份古色古香的韵味。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一种古老而又迷人的手艺——中国结。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种手工编织的东西挺有意思,抱着玩玩的心态去尝试。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中国结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而且学习起来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这本书的讲解非常到位,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手把手地教你一样。我最喜欢它的是,它没有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让你在实践中学习。我最先尝试的是最基础的平结,看着那根细细的红绳在我的指尖下一点点变化,最终变成了一个规整的图案,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书里的图片非常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我能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然后,我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中国结,比如酢浆草结,那种需要双手协同,手指灵活转动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看着一个原本扁平的线,在指尖下逐渐立起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形状,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原来学习一项新技能,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充满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