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文基础字典
定价:29.80元
作者:李行健
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38147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该书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海外华侨子弟使用!
内容提要
一、本字典共收录规范汉字1480个,按拼音音序排列。每个字头包括拼音、笔画、部首、结构四部分,部分字增加笔顺展示。相 对应的繁体字括注在正文字头之后,异体字不收录。二、因繁体简化而产生的同形、同音或同形不同音字,一律分列,并标以1、2……。如“板1”与“板2(闆)”、“干1”与“干 2(幹)”、“后1”与“后2(後)”、“表1”与“表2(錶)”、“别1”与“别2(彆)”等。三、多音字各音项集中列在一个字头之下,按读音分列。如:阿ā/ē7画左阝部左右四、本字典有500字左右的字源常识内容,以知识窗形式,附列于对应的字头下。其叙述用字不受本字典收字所限。五、每个字的释义按�A�B�C�D……标注义项。六、用例前用“��”号,两个以上用例,用“|”线分隔,用例中出现的本字用“~”号代替。七、组词分列于相关义项之后,以“○”号,按双音节(先顺序后逆序)到多音节顺序排列。八、如果一个义项还需要细分时,则以a)、b)、c)分项,再逐项释义。九、用“”手形符号表示“提示”,对该字的写法、意义、用法和相关的应用知识、文化知识作必要说明。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行健,男,1935年生于四川遂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
文摘
序言
这本字典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字号小得像蚂蚁爬过纸面,生怕我这个老花眼能看清楚一个笔画似的。我得费劲地眯着眼,拿着放大镜才能勉强辨认出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释,真是让人抓狂。而且,很多常用的词条,明明是构成现代汉语交流的基础,它的收录却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不是解释得过于简略,就是给出的例句陈旧得仿佛是从上个世纪的报纸上剪下来的。比如我想查一个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用语,或者是一个在特定行业内频繁使用的专业术语,翻遍了所有相关的音节,结果都是石沉大海,这对于一个需要紧跟时代脉搏的查阅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便和失望。可以说,光是打开它,就先耗费了我不少的耐心,阅读体验极差,完全没有起到一本工具书应有的便捷和高效。如果不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必须使用它,我真的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丢到一边,去寻找一本更加人性化、与时俱进的工具书。
评分从内容深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阐释词义的层次感上做得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多义词,它往往只罗列出两三个最核心的解释,然后就戛然而止,缺乏对这些义项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演变过程的深入剖析。比如,某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特定用法,以及它在现代口语交流中如何被简化或引申,这些重要的语境信息几乎是缺失的。这使得读者在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或写作润色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准确把握词语的“神韵”和“边界”。它提供的知识是平面的、静态的,缺乏动态的演化视角。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应该能引导读者看到语言的生命力和复杂性,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过时的、缺乏学术探索精神的词汇清单,无法满足我对于中文深度学习的期待。
评分检索体系的设置是这本字典的又一个硬伤,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中文查询的便利性。我尝试用最常见的拼音输入法查找一个词,结果发现它的音序排列规则与目前主流的字典或词典存在细微却致命的差异,导致我必须不断地去对照它内部的特定规则才能找到目标词条。更别提部首检字法了,那种复杂到令人发指的部首划分和笔画计算方式,简直是在考验我的记忆力和耐心,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陷阱。我宁愿花五分钟去网络上搜索,也不想在它那晦涩的索引体系里迷失方向。对于一个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读者来说,这种低效率的检索设计无疑是致命的缺陷。它似乎更注重展示其内部的“逻辑体系”,而非服务于读者的实际需求,完全没有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非常不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用“朴素”来形容都显得过于客气了,简直可以用“粗糙”来概括。封面材质摸上去有一种廉价的纸质感,稍微用力一点就担心会撕裂,油墨的味道也比较刺鼻,打开书页时,总感觉有一种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提不起兴趣去深入阅读。更要命的是,内页的纸张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印刷的黑色文字似乎有些洇墨,尤其是在一些较粗的笔画处,边缘模糊不清,对比度不高,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会非常干涩和疲劳。这样的实体质量,完全配不上其作为一本权威工具书的身份。我甚至怀疑它在仓储和运输环节是否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因为每一页的边缘都有些微的卷曲和磨损,仿佛这本书已经在无数人的手中流转了多年,而不是一本新近出版的图书。我对这种敷衍了事的制作态度感到非常失望,工具书也应该拥有起码的体面和耐用性。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纂理念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更倾向于堆砌生僻字和罕见词汇,对于那些构成日常交流骨架的常用词,却处理得轻描淡写。这种选择性收录的倾向,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头重脚轻,抓不住重点。譬如,我查阅一个非常基础的量词,它的释义竟然只给出了一个极为古老的用法,完全忽略了它在当代语境下的主要功能和变化。这让我不禁怀疑,编纂者是不是沉浸在某种古典的象牙塔里,对于现代汉语的使用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注。结果就是,每次遇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筛选和判断,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反而成了额外的负担。它更像是一本供学者研究古代文献的辅助工具,而不是面向广大中文学习者和日常使用者必备的参考书。如果想通过它来巩固基础,恐怕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得到一堆无用的、脱离实际的知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