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十六讲
定价:38.00元
作者:T.洛夫迪,J.A.格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0460418
字数: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心理学十六讲》精选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方法与基本概念。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首先通过实验例证来解读心理现象,然后分析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作者尤其重视透过幼儿认知、言语、情绪、个性、活动来研究人的早期行为心理。本书既可以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专、、职高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的学习参考资料。
目录
讲 导论 n
第2 讲 几点重要结论 n
第3 讲 婴儿期 n
第4 讲 语言 n
第5 讲 目的 n
第6 讲 目的(续) n
第7 讲 情感 n
第8 讲 情感(续) n
第9 讲 认知 n
0 讲 知觉 n
1 讲 表象 n
2 讲 概念 n
3 讲 浮想联翩 n
4 讲 记忆 n
5 讲 思维与想象 n
6 讲 自我与个性 n
n
作者介绍
T洛夫迪,英国心理学家,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英国心理学史研究》、《心理活动论》等。
JA格林,英国教育学家,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教授,著有《裴斯特洛齐的教育学研究》。
文摘
讲 n
导论 n
本讲要点: n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运作方式的科学; n
●内省是心理学资料的重要来源; n
●通过观察他人来推测其心理状态具有出错的风险; n
●心理学实验使更加的观察成为可能。 n
n
1. 心理学意味着什么:心理学的方法 n
在对心理学进行简单讨论时,我们假设读者已经对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有了大致的认识。从词源来看,心理学是关于精神或心灵的学说。但精神或心灵的学说包含的主题非常庞杂,其中很大一部分(例如灵魂)并不属于我们所要考察的心理学的范围。我们所关心的部分通常被称为经验心理学,在这个主题下,我们主要处理发生在自己及他人身上的心理活动。换言之,我们研究欲望、情绪、知觉、思维、决策,以及诸如此类实际存在着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运作方式的科学。心理学家关心的主要课题是心理行为的各种层面和状态。虽然主题被限定在较窄的范围内,但心理学内部的专门化程度已经发展得非常显著。一些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动物心理,而另外一些可能对精神病人更感兴趣。然而,在所有情况下,关于正常人心理行为的科学知识都至关重要,理由我们稍后将会讲到。儿童心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得与成人不尽相同。从柔弱无助的婴儿成长为相对独立的成人,其间经历了漫长而持续的发展。这一过程属于发生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常常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但是,只有在充分认识成人心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 n
从实验程序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目的和方法与化学家或物理学家的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观察心理行为,并仔细比较得到的结果,以期达到对心理行为的普遍规律或真理的系统性理解。像其他科学一样,粗心的观察、不完善的分析以及仓促草率的归纳等都会使该程序失效。对心理学家而言,由于他所研究的材料性质特殊,观察和分析还常常面临独特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须掌握的、手的事实材料,也不意味着他可以在缺乏其他研究者佐证的情况下,对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或对它们的状态做出一般性的结论。 n
此外,心理学家主要对事物的存在状态,而不是应有状态感兴趣。逻辑学家研究有效思维的含义和原则,而伦理哲学家关心正业、善行等概念。与之相反,心理学家对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考察。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工作对导人向善毫无帮助。例如,他观察到年幼的儿童经常是不诚实的,于是对引发这种特征的因素进行检验,努力理解它的发生机制。通过这种做法,就可以为教育者提供非常有用的参考,进而帮助儿童顺利地、不受伤害地度过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n
然而,对心理学主题的研究涉及某些特殊的困难。只要对日常谈及心理活动时所用的词汇略加思考,便可清楚其中一二。例如,我们常说某事或某人“在脑海中”,甚至“在头脑中”,又或者“我的思想中充满了某事,以至于忽略了所有别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充满”等词汇失去了原有的指示方位的意义。心理过程发生在时间而非空间中,它们有现在和过去之分,但并不具备长度、宽度或空间位置等特征。因此,讨论心理过程发生在哪里毫无意义。牢记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对心理过程与大脑过程进行区分,避免概念混淆。而与此同时,虽然我们对其中的机制还不甚了解,但心理过程确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心理过程的发生必定伴随着相应大脑过程的发生。因此,尽管心理学与生理学的研究主题大相径庭,但由于我们的精神与身体是不可分割的,这两门学科之间也就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心理学家可以考察生理学的有关发现,进而加深对心理过程的理解。 n
n
序言
《心理学十六讲》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循序渐进、内容充实的预感。我一直都对人类的思维过程、情感的起伏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感到非常着迷。总觉得,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就能更有效地与世界互动,也能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困惑。这本书的“十六讲”形式,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可以引导我一步步去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成长”的洞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些心理学的概念,更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例如,关于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或者如何处理压力与挫折,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期待《心理学十六讲》能成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有益的伙伴。 我也对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抱有很高的期望。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建立亲密的联系,而有些人却总是难以融入?为什么沟通有时会变得异常困难?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并为我提供一些改善沟通、化解矛盾、建立健康关系的建议。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我偏爱那些文字流畅、逻辑清晰的书籍。《心理学十六讲》的排版和语言风格,我希望能够做到既有专业性,又不至于过于枯燥。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导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并且能够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让我愿意深入探究。 总而言之,《心理学十六讲》在我眼中,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宝库,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如何理解自己、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心理学十六讲》这个书名,让我一下子就觉得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读物,而是有深度、有体系的。我一直以来对人类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会产生某些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和选择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我们,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感觉心理学就像是解锁了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密码,而这本书,似乎就提供了一套解读这个密码的方法。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拨开笼罩在许多心理现象上的迷雾。比如,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焦虑,或者在某些情境下会表现出我们自己都觉得奇怪的反应。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体验的科学解释,让我不再只是凭感觉去理解,而是能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去深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 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困扰,那将是锦上添花。《心理学十六讲》如果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管理负面情绪、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如何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心理学策略,那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可以立即上手的小技巧,让我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改变。 另外,我也很在意作者的写作风格。我喜欢那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表达。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够用一种平实而不失深刻的方式,去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避免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非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且从中获得启迪。 我期待《心理学十六讲》能够成为我深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引路人,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以一种更成熟、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心理学十六讲》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系统性地介绍心理学知识的书。我一直都对人类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以及我们是如何感知和解读世界的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的学科。这本书的“十六讲”结构,预示着它会涵盖多个主题,并且逻辑清晰。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学习与记忆”的内容。我们是如何获取知识的?为什么有些信息能牢牢记住,而有些却转瞬即逝?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机制,并且提供一些能够帮助我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的技巧。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实用且有价值的。 我也很希望这本书能触及“情绪管理”这一重要话题。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心理学十六讲》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理解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等,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 此外,我还对书中可能涉及的“社会心理学”部分很感兴趣。我们身处社会之中,受到他人和群体的影响。《心理学十六讲》如果能解释群体行为、从众心理、社会影响等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因,那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 我喜欢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写作风格。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娓娓道来,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从中受益。我相信,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内心世界的新大门。
评分拿到《心理学十六讲》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名字,而是透着一股严谨和系统性。作为一名对人类思维和情感深感好奇的人,我总觉得心理学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十六讲”这个结构,让我联想到它应该是一个分门别类、层层递进的讲解过程,能够帮助我梳理那些碎片化的对心理学的认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图景。 我对书中可能涵盖的那些关于“为什么”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形成特定的习惯?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会记忆犹新,而有些却很快遗忘?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提供心理学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描述。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心理学的世界里进行一次系统的探索。 我也很期待这本书能在实际应用层面给我带来启发。毕竟,心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智慧。《心理学十六讲》如果能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提供一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行为动机的方法,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情绪困扰、如何提升自信心、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关系的内容。 我对书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偏好。我不太喜欢过于艰深晦涩的学术论文式写作,而是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并且文字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心理学十六讲》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心理学的殿堂。 总的来说,《心理学十六讲》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一个提升自我认知和生活技能的宝库。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获得那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更积极地生活在世界上的知识和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心理学十六讲》,我拿到手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挺高的。首先,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有一种沉静、思考的感觉,很符合我想要通过阅读来探索内心世界的想法。我一直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情感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奥秘充满好奇,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学科。 翻开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字迹清晰,行间距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抑。我喜欢那种每一章节都能独立成篇,又能在整体上形成逻辑脉络的书籍。《心理学十六讲》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向导,引导我去认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我一直觉得很神秘的心理现象,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有某些特定的偏好,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决定,以及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 这本书会不会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这是我一开始有点担心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甚至是我个人经历的例子。毕竟,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书里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提供一些可以自我检测的小练习,那就太棒了。我想象中的《心理学十六讲》,是那种读完后,我能立刻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共鸣,甚至能运用其中的知识去改善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 我特别关注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往往是产生矛盾的根源,也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关键。《心理学十六讲》会不会涉及一些关于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或者建立信任的心理学原理?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让我能更有效地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 总而言之,我对《心理学十六讲》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能满足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的求知欲,更能成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小小助力。这本书就像一个未知的宝藏,等待着我去发掘其中的智慧和启示,帮助我打开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全新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