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綫路綜閤設計與實踐
定價:35.00元
作者:劉鳴,陳世利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14036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教材除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外,還涉及傳感、控製及光電信息技術,單片機技術、PLC、CPLD/FPGA和LabVIEW等。伴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教材反映較新的電路設計。
教材結構適應開放實驗和課外實驗模式,以綜閤性、設計性、使用性為主。另外,在學生電子類科技比賽中作為實用的參考用書。
與同類書比較,該教材內容全麵、實用性強,傳感與控製結閤,學生能夠掌握電子綫路係統設計及應用。
目錄
前言
第l章 電子元器件與傳感器
1.1 常見的分立電子元器件
1.1.1 電阻
1.1.2 電容
1.1.3 電感
1.1.4 二極管
1.1.5 晶體管
1.1.6 發光二極管
1.1.7 繼電器
1.1.8 實驗與實踐
1.2 集成運算放大器
1.2.1 運算放大器常用參數
1.2.2 運算放大器使用注意事項
1.2.3 實驗與實踐
1.3 數字集成邏輯器件
1.3.1 標準數字集成邏輯器件的分類及特點
1.3.2 數字集成電路主要參數
1.3.3 使用TTL、OS集成電路的注意事項
1.3.4 實驗與實踐
1.4 傳感器
1.4.1 傳感器的特性
1.4.2 傳感器的使用
1.4.3 實驗與實踐
第2章 模擬電路技術
2.1 運算放大器應用電路
2.1.1 反相放大電路
2.1.2 同相放大電路
2.1.3 差動放大電路
2.1.4 加法運算電路
2.1.5 減法運算電路
2.1.6 微分與積分運算電路
2.1.7 單電源運放電路
2.1.8 測量放大電路
2.1.9 設計與實踐
2.2 信號轉換電路
2.2.1 電壓比較電路
2.2.2 電矽頻率轉換電路
2.2.3 頻率/電壓轉換電路
2.2.4 電壓/電流轉換電路
2.2.5 電流/電壓轉換電路
2.2.6 設計與實踐
2.3 隔離電路
2.3.1 模擬信號隔離電路
2.3.2 數字信號隔離電路
2.3.3 設計與實踐
2.4 移相電路與相敏檢波電路
2.4.1 移相電路
2.4.2 相敏檢波電路
2.4.3 設計與實踐
2.5 信號細分電路
2.5.1 信號細分電路的分類
2.5.2 直傳式細分電路
2.5.3 頻率跟蹤細分電路
2.5.4 設計與實踐
2.6 有源濾波電路
2.6.1 二階有源低通濾波電路
2.6.2 二階有源高通濾波電路
2.6.3 二階有源帶通濾波電路
2.6.4 二階有源帶阻濾波電路
2.6.5 設計與實踐
2.7 信號的調製/解調
2.7.1 調幅電路
2.7.2 脈寬調製電路
2.7.3 設計與實踐
2.8 函數發生電路
2.8.1 正弦波信號發生電路
2.8.2 矩形波信號發生電路
2.8.3 占空比可調的矩形波發生電路
2.8.4 三角波信號發生電路
2.8.5 鋸齒波信號發生電路
2.8.6 集成函數發生器芯片ICL8038的應用
2.8.7 設計與實踐
2.9 直流穩壓電源設計
2.9.1 直流穩壓電源種類和指標
2.9.2 綫性直流穩壓電源典型電路
2.9.3 恒流源電路
2.9.4 開關型直流穩壓電路
2.9.5 設計與實踐
第3章 數字電路技術
3.1 基本應用電路
3.1.1 觸發器與移位寄存器
3.1.2 編碼/譯碼電路
3.1.3 算術邏輯電路
3.1.4 多路選擇器與數據分配器
3.1.5 加、減計數器
3.1.6 脈衝分配器
3.1.7 邏輯電路的連接和驅動
3.1.8 邏輯電路的設計
3.1.9 設計與實踐
3.2 脈衝電路
3.2.1 矩形脈衝産生電路
3.2.2 整形電路
3.2.3 設計與實踐
3.3 數字式電容測量電路設計
3.3.1 電容測量電路的設計思想及結構
3.3.2 電容測量電路設計
3.3.3 設計與實踐
3.4 多路電子搶答器設計
3.4.1 簡單的8路電子搶答器
3.4.2 帶數字顯示的8路多功能電子搶答器
3.4.3 設計與實踐
3.5 數字定時器電路設計
3.5.1 數字定時器的設計思想及結構
3.5.2 數字定時器電路設計
3.5.3 設計與實踐
3.6 數字頻率計電路設計
3.6.1 數字頻率計原理
3.6.2 數字頻率計電路設計
3.6.3 設計與實踐
3.7 數字式石英鍾電路設計
3.7.1 數字式石英鍾電路的工作原理
3.7.2 數字鍾電路設計
3.7.3 設計與實踐
3.8 數字式遙控電路設計
3.8.1 無綫遙控電路
3.8.2 紅外遙控電路
3.8.3 設計與實踐
3.9 電動機轉速測量電路設計
3.9.1 電動機轉速測量原理
3.9.2 電動機轉速測量電路設計
3.9.3 設計與實踐
第4章 傳感技術及轉換電路
4.1 電阻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1.1 應變式傳感器
4.1.2 壓阻傳感器
4.1.3 導電塑料電位器
4.1.4 設計與實踐
4.2 光電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2.1 光電效應
4.2.2 光敏電阻
4.2.3 光敏二極管和光敏晶體管
4.2.4 光電池
4.2.5 紅外反射式傳感器
4.2.6 光縴傳感器
4.2.7 光柵傳感器
4.2.8 光電編碼器
4.2.9 設計與實踐
4.3 電感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3.1 電渦流傳感器
4.3.2 差動變壓器式傳感器
4.3.3 電感式接近開關
4.3.4 設計與實踐
4.4 電容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4.1 電容式傳感器工作原理
4.4.2 電容傳感器的特點
4.4.3 電容傳感器轉換電路
4.4.4 設計與實踐
4.5 壓電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5.1 壓電式傳感器工作原理
4.5.2 壓電傳感器轉換電路
4.5.3 超聲波傳感器及探測電路
4.5.4 設計與實踐
4.6 磁電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6.1 磁電式傳感器
4.6.2 霍爾傳感器
4.6.3 設計與實踐
4.7 熱電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7.1 熱電效應
4.7.2 熱電阻和熱敏電阻傳感器
4.7.3 半導體溫度傳感器
4.7.4 熱釋電紅外綫傳感器
4.7.5 設計與實踐
4.8 濕敏、氣敏傳感器及轉換電路
4.8.1 濕敏傳感器
4.8.2 氣敏傳感器
4.8.3 設計與實踐
4.9 集成式傳感器及應用
4.9.1 加速度傳感器
4.9.2 色敏傳感器
4.9.3 設計與實踐
第5章 自動控製電路技術
5.1 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和指標
5.1.1 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
5.1.2 開環控製與閉環控製
5.1.3 控製係統的類型
5.1.4 控製係統的基本要求
5.1.5 設計與實踐
5.2 自動控製係統的電子綫路
5.2.1 控製係統典型環節
5.2.2 綫性定常係統電路的瞬態響應和穩定性分析
5.2.3 綫性控製係統穩態誤差
5.2.4 綫性係統的校正
5.2.5 設計與實踐
5.3 直流小電機調速電路
5.3.1 直流小電機調速實驗裝置
5.3.2 直流小電機調速控製
5.3.3 設計與實踐
第6章 基於計算機的電子綫路技術
6.1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
6.1.1 單片機控製係統闆設計
6.1.2 單片機控製係統軟件設計
6.1.3 光電尋跡智能車控製電路與程序
6.1.4 單片機A/D、D/A采集控製電路
6.1.5 設計與實踐
6.2 PLC技術與應用
6.2.1 PLC的組成
6.2.2 PLC常用編程語言和工作流程
6.2.3 在計算機上建立PLc梯形圖程序
6.2.4 PLc在測控係統中的應用
6.2.5 設計與實踐
6.3 虛擬儀器技術與應用
6.3.1 虛擬儀器編程
6.3.2 模擬溫度采集和顯示
6.3.3 USB數據采集控製係統
6.3.4 設計與實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電路設計理念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啓發,特彆是關於係統級可靠性與冗餘設計的討論。我過去常常陷入“功能實現”的誤區,隻要功能跑通就覺得設計完成瞭。然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有更深遠的考量。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常見失效模式,比如靜電放電(ESD)對I/O端口的影響,以及瞬態過電壓(TVS)器件的選型誤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展示瞭一個多路數據采集係統的設計案例,作者通過引入硬件看門狗和軟件自檢機製,構建瞭一個多層次的保護架構,極大地提高瞭係統的“不死性”。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電路設計”範疇,更接近於“電子係統健壯性工程”。對於需要設計麵嚮工業控製或醫療設備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這種係統思維和故障預防策略,其價值遠超基礎的元器件參數講解,它教會我如何從“可工作”到“可靠運行”質的飛躍。
評分我是一個偏嚮硬件底層開發的研究生,最近在忙一個關於高頻信號完整性的課題。坦白說,市麵上關於信號完整性的書,十本有八本都在糾結史密斯圓圖和傳輸綫理論的數學推導,看得人頭昏腦脹。但是,我讀這本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它用瞭一種非常務實的 pendekatan(方法)。它沒有迴避理論,但所有的理論推導都緊密地與PCB阻抗控製、過孔效應、串擾抑製等實際設計問題掛鈎。比如,書中對比瞭兩種不同的疊層結構(是否有參考平麵、參考平麵距離介質層多遠)對關鍵信號上升時間的影響,並且清晰地展示瞭不同設計決策在高速示波器上的實際眼圖差異。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理解”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我甚至把書裏關於TDR(時域反射儀)測試原理的章節反復看瞭好幾遍,現在能更自信地去分析測試報告中的異常迴波瞭,這本書讓高頻設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玄學”,而是可以係統掌握的工程技術。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綜閤設計與實踐”這類書抱著比較謹慎的態度,總覺得實踐性強的書內容會比較零散。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齣乎我的意料地嚴謹。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器件選型和PCB布局規範開始,逐步過渡到模塊化設計,最後上升到整體係統調試和EMC/EMI預處理。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非常適閤需要建立完整知識體係的學習者。我特彆欣賞它在調試部分的處理方式:沒有直接給齣“完美答案”,而是列舉瞭多種可能齣現的問題(比如低頻漂移、高頻振蕩、通信中斷),並給齣瞭針對性的診斷步驟和工具使用建議。這讓我意識到,調試不僅僅是改代碼或者換元件,更是一個科學的排查過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你遇到棘手問題時,不是直接把答案丟給你,而是遞給你一張清晰的“迷宮地圖”,讓你學會自己找到齣口。
評分我是一位資深的設計師,主要負責産品概念驗證階段的原型開發。我對理論公式已經非常熟悉,更看重的是“效率”和“創新性”。這本電子綫路設計方麵的著作,在“效率提升”方麵給瞭我不少啓發。它裏麵關於FPGA和微控製器接口的高效數據傳輸方案的對比分析,非常精準地把握瞭當前主流芯片架構的特性。比如,它對DMA(直接內存訪問)通道配置的優化建議,實操性極強,幫助我的團隊在一個時間非常緊迫的項目中,成功將數據吞吐率提高瞭30%,而且整個過程的代碼量反而減少瞭。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探討瞭如何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通過巧妙的軟件算法來彌補硬件性能的不足,這種“軟件與硬件的辯證統一”的思路,是我在其他純硬件書籍中很少看到的。它讓我意識到,電子設計是一個需要不斷權衡和優化的藝術,這本書恰好提供瞭大量經過驗證的優化案例和思維模型。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電子設計領域的“救星”!我之前在做一個復雜的嵌入式項目時,對電源部分的紋波控製束手無策,看瞭好幾本號稱是“高級”的書,講的都是理論公式,實際操作起來總感覺心裏沒底。直到我偶然翻到這本,它裏麵有一個專門章節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仿真軟件和實際示波器波形對比來優化開關電源的布局和濾波設計,那種手把手的指導,讓我茅塞頓開。特彆是作者分享瞭幾個不同負載條件下,元件選型對係統穩定性的影響麯綫圖,這比教科書上那些抽象的參數模型要直觀太多瞭。我立刻按照書裏的方法調整瞭我的PCB設計,最終成功將電源紋波降低到瞭預設值的50%以下,這直接保證瞭後續ADC采樣的精度。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不是堆砌知識點,而是真正站在工程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來組織內容的,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判斷是地綫噪聲還是串擾導緻的信號失真,書中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和快速診斷流程,對於初入職場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實戰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