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操作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EDA操作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永利,孟惠霞 著
图书标签:
  • EDA
  • 数据分析
  • Python
  • 数据挖掘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实训
  • 案例
  • 可视化
  • 数据处理
  • 统计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33176
商品编码:294848842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EDA操作实训

定价:23.00元

作者:陈永利,孟惠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112331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应用电子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训教学大纲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Protel 2004基础、Protel 2004管理面板操作、绘制原理图、电路原理图设计实例、层次原理图设计实例、PCB设计基础、电路板布线以及电路板设计等。
本书为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与电子信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材。可作为自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模块一 Prote1 2004基础
项目1.1 Prote1的发展和学习方法
项目1.2 Prote1 2004的集成开发环境与编辑器界面
项目1.3 Prote1 2004的文件管理
模块二 Protei 2004管理面板操作和画面管理
模块三 绘制原理图符号
项目3.1 Prote1 2004的实用工具栏
项目3.2 绘制原理图符号的方法
项目3.3 绘制带子件的原理图符号
项目3.4 绘制七段数码管的原理图符号
模块四 修改原理图符号
项目4.1 需要修改的原理图符号
项目4.2 修改原理图符号的方法
项目4.3 修改继电器的原理图符号
项目4.4 修改三端稳压电源的原理图符号
模块五 电路原理图设计实例
 项目5.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项目5.2 配线工具栏
 项目5.3 描画工具
 项目5.4 加载元件库、放置元件与
 元件的编辑操作
 项目5.5 绘制单片机电路原理图
 项目5.6 绘制带强弱电的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
 项目5.7 绘制555定时电路原理图
 项目5.8 绘制隔离电路原理图
模块六 层次原理图设计实例
项目6.1 层次原理图概述
项目6.2 四端口串行接E1电路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模块七 PCB设计基础
项目7.1 PCB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项目7.2 Prote1 2004的PCB设计模块
项目7.3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
项目7.4 PCB编辑器的运用
项目7.5 绘制不同形状的导线
模块八 元件布局
项目8.1 电路板的设计流程
项目8.2 载入元件封装和网络表文件
 项目8.3 元件布局的一般原则
 项目8.4 元件的自动布局
 项目8.5 元件的手动布局
 项目8.6 自动布局与手动布局相结合的交互式布局方法
项目8.7 单面板的元件布局
项目8.8 555定时电路的元件布局
项目8.9 带强弱电的电路板预布局
模块九 电路板布线
 项目9.1 电路板布线的方法、流程及设计规则
 项目9.2 电路板的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
项目9.3 交互式布线方法
项目9.4 555定时电路的自动布线
项目9.5 带强弱电的电路板的手动布线
模块十 电路板覆铜
模块十一 电路板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EDA操作实训:从原理到实践的数字设计进阶之路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EDA),作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电脑,到尖端的航空航天、通信设备,无不闪耀着集成电路设计的智慧光芒。然而,这背后蕴含的并非仅是理论的推演,更是无数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磨砺出的精湛技艺。本书《EDA操作实训》,正是为有志于踏入或深化这一领域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实践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更是一条引导你从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原理的初步理解,逐步走向熟练掌握EDA工具,最终能够独立完成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全流程的坚实路径。 本书旨在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详实的操作步骤、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帮助读者建立起对EDA设计流程的全面认知。我们深知,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仅仅掌握了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HDL)的语法,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芯片设计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语言转化为可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实际电路。本书正是聚焦于此,将理论知识与EDA软件(如Xilinx Vivado, Intel Quartus Prime等)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你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每一个设计环节的意义和关键点。 核心内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曲线,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设计技巧。 第一部分:EDA基础与环境搭建 EDA概述与发展历程: 我们将首先回顾EDA技术的发展历程,让你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从手工布线演变到如今的智能化自动化设计,理解其在半导体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概览: 本部分将为你勾勒出完整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图,从需求分析、规格定义,到逻辑设计、综合、布局布线,再到时序分析、验证和物理验证。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输出成果以及常用的EDA工具。 EDA软件安装与入门: 针对主流的EDA工具,我们将提供详细的安装指南,并带领读者进行初步的软件界面探索,熟悉常用的菜单、工具栏和窗口布局。这部分是实操的起点,至关重要。 硬件描述语言(HDL)回顾与实践: 尽管读者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HDL基础,本书仍将重点回顾Verilog和VHDL的关键语法特性,并通过一系列小型实例,帮助读者快速上手HDL编码,为后续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强调HDL在描述硬件结构和行为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第二部分:逻辑设计与仿真验证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 从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开始,我们将引导读者使用HDL描述各种组合逻辑功能,如加法器、多路选择器、译码器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EDA工具中的仿真器(Simulator)对这些设计进行功能仿真,验证其逻辑正确性。你将学会如何编写测试平台(Testbench)、设置仿真时间、观察波形,并分析仿真结果。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 掌握了组合逻辑,我们就进入了更具挑战的时序逻辑设计。本书将深入讲解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状态机等核心时序逻辑模块的设计。我们将重点关注时钟同步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避免亚稳态等问题。同样,详细的仿真实践将贯穿其中,让你学会如何对时序电路进行准确的验证。 数据通路与控制通路设计: 学习如何将多个基础逻辑模块组合起来,构建更复杂的数据通路(Data Path)和控制通路(Control Path),这是实现复杂功能的关键。我们将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CPU控制器或数据处理单元等实例,来展示这一过程。 IP核的理解与使用: 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需要从零开始设计所有模块。本书将介绍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的概念,以及如何在EDA工具中查找、实例化和配置预先设计好的IP核,如RAM、ROM、PLL等,从而显著提高设计效率。 第三部分:综合、布局布线与静态时序分析 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 这一环节是将HDL代码转换为门级网表(Gate-level Netlist)的关键步骤。本书将详细讲解综合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设置综合约束(Synthesis Constraints),如目标工艺库、时钟频率、面积限制等,来指导综合工具生成满足性能和面积要求的网表。我们将分析不同综合选项对结果的影响。 布局布线(Place and Route): 综合生成的网表需要被映射到目标FPGA或ASIC芯片的物理资源上。本书将深入讲解布局(Placement)和布线(Routing)的基本原理,以及EDA工具如何自动完成这一过程。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物理约束(Physical Constraints),例如时钟域划分、I/O约束、时钟区域限制等,来优化布局布线结果,满足设计需求。 静态时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 STA): 仿真只能覆盖特定输入组合下的时序行为,而STA能够通过分析设计中的所有可能路径,在不运行仿真的情况下,检查设计是否满足时序要求。本书将详细介绍STA的原理,如建立时间(Setup Time)、保持时间(Hold Time)的检查,时钟偏移(Clock Skew)和时钟抖动(Clock Jitter)的影响。你将学会如何阅读STA报告,识别时序违例(Timing Violations),并根据报告进行设计优化。 第四部分:进阶设计与优化 低功耗设计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普及,低功耗设计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本书将介绍多种低功耗设计技术,如时钟门控(Clock Gating)、电源门控(Power Gating)、选择性时钟使能等,并通过实际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在EDA工具中实现这些技术。 面积优化与性能提升技巧: 结合前面的知识,本书将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平衡面积、性能和功耗。我们将介绍一些高级的编码技巧、流水线(Pipelining)技术、并行处理等,以达到最优的设计目标。 FPGA开发板实战: 为了将虚拟的设计转化为真实的硬件,本书将提供针对主流FPGA开发板(例如基于Xilinx Artix-7或Intel Cyclone V等)的实战项目。你将学习如何将设计下载到FPGA板上,并进行在线功能验证和调试,亲身体验从代码到硬件的转化过程。 代码优化与调试技巧: 掌握调试方法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分享一些高效的代码优化策略,以及在仿真和硬件实现过程中常见的调试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本书特色与价值: 注重实践,拒绝空谈: 全书围绕着“实训”二字展开,每一章节都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示例代码。我们鼓励读者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案例丰富,贴近工程: 所选案例均来源于实际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涵盖了从基础到复杂的各类设计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具全面,适用性广: 虽然书中可能侧重于某一款主流EDA工具,但所讲解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论是通用的,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EDA软件。 内容详实,体系完整: 本书力求覆盖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流程,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设计框架。 语言通俗,易于理解: 尽管涉及专业技术,但本书力求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降低学习门槛。 谁适合阅读本书? 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为学生提供扎实的EDA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初入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工程师: 帮助新晋工程师快速熟悉EDA设计流程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转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 为他们提供一条系统学习EDA设计的有效途径。 对数字逻辑设计和硬件开发感兴趣的爱好者: 帮助爱好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项目。 《EDA操作实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数字设计思维的养成之旅。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仅仅掌握一项技能,更能培养出严谨的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相信,无论你当前的起点如何,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跟随本书的指引,你一定能在EDA操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抵达成功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前沿技术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奥秘,并尝试自己动手实现一些想法。然而,EDA工具的复杂性和高门槛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EDA操作实训》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入门机会。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逐步引导我熟悉EDA的工作流程。我喜欢书中那种“动手做”的教学理念,通过实际操作,我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过程的魅力。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实现了一些简单的逻辑功能,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这种从概念到实现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我还没有达到专业工程师的水平,但这本书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设计世界,并且对未来继续深入学习EDA技术充满了信心。它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又兼具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指南。

评分

我是一位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硬件工程师,虽然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EDA工具,但总感觉自己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达不到“精通”。我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EDA工具的强大功能,并将其运用到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设计任务中。这本书《EDA操作实训》正是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它没有给我灌输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实操,通过丰富的案例,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EDA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书中对于不同工具的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在设计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数据传递和交互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工艺库的使用和时序约束的详细阐述,这对于提高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跟随书中的步骤,我尝试对一些复杂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和验证,并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困扰我的性能瓶颈问题。这本书的实践性极强,让我感觉每一页都充满了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给那些想真正上手操作EDA工具的工程师们量身打造的。我之前虽然接触过EDA的理论知识,但一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感觉手足无措,各种界面、参数看得我头晕眼花。这本《EDA操作实训》恰好填补了我的这块空白。它不像那些只讲理论的书,让你感觉高深莫测却无从下手。这本书从最基础的软件安装、工程创建开始,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导入设计文件、进行功能仿真、时序仿真,甚至还涉及了物理设计和版图编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选取的例题都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甚至一些FPGA设计的实际应用场景。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截图和详细的操作说明,我跟着一步步来,真的感觉自己在跟着老师实操一样。而且,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常用的EDA脚本和代码示例,这对我后期进行自动化设计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EDA工具的使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自信多了,能独立完成一些小项目的设计了。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究生,我对于EDA工具的使用一直感到非常头疼。市面上的教程大多泛泛而谈,或者过于理论化,很难真正落地。直到我发现了这本《EDA操作实训》,我才找到了“救星”。它摒弃了冗长的理论讲解,而是以大量的实操案例为核心,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运用主流的EDA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从简单的逻辑门电路设计到复杂的IP核集成,再到后端物理实现,这本书几乎涵盖了EDA设计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仿真验证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仿真,以及如何根据仿真结果进行调试和优化,这对于确保设计的正确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进阶的技巧和窍门,帮助我更高效地利用EDA工具,比如如何组织工程文件、如何编写约束文件等等。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从“EDA小白”快速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进行EDA设计和验证的“准工程师”。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习惯于理论学习,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电子工程系学生来说,这本《EDA操作实训》简直是一份宝藏。在我之前接触的各种学习资料中,很少有能像这本书这样,将抽象的EDA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命令,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实际的设计场景,引导读者去理解工具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我跟着书中的指导,从零开始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设计项目,包括逻辑设计、综合、布局布线和仿真。每一个环节的设置和参数选择,书中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利用EDA工具进行调试和分析,当我遇到错误时,不再是一筹莫展,而是能够通过工具提供的线索,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这对于提升我的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