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液晶彩电易损电路上门维修速查手册-第2版
定价:68.00元
作者:孙德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1467304
字数:
页码:25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液晶彩电中,故障率较高的是工作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源板电路、背光灯板电路和伴音功率放大电路。它们也是便于换件维修的电路板。本书从上门维修的需要出发,搜集了液晶彩电易损集成电路维修资料。《新型彩电上门维修速查手册系列:液晶彩电易损电路上门维修速查手册(第2版)》共分3章,章为开关电源常用电路速查;第2章为背光灯板常用电路速查;第3章为伴音功率放大常用电路速查。本书是第2版,增加了LED超薄彩电和大屏幕液晶彩电集成电路的内容。
目录
章 开关电源常用电路速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开关电源常用电路速查
我最近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液晶电视维修挑战,尝试了几本不同出版社的书籍,说实话,效果参差不齐。很多教材在介绍电路原理时,往往陷入对基础电子学概念的冗长阐述,这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追求效率的维修师傅来说,简直是时间杀手。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直接切入主题,例如,“当出现‘花屏且伴随高频啸叫’时,首要检查A点的几个关键电压是否正常”这样的实用导引。关于“易损件”的标注尤其重要,因为在现场维修时,时间就是金钱,快速更换最有可能损坏的部件,能极大提高首次修复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对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几大品牌液晶方案的常见弱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某个系列电源IC容易虚焊、某个驱动芯片因散热不佳导致寿命缩短等等。如果能配上清晰的PCB布局图和关键元件的参数参考,那就更完美了。我购买此类书籍的目的是将其作为“战斗工具”,而不是“理论参考”,所以,内容的新鲜度和实战性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评分这本手册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确实给人一种非常专业且实用的感觉。我对市面上各种维修资料都有所涉猎,很多书籍要么是理论性太强,对于一线维修人员来说不够“接地气”,要么就是案例陈旧,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核心,提供清晰排查思路的工具书。比如,我手头有几本关于早期CRT电视维修的资料,虽然经典,但在面对现在主流的液晶技术时,很多电路模块的原理和故障代码都已不再适用。我更期待看到的是针对目前市场保有量最大的液晶彩电系列,尤其是那些高发故障点,比如背光驱动电路、主板电源部分,或者是T-CON板的常见故障表现和修复技巧。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些方面提供详实的图文解析和实测数据,那绝对是维修技师的案头必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故障代码,而是能深入到具体芯片的引脚功能和工作时序的层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速查”和“易损件”的精准锁定。整体而言,我对这类聚焦于特定领域、追求实用性的技术手册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棘手疑难杂症的突破口。
评分对于一个希望提升维修技能的同行来说,我评估一本技术手册时,一个关键的考量维度是它对“售后”问题的覆盖程度。很多时候,电视送到维修站后,我们面对的不是刚出厂的新机,而是经过多次不规范操作或小修过的“疑难杂症”。这类机器往往伴随着间歇性故障,或者某些元件在负载变化时才会暴露问题。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关于“假性故障”的鉴别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长时间的负载测试来诱发那些隐藏的毛病。另外,在快速查阅方面,一个逻辑清晰的索引和故障现象分类至关重要。我不想花大量时间在厚厚的目录里翻找,而是期望能通过一两个关键词(比如“闪烁”、“偏色”、“无声音”)就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电路图和维修步骤。如果设计上能像一本字典那样便于快速定位,那对于争分夺秒的现场维修环境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维修书籍,很多都像是早年间资料的简单拼凑和重新排版,缺乏真正的“第二版”应有的深度迭代。我们现在面对的液晶电视,很多都是采用集成度极高的方案,很多模块都是“黑盒子”,一旦出现问题,如果没有深入到芯片级的数据手册或者实际维修案例来佐证,单纯靠猜是很难修好的。我特别关注那些提供详细的波形图和电压基准值的章节。例如,在调试LVDS信号传输问题时,如果能给出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时钟信号波形对比,那比看一堆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此外,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新型的LED背光驱动电路和相关的保护机制也越来越复杂。一本好的手册应该能够清晰地剖析这些新技术的常见故障模式,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CCFL时代。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现场排除复杂故障时的独家“窍门”或者避免走弯路的技巧,那它的价值将远超其售价。
评分我个人对书籍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是工具书,需要频繁翻阅,而且常常在带着油污或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如果纸张太薄,几次翻动就容易损坏,那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图表的清晰度。液晶电路图动辄包含上百个元件和复杂的信号走线,如果印刷模糊,元件标号看不清,那么再好的内容也会因为无法准确对应实物而形同虚设。我特别看重那些关于“易损件”的特写照片或者高分辨率的PCB局部放大图。能够清晰地看到元件的型号、封装以及它在电路板上的具体位置,这对于快速识别和替换损坏元件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在保持内容专业深度的同时,兼顾到这些细节上的优化,使其成为一本经久耐用、查阅方便的“良师益友”,那它在工具书市场中就具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