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力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线路
  • 高频电路
  • 射频电路
  • 模拟电路
  • 电路分析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微波技术
  • 滤波器设计
  • 放大器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29350
商品编码:2948763906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频电子线路

定价:22.00元

作者:江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11329350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的编写本着“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讲清的基础上,在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实际的技能训练,并在附录中安排了收音机的安装实习。全书以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技术应用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在内容安排上,先基础知识,后系统介绍,并有效利用了计算机在高频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利用电子技术仿真(EWB)软件对每章内容中的主要单元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能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转化成生动直观的仿真调试。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掌握。本教材主要内容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检波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每章后面都设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实训和仿真。
本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适用于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或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参考。
为方便教师授课,本书特备有免费电子课件,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老师,均可来电索取,咨询电话:010~8379375,E: href='#'>cmpgaozhi@sina~。

目录


前言
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概述
1.2 谐振回路的特性
1.2.1 并联谐振回路
1.2.2 串联谐振回路
1.2.3 耦合谐振回路
1.2.4 阻抗变换
1.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电路模型
1.4谐振放大器
1.5 集中选频滤波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1
实训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仿真实验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2.1 概述
2.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2.1.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2.2谐振功率放大器
2.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2.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2
实训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仿真实验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3.1 反馈式振荡器
3.1.1 组成与分类
3.1.2 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
3.1.3 主要性能指标
3.2 LC正弦波振荡器
3.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
3.2.2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3.2.3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3.3 石英晶体振荡器
3.3.1 石英谐振器及其特性
3.3.2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
3.4 RC正弦波振荡器
3.4.1 RC串并联选频网络
3.4.2 文氏电桥振荡器
3.4.3 RC桥式振荡器的应用举例
3.5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
3.5.1 负阻器件
3.5.2 负阻振荡原理
3.5.3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3
实训3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仿真实验3 正弦波振荡器
第4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
4.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4.1.1普通调幅波
  4.1.2双边带调制
  4.1.3单边带调制
  4.1.4 残留单边带调制
 4.2调幅电路
4.2.1 高电平调幅电路
4.2.2 低电平调幅电路
4.3 检波器
4.3.1 检波器的基本原理
4.3.2 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器
  ……
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6章 锁相环路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邃之境:古籍中的智慧启示》 内容简介 《深邃之境:古籍中的智慧启示》并非一部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也非聚焦于技术革新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次深入人类文明的悠长回溯,一次对古老文献中蕴含的深刻智慧的审慎挖掘与解读。本书以一种近乎考古学般的严谨态度,穿越历史的尘埃,在那些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独特光芒的古籍中,寻找那些能够启迪当下、烛照未来的思想火种。 本书的叙事并非线性发展,而是以主题为线索,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经典文本。作者深入探究了那些奠定了人类精神基石的哲学著作,比如中国古代的《论语》、《道德经》、《庄子》,古希腊的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及印度吠陀经典的智慧碎片。这些文献中关于人生意义、道德准则、社会伦理、宇宙秩序的思考,在本书中被剥离了时空的隔阂,以其最纯粹、最本真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在探讨个人修养与心性成长方面,本书详细阐释了古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的逻辑,以及“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塑造。作者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深入剖析了“格物致知”并非仅仅指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更包含了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洞察,以及对自身心性状态的深刻反省。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庄子“逍遥游”所传达的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以及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对佛教经典中关于“无常”、“苦”、“空”的洞察,以及其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路径,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在社会治理与政治哲学方面,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帝王将相的权谋策略,而是着重于古人关于“民惟命、邦本固”的民本思想,以及“德治”与“礼治”的内涵。本书深入研究了《尚书》中关于君臣之道的阐述,以及《周礼》所描绘的古代社会结构与制度的蓝图。同时,也对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具有普世价值的政治理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试图揭示,即使在早已远去的时代,古人对于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和谐、公正的社会,依然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本书着力挖掘古人对于求知方式与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例如,中国古代的“闻过则喜”、“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以及“道可道,非常道”所蕴含的关于真理的不可言说性和相对性。作者还将这些与古希腊哲学中关于“理性”与“经验”的辩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进行对比,展现了不同文明在认识世界路径上的异同与互补。书中也探讨了古代的占卜、释梦等被现代科学视为迷信的现象,并非简单地否定,而是尝试从古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出发,去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象征性表达。 在艺术、审美与人生情趣方面,《深邃之境》也进行了独特的梳理。本书触及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中所体现的“意境”美学,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从《诗经》的质朴情感,到唐诗宋词的意象经营,再到山水画的空灵意趣,都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心灵契合的独特理解。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古人对于“隐逸”情怀的推崇,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对生命本质的体悟。这些内容旨在引导读者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重新审视生活的美学维度,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和自然获得心灵的滋养。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古籍中关于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实践性知识。虽然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技术细节的复现,但作者会选取其中与哲学思想、宇宙观、生命观紧密相关的部分进行解读。例如,古人如何通过对星辰运转的观察,构建起对宇宙秩序的认知;如何通过对人体经络的理解,形成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 《深邃之境》并非一本面向特定专业领域的书籍,它的受众广泛,适用于任何对人类智慧、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典雅而不晦涩,深入浅出,旨在让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重新触动现代人的心灵。作者在引用古籍原文时,会对其进行简要的解释和引申,并尝试将其中蕴含的普适性道理与当代社会现实进行巧妙的联系,但不做直接的技术或科学上的关联。 总而言之,《深邃之境:古籍中的智慧启示》是一次对人类精神财富的深情致敬,一次对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发现那些永恒的真理,汲取那些滋养心灵的力量,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启迪。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通过对古籍的深度解读,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深刻的生命视野,启发思考,并最终引领读者走向更具智慧和觉察力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名为“通信原理与系统”的著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其宏大的系统视野和严谨的数学表达能力。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通信链路模型,从信息源的建模开始,逐步深入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最后的同步与检测。作者在处理概率论和随机过程时,显得游刃有余,既保证了数学上的严谨性,又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数学理论泥潭。例如,在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对比分析中,它清晰地展示了恒包络信号在恒定包络优势下的频谱效率和抗多径衰落的优劣。对于信道编码部分,LDPC码和Turbo码的介绍虽然相对概括,但精准地把握了它们的核心思想和迭代译码的原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书中对于噪声和干扰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分析,图表丰富且推导清晰,让人能直观地理解香农限的意义以及现代数字通信系统是如何逼近这一理论极限的。阅读此书,如同站在高处俯瞰整个通信的蓝图,脉络分明,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

拿到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我首先关注的是它在算法和实现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DSP的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纯数学推导,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偏重程序实现,缺乏对底层原理的深刻洞察。但这本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以离散时间系统理论为起点,自然地引出了Z变换和傅里叶分析在数字域的应用。书中关于FIR和IIR滤波器设计的章节,不仅提供了各种设计规范(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规范背后的性能折衷——频率响应、相位失真与计算复杂度的权衡。滤波器的级联、多速率信号处理(如抽取和插值)的讲解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对快速卷积算法(如FFT的应用)的描述,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理论上的效率提升转化为实际的算力节省。阅读体验极佳,作者似乎总能在我即将感到困惑时,适时地给出启发性的类比或直观解释,让人感觉知识点是水到渠成地被构建起来的,而非生硬地堆砌。

评分

我对“半导体器件物理”这本书的初体验,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我之前对PN结和三极管的理解总是停留在电路符号和功能层面,概念模糊不清。然而,这本书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出发,细致入微地阐述了晶体结构、能带理论,以及载流子的输运机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载流子漂移和扩散过程的区分与数学建模,作者没有回避复杂的物理图像,而是通过严谨的推导,清晰地展示了电场和浓度梯度如何影响电子和空穴的运动。特别是关于MOSFET工作原理的那几章,它不仅讲解了“开关”的现象,更深入挖掘了阈值电压的形成、亚阈值导电的机制,甚至提到了短沟道效应的物理根源。书中配有大量的晶圆照片和显微结构图,使得抽象的物理过程变得可见、可感。虽然某些章节的深度已经触及到研究生水平,但其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使得即便是本科高年级学生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无疑是理解现代集成电路基石的必备良书。

评分

这本号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材,从拿到手的第一时间我就感觉到了它的重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沉甸甸,更是知识体系的厚重感。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详尽推导,作者在这部分花费了极大的笔墨,从矢量分析的基础概念讲起,逐步过渡到波动方程的建立,逻辑衔接得相当严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坡印廷矢量和功率流密度那几章,讲解得非常透彻,图示清晰地描绘了能量如何在空间中传输,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那些精妙的剖视图理解电磁场的动态特性。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比如高频传输线中的阻抗匹配问题,以及微波器件的设计考量,这些实战性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理论学习的趣味性。不过,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稍弱的读者来说,前几章的偏微分方程求解部分可能会构成一定的挑战,建议配合专门的数学方法参考书一起研读。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作为专业课核心教材的典籍,它构建了一个坚实且广阔的电磁理论框架,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和谐与精妙。

评分

我对“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评价是:它是一部经得起反复翻阅的“案头宝典”。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侧重于特定工艺或前沿技术介绍的书籍,它回归了最本质的模拟电路设计哲学。对于运放的设计,作者没有止步于基本的双极型或CMOS结构,而是深入探讨了增益带宽积、相位裕度、共模抑制比等关键参数的物理限制和优化策略。我尤其欣赏它对噪声分析的处理,从热噪声到闪烁噪声的来源,再到如何通过电路拓扑(如采用匹配元件)进行有效抑制,描述得细致入微,具有极强的工程指导意义。书中的许多设计实例,如跨导放大器、电流镜的非理想效应分析,都非常贴近实际芯片设计中会遇到的“陷阱”。虽然它的内容密度非常高,可能需要多次阅读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设计精髓,但对于任何想在模拟电路领域深耕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基础框架和思维模式,是任何快速教程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