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 第2版
定价:37.00元
售价:23.3元,便宜13.7元,折扣62
作者:刘守操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1137150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三菱FX系列FXIN、FX2N、FX3U等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例,系统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内部软元件、基本逻辑指令、步进阶梯指令、应用指令,PLC网络的基本概念和CC-Link开放式现场网络,三菱PLC编程软件FXGPWIN-C和GXDeveloper的用法。本书注重实际应用,用大量例题、习题阐明应用PLC技术的编程方法和技巧。本书程序使用三菱PLC编程软件FXGPWIN-C和GXDeveloper来编写,并在FX2NPLC上模拟运行通过。
本书涉及的内容和程序,都可以根据各类PLC的功能和指令稍加修改就能容易地应用到其它类型的PLC上。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PLC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中等技术学校PLC技术课程的教材,并可作为PLC技术培训教材,供广大电气从业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本密度非常高,需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研读,绝不是可以快速浏览一遍就想掌握的类型。它对继电器逻辑向梯形图(LD)的转换过程描述得极其详尽,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们如何将传统的电气原理图“翻译”成现代化的PLC代码。其中关于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的详细用法对比,特别是对不同类型定时器(TON, TOF, TP)在实际时序控制中的细微差别,解释得非常精辟,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计时精度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知识的“密度”和“实用性”,它不会浪费读者的时间去讨论那些在工业现场中很少被用到的花哨功能,而是聚焦于最核心、最常用的控制逻辑。我希望未来版本中能增加一些关于云计算、边缘计算与PLC数据交互的章节,毕竟未来工厂的数据流管理将是新的挑战,而这本书目前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单机或局域网内的控制层面。
评分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坐在你身边,耐心地一步步引导你跨越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鸿沟。它的叙事风格非常扎实、严谨,几乎没有丝毫浮夸的辞藻,每一个公式、每一个逻辑图都承载着大量的工程经验。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I/O扩展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入门级概念)时所采用的模块化讲解方式,使得理解系统架构的复杂性变得井井有条。初版我用过,这次第二版的更新非常及时,特别是在软件版本和安全策略方面做了显著的补充,这对于身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作者在涉及数据存储和配方管理时,对存储器类型(RAM/EEPROM)的特性对比讲解得非常到位,避免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因存储介质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系统不稳定。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目前越来越火的低代码/无代码编程在PLC领域的应用趋势,书中探讨得相对较少,或许这是下一版可以重点考虑的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革命性的视角,但读完之后的感觉更像是得到了一份极其详尽且可靠的“维修手册”。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几乎涵盖了从PLC基础架构到高级功能模块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关注的流程控制应用来说,关于步进逻辑编程(SFC)的章节简直是黄金篇章,它系统地梳理了状态机的设计思路,让我对编写复杂批处理程序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故障诊断和异常处理的章节也极其出色,很多在现场摸爬滚打多年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疑难杂症”,在这里都能找到清晰的排查步骤和可能的软件陷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个特定功能块时,总会对比不同实现路径的优缺点,这种客观的分析角度非常有助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不过,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的清晰度有时候略显老旧,如果能配上更多高清的3D模型或者虚拟仿真截图,对于远程学习者会更加友好一些,毕竟现在很多学习都是通过屏幕完成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逻辑性,它遵循了自动化系统的标准构建流程,从底层硬件选型开始,逐步深入到程序结构、通信网络,最终落脚到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我是一个偏向于机械设计背景的工程师,对于电气控制的理解总有些隔阂,但这本书用非常具象化的语言,将抽象的电气概念转化为了清晰的流程图和表格,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机械动作如何通过PLC指令精确地实现。特别是关于运动控制的基础章节,虽然深度不如专门的运动控制书籍,但作为入门和理解伺服驱动器基本原理的参考,已经绰绰有余了。书中反复强调的“程序健壮性”设计原则,贯穿始终,让我养成了编写代码时必须预留足够冗余和安全判断的良好习惯。如果说有什么让我觉得略微遗憾,那就是在特定领域(如水处理或HVAC)的特定算法实现上,案例略显保守,希望能看到更多贴近行业痛点的复杂算法实现剖析。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理论概述,而是真正深入实践的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比如数字量和模拟量信号的处理,讲解得非常透彻,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要点。书中对不同品牌PLC的硬件选型和接口连接给出了详尽的图示和说明,这在实际项目搭建时简直是救命稻草。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讲解指令集时,不仅仅是罗列枯燥的编程语言,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传送带控制逻辑,或是复杂的温度PID调节回路。这种“学以致用”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这些工程师在面对真实工业现场时的焦虑感。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对于某些前沿的工业网络协议(如EtherCAT或Profinet的高级配置)的篇幅可以再增加一些,毕竟现代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依赖这些高速通信。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工作台上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随便翻开哪一页,都能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