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科学原来是这样 | 作者 | 侯海博 |
| 定价 | 75.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54053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我的本搞笑科普漫画书:科学原来是这样》正是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它汇集了孩子们想知道的科学问题,通过漫画中的人物故事将孩子心中的疑问一一提出,并在后面“哈哈!原来如此”一栏中答疑解惑,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让他们像是和书中几个小朋友一起思考问题一起得到答案一样。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你必须知道的科学原理 001.火车轨道下方为什么铺着小石子 002.为什么手摸到冰块会被粘住 003.饼干袋为什么胀鼓鼓的 004.剥洋葱的时候为什么会流泪 005.为什么有些药需在饭后30分钟服用 006.废旧电池为什么要单独回收 007.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脸红 008.为什么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 009.不容易闻到泄漏的煤气味 010.看电视会让视力变差吗 011.鲜牛奶为什么多用利乐包来包装 012.为什么螃蟹和虾煮熟之后会变红 013.猫的胡子有什么用途 014.圣诞树上的小灯为什么会眨眼睛 015.什么颜色的汽车比较容易被撞到 016.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色的 017.狗为什么喜欢伸出舌头 018.砂糖为什么放久了也不会变坏 018.上了年纪为什么容易打呼噜 019.为什么火车轨道的接合处要留缝隙 020.人为什么要眨眼睛 021.坐车为什么会晕车 022.纸张放久了为什么会变黄 023.天冷的时候为什么嘴唇会发紫 024.蛐蛐为什么在夜晚的时候叫 025.麻雀天里以后干什么 科学一做就通:自制酸奶 小心香皂泡沫 科学小观察:血型和种类 鱼的皮肤 026.空杯子能够放大声音吗 027.为什么湿沙子比干沙子颜色深 028.用什么方法能通过毛玻璃看见东西 029.为什么栅栏能变得“透明” 030.为什么迷彩服会成为世界各国基本的作战服 031.为什么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 032.肥皂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033.闹钟在水里还能发出声音吗 034.为什么白天天空是蓝色的,而傍晚会有红霞 035.为什么人们在夏天喜欢穿白色衣服 036.录音带中的声音为什么听起来不像自己的 037.红绿蓝混合会是什么颜色 038.子为什么会唱歌 039.通过海螺壳听到的是海浪的声音吗 040.哪种物质传声快 041.空调房间的什么地方凉快 042.哪种颜色的冰融化得快 043.赛车驶近和驶远时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044.影子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 045.多高的镜子才能照出全身 046.为什么下雪时感觉宁静呢 047.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048.灯泡为什么能发光 科学一做就通:声音的奥秘 大喇叭音质美 科学小观察:烟花的声音 吸管断了 049.怎样测出你的拳头的大小 050.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会使湖岸边的水温升高 051.冰柱为什么有粗有细 052.沸腾的水为什么有很多气泡翻上来 053.停止打气后,打气筒的手柄会自己下落吗 054.浮冰融化后水面会升高吗 055.鸡蛋能在小杯子里翻筋斗吗 056.空瓶子倒置在水中会怎样 057.突然被放了气的气球会往哪边飞 058.一片积水的力量有多大 059.水会从倒置的瓶子的小孔里流出来吗 060.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061.放在倒置于水中的杯底的手绢会变湿吗 062.为什么吸管里的水会上升 063.报纸上的水印儿多是什么形状 064.把杯子倒置时,放在杯口的塑料板会不会掉下来 065.网球为什么能弹得很高 066.放在瓶口的小纸球能被吹进瓶里吗 067.你能把硬币投进放在盛满水的大杯中的小杯里吗 068.硬币和小纸片谁先落地 069.鱼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变少 070.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071.云是哪儿来的 科学一做就通:霜的形成 在有暖气的屋里吹风扇 科学小观察:晒过的棉被很舒服 湿衣服的水不见了 072.为什么电池放久了会失效 073.收音机为什么能收到电台广播 074.静置的磁铁的磁极朝向哪个方向 075.飞机上为什么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076.为什么微波炉加热食品非常快 077.磁体折断后,N极和S极会怎样 078.人为什么会触电 079.怎样才能看见磁感线的图形 080.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 081.磁铁能把水里的铁钉吸起来吗 082.电话是怎样传递声音的 083.哪种电池的电压高 084.锅盖上的把手为什么不会很烫 085.家庭电路的电是从哪儿来的 086.金纸、银纸能导电吗 087.被太阳晒过的金属为什么烫手 088.铅笔芯能导电吗 089.手指尖能产生闪电吗 090.为什么太阳光能够使马达转动 091.土豆导电吗 092.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 093.把电池反装会怎样 094.摩擦后的气球能飞到天花板上吗 科学一做就通:曲别针的南北极 让汽车跑走来 科学小观察:自动检票机的秘密 松弛的电线 …… 动物、植物、人体的探索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将科学与人文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一直认为,科学不仅仅是冰冷的公式和定律,它更承载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科学原理的讲解,而是将这些科学知识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和哲学思考之中。我记得其中关于“意识的起源”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将意识简单地视为大脑的生理活动,而是探讨了意识与物质世界、与宇宙哲学之间的深层联系。他引用了很多哲学家的观点,也结合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让我对“我是谁”、“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古老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且,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的“伦理”和“责任”问题。他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核能的利用、基因工程的发展,来阐释科学技术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鼓励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审慎地看待科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尾部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展望。他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并用科学的智慧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成为一个更负责任、更有智慧的地球公民。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得好好想想,究竟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才好。我记得我买它的时候,是被那个封面深深吸引了的。那种带着点神秘感又充满探索意味的插画,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渴望。我一直对那些“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充满了好奇,而科学,在我看来,就是解答这些疑问的终极钥匙。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一股强大的知识洪流冲击着。作者并没有用那些枯燥晦涩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幽默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宇宙的起源”那一章,作者从我们最熟悉的地球说起,一步步地将我们带入广袤的宇宙空间,从星系的形成到黑洞的奥秘,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鞭辟入里,却又不失趣味性。我仿佛看到了宇宙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那些遥远的星辰不再是冰冷的光点,而是充满故事和可能性的存在。还有关于“生命的演化”的章节,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作者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罗列DNA、基因这些词汇,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展现了生命是如何从最简单的形式,一步步演变成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样子。我尤其对作者在解释“自然选择”时,用到的那些关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故事印象深刻,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觉得科学原来如此迷人,如此贴近生活,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学问。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过去对宇宙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一些非常基础的概念上,比如地球、太阳、月亮。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多么的广阔和神秘。作者在关于“宇宙的尺度”的章节里,用了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来描述宇宙的浩瀚。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通过将宇宙的尺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对比,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和规模。比如,他将地球比作一个微小的尘埃,而太阳系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空间。当我读到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章节时,我更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宇宙之谜,而是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地去探索和揭示这些未知的。他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局限性,也鼓励我们保持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时间的本质”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时间视为一条直线,而是通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向我们展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弯曲性。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才刚刚开始,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绝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一本正经地讲科学的书,总觉得读起来像在啃一块干巴巴的石头。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位睿智又风趣的老朋友,坐在我身边,用他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视角,给我讲述那些令人惊叹的科学故事。我记得其中关于“量子力学”的章节,我之前对这个概念一直感到非常困惑,总觉得它违背了我们日常的直觉。然而,作者却是用一种极其形象的比喻,将那些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他没有直接抛出那些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类比,比如“不确定性原理”是如何影响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以及“量子纠缠”的神奇之处。读到那里,我恍然大悟,觉得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难题,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还在解释“相对论”的时候,用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时间流逝的速度和运动速度有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概念,但作者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之处。而且,我发现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融入了很多历史典故和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更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探险。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花费的心思,他不仅要让读者理解科学的原理,更要让读者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这种融合了知识、趣味和人情味的写作风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精神的颂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豁然开朗”。我一直认为,科学是非常严肃、非常理性的东西,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那份澎湃的热情和创造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光的本质”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又充满想象力的逻辑。他从古代人们对光的朴素认知开始,一路追溯到现代物理学对光波粒二象性的深入理解。我原本以为光就是光,很简单,但作者却一步步地揭示了光所蕴含的复杂性,让我对这个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用非常贴切的比喻,比如将光比作“既是水波又是粒子”,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的科学概念。而且,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科学的“迭代性”和“修正性”,他并没有将现有的科学理论描绘成绝对真理,而是强调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最成熟的科学,也可能在未来被新的发现所推翻,这恰恰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信息论”的精彩阐述,作者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讲解了信息是如何在宇宙中传递和转化的,让我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让我觉得科学并不遥远,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我们看到的星空,无处不蕴含着科学的奥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科学原来可以如此“温柔”和“人性化”。我之前总觉得科学是冷冰冰的、是理性的、是缺乏情感的。但这本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讲解那些深奥的科学原理时,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疏远,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科学知识与人类的情感、与生活的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记得其中关于“色彩的奥秘”的章节,作者并没有仅仅解释光的波长和频率,而是探讨了色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如何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差异。他让我觉得,科学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描述,更是与人类主观体验息息相关的。而且,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的“普适性”和“共享性”。他认为,科学不应该只属于少数的科学家,而应该成为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和享受的知识。他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科学的探索中来,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并用科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时间旅行”的 fascinating 设想,虽然这还停留在科幻的范畴,但作者却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和悖论。这种将科学与想象力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它让我觉得,科学不仅是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更是丰富我们内心世界、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源泉。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宇宙图景与细腻的生命奥秘巧妙地连接起来。我一直对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充满了好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在关于“生命的演化”的章节中,并没有简单地从DNA说起,而是从地球的形成、原始大气的构成,一步步地描绘出生命诞生的史诗。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化学进化”的讲解,他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描述了那些简单的无机物是如何在地球早期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构成生命的有机分子。读到那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而且,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基因”在生命演化中的作用。他并没有用枯燥的生物学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比喻,比如将基因比作“生命的密码本”,解释了基因是如何指导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又是如何通过遗传将生命的信息传递下去。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人类的起源”的 fascinating 章节,作者从化石证据出发,描绘了人类从猿类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过程。他强调了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适应能力,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让我觉得,生命是一场充满奇迹的旅程,而科学,则是我们理解这场旅程的最佳向导。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用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方式,探索了那些人类最古老、最深邃的哲学命题。我一直对“宇宙的终结”和“生命的意义”这类问题充满了思考,而这本书却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在关于“宇宙的命运”的章节中,并没有止步于对现有科学理论的解释,而是大胆地展望了宇宙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宇宙膨胀、星系消亡、乃至“热寂”的可能性,让我对宇宙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敬畏。而且,作者还将这些宏大的宇宙概念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他探讨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无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识与存在”的讨论。作者并没有将意识视为一种简单的生物现象,而是从物理学、哲学、乃至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意识与物质世界、与宇宙之间的微妙关系。他鼓励我们保持对生命的好奇,并用科学的智慧去探索那些终极的哲学问题。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我们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它鼓励我们保持思考,保持探索,并用一种更加积极和充满希望的态度去面对生命。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视角,展现了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一直对未来的科技充满了好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作者在关于“人工智能的崛起”的章节中,并没有简单地描述AI的强大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AI对人类社会、对经济、对伦理道德带来的深远影响。他既展现了AI的巨大潜力,也警示了AI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他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加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去拥抱这个正在加速到来的智能时代。而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他用科学的证据,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并呼吁我们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他认为,科学的进步应该与环境保护并行,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发展而牺牲地球的未来。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太空探索”的 thrilling 设想。作者展望了人类未来在太空殖民、星际旅行方面的可能,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的知识,更是塑造未来的力量。它鼓励我们保持对未来的憧憬,并用科学的智慧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科普书就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充斥着专业术语的读物,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叙述方式简直是“说书人”级别的,他能够用最简单、最生动的语言,把那些看似复杂的科学概念讲得像故事一样吸引人。我记得其中关于“引力的奥秘”的章节,我之前一直以为引力就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很直观。但作者却通过解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描绘成“时空弯曲”的结果,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让我大开眼界。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一张床单拉平,然后放一个重物在上面,床单就会凹陷,周围的小球就会滚向重物,这不就是时空弯曲造成的引力嘛!这种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巧妙地穿插了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比如,他会解释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天空会变暗,为什么彩虹会有七种颜色,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热胀冷缩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现象,在作者的解读下,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和美妙。他让我觉得,科学原来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这本书让我觉得,学科学原来是一件如此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能够满足我的好奇心,还能够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